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 (電子書)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廖振富
出版者 玉山社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2/01/01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0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他對文學有著老派的熱情與執著,
想將多年吸取的養分,
用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讓生活在這裡的人認識臺灣文學的美好。

  老派文青正在探問,文學與社會對話的可能。

  他出身霧峰,深受在地文化環境的影響,大學就讀中文系,之後的研究主題轉向在地文學,包括臺灣古典文學、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臺灣現代文學。對於臺灣文學輾轉、曲折的發展,具有深刻的認識。

  文學是他理解世界的方式,透過不同的作品,他看到這片土地的歷史、人性的幽微,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他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臺灣文學是什麼?有什麼價值?

  本書收錄「從阿罩霧出發」、「你可能不知道」、「七百天的美好」、「聽 ,土地說故事」四輯,這些文章紀錄了他求學、任教、擔任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等不同的人生階段,以及與文學為伍的歷程。讓人更加認識廖振富這位老派文青,並且深刻體驗到他熱切的浪漫之情。

本書特色

  ◎老派是不急著追逐潮流、對舊有價值擇善固執,在中部人文薈萃中成長的廖振富,對於臺灣文學有著終如一的熱情與追求。

  ◎文學是對當代社會的反映,透過文字帶給讀者感動或啟發。他在自己的研究和書寫中,不斷重返生命與文學的現場,梳理臺灣文學對自己的意義,以及臺灣文學史的脈絡與路徑。

  ◎任教於臺灣文學系所,擔任過臺灣文學館館長的他,對於推廣臺灣文學國文課綱與選文爭議、「自自冉冉」春聯等事件,都不吝惜為文發聲,只因他堅持文學要與社會有所對話。

  ◎作家劉克襄、楊富閔專文推薦,邀請各位讀者一同踏上這段臺灣文學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振富


  1959年生於臺中霧峰,1977年畢業於臺中一中,1981年畢業於臺灣師大國文系,1996年臺灣師大文學博士,研究主題包括臺灣古典文學、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臺灣現代文學。

  先後任教於嘉義師專、臺中科技大學、臺灣師大、中興大學。曾任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現任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特聘教授。著有《臺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痕:從晩清到二二八》、《櫟社研究新論》、《新修霧峰鄉志.文化教育篇》、《蔡惠如資料彙編與研究》、《林癡仙集》、《林幼春集》、《在臺日人漢詩文集》、《時代見證與文化觀照:莊垂勝、林莊生父子收藏書信選》、《臺中文學史》(與楊翠合著)、《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以文學發聲:走過時代轉折的臺灣前輩文人》等書。
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推薦序‧在路上,不時交會    劉克襄
推薦序‧霧中帶路            楊富閔
自序‧文青魂,一點也不老
從阿罩霧出發
我的書房演變史
臺北城南:我的跨時空旅行
在時代的浪潮下:臺灣師大、莊老師與我
我生去住本悠悠
善的循環,永不止息
一本線裝書的時空旅行
斯土斯民,吾情所鍾
談溫家寶引臺灣文學對臺懷柔統戰
誰是漢奸?
獻堂,你為什麼不回來?
林獻堂晚年的寂寞與深悲
連橫為何被櫟社開除?
再談連橫,兼及如何讀〈臺灣通史序〉
三談連橫:讀朱宥勳批判連家文章的聯想
兩個被槍斃的臺灣文藝菁英:陳澄波與朱點人
高中文言選文調整,是「浩劫」嗎?
蔣渭水、中村櫻溪與國文課綱爭議
蔣渭水與蘇東坡對話
讓孩子讀讀臺灣詩吧!
臺灣文學館與我
勇於承擔,為所當為
站穩腳步,昂首前行
眾志成城,文學長青
遊走四方,文學先行
文學,高不可攀嗎?
豐收的季節
臺灣文學的春光
長夏漫漫
自由花蕊正萌芽
「自自冉冉」知多少?
我就是我,不需要「被辭職」
苑裡小鎮的時光穿越劇
舊文人,新視野
聽,土地說故事
知識啟蒙,文化深耕:中央書局的歷史回顧
兩個清水來的「抗日英雄」:蔡惠如與廖添丁
大歷史與小歷史
滄桑如夢憶群英
葉榮鐘的臺中文化足跡
汗與淚交織的心靈故鄉:齊邦媛的臺中深情記憶
出走與回歸:賴鈺婷、楊富閔的地方書寫



 

图书序言

推薦序

在路上,不時交會
作家   劉克襄


  振富小我二歲,都是中部農村長大的孩子。父母輩為了謀得更好的生活環境,早在我們孩提時期,各自從臺中外圍的鄉村搬進了市區。

  他老家原在霧峰北勢村,國中時隨家人遷居到忠信市場,此後父母以擺攤為生。我則出生於烏日九張犁,及就學之齡,父母先寄宿大同國小,再落腳於第五市場不遠的公館。兩地不遠,分別位於柳川兩岸。那時我和童伴常騎單車越過柳川,在振富就讀的崇倫國中打球、釣魚,甚而溜到筏子溪玩。振富也曾帶領同學騎鐵馬,回到霧峰、草屯一帶長程野遊。

  乍看這樣的家族遷移和生活動線,彼此間彷彿無啥關係。但成長的軌跡,悄然有了一些交集和重疊。

  等我們先後進入臺中一中,應該是受到校園師生的藝文薰陶吧,都微妙地受過啟蒙。爾後,各奔臺北就學,個人對讀書的面向,乃至創作的樂趣,似乎也在此時有了清楚的眉目。

  如是在臺中盆地長大,在同所高中接受文學的養成,我們彷彿同一處果園栽培出來的物種,雖說品項有些不同,但吸收的養份應該是近似的。只是欠缺結識的緣份,直到不惑之年。

  儘管相見略晚,我們在同一家園成長的經驗,早已豐厚地形塑成某一雷同的生活價值。因而彼此見面,不過須臾交談,便像老友般熟稔了。

  至少對我來說,日後陸續有機會翻讀振富緬懷年少及長的文章,還有表達在地文化和臺灣文學的關懷時,都有著濃郁的親切感。我因而相信,站在同塊土地,看待各種社會變遷,應該也有著相近的意識,以及關心臺灣未來的位置。

  有此成長緣份,再以文會友,這等人生風景何等美麗。等到熟識了,切磋自是愈加頻繁,因而日後再接觸其鑽研的相關文學史料,共鳴更為強烈。我們未成黨結社,卻不知不覺有一奇妙的隱性連結,必然也使然地劃出一個以臺中盆地為核心,但關懷超越家園的文化地圖。

  除了這種難以量化的生活和知識養成,振富的散文還有夾敘夾議的特質,我常讀得津然有味,想借序表述。

  由於長時浸淫於早年臺灣文學的發展,他慣常以在地人文歷史引經論典,呼應當代文學,或者以現今的文化運動,遙映某一過往經驗。再加上成長環境的潛移默化,其文氣自有一渾然天成,帶出意想不到饒富興味的人文底蘊。我輩書寫者甚少有此能耐,縱使述及臺灣相關文史,似乎也難以像他走文行筆的理所當然。

  順手舉一例,譬如提到二二八事變後,中央書局發起人莊垂勝對世事意興闌珊,避居霧峰萬斗六山,最後抑鬱而終。他藉此中部重要文化人物的餘生,對照自己的家園,爾後又有精闢論述,追溯日人岸田秋彥、小說家朱點人與他的深刻情誼。

  別人引用此段文獻總難窺得全貌,但振富是文史專家,不僅有一觀望來龍去脈的高度,還能旁敲昔時藝文活動,提點各種可能。再加上,書寫的是故鄉近事,如此日常又幾乎被遺忘的稗官野史,被其娓娓敘述時,其實已挑出一段感人故事的線頭。

  這樣引史為要的開端,以及滿懷土地鄉愁的情感,也不只一回撼動了我。光是此文撞出的花火,自己便有不少豁然開啟的新視角。一邊翻讀,還興致勃勃地展開過往地圖,尋著萬斗六山的位置,從霧峰劃了一條行旅之路,往東北連結到桐林、黃竹坑和九九峰一帶。我多麼想以自己最愛的踏查,再次尋訪這些振富行文裡提及的,文化人士在中部活動的足跡。從他們度過的抑鬱年代,思索更深層的土地經驗。

  相對地,當我發表地方文史相關的散文,乃至一些臉書的踏查心得,振富也定時追蹤,熱心提供廣博的專業見地。他的關心也不只囿於中部地區。早些年我發表臺北寶藏巖的文章,記述清末至日治時期的新店溪旅遊,承蒙其斧正,方能修正文史考證的謬誤。

  振富會積極不悔地投入早年臺灣文學研究,焠鍊出獨特的史學行文。最重要的轉折點當在博士班,爬梳文獻報告的議題裡,遇見了櫟社。

  此一日治時代的古典詩社,由霧峰林家林朝崧、林幼春、林獻堂等人主導,結合中部各地傑出詩人。他們發表的詩文,出現諸多中部地方風土,恰恰是我輩從小熟悉的家園。

  但這些先輩的生平和作品,在戰後繼續縮萎於歷史暗角,始終欠缺有心人士,打破政治和文化隔閡的既有藩籬。振富無疑是當今最認真扣問這段歷史,不斷梳出精彩理路的學者。

  一邊研究,振富也深感自己過去對母土的無知。當我們埋首於個人創作,不知文學歷史長河流奔向何方時,他早以自身的治學和成長經驗,俱備了綜觀全局的治學能力。

  從清朝以迄日治時代文學創作者的豐饒成績,乃至日人的漢文學,振富拿捏得比任何人都清晰。以此臺灣文學史為基底,他對臺灣文學過往的脈絡發展,展現了當代文學不易溯及的高度,並常以此恢宏史觀,呼應當代臺灣文學。

  攤開目次,四個章節展現的書寫內容,究其細節背後的撰述精神,無不可用此一規範衡量。而這些他長年積極追溯、宣揚的,無疑是臺灣文學命脈的重要軸承,更是認識臺中地方文化的核心價值。

  返觀自照,又何嘗不是我目前在家園行腳時的快樂。我們朝同一個目標,回到家園,努力探索在地文化。他有豐富的治學能力,搭配嚴謹精湛地爬梳。我尾隨其後,大步以腳力忖度另一個可能。

  這樣孜孜於早年文史人物的事蹟,重視其行文處事,無非想在不同面向,呼喚讀者參與一段文化脈絡。如是讓文學更有深度與社會對話,與土地連結,我們都視為必須回顧的使命。

  振富的工作不是考證,而是從過去發現,創造更好,值得珍惜的文史內涵。那也是我在往前的路上,再怎麼轉彎或迷路,仍會不時遇見這位鄉親的原因。

霧中帶路
作家   楊富閔


  《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是廖振富教授的最新文集,能替這本新書撰寫書序實是我的榮幸。我手上的文稿是排版後的電子檔,放在平板,逐頁翻讀,可以清楚感受到這是份骨架穩健、思路清晰的書稿。

  全書共分四輯,開場的「從阿罩霧出發」尤其大器鮮明、精準定位,原生故鄉即在阿罩霧的廖振富教授,博士論文《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亦是從阿罩霧出發。阿罩霧作為廖振富治學、教書與寫作的一個念茲在茲的關鍵現場,我以為從上一本《以文學發聲:走過時代轉折的臺灣前輩文人》再到這本《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它已漸次匯聚而成一個體系更為龐大,視野更為深遠的文學認識論。老派文青正在重新探問何謂文學,思考文學在二十一世紀的當前此刻,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事實上,研究領域出入古典與現代,長期關切文獻史料的蒐整研析,這些作品尤能展現學者文人廖振富編織史料、詮釋史料的說故事技巧。〈我的書房演變史〉得以照見廖振富的學思歷程;〈一本線裝書的跨時空旅行〉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而輯四多篇以臺中輻輳而出的地誌書寫,諸如〈兩個清水來的「抗日英雄」〉、〈葉榮鐘的臺中文化足跡〉,交織豐碩的史識與獨到的見解,這些文章讀來若是不掉書袋,作品中鮮明的自我形貌其實扮演最為關鍵的因素。輯二收錄多篇廖教授的快筆、短寫與直言,這些社論文字與臉書發文,全是從他長年耕耘的文史沃土抽芽長出,文字地表之下卻有著他盤根錯節的思想塊莖。每篇文章都能拿到教學現場與莘莘學子再對話。這些文章的意義就在對話。輯三文字多篇則為《臺灣文學館通訊》而寫的「館長的話」,看似公務性質的文字,廖振富寫來反倒流洩抒情質地。我想熟悉臺灣文獻史料的廖振富,一定明白「卷頭語」、「發刊詞」之於研究的重要性,他將這些文字收錄書中,除了珍視這段寶貴的臺南經驗,也凸顯文學與史料兩造邊界的碰撞過程。

  夜讀這本文稿之際,廖振富教授的形象散見各處,我所認識的廖教授本身就是絕佳的說故事的人,這個阿貝真正有夠親切,若想規畫中部文學行旅,找廖振富就對了。而阿罩霧若是他不停重返的文學與生命的現場,我以為霧中帶路則是早已內建在他的寫作,以此成為行文佈局的特殊模式,他正在廓清文史的重重迷霧,並且毫無畏懼的在霧中探路。〈臺北城南:我的跨時空旅行〉、〈苑裡小鎮的時光穿越劇〉是為顯例,細讀〈阿罩霧出發〉這篇文章,不也寫到國中生廖振富,帶領班上十多位同學單車遠征霧峰。阿貝一點都不老派,他從小就是這麼浪漫。

  廖振富教授是我寫作路上的貴人,過去幾年,我時常參加他所策劃的講座活動,無論他人在中興大學、臺灣文學館,乃至退休之後,我永遠是廖教授的口袋名單。這是我的福氣。故鄉就在臺南的我,二○一八年,廖振富卸下臺灣文學館的職務之後,我們相約要到靠山的大內。這次換我帶路,引領他走入我的文學世界,可是沒有地圖,少許的文字紀錄,其實就是我的書,奇怪的是我們都不害怕。讀完《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使我確認這份無所畏懼的熱情從何而來。文學還可以是什麼呢?文學可以是一種憨膽。

自序

文青魂,一點也不老


  這是我「用情至深」的一本書,收錄近年所寫的通俗文章數十篇,清晰呈現個人的生命經驗與學思歷程,乃至多年來鑽研臺灣文學的終極關懷。

  談本書緣起之前,必須先聲明:這個讓我害羞臉紅的書名「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並非出自作者構想,而是編輯邱芊樺小姐的主意。起先,我想到的都是正經八百,又LKK的書名:《斯土斯民,吾情所鍾》啦、《聽,土地說故事》啦、《臺灣文學自由行》啦,不料迭遭委婉打槍。後來又自以為靈光乍現想出:《臺灣文學純情夢》,她仍然覺得太老派。

  我道:「這種年紀,還自稱文青,會被笑啦!」她回:「文青是一種態度,一種心境,無關年齡。老師的熱血,骨子裡始終充滿文青魂。」至於「老派」,最容易聯想到的是李維菁《老派約會之必要》,意味著一種違反時尚、對舊有價值的堅持,即使不合時宜,也在所不惜。經過她反覆闡述,猛灌迷湯,並力勸要相信年輕女生的直覺,LKK終於被她說服了,只是心中仍不免忐忑。當我轉告太座這個書名提議時,她竟然連聲叫好,還說:「我也是年輕女生!」

  以前我出版的書多屬研究性質,學術氣息濃厚,與一般讀者距離較遠。二○一六年《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一書,嘗試以感性的筆調、說故事的手法,介紹臺灣近代人物的生命故事。二○一七年《以文學發聲:走過時代轉折的臺灣前輩文人》,對筆下的臺灣前輩人物,投入更多感情,不過仍屬學術專書,且主題嚴肅,我猜想除了專業讀者,真正有耐心細讀者應該無多。

  多年來,從事臺灣文學研究、教學之餘,常感個人的學術專業與社會對話太少,即使我們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也指導學生完成大量的學位論文,但一般人多半不知道臺灣文學是什麼?有什麼價值?意義何在?而在大學任教,整體環境又被高度功利化的趨勢引導,逐漸走向岔路。鑒於社會對臺灣在地文化的極度陌生,我迫切想將多年吸取的文史養分,以易懂好讀的文字、軟性的筆調介紹給臺灣社會,讓大家認識土地的美好。若有相關時事發生,我也偶而在媒體發表回應短文,藉以推廣在地文史知識。書中不少文章,大抵是在這樣的因緣下寫成,朝向「以文學發聲,與社會對話」的目標邁進。

  本書分為四輯,分述如下:第一輯「從阿罩霧出發」,一個出生在五○年代末期的臺灣庄腳囝仔,如何立志當國文老師,其後轉身成為臺灣文學教授、又有幸短暫歷練文化行政工作,關於我的土地愛戀、生命追尋,乃至與各種因緣的交會,匯聚碰撞出時代變遷的點點微光。文章也描述了家鄉、父母、師友在我生命中的重要位置,乃至如何獲得因共同文化關懷而結緣的前輩深切的期許,從一本珍貴書籍的善緣,見證讓人悠然神馳、跨越種族與階級藩籬的人物故事。

  第二輯「你可能不知道」,從高度威權走向民主開放的臺灣,長期對在地歷史文化的認知匱乏,資本化社會的短視近利,生命如無根浮萍。我輩生活在喧囂的當代,對先人走過血淚斑斑的旅程,往往一無所知。藉由:溫家寶與林朝崧、柯文哲與連橫家族、林獻堂何以晚年留日不歸、陳澄波與朱點人、乃至蔣渭水與中村櫻溪所牽動的高中課綱爭議等時事話題,我試圖撥開層層歷史迷霧,邀請大家共同思索臺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三輯「七百天的美好」,頭尾兩篇,整體鳥瞰臺文館的定位、記錄個人工作經驗,並駁斥媒體關於我「被辭職」的謠言。中間敝帚自珍地收錄了八篇為《臺灣文學館通訊》而寫的短文,以及因應「自自冉冉」事件爭議、賴和音樂節而衍生的文章,透過這些切片,保留我在臺南將近兩年的工作點滴與心境轉折。這不只是個人生命史的寫真,也是我對臺灣文學透過體制化的行政組織運作,「究竟在做什麼?功能與得失如何?」此一問題的體驗報告。

  第四輯「聽,土地說故事」,由於我出生成長於臺中,多年來的研究也以中部的文學、歷史與文化為軸心,層層向外推展。本輯收錄的文章,多半集中在中部地區的文學、歷史事件與人物故事,地域空間涵蓋臺中舊城區、霧峰、清水、苑裡等地,涉及人物與事件,則從日治以迄當代的作家或傳奇人物,包括臺灣文化協會、中央書局、治警事件、蔡惠如與廖添丁、霧峰林家萊園的歷史風華、故宮博物院在北溝,並往下探索當代作家葉榮鐘、齊邦媛和年輕世代的賴鈺婷、楊富閔等人的文學地圖,彰顯土地與文學之間的綣綣深情。

  本書收錄的文章,寫作機緣不一,但背後有我一貫的思考脈絡,也能充分展現我的浪漫特質。另外,我也要很「老派」的特別感謝《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聯合報》副刊主編宇文正、《鹽分地帶文學》主編路寒袖、《幼獅文藝》主編馬翊航等人的邀稿,或提供發表機會,直接或間接促成本書的問世。

  當然,我最深深感謝的人,是催生本書最重要的幕後推手:玉山社魏淑貞總編輯,以及本書編輯邱芊樺小姐。由於魏總編的賞識厚愛,連續幫我出版兩本書,使我得以走出學院高牆,有機會透過文字與社會大眾對話,而這也是我近年維持勤奮筆耕的主要動力。至於芊樺的高度耐心與創意,從書名到內容都提供非常多專業意見,並與我反覆討論,也點醒我的思考盲點。

  而為本書寫推薦序的兩位不同世代作家:劉克襄、楊富閔,都與我有密切的互動,氣息相感。他們在忙碌中抽空執筆,為我壯聲色,閱讀他們的推薦文字,雖覺於心有愧,卻又有「深得我心」的知音之樂,讓我真切感受那顆內在「文青魂」砰砰躍動,真的,一點也不老。
 
二○二○年四月二十一日,疫情方殷之際,寫於鳥聲啁啾的臺中家園

图书试读


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 (電子書)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 (電子書)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