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宇宙本原的宣言 (電子書)

《道德經》—宇宙本原的宣言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洪均
图书标签:
  • 道德经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中国哲学
  • 经典
  • 玄学
  • 智慧
  • 人生
  • 修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道德經》,是中國繼《易經》《黃帝內經》後的又一部偉大的東方哲學著作,是《宇宙本原考》《人類本原考》《0維的宇宙—萬物生存考》《0維的宇宙—絕對空間考》四部著作的思想主線,是東方哲學思想之源泉。

  《道德經》,又稱為《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版本很多,通常版本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道經》為前37章,下篇《德經》為後44章,共81章。文本以「道德」為綱領宗要,是一部啟發思考的活的思想著作,可以用於修身、治國、齊家、用兵和養生等等,是一部文意深玄、包含萬有的萬經之王。

  《道德經》著作者,是中國春秋時期(中國周朝)老子(約西元前571-前471)(真名李耳)的作品,後人在道教中尊其為道德之神。無疑,老子是中國乃至於全世界的偉大先師,是宇宙本原學和探索宇宙真理的先驅者,是人類追尋宇宙自然真理的鼻祖。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聖經》以外世界發行量最多的哲學名著。在科學迅猛發展的今天,可以預測,將來《道德經》全球發行量第一只是個時間問題。

  《道德經》,作為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在啟發人類的思考上,無出其右者,可以稱之為用辯證法原理啟發思考的世界第一經典。

  在東方大地的注老隊伍中,從皇帝到普通老百姓均有注解,均有各自的思考與理解坐標系,都在自己的職業崗位用實踐經驗、個人的體會整理出一個又一個學習體會。

  比如,各皇帝們整理的體會是治國理政方面的,可查證記載的有中國唐朝玄宗李隆基(685-762);宋朝徽宗趙佶(1082-1135);明朝太祖朱元璋(1328-1398);清朝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

  比如,兵法家、軍事家注解《道德經》是兵家制勝的法寶。中國兵家之祖當屬鬼谷子和孫子。鬼谷子亦名王禪老祖,生卒年不詳,相傳是老子之弟子;孫子,名孫武(約西元前545-前470),《孫子兵法》中諸多戰法或計法是與《道德經》相通的,其中至高戰勝法寶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又比如,修道者注解《道德經》,當屬中國漢朝道教正一教創始人張道陵(34-156);宋朝道教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1112-1170);元末明初道教武當派始祖、太極拳創始人張三豐(1247-?)。他們既有理論,又有用身體參悟的實踐。當代中國道學大家任法融大師的《道德經》釋義也是一部令人尊敬的大作。

  把《道德經》作為哲學思考,以及作為追求宇宙絕對真理的追尋研究者很多,代表人物是文子(生卒年不詳)、列子(約西元前450-前375)、莊子(約西元前369-前286)。佛家哲學思想傳入中國之後,又出現了一批儒家大師思考並注解之,代表人物是中國宋朝周敦頤(1017-1073)、張載(1020-1077)、程頤(1033-1107)、程顥(1032-1085)、朱熹(1130-1200)、陸九淵(1139-1193),到中國明朝的王陽明(1472-1528)。

  他們對《道德經》之研究,離不開《易經》的研究與發揚光大。《道德經》就是對《易經》系列的總結和歸納,研究的是宇宙之道,是宇宙的總規律和真理。他們的系列和系統研究,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對世界哲學界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對《道德經》之綜合注解者,有中國漢朝的河上公真人(生卒年不詳)、中國三國時期的王弼(226-249)。當代國學大師樓宇烈教授研究《道德經》很精細,頗有獨到見解,教科書之典本。

  《道德經》是一部偉大的活的著作,對《道德經》的各種注解均可以形成一個思考坐標系。

  對所有的注釋讀本,均是各著作者的學習體會和辛勤的勞動,均應受到尊敬。每個人讀《道德經》都會形成體會,寫出來便成了注解著作。在《0維的宇宙—萬物生存考》中,只對第一章進行了分析,便產生了諸多個座標思考體系。

  各行各業的注解,均可以對各行各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和指導。如果你不願意被影響,就可以有自己的思考見解。《宇宙本原考》和《人類本原考》中,不希望注解《道德經》,提倡每個人從中文古文中去感悟。你悟到了什麼,那就會是什麼,會形成您的思考和思想。

  然而,中文古文較難以理解,如果讀明白,不妨看一些注解和注釋。讀時,不要拘泥於哪門哪派哪個專業,或者誰注解的正確或不正確,而是堅信自己的理解。尤其注意,不要用自己的思考坐標系去攻擊別人的思考坐標系。老子他老人家不希望人們這麼做。

  這是一部標準的哲學著作,啟發人們思考的辯證法著作。

  在科學和理性的今天,此著作依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是一部科學哲學或自然哲學著作,是一部宇宙本原學著作,是追尋宇宙真理的著作。

  宇宙之道,人類符合之,便是德。本注解,依據現代物理學和東方絕學理論體系,再成一篇探索宇宙真理的人造存在。

  從宇宙本原學和0維宇宙絕對空間角度,嘗試著解釋之。不作為學習的參考,僅作為思考的借鑒。

  認為,《道德經》是一部宇宙本原、宇宙道德之宣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道德經》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细、自然,并尽可能避免痕迹: --- 《时间深处的秘密:人类文明演进的宏大叙事》 作者:[此处可想象一位历史学家或人类学家] 一窥从石器时代到信息爆炸的漫长旅程,理解我们如何成为我们 卷首语:尘埃与星辰的交汇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这些看似古老而简单的提问,实则构成了人类全部知识探索的基石。本书并非对单一哲思的剖析,也不是对某个特定时代进行碎片化的记录。它是一部试图勾勒出人类文明整体画卷的宏大叙事,聚焦于那些塑造了我们思维模式、社会结构与技术进步的根本性力量。从非洲大裂谷的第一声啼哭,到如今指尖上跳跃的二进制代码,我们试图理解,在这数十万年的跋涉中,哪些关键的“拐点”决定了今日世界的模样。 第一部:起源的低语——物种的黎明与心智的觉醒 (约 30 万年前 – 公元前 3000 年)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智人(Homo sapiens)如何从众多古人类谱系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宰。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考古时间线,而是着重分析了认知革命的核心驱动力:符号思维的出现、语言的复杂化以及集体记忆的形成。 核心议题解析: 1. “欧亚大陆的扩散之谜”: 分析了人类走出非洲的路径选择,以及不同地理环境如何催生了最初的文化多样性——从西伯利亚的严酷生存法则,到美索不达米亚河流域的定居诱惑。 2. 火的驯化与社会凝聚力: 探讨火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早期社会结构和性别分工的催化剂。围坐在火堆旁,故事开始诞生,无形的概念开始被传承。 3. 狩猎采集者的世界观: 细致描绘了早期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此时期的世界观往往是泛灵论(Animism)的雏形,万物有灵,人与环境处于一种平等的、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中。这一阶段的生存智慧,为后续的宗教与神话体系奠定了潜在的心理基础。 第二部:定居的悖论——农业革命的馈赠与枷锁 (约 公元前 10000 年 – 公元前 500 年) 农业革命,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深远的变革之一,它将人类从流动的猎食者变成了固定的生产者。本书将这一过程视为一次巨大的“生存契约的重写”,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足,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平等和新的生存压力。 核心议题解析: 1. 从“富足的采集者”到“辛劳的农民”: 挑战了传统观念中对农业革命的“进步论”。通过对早期谷物种植区域的生态研究,我们发现早期农民的营养摄入和劳动强度往往高于其采集祖先。定居的代价是什么? 2. 剩余、阶级与国家的胚胎: 详尽分析了剩余产品如何催生了统治阶层、专业化手工业以及复杂的官僚体系的萌芽。城市中心的崛起,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将自身的大部分生活与自然节律脱钩。 3. 书写系统的诞生与历史的开启: 重点剖析了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等早期书写系统的社会功能——它们最初并非用于文学创作,而是用于管理税收、清点牲畜和记录王室功绩。文字是权力的工具,而非纯粹的知识载体。 第三部:轴心时代的精神爆发与帝国扩张 (约 公元前 800 年 – 公元 476 年)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地球的不同文明区域几乎同步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希腊的先知们。本书将此视为人类“集体意识的内省期”,探讨了这些思想如何试图构建超越具体部落利益的、普遍适用的道德与秩序框架。 核心议题解析: 1. 轴心时代的共振: 对比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家们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有限生命与永恒真理”之间的张力。例如,东方对“道”的探寻与西方对“理性”的追求,在结构上存在惊人的相似性。 2. 法律、帝国与普世主义: 考察了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罗马帝国在管理跨文化疆域时所发展出的法律和行政技术。帝国扩张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治理模式的输出。法律体系如何开始尝试将“公民”的概念投射给不同种族的人群? 3. 技术停滞的迷思: 分析了古典时期在某些技术领域(如冶金、军事工程)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探讨了奴隶制等社会结构对科学理论应用的反作用力。 第四部:知识的断裂与重塑——中世纪的继承与创新 (约 公元 5 世纪 – 公元 15 世纪) 西方古典文明的衰落常被简化为“黑暗时代”。本书则提出一种更为复杂的图景:知识的载体和中心发生了转移。欧洲修道院的抄写工作、伊斯兰世界的黄金时代以及东方宋代的技术飞跃,共同构成了这个复杂时代的知识网络。 核心议题解析: 1. 巴格达的图书馆与亚历山大的回响: 详述了阿拉伯学者如何系统性地抢救、翻译并拓展了古希腊的数学、医学和天文学知识,并将其与印度数字系统相结合。 2. 宋代的官僚技术革命: 深入探讨了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在宋代中国的社会应用,尤其关注其对军事策略和商业航运的深远影响。 3. 大学的诞生与经院哲学: 探讨欧洲大学(如博洛尼亚、巴黎)的建立如何将知识的传承从宗教的单一掌控中解放出来,开始形成一种基于辩论和逻辑推演的学术共同体。 结语:通往未来之门的钥匙 本书最终将目光投向了从文艺复兴到近代的过渡时期,但其核心目的始终是强调: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每一个挑战——从全球化冲突到信息过载——都深深植根于上述历史阶段的决策和误判之中。理解我们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远比单纯地记忆日期和人名更为重要。历史不是一段被动发生的流程,而是我们持续进行的自我定义。 ---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考古学、社会人类学、环境史和政治哲学。 拒绝线性叙事: 强调不同地理区域的文明并非孤立发展,而是相互影响、平行演进。 深入分析“驱动力”: 关注促使社会形态转变的底层逻辑(如资源稀缺性、信息传递效率、权力分配机制),而非仅仅描述事件的表面。 适合读者: 所有对人类文明的整体脉络感兴趣,渴望超越碎片化历史知识,寻求深层理解的读者。

著者信息

劉洪均

工學博士
教授級高工
中文名:劉洪均,男。
出生日期:1963.01.19。
北京科技大學工學博士;
山東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一生開發礦業,是自然的破壞者,又是自然的維護者。
現在在某礦業科技企業任職。
安靜的讀書人,思考者。
E-mail:samo945@126.com

图书目录

中國道教協會原會長任法融大師墨跡
黃漢青 序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參考書目
參考論文
其他參考書
版權頁

图书序言

  • EISBN:9789862391204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4MB

图书试读

黃漢青 序

如果說孔子思想與老子思想是有與無的爭論對立,那麼我們看到歷史上儒家的學問取得大部分的優勢。無獨有偶,神秀與慧能的傳燈之爭,神秀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檯」的有論,徹底的敗給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的無論。孔老有無的對立和神秀慧能之辯相去不只千年,顯然,人類求發展的社會進程,有論是他的勝場;深奧玄妙的哲學之思,則是無論的天地。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易經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共同根源,然而儒家崇尚的是乾卦,乾卦是天也是天子。君王如太陽般君臨天下普照萬物。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而坤元則「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在春秋戰國以來,整個文化社會都在被儒家符碼化的過程,老子一方面提出坤的重要性,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倡議柔弱勝剛強,用以對抗強大的乾元的唯我獨尊的主宰性。

「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萬物的本源是無是自然,被儒家系統化符碼化的各種名目其實不是常名,老子一方面提出他的符號解構工程,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老子的策略,一方面解構儒家以仁為核心的有論。其次是回到以無為本源的易經源頭,進而提出以坤為核心的有論。懂得老子的這三歨策略,才不會被老子顛顛倒倒,是是非非的文字所迷惑。

這本出於劉博士之手的著作稱道德經為「宇宙本原的宣言」,整本書對西方哲學旁徵博引頗有可觀之處,更令人驚訝的是劉博士並非哲學本科,卻能涉獵如此艱深的思想問題,令人嘆服。劉博士另闢蹊徑,以0 維宇宙的觀念詮釋老子的無。老子的無並非佛學的空,也不是虛無,能以0維宇宙觀的論點釋無,或許正可避免成為空或虛無。劉博士還詳述西方哲學到了亞理思多德產生分水嶺,進入三維的物質科技文明。劉博士頗有後現的詮釋和讀者反應論修養,力主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對經典的讀法和理解。

此外劉博士也深諳老子之道,任何透過文字書寫必然形成自己的思維座標,理解老子就是寬容接納,而不是自以為是而彼為非。雖然不識劉博士本人,因其有如此非凡的學識胸襟,願為其書序。

黃漢青序於台中

11/11/2021

註:黃漢青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臺中科技大學教授、教務長、研發長、圖書館館長等職。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在的,現在市面上《道德經》的註解版本多如牛毛,很多都流於表面,講一些人生的成功學或職場哲理,雖然實用,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本電子書在「宣言」這個詞上做了什麼樣的著墨?它是不是挑戰了傳統上對老莊哲學的某些既定解讀?我希望它能帶點批判性的眼光,去剖析在當前社會結構下,重新審視「道」的意義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畢竟,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跟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天差地遠,如果還只是照搬古人的智慧,而不進行在地化的轉譯和昇華,那大概率會變成一種裝飾性的知識。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套理解現代亂象的思維框架,例如面對資訊爆炸、價值觀快速更迭的時代,老子的「不爭之爭」該如何實踐?這類深刻的、與時俱進的探討,才是我認為一本好的《道德經》註解該具備的靈魂。

评分

哇,這本《道德經》的電子書光是書名就夠引人入勝了,「宇宙本原的宣言」,聽起來就覺得作者對老子的思想有非常深刻的見解,不只是照本宣科地翻譯或解釋,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去詮釋「道」的本質。我對這種能把古老智慧與現代哲學思辨結合起來的作品一直很有興趣。特別是電子書的形式,在通勤或睡前閱讀時非常方便,隨時隨地都能翻閱,這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猜這本書可能不只是講述「無為而治」這麼簡單,它或許會深入探討宇宙生成、萬物演化的根本規律,甚至可能觸及到一些量子力學或宇宙學的邊緣概念,用老子的語言去重新構建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如果內容真能達到書名所承諾的深度,那它絕對會成為我書架上會反覆重讀的經典。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那種玄妙的、難以言喻的「道」,用清晰又具衝擊力的方式呈現出來,讓讀者真正感受到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

评分

老實講,我對電子書的排版和字體設計有時候會比較挑剔,畢竟閱讀哲學經典,如果字體排版不佳,很容易讓人分心,尤其是在探討「道法自然」這類需要高度專注力的章節時。不過,既然是專門的電子書版本,我希望它在介面上能做得比較貼心,例如提供關鍵詞的快速檢索功能,或者能夠方便地做筆記和標註,這樣才能真正成為輔助思考的工具,而不僅僅是一堆文字的集合。從書名來看,它似乎想給讀者一種「破局者」的感覺,它不只是在說故事,更像是在發出一種挑戰——挑戰我們既有的世界觀。這種帶著強烈立場的詮釋,往往最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讓人不得不去質疑自己原本深信不疑的「常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劑強心針,讓人從習以為常的惰性中被喚醒。

评分

最近我迷上了研究東方哲學與西方存在主義的交集,總覺得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描述中,隱約能看到某種宇宙創造的藍圖,與後來的思潮有著奇妙的共振。我猜想這本《道德經》的電子書或許會大膽地將其置於一個更為廣闊的知識光譜中去對話,可能甚至會引述一些西方哲學家的觀點來映照老子的「虛空」與「不滿」哲學。如果它能做到這種跨文化的對話,那就太棒了!這不再是一本單純的「國學書」,而是一本具有世界級視野的智慧指南。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解釋「上善若水」,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展現那種柔韌、包容卻又無可取代的力量,這對我們在複雜人際關係中保持內心的清明,絕對有著指導性的意義。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東方哲學的朋友,我看到「宇宙本原」這幾個字,腦中立刻浮現出許多關於「太極」、「陰陽流轉」的圖像。我猜測這電子書的編排上可能會有獨到的設計,也許會用圖表、或是對照不同古代文獻的方式來輔助解釋「道」的層次。老子的文字本來就充滿了辯證的張力,看似矛盾卻又環環相扣,如果作者能精準地捕捉到這種動態平衡的美感,那閱讀體驗一定會非常流暢。我特別關注在闡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時,作者會如何處理「損」的積極意義。在我們這個追求累積、強調效率的社會,「損」往往帶有負面含義,但老子哲學中的「損」是回歸本質的減法,是輕裝上陣的智慧。如果這本書能在這點上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詮釋,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給所有追求心靈簡約的朋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