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過去,晚清小說一嚮較受冷落,有幸常為文學傢所提及者,不過寥寥數本,而其中最令我們耳熟能詳的,可能要首推《老殘遊記》瞭。一般遊記的作法,都是側重於記敘旅遊時的所見所聞;但《老殘遊記》卻不止此,而是假藉書中主人翁老殘的遊歷,來發抒一己的思想和襟抱。因此,我們讀《老殘遊記》,除瞭可以藉此瞭解作者所遊之地的風土民情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文字的錶麵,我們可以清晰的感觸到作者的滿腔悲情,體認到作者生活的那個亂亡的時代。若是我們隻把它當作一般的遊記來看,恐怕不免失望,同時也淺視瞭《老殘遊記》的價值瞭。
劉鶚寫這部小說的直接動機,是為瞭救一位落難的朋友──連夢青之急。因為連氏那時正受到清廷官府的追捕,由北京逃匿到上海,百無聊賴中,僅能賴寫稿療飢。劉鶚見他頗為窘睏,意欲相助,又顧慮他生性耿介,怕他不願接受金錢的濟助,於是便建議送他一部小說稿,由連氏負責齣售給齣版商。連氏感念劉鶚的深情美意,不得不接受下來。於是《老殘遊記》便在這種情況下,一迴迴的陸續產生瞭。
這部小說,先是賣給商務印書館,在《繡像小說》半月刊中定期連載,但大約隻登載到第十迴,便因商務未經作者同意,擅自刪削竄改其中的文字,連氏一怒之下,中止齣售稿件,迫使商務停刊,劉鶚也因而中輟瞭《老殘遊記》的撰述。這是光緒二十九年的事。次年,劉鶚北上天津,他的好友方藥雨當時正主辦《天津日日新聞》,力勸劉鶚繼續完成這部小說,並願意在《天津日日新聞》中闢欄從頭開始刊登,劉鶚在好友的鼓勵之下,重新拾筆,以鴻都百鍊生的筆名又續瞭十迴,加上原有的十迴,便是《老殘遊記》初編的二十迴瞭。錶麵上雖然是完整的一部小說,但因為其中前後兩部分各寫於不同的時間與地點,不是一氣嗬成的,所以在文章的結構與內容的安排方麵,難免有些不統一的感覺,當然這點微疵並不會損及《老殘遊記》的價值。
其後大約一年光景,也就是光緒三十一年,劉鶚在經營精製海鹽的事業失敗以後,又迴到瞭案前繼續《老殘遊記》的撰寫工作,仍定期發錶於《天津日日新聞》,前後一共登載瞭九迴,這便是《老殘遊記》二編。
另外,劉鶚尚有一些毛筆撰寫的手稿,未經刊登,共十五張,原先一直擱置在劉鶚天津的寓所中,無人知曉,直到民國十八年底,在一次大掃除時,纔被他的哲嗣發現,這已是劉鶚被禍去世二十年之後的事瞭。根據推斷,劉鶚寫作這些稿件的時間,最遲不會晚於光緒三十三年,亦即在劉鶚「二編」完稿之後不久,到被發放新疆以前的三年之間。因此便將這份殘稿都為一捲,安置在《老殘遊記》二編之後,名為《老殘遊記》外編。
這本小說雖然是劉鶚贈送友人的即興之作,但創作時也並非漫無主旨,他在自敘中說: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傢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很明顯的,這是作者發抒自己對社會、國傢、人生觀感的一部小說,他對當時政治的黑暗,錶示瞭深切的不滿,對於國勢的危急,錶現瞭無限的焦慮,對於受淩虐的善良百姓,寄予無限的同情。他極熱忱的想要為苦難的中國與百姓做點事情,但是救國有心,實行無力,甚至還被冠上漢奸的罪名。他痛心之餘,隻有藉這部小說來寄託滿懷的感情與見解,來發抒他胸中鬱積的塊壘。
《老殘遊記》這部小說值得推崇的地方甚多,至少應從兩方麵論述,一是政治見解,一是文學技巧。
劉鶚在本書中錶現瞭高明的政治見解。首先,他是第一個揭露所謂清官的醜惡麵目的人;歷來描寫政治的小說,如《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書,都止於揭露贓官之可惡,而《老殘遊記》卻更深入一層的指認清官比贓官還要可惡──當然這裏所謂的清官不是指真正為政清明的官吏,而是別有所指。他在第十六迴末的評說: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作者苦心,願天下清官勿以不要錢便可任性妄為也。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
這類清官以為做官隻須「不要錢」,就可以理直氣壯的任憑一己之好惡,裁奪天下之是非;就可以毫無愧色的用殘忍毒辣的刑法,來對付善良無辜的百姓。例如書中第四迴的曹州知府玉賢,就憑著在於傢院子裏搜齣一個可疑的包袱,便認定於傢父子是強盜,而不由分說的將他們父子三人處死在站籠裏;又如第十五迴的齊河縣令剛弼,輕易的相信假證據,硬是給無辜的魏傢父女上夾棍、上拶子,逼迫他們招認是毒害瞭十三條人命的兇手。從這些情節,可以比較齣來,贓官固然可恨,但尚有所忌諱,不敢明目張膽,做得太過分。而清官則但憑一個「不要錢」,就可以任意武斷事情,固執成見,以緻殺人破傢,做盡瞭傷天害理的事情。這樣的固執與殘忍,豈不是比贓官還要可惡嗎?
劉鶚又說這些清官都是「過於要做官,且急於做大官」的人,可見他筆下所謂的清官,雖不貪財,卻是野心勃勃的貪名之輩,這與貪財的贓官又有何異?更何況贓官貪財,盡人皆知,而清官貪名,卻鮮為人曉,世人隻知他們是一介不取的清官,卻不知他們的所謂清名,是用無數百姓的血肉之軀堆積起來的。他們錶麵上打著清廉的招牌,實際上卻是用血腥手段來欺壓百姓,以上邀長官的寵幸,達到升官的目的。這種假清官之名,行酷吏之實,欺世盜名的行徑,豈不是比贓官還要可鄙嗎?無怪乎劉鶚要嚴厲的批評他們是「下流的酷吏」瞭。
事實上,「不要錢」隻是做官的基本操守而已。古來真正的清官,所以能傳誦韆古,並不隻因為他們不要錢,最重要的是他們有清楚明白的頭腦,客觀謙沖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樣纔能為百姓決斷訟獄,理冤伸枉,豈隻是因瞭一個「不要錢」,就吃定天下百姓,為所欲為呢?他們所以會有這樣錯誤的觀念,劉鶚認為主要是受到宋儒「去人欲,存天理」說法的影響──當然,這裏指的也是宋儒的末流,以及對天理人欲的誤解──他們直認為「去人欲」就是「存天理」,因此今日我既去瞭人欲(如不要錢),那麼一切的想法意見,都該閤乎天理瞭,而用天理去裁斷百姓的訟案,焉有不公正的呢?當他們坐在公堂之上,拿起瞭驚堂木時,儼然自認已是天理的化身,聖人的再現瞭。這就是他們往往冤枉死瞭百姓,還執迷不悟自當是在替天行道的主要原因。
另外,他們在實踐宋儒「去人欲」的教訓時,也常有許多偏差和誤解,他們過於禁遏情欲,壓抑血性,因此導緻許多不人道的行為,像這類清官,動不動就給犯人上拶子、進站籠,都是慘不忍睹的殘酷刑法,便是由於在心性修為上矯枉過正而產生的病態心理所緻。事實上,「去人欲」本意是要淨化人生,排除妄想,絕不是直接視生理機能的情欲為罪惡,不敢觸及而要排斥。劉鶚在第九迴藉璵姑的話錶明瞭對宋儒的看法:
聖人說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孔子說:「好德如好色。」孟子說:「食色,性也。」子夏說:「賢賢易色。」這好色乃人之本性。宋儒要說好德不好色,非自欺而何?自欺欺人,不誠極矣!他偏要說「存誠」,豈不可恨!聖人言情言禮,不言理欲;刪詩以關雎為首。試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至於「輾轉反側」,難道可以說這是天理,不是人欲嗎?舉此可見聖人決不欺人處。
孔孟都認為好色乃人之本性,隻要「發乎情,止乎禮義」便可,若是一味壓抑、禁遏而至一念不起,那是違反自然自欺欺人的。這些學宋儒的假清官,就是在修身養性的方式上,太過違背自然,扭麯人性,纔會用殘酷的刑法去虐待百姓。
劉鶚所以要揭發假清官的真麵目,不隻是同情被欺壓的善良百姓,更重要的是這類清官與國傢的命運尚有重大的關連。他在第六迴中說這類清官「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他們若隻是地方小官,為害尚小,若一旦做到方麵大員,朝廷重臣,則所造成的禍患,便不止是誣害幾個無辜百姓而已,恐怕國傢的前途都有葬送在他們手中之虞。劉鶚在本書中描寫的兩個清官,玉賢和剛弼,即影射當時的權臣毓賢和剛毅二人,書中的描述僅及二人早期的所作所為,而正因為有早期的愚昧酷虐,纔導緻後來的禍國殃民。翻閱庚子拳亂前後的史料,可以得知使拳亂擴大的重要嗾使者就是他們;毓賢當時已身任山東巡撫的高官,他曾公開煽動拳民從事排外活動,並在山西巡撫任內,殺害無數中國基督教徒,又把省內所有的外國傳教士及其傢眷加以剖心棄屍,梟首城門,手段殘忍之極。剛毅當時已官至軍機大臣、大學士,他盛誇義和團有神術,忠勇可恃,力勸西太後打開城門,終於讓數以萬計的烏閤之眾湧入京城,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麵。身為國傢重臣,負有保國衛民的重大使命,對每一決策都應深思熟慮,高瞻遠矚;而他們居然淺薄得迷信神力,鹵莽輕率的鼓動毫無紀律的暴民,對列強採取報復行動,結果是為逞一時之快,而貽留瞭無窮的禍患。眾所周知,滿清的衰亡,與八國聯軍之役有密切的關係;若沒有義和團的作亂,便不會激怒列強的聯閤入侵;若毓賢、剛毅等人不袒護扶植義和團,拳民尚不緻如此猖獗囂張;歸根結柢,滿清政府之所以滅亡得這樣迅速,毓賢、剛毅二人絕對難辭其咎。這便是清官禍國殃民的一個具體例證。毓賢、剛毅是拳匪之亂的罪魁禍首,人人皆知;但是他們在早期做官時有廉臣能吏之稱,何以日後會誤國,則人多不知。劉鶚就是要寫齣他們早期的種種虐政,好讓後人知曉他們的誤國是其來有自的。
《老殘遊記》揭露瞭這類清官固執愚昧殘忍的真麵目,以及其貽害國傢的嚴重性,使讀者由本書得以瞭解到清官可惡可鄙的一麵,劉鶚在這一方麵的政治見解堪稱深刻而卓越,發前人之所未發,的確是令人稱讚的。此外,作者還能從大處著眼,關懷到整個中國的現在與未來,比如在第一迴中他將中國的現況比成一艘行駛在洪波巨浪中的破舊帆船,而建議要送給駕駛者紀限儀和羅盤,以穩住方嚮,安達彼岸。作者已明顯的指齣中國欲求自保,首要之道在發展科技。又如第十一迴中,作者對當時國內所發生的「北拳」與「南革」等問題,也加以討論,並提齣瞭他的看法,同時對中國的前途,很樂觀的預言最後終必自立,「然後由歐洲新文明,進而復我三皇五帝舊文明,駸駸進於大同之世矣。」雖然他的看法不見得完全正確,預言部分也近乎神秘與迷信,但是至少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是以溫厚的態度,遠大的眼光來關心國是的,是對中國的文化充滿瞭信心的。夏誌清在其〈《老殘遊記》新論〉中認為:
作者與當代的諷刺小說和譴責小說的作者迥不相侔,他探究國傢的現在與未來,所以,它可被稱為中國的第一本政治小說。
他將《老殘遊記》推崇為中國的第一部政治小說,是很有道理的。
其次論及《老殘遊記》的文學成就。劉鶚是一個承襲瞭中國傳統文化,又兼受西洋科學薰陶的人物,由於同時具備瞭二者之長,使他在文學方麵有瞭卓越的成就。最顯著的特色,是他在文字語言的運用方麵,能力求創新,避用前人的浮濫套語。因為世間絕不可能有兩樣相同的事物,為使各個事物能充分彰顯其獨特的麵貌,隻靠前人浮泛籠統的套語,是絕對不夠的,唯有掙脫舊藩籬,用新的語言文字,做實地的描繪,纔能將主題錶達得淋灕盡緻。在這一方麵,劉鶚應是開路功臣,鬍適之曾盛讚劉鶚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他說:
《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爛調,總想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瞭。
齣現在劉鶚筆下的山水風景,都是生動可愛,各具特色的,且看第十二迴裏黃河結冰的一段描述:
老殘洗完瞭臉,把行李鋪好,把房門鎖上,也齣來步到河堤上看,見那黃河從西南上下來,到此卻正是個灣子,過此便嚮正東去瞭,河麵不甚寬,兩岸相距不到二裏。若以此刻河水而論,也不過百把丈寬的光景。隻是麵前的冰插的重重疊疊的,高齣水麵有七八寸厚。再望上遊走瞭一二百步,隻見那上流的冰還一塊一塊的慢慢價來,到此地被前頭的攔住,走不動,就站住瞭。那後來的冰趕上他,隻擠得嗤嗤價響。後冰被這溜水逼的緊瞭,就竄到前冰上頭去;前冰被壓就漸漸低下去瞭。看那河身不過百十丈寬,當中大溜,約莫不過二三十丈。兩邊俱是平水,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結滿。冰麵卻是平的,被吹來的塵土蓋住,卻像沙灘一般。中間的一道大溜卻仍然奔騰澎湃,有聲有勢,將那走不過去的冰擠得兩邊亂竄。那兩邊平水上的冰被當中亂冰擠破瞭,往岸上跑,那冰能擠到岸上有五六尺遠;許多碎冰被擠的站起來,像個小插屏似的。看瞭有點把鐘工夫,這一截子的冰,又擠死不動瞭。
多麼樸素簡潔的文字,作者沒有用一句陳俗的套語,完全是實地的描繪,黃河結冰的情形便已非常鮮活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瞭。當然,實地的描繪,須要深刻的觀察,在十三迴末的原評裏,劉鶚曾自詡的說:
止水結冰是何情狀?流水結冰是何情狀?小河結冰是何情狀?大河結冰是何情狀?河南黃河結冰是何情狀?山東黃河結冰是何情狀?須知前一捲所寫是山東黃河結冰。
不同性質不同地點的水,結冰的情況便各有麵貌,若沒經過仔細的觀察與比較,是絕對寫不齣特色來的。再看看十二迴老殘晚飯後到堤上散步時所見的景緻:
擡起頭來看那南麵的山,一條雪白,映著月光分外好看。一層一層的山嶺卻不大分辨得齣。又有幾片白雲夾在裏麵,所以看不齣是雲是山。及至定神看去,方纔看齣那是雲那是山來。雖然雲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雲也有亮光,山也有亮光,隻因為月在雲上,雲在月下,所以雲的亮光是從背麵透過來的。那山卻不然,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被那山上的雪反射過來,所以光是兩樣子的。然隻就稍近的地方如此,那山往東去,越望越遠,漸漸的天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雲也是白的,就分辨不齣甚麼來瞭。
這樣細膩明暢的描寫,在舊小說中極少見到,在《老殘遊記》中,卻是所在多有,諸如寫大明湖的風景、桃花山的月夜、泰山的日齣等等,無論落墨多少,都不失為清新自然、不落俗套的可愛小品。
在描寫人物方麵,作者也能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呼之欲齣。如第二迴描寫說鼓書的王小玉:
正在熱鬧哄哄的時候,隻見那後臺裏又齣來瞭一位姑娘,年紀約十八九歲,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瓜子臉兒,白淨麵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隻覺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著頭齣來,立在半桌後麵,把梨花簡丁當瞭幾聲,煞是奇怪,隻是兩片頑鐵,到他手裏便有瞭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將鼓捶子輕輕的點瞭兩下,方擡起頭來,嚮臺下一盼。那雙眼睛,如鞦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裏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瞭。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裏便鴉雀無聲,比皇帝齣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作者將王小玉的顧盼生姿和音律並擅,刻劃得精微委婉,活靈活現。又如第十七迴描寫妓女翠環的一段:
卻說翠環聽瞭這話,不住的迷迷價笑,忽然又將柳眉雙鎖,默默無言。你道甚麼緣故?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一定妥當的,所以就迷迷價笑。又想他們的權力,雖然夠用,隻不知昨晚所說的話,究竟是真是假;倘若隨便說說就罷瞭的呢,這個機會錯過,便終身無齣頭之望,所以雙眉又鎖起來瞭。又想到他媽今年年底一定要轉賣他,那蒯二禿子凶惡異常,早遲是個死,不覺臉上就泛瞭死灰的氣色。又想到自己好好一個良傢女子,怎麼流落得這等下賤形狀,倒不如死瞭的乾淨,眉宇間又泛齣一種英毅的氣色來。又想到自己死瞭,原無不可,隻是一個六歲的小兄弟有誰撫養,豈不也是餓死嗎?他若餓死,不但父母無人祭供,並祖上的香煙,從此便絕。這麼想去,是自己又死不得瞭。想來想去,活又活不成,死又死不得,不知不覺那淚珠子便撲簌簌的滾將下來,趕緊用手絹子去擦。
翠環的心情,先是欣喜,轉而擔心,而畏懼,而絕斷,而猶豫,而悲哀,這一層層的心理變化,配閤著錶情,作者作瞭極細膩深刻的描述。另外在二編三、四兩迴中,寫逸雲從愛情的沉陷中如何超脫提升的一段,作者對其心理分析尤為精到,由於篇幅太長,不便引述。總之,讀瞭這些文字,會令人驚覺劉鶚不僅是個傑齣的文學傢,也該是一個優秀的心理學傢瞭。
凡此種種風景人物的描繪,不管風景人物的本身是如何微不足道,但是一經作者生花妙筆的點染,立即便生機洋溢意氣鮮活瞭起來。總之,劉鶚用散文筆法寫小說,將語言文字的美學功能發揮到瞭極緻,這是《老殘遊記》所以引人入勝處,也是它所以流傳不朽處。
劉鶚不但擅長駕馭語言文字,同時在文學錶現的技巧上,也有很好的成績。他長於用具象錶現抽象,往往一項極不容易形容的主題,一經他運用適當的事物譬喻齣來,立即令讀者產生鮮明清晰的印象。本書中最成功的就是作者對音樂的描摹,如第二迴寫王小玉說書的一段:
王小玉便啟硃脣,發皓齒,唱瞭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隻覺入耳有說不齣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韆個毛孔,像吃瞭人參菓,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瞭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瞭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摺。幾轉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麵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韆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纔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韆迴百摺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裏盤鏇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瞭。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齣。這一齣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韆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閤,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像這種抑揚高下韆變萬化的說書音韻,實在不是一般文字所能錶達齣來的,作者竟別齣心裁,連續用瞭七八種不同的譬喻,使讀者從這些逼人的實象裏感到抽象的音樂的妙處。又如第十迴寫璵姑與黃龍子等人閤奏一麯〈枯桑引〉:
扈姑遂從襟底取齣一枝角來,……聽那角聲,吹得嗚咽頓挫,其聲悲壯。
當時璵姑已將箜篌取在膝上,將絃調好,聽那角聲的節奏。勝姑將小鈴取齣,左手撳瞭四個,右手撳瞭三個,亦凝神看著扈姑。隻見扈姑角聲一闋將終,勝姑便將兩手七鈴同時取起,滴滴價亂搖。
鈴起之時,璵姑已將箜篌舉起,蒼蒼涼涼,緊鉤漫摘,連批帶拂。鈴聲已止,箜篌丁東斷續,與角聲相和,如狂風吹沙,屋瓦欲震。那七個鈴便不一齊都響,亦復參差錯落,應機赴節。
這時黃龍子隱幾仰天,撮唇齊口,發嘯相和。爾時,喉聲、角聲、弦聲、鈴聲,俱分辨不齣。耳中但聽得風聲、水聲、人馬蹙踏聲、旌旗熠燿聲、乾戈擊軋聲、金鼓薄伐聲。
約有半小時,黃龍子舉起磬擊子來,在磬上鏗鏗鏘鏘的亂擊,協律諧聲,乘虛蹈隙。其時箜篌漸稀,角聲漸低,惟餘清磬,錚鏦未已。
少息,勝姑起立,兩手筆直,亂鈴再搖,眾樂皆息。
這段文字真是刻劃靈妙,使人心醉。王小玉說書已是精彩絕倫,而本節的描述,響逸調遠,天趣盎然,又別具一種風貌。我們在欣賞作者優美的文學技巧的同時,也不得不欽佩作者高深的音樂素養。
以具體的事物來描繪抽象的音樂,這種技巧在韓愈的〈聽潁師彈琴〉,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已齣現過,但是他們都是錶現在詩中,而用白話口語錶現在小說之中,劉鶚則是第一人。
在《老殘遊記》中,作者除瞭善用「以具體錶抽象」的文學技巧之外,也善用「因象悟意」的手法。作者隻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客觀的陳述齣來,既不加以分析,也不加以解釋,而是將思考與結論留給讀者,而讀者也往往可以由一斑而想見全貌。這種手法看似稀鬆平淡,無以動人,其實正是作者認真著力處;也是最能感染讀者之處,因為作者始終是讓所呈現的事實自己來講話。比如在第二迴中,寫老殘遊畢大明湖,迴到人煙稠密的鵲華橋畔:
老殘……到瞭鵲華橋纔覺得人煙稠密,也有挑擔子的,也有推小車的,也有坐二人擡小藍呢轎子的。轎子後麵一個跟班的戴個紅纓帽子,膀子底下夾個護書,拚命價奔,一麵用手巾擦汗,一麵低著頭跑。街上五六歲的孩子不知避人,被那轎夫無意踢倒一個,他便哇哇的哭起。他的母親趕忙跑來問:「誰碰倒你的?誰碰倒你的?」那個孩子隻是哇哇的哭,並不說話,問瞭半天,纔帶哭說瞭一句道:「擡轎子的!」他母親擡頭看時,轎子早已跑的有二裏多遠瞭。那婦人牽瞭孩子,嘴裏不住咭咭咕咕的罵著,就迴去瞭。
整段文字隻是淡淡的描述老殘所見的一段街景,與前後情節俱無關聯,錶麵上是閒閒的筆墨,可有可無,實際上卻是作者刻意的安排,因為就在這些有意無意的閒筆中,當時「官不恤民」的現象已經不言自喻瞭。
另外在第十五迴裏寫老殘旁觀縣官審理長工失火案件的一段:
隻見地保同著差人,一條鐵索,鎖瞭一個人來,跪在地下,像雞子簽米似的連連磕頭,嘴裏隻叫:「大老爺天恩!大老爺天恩!」
那地保跪一條腿在地下,稟道:「火就是這個老頭兒屋裏起的。請大老爺示,還是帶迴衙門去審?還是在這裏審?」縣官便問道:「你姓甚麼?叫甚麼?那裏人?怎麼樣起的火?」隻見那地下的人又連連磕頭,說道:「小的姓張,叫張仁,是本城裏人,在這隔壁店裏做長工。因為昨兒從天明起來,忙到晚上二更多天,纔稍微空閒一點,迴到屋裏睡覺,誰知小衫褲汗濕透瞭,剛睡下來,冷得異樣,越冷越打戰,就睡不著瞭。小的看屋裏放著好些粟稭,就抽瞭幾根,燒著烘一烘。又想起窗戶臺上有上房客人吃賸下的酒,賞小的吃的,就拿在火上煨熱瞭,喝瞭幾鍾。誰知道一天乏透的人,得瞭點暖氣,又有兩杯酒下瞭肚,糊裏糊塗,坐在那裏,就睡著瞭。剛睡著,一霎兒的工夫,就覺得鼻子裏煙嗆的難受,慌忙睜開眼來,身上棉襖已經燒著瞭一大塊,那粟稭打的壁子已通著瞭,趕忙齣來找水來潑,那火已自齣瞭屋頂,小的也沒有法子瞭。所招是實。求大老爺天恩!」
縣官罵瞭一聲「渾蛋」,說:「帶到衙門裏辦去罷!」
由這一個老長工的遭遇,可使讀者聯想到韆萬百姓為生計所迫的艱難情狀。作者沒有一字標榜憂國憂民,而悲天憫人的情懷已從言外傳齣。這也正閤乎司空圖所說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罷!
此外,《老殘遊記》的筆調有時也很詼諧輕快,謔而不虐,令人讀來饒有興味,且深深感染到文章中那分高雅來。如第五迴寫那貪杯的夥計:
老殘對店夥道:「此地有酒,你閂瞭大門,可以來喝一杯罷。」店夥欣然應諾,跑去把大門上瞭閂,一直進來,立著說:「你老請用罷,俺是不敢當的。」老殘拉他坐下,倒瞭一杯給他。他歡喜得支著牙,連說「不敢」,其實酒杯子早已送到嘴邊去瞭。
又如十二迴中,在設備簡陋的客店裏,沒什麼好吃的,老殘的好友黃人瑞便說齣瞭一大堆的俏皮話來:
人瑞用筷子在一品鍋裏撈瞭半天,看沒有一樣好吃的,便說道:「這一品鍋裏的物件,都有徽號,儜知道不知道?」老殘說:「不知道。」他便用筷子指著,說道:「這叫『怒髮衝冠』的魚翅。這叫『百摺不迴』的海參。這叫『年高有德』的雞。這叫『酒色過度』的鴨子。這叫『恃強拒捕』的肘子。這叫『臣心如水』的湯。」
又如二編第四迴,逸雲評論來鬥姥宮遊玩的客人說:
也有花得起錢的,大概不像個人樣子,像個人的呢,都沒有錢。我想到這裏,可就有點醒悟瞭。大概天老爺看著錢與人兩樣都很重的,所以給瞭他錢,就不教他像人;給瞭他個人,就不教他有錢,這也是不錯的道理。
總之,《老殘遊記》在政治見解方麵,除瞭率先揭露所謂「清官」的真麵目之外,還關心到整個中國的現在與未來,因此它超越瞭一般諷刺小說、譴責小說,而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政治小說。而在文學錶現方麵,則突破瞭舊小說的傳統錶現方式,一掃陳語濫調,而用清新的散文筆法,描寫風景人物,獲得瞭優美的成績,創下瞭近代小說的一種新風格,這也是前此諸小說所不能及的。以上兩點便是本書的特色以及不可磨滅的價值所在。
「好書不厭百迴讀」,《老殘遊記》就正是這樣一本好書,值得我們再三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