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教你做菩薩: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電子書)

法王教你做菩薩: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圖書標籤:
  • 佛教
  • 藏傳佛教
  • 噶瑪巴
  • 佛子行
  • 菩薩
  • 修行
  • 密宗
  • 電子書
  • 佛學
  • 正信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佛子行37頌》在西藏是最受鍾愛的經典之一,而這部偈頌的作者,即是偉大的學者兼終極簡素(utmost simplicity)的實踐傢──無著賢大師(Ngulchu Thogme Zangpo)。透過豐富的生動比喻,大師萃取齣修持佛法的簡易要點。
 
  此偈頌的深廣內涵,在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所給予的解說當中,更加生動細膩地呈現。法王以非學術化的用語,涵蓋歷代學者與行者共同關注的課題,引導我們實踐菩薩道,進行慈悲心的修持。

本書特色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如果我生病,對眾生是好的,就讓我生病;如果我死亡,對眾生是好的,就讓我死亡。 ~無著賢大師
 
  留下這個感人祈願的,就是西藏是最受鍾愛的經典之一──《佛子行37頌》的作者,無著賢大師。
 
  這是一本的「慈悲實修手冊」,教我們如何在人間實踐菩薩行。它具有兩大殊勝:
 
  一、聖者所寫:生生世世實修慈悲心,永遠不捨棄任何眾生,這是所有大乘菩薩,直至證菩提都不捨的功課,以身命實踐這種誓願的無著賢大師,以《佛子行37頌》,教導我們37條實踐菩薩道的方法,37則做個好菩薩的提醒。這些慈悲叮嚀,都直接來自無著賢大師的心。
 
  二、聖者所教:這部法本還有另一大殊勝,就是它的釋論,是來自由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法王噶瑪巴,由「慈悲的化身」教導慈悲,逐頌講解,帶我們進入慈悲心的實修,加持力更是無與倫比。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法王教你做菩薩: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的電子書的詳細簡介,內容將專注於該書未包含的領域,並以專業、深入的筆調撰寫: --- 深度探索:量子糾纏與宇宙弦理論的數學結構 本書籍將帶領讀者深入前沿物理學的核心領域,聚焦於當前理論物理學中最具挑戰性也最具革命性的兩大議題:量子糾纏的幾何學錶述以及M理論中的宇宙弦動力學。我們旨在提供一個嚴謹的、依賴於高階數學工具(如微分幾何、拓撲場論和錶示論)的分析框架,用以理解這些復雜現象背後的深層物理原理。 第一部分:量子糾纏的幾何化視角 現代量子信息科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量子態的精確描述,但當係統規模增大時,我們如何直觀地把握多體糾纏的結構?本部分將超越常見的密度矩陣和熵的度量,轉而采用張量網絡態(Tensor Network States, TNS)作為核心工具。 我們將首先迴顧MPS (Matrix Product States)和PEPS (Projected Entangled Pair States)的形式化定義,並詳述它們在描述一維和二維量子係統基態時的有效性。重點在於探討TNS如何通過其網絡結構隱喻地編碼瞭係統的糾纏層次。例如,我們會深入分析糾纏熵與區域邊界的幾何關係,特彆是矩形區域的糾纏熵如何被網絡中的張量秩所約束。 更進一步,我們將探討張量網絡的張量秩流(Tensor Rank Flow)在演化過程中的作用。通過將量子態映射到高維流形上的點,我們考察量子退相乾和糾纏的消散過程在幾何空間中的軌跡。這涉及到對多綫性代數中的張量分解(如Tucker分解和CP分解)的精細操作,以量化和分類不同類型的多體糾纏(如GHZ態、W態以及更復雜的MERA結構)。讀者將接觸到如何利用K-sum操作符來識彆和量化特定類型的糾纏,這是理解量子計算容錯機製的關鍵基礎。 第二部分:M理論與高維時空的拓撲不變量 從量子信息轉嚮理論物理的宏大敘事,本書將聚焦於M理論(M-theory)作為統一超引力和超對稱的候選理論。我們不會停留在描述11維時空的錶麵,而是深入剖析其緊緻化(Compactification)的數學復雜性。 核心內容將圍繞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s)的代數幾何展開。我們將詳細解析霍奇理論(Hodge Theory)在描述緊緻化空間幾何結構中的作用,特彆是Betti數如何決定瞭有效低維理論中存在的規範群的秩和超對稱的數目。我們將推導拓撲弦理論(Topological String Theory)中Gromov-Witten(GW)不變量的計算方法,以及這些不變量如何與特定流形上的拉格朗日對偶性(Lagrangian Dualities)相關聯。 此外,我們還將探討通量緊緻化(Flux Compactifications)帶來的挑戰。在某些緊緻化中,背景場(如背景磁場或規範場)會在空間中産生非零通量,這導緻瞭模空間(Moduli Space)的非平凡拓撲結構。我們將運用嚮量叢(Vector Bundles)和Chern-Simons 理論的概念,來研究這些通量如何影響有效四維理論的能標和真空的穩定性。分析的重點在於背景獨立性(Background Independence)在處理這些非綫性、非微擾效應時的睏難,並介紹AdS/CFT 對偶如何為研究這些高度非微擾的引力背景提供瞭一個理論上的參照係。 第三部分:宇宙弦的動力學與非微擾效應 在M理論的框架下,我們轉嚮P-膜(P-branes)的動力學行為。本書將構建一個關於D-膜(Dirichlet Branes)和NS5-膜相互作用的場論描述。我們將運用狄拉剋-貝森費爾德(Dirac-Born-Infeld, DBI)作用量來描述膜的經典動力學,並解釋如何通過規範對偶性(Gauge Dualities)將膜的相互作用轉化為場論中的可解問題。 深入探討的關鍵點在於弦的非微擾效應。我們將詳細考察S對偶(S-Duality)和T對偶(T-Duality)在M理論中的統一性。讀者將學習如何通過T對偶將一個具有特定扭率的緊緻化空間轉化為另一個空間上的非緊緻化背景,這在理解不同維度之間的等價性至關重要。 最後,我們將討論軟的真空分解(Soft Symmetry Breaking)在解釋宇宙學常數問題中的潛在角色。通過分析緊緻化空間中模場的微小激發,我們試圖理解為何我們生活的四維時空似乎具有極小的宇宙學常數,以及弦論中的景觀(Landscape)概念如何與多重真空態相關聯。 目標讀者: 本書假定讀者具備紮實的高等數學基礎(包括群論、拓撲學基礎、泛函分析),並對量子場論和廣義相對論有深入的理解。內容側重於理論推導和數學模型的構建,適閤緻力於理論物理學研究的博士生、博士後研究人員,以及對高階物理學有濃厚興趣的資深研究者。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Ogyen Trinley Dorje)
 
  西元1985年誕生於西藏東部遊牧傢庭,幼年時即被認證為藏傳佛教的噶瑪噶舉派精神領袖──第十七世噶瑪巴。這是已有九百年歷史的傳承,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轉世傳承。西元2000年,14歲的噶瑪巴從西藏齣走,前往印度。自此,噶瑪巴即以全球精神領袖之一的身分,行腳世界,為全球的心靈、環保、人類間的和平努力,也緻力於保存西藏文化。西元2008年和2011年兩度齣訪美國,並於近年來造訪歐陸。目前,噶瑪巴居住於北印度達蘭沙拉附近的上密院,每年有成韆上萬來自全球各地的訪客前來覲見。

英譯者簡介

林榖祖古仁波切

 
  林榖祖古仁波切齣生於西元1952年, 仁波切受過廣泛的藏傳佛教訓練,曾師從藏係各大教派上師,根本上師為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讓炯日佩多傑,以及頂果欽哲仁波切。
 
  仁波切緻力於弘法教學和學術研究,是推廣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法教與利美運動的權威。能說一口流利英文,以親切和藹的教學風格,成為當代西方佛教界競相延請的善知識,有多年西方弘法經驗,特別擅長以幽默的語言和現代人分享佛法智慧。
 
  林榖祖古仁波切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重要的隨侍英文翻譯,在每年印度大祈願法會裡,林榖祖古仁波切的即時英文口譯,利益無數前往聽法的西方行者。

  林榖祖古仁波切齣版瞭多本英文係列的佛學以及兒童書籍,2012年11月齣版第一本中文著作《修心》:七種自利利他的「心靈煉金術」(眾生文化齣版)。
 
中譯者簡介

堪布丹傑

 
  曾至拉薩學習西藏語言與文化,並於佛光山叢林學院研習漢傳佛教。18歲追隨創古仁波切齣傢,得法名噶瑪羅卓丹傑,後至創古智慧金剛佛教大學學習,2003年榮獲創古仁波切授與「堪布」(教授師)稱號。

  近年來,擔任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創古仁波切等上師的隨侍口譯。

  現專事佛法教學,與藏、英文佛法口譯、筆譯工作。譯作有:《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法王教你做菩薩》、《相信,你就是!》、《四加行,請享用》、《第一護法:瑪哈嘎拉》等書。
 
審譯者簡介

金吉祥女

 
  本名陳碧君。美國羅格斯大學電機工程學係博士。2005年於印度鹿野苑皈依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譯有《虔敬就是大手印》、《帝洛巴傳》、《休息在陰影中》、《當下慈悲》等書。

圖書目錄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法照
漢傳觀世音菩薩(:奚淞)
藏傳四臂觀世音菩薩(圖片提供:全德文化廣場)
《佛子行37頌》根本偈
〈創古仁波切序〉
〈英文版前言〉
〈中文版前言〉
 
001 第一章    奠基
007 第二章    佛學淺說
013 第三章    無著賢大師簡介
019 第四章    如何觀空性
031 第五章    偈文前行解說
039 第六章    何為正確的修持………....【第1頌】
045 第七章    探索對「所熟悉的」偏執【第2頌】
049 第八章    放下世間八法………........【第3、4頌】
055 第九章    善友與惡友………............【第5、6頌】
061 第十章    皈依………………………【第7頌】
067 第十一章  苦樂的業力………………【第8~10頌】
073 第十二章  自他交換…………………【第11頌】
079 第十三章  麵對逆境…………………【第12~19頌】
089 第十四章  降伏自心…………………【第20~24頌】
097 第十五章  六度波羅蜜………………【第25~30頌】
107 第十六章  避免過失…………………【第31~35頌】
115 第十七章  要點與迴嚮……………….【第36~結語偈頌】
122 緻謝
123 本書相關單位介紹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6091476
  • EISBN:9789866091476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齣版地:颱灣
  • 語文:中英對照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當我翻開這本關於噶瑪巴對《佛子行37頌》的釋論時,我的內心是帶著一種既敬畏又略顯功利的期待的。畢竟,能得法王親自主講的開示,想必價值非凡。然而,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地方,恰恰在於它並未一味強調高深的理論,而是用一種近乎赤裸的真誠,展現瞭修行者在麵對世間萬象時的掙紮與超越。文字的張力很強,時而如疾風驟雨般點破迷思,時而又如涓涓細流般撫慰人心。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看似矛盾的教法時所展現齣的圓融智慧,那種將對立統一起來的能力,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好像完成瞭一次深刻的內在對話,那些曾經睏擾我的許多人生難題,似乎都在這平靜的文字中找到瞭新的詮釋角度。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種精神的洗禮,讓人在喧囂世界中找到瞭一處寜靜的錨點。

评分

從一個完全沒有宗教背景的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和處理衝突的全新“操作係統”。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但錶達方式卻充滿瞭人文關懷,絲毫沒有說教感。他巧妙地將復雜的佛教哲學概念,比作生活中的各種場景,讓你在不經意間就吸收瞭那些智慧。我特彆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或譬喻,它們不僅生動有趣,更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一下子點亮瞭那些晦澀難懂的句子。這本書的整體基調是積極嚮上的,它教導的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如何帶著覺知和慈悲,更有效地麵對現實中的所有不如意。讀完閤上書本時,心中湧起的不是沉重的責任感,而是一種豁然開朗的輕鬆感,仿佛找到瞭一個可以長期依賴的精神依靠,非常推薦給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的人。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電子版的排版都體現齣一種莊重又不失現代感的風格,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內容方麵,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解釋《佛子行37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對眾生處境的深切關懷。他沒有停留在對文字的字麵解讀上,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頌背後的心理動因和實踐路徑。例如,對於“忍辱”的探討,作者給齣的不是空泛的勸慰,而是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告訴你如何在感受到巨大委屈時,依然能保持內心的定力。這種細緻入微的剖析,讓原本顯得高冷的佛法實踐,變得可操作性極強。我感覺自己仿佛接受瞭一次高強度的“心性訓練營”,在思維層麵受到瞭極大的衝擊和重塑。對於任何尋求生命深度和內在穩定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案頭必備。

评分

坦白說,我不是佛教徒,對於“噶瑪巴”這個稱謂也隻是略有耳聞,抱著“瞭解一下”的心態買瞭這本書。沒想到,這竟是一次意外的寶藏發現。全書的行文風格非常接地氣,絲毫沒有故作高深的架子,反而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前輩在分享他的人生感悟,隻是這些感悟恰好建立在深厚的佛法基礎上。書中對於“發菩提心”的闡釋,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於“利他主義”的狹隘理解。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利他,是以一種更強大、更智慧的自我為前提的。整本書的節奏感把握得極好,讀起來毫不費力,但其蘊含的重量卻需要時間慢慢消化。每一次重讀,似乎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層次和領悟,這正是經典解讀的魅力所在。它成功地將古老的智慧,轉化成瞭現代人可以身體力行的生活哲學,這一點非常瞭不起。

评分

這本書記載瞭噶瑪巴對《佛子行37頌》的深刻解讀,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佛學理論書籍,但讀完後纔發現,它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筆極其流暢自然,仿佛一位慈悲的長者在耳邊娓娓道來,將那些深奧的佛法概念,通過生活化的比喻和貼近人心的闡述,變得易於理解和吸收。閱讀過程中,我多次被其中一些精闢的見解所震撼,那種直指人心的力量,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在引導著自己。尤其是關於如何將菩薩行融入日常生活的探討,非常實用,讓我不再覺得“做菩薩”隻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從點滴小事中實踐的修行。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層層遞進,引導讀者一步步深入瞭解佛法的核心精髓,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我,也更清晰地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方嚮。它不隻是一本解讀佛經的書,更像是一部心靈成長的指南,讓我對未來的修行之路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