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3年,为因应SARS疫情,在中华民国社区营造学会陈锦煌理事长及创会理事长李远哲院长带领下,结合全国社区营造伙伴及专业团体,组立「社区防疫行动联盟」,共同投入抗SARS行列。
后SARS时代,我们不只要疫病的防治,更要做好健康的促进,应当採取双向沟通的「新合作治理」,强调公、私部门与社区、非营利组织形构共同治理的网络关系,结合乡镇公所、卫生所、医疗诊所药局、社区团体、志愿服务团体等在地资源,建构「社区健康资源网络」,透过紧密的互动和互信,建立起资讯流动、互补、同舟共济的平台,是后SARS时代社会重建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我们在全国建构6个示范操作社区,操作社区健康资源网络的实施策略,包含有:成立全国及区域培力谘询团机制、社区健康营造需求与阻力调查、举办社区健康营造工作坊、举办宣传推广活动、开发设计社区健康营造有用教材及资讯、辅导社区疫病防治及健康营造的培力、建构社区健康资源网络、示范操作辅导及社区评估指标的规划。本书将实际操作经验,忠实记录,以做为学习、省思材料。
2003年底台湾发生一例由实验室感染SARS的案例,2004年春天中国卫生部又证实多起SARS「确诊」病例,SARS的忧虑,让我们必须严肃省思这堂宝贵的生命教育,这场「心」世纪的瘟疫也有其正面意义的,SARS重建,健康生活永续,值得我们学习、珍惜。
序、SARS防治促进健康生活
第一章、社区防疫行动联盟
一、前言
二、社区防疫行动联盟
三、加盟个人团体分析
四、全民量体温运动
五、多元化的社区防疫的模式
第二章、健康促进新思维
一、Beattie氏健康促进模式
二、新合作治理
三、社区健康资源网络实施策略
第三章、疫病防治及健康营造需求与阻力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疫病防治及健康营造成果分享
一、都会区的经验:阳明大学社区护理研究所
二、基层医疗团队的经验:中华民国基层医疗协会
三、老人社区的经验:台北市中正区忠勤里
四、区域陪伴的经验:台北县社区工作者协会
五、原住民区域陪伴的经验:花莲市社区健康营造中心
六、屏东市陪伴的经验:屏东市社区健康营造中心
第五章、社区防疫演练─以SARS为例
第六章、培力及辅导经验分享
一、阳明大学社区护理研究所
二、花莲市社区健康营造中心
三、屏东市社区健康营造中心
四、林口东南社区社区营造与防疫经验谈
第七章、社区防疫网络操作流程:以石牌社区防疫中心为例
第八章、国外SARS防疫及健康促进经验分享
一、国外SARS防疫及健康促进经验分享
二、SARS社区行动的中国经验
第九章、参与SARS防治工作的经验回顾
第十章、社区健康指标-评估社区因应SARS之能力
第十一章、社区SARS防疫英雄谱
一、阳明大学护理学系讲师陈俞琪
二、团结战胜SARS、用爱融化灾疫:东华里蔡瑞崇里长
三、忠勤里的褓姆:方荷生
四、基层医疗的功能:张孟源
五、社区健康营造的推手:石贤彦
六、台北县社区的宝贝:黄宁秋
七、台北县社区的串联者:钟明允
八、坪林老人的7-eleven:廖秀霞
九、用社区营造方式达成社区防疫的成亮
十、后山健康的守护神:李明宪
第十二章、SARS再现的省思与学习
第十三章、附件
一、SARS卫生教育单张
二、社区防疫演练─以SARS为例脚本
三、全国及区域培力谘询团名单
四、社区健康指标-评估社区因应SARS能力之结果
五、花莲市社区健康营造中心工作坊讨论过程之文本记录
六、台湾SARS社区防疫行动大事记
这本书的书名《SARS社区防疫你我他》点醒了我,原来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像SARS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时,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一直在思考,在那个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台湾的社区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将中央的防疫政策有效地传递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角落的?我相信,这本书一定深入地探讨了这一点。从社区的组织架构、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到居民之间的信息互通与配合,这些细节都让我充满了好奇。想想看,当时大家可能对病毒感到陌生和恐惧,但正是因为有了社区这个坚实的后盾,才让我们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提到了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社区是如何成功遏制疫情扩散的?又是通过哪些创新的方式,让居民在隔离期间也能感受到温暖和支持?这种 grassroots(草根)层面的防疫力量,往往比宏观政策来得更加细腻和有温度。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们共同经历的一次珍贵记录,也是对未来类似危机的一次重要启示。
评分《SARS社区防疫你我他》,光听书名,就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和责任感。我一直认为,防疫工作从来都不是某个机构单打独斗的事情,它需要整个社会,从最基层、最贴近民众的社区单位开始,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这本书的名字恰恰就点出了这个核心。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书中描绘出社区在SARS期间所扮演的“桥梁”角色的?它连接了政府的政策和民众的需求,也连接了不同家庭、不同个体之间的互助与关怀。我设想,书中可能详细介绍了在疫情爆发初期,社区是如何迅速组织起来,进行人员排查、信息发布、物资调配等工作的。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居民个体角色的探讨,每个人在遵守防疫规定、互相提醒、传递信心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读这本书,不仅是回顾一段历史,更是一种对社区精神的致敬,以及对未来如何更好地构建一个有韧性、有温度的社会防护网的思考。
评分读到《SARS社区防疫你我他》这本书,我真是既怀旧又感到一股力量。还记得SARS那段日子,空气中弥漫着不确定的恐惧,大家戴着口罩,眼神里藏着小心翼翼。那时,我们小区里,真的就像书名所说的那样,防疫工作就是“你我他”的事。每天早晨,居委会的大叔大妈就早早地在小区门口测体温,登记进出人员。楼下的便利店老板,每次都仔细地消毒柜台,还会耐心地跟每一位顾客讲一些基本的防护常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家楼里,大家自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互助群”,谁家缺了口罩、酒精,或者需要帮忙买菜,都会在群里喊一声,大家都会尽力帮忙。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像变近了,虽然身体上保持着社交距离,但心里却因为共同面对困难而更加紧密。这本书,让我重新回顾了那段特殊的时光,也提醒了我,社区的凝聚力在关键时刻是多么重要。虽然书中具体的内容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关于那段经历的回忆,以及对曾经默默奉献的邻里和社区工作者的感激。
评分《SARS社区防疫你我他》,单看这个书名,我就能感受到它想传达的核心理念:疫情面前,没有人是孤岛,社区才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我一直觉得,台湾在SARS时期,虽然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社区动员能力和民众的自律精神。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细致地描绘出这个过程。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这样的内容:在疫情蔓延的初期,社区组织是如何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人员摸排和信息上报的?又是如何通过居委会、里邻长等基层单位,将防疫知识和政策,一层层地传递给每一位居民?同时,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在缺乏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社区是如何通过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环境消毒、鼓励居家隔离等方式,来阻断病毒传播的。这本书,听起来就像一本关于“集体智慧”和“邻里互助”的生动教材,它提醒着我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时,一个团结、互信、有组织的社区,是多么宝贵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SARS社区防疫你我他》非常直观地传达了它的主旨,也勾起了我对SARS时期台湾社区防疫工作的回忆。我一直觉得,与其说SARS是一场病毒的战役,不如说它是一场全民的“心理素质”和“社会协作”的大考。书名中的“你我他”,就完美地诠释了这种全民参与的精神。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详细阐述,在那个信息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大家对病毒的认识也比较模糊的年代,社区基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比如,社区的干部、志愿者,他们是如何在第一线工作的?是如何安抚居民的恐慌情绪,同时又不失原则地执行防疫措施的?我又想,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感人的故事,关于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或者社区组织如何解决居民在生活上的燃眉之急?我认为,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将宏观的防疫政策,落脚到微观的社区生活,让我们看到,每一个普通人,都在这场“战役”中,以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