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能够吃得好吗?答案是肯定的!林俊龙院长以三十几年行医经验告诉读者,最常见的心脏病,不外是冠状动脉心脏病以及二尖瓣脱垂,两者都和「吃」有密切的关系——包括饮食和药物。一个人只要小心选择自己的饮食,定期服用适当的药物,再加上适度的运动,心脏病是绝对可以治癒的。
本书文字浅显易读,经由一个个病例来引导,读者可以很快对心脏病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有基本的认识。而由营养师精心设计的食谱,除了可让读者学到素食的制作方法与诀窍,更可根据此基本食谱做变化,做出可口又健康的素食。最适合忙碌、紧张的现代人。
作者简介
林俊龙
序 健康之源
自序 远离心脏病
心脏病能够吃得好吗?答案是肯定的!三十几年行医的经验告诉我,最常见的心脏病不外乎两种:冠状动脉心脏病以及二尖瓣脱垂(高血压虽然很常见,但高血压是许多因素引起的血管病,不是单纯的心脏病)。冠状动脉心脏病以及二尖瓣脱垂都和「吃」有密切的关系——包括吃的食物和吃的药物。一个人只要小心选择自己的饮食,定期服用适当的药物,再加上适度的运动,心脏病是绝对可以治癒的。
拙作《科学素食快乐吃》已详尽地说明素食有足够的营养,并具有低脂、高纤维的特性,也不需要花费太多地球上的资源来制造;而且吃素不杀生,对地球、身体以及心灵上的环保都有莫大的助益。
这本书里,我们要简单地介绍状冠状动脉心脏病以及二尖瓣脱垂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征(症状)、诊断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适当的饮食、药物的治疗,加上适度的运动,来达到治癒的目标。
本书中的病例及人名都是虚拟的,综合了我多年来看诊的个案;另外书中也收录了营养又健康的食谱,希望所有人都吃好心脏病,远离这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杀手。
近年来天灾人祸频仍,自然界生态丕变,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变化,更是引发许多人力无法抗拒的灾祸。我常说,温室效应是来自于心室效应,人心的力量很大。佛陀也说众生共业,就是人人心力汇聚,趋向善则能造就祥和社会与人间的福祉;如果是恶的力量,世间就很难平安。
现在的社会浊流横溢,亟需清流,不仅在心灵上要有正确的方向,引导大众有健康的身心;在生活上也需要有正确的观念,提倡自然简约的生活,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所以每个人都要有一分带动真、善、美的使命,不要轻视个己之力;只要有健康的心灵、护爱万物尊重生命,秉持爱的使命,汇聚起来就能形成一股大爱的清流,让世界充满祥和、康乐融融,沐浴在互爱恩光里。
慈济人医会真是无处不在,他们经常上山下乡去义诊,发现有些民众不但医疗常识不足,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而且生活习惯不佳,不忌菸酒、槟榔,再加上大鱼大肉,因此普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病等慢性疾病。所以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改变生活饮食观念,提倡正确的卫生习惯,以及营养而不伤身的饮食。
这群良医以爱行医,尤其病人最听医师的话,医师对病人说法最有用;他们视病如亲,希望病人健康,拥有幸福的人生,所以运用灵方妙法,就是推广「心素食仪」。不仅如此,还要「应器施教」,慢慢地让民众戒除菸酒与槟榔,否则再多的医药,也很难根治疾病。
大林慈济医院的林俊龙院长,真正是一位妙手妙法妙人医,令人敬爱的良医,视病患如己亲,时常与志工群深入社区照护弱势病患,卫教保健、护生茹素,到全力推广素食,期盼社会大众有正确的饮食观,在在都不遗余力;并且在专业医学观点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撒播爱的人文。林院长这本《吃好心脏病》着作问世,我希望不仅能使人人远离病苦,更希望人人都有一颗好心来净化人心,还给世间一片清净与祥和。
读完这本《吃好心脏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如此!”。我一直以为心脏病就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得的病,而且跟饮食的关系也只是大概知道不能吃太油腻、太咸。这本书简直是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带你一步一步地解开心脏健康的密码。我记得里面有一段讲到“吃对的油”的部分,以前我总觉得油都一样,能不吃就不吃,但作者解释了不同油的特性,以及它们对身体的不同影响,让我恍然大悟。他鼓励我们多摄取好的脂肪,并且给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选择建议,比如橄榄油、坚果油等等。还有关于“隐藏的糖分”的讨论,这一点真的太吓人了,很多我们平时觉得健康的饮料、零食,里面含糖量高得惊人,难怪现在心脏病越来越年轻化。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甚至会开始留意超市里食物的标签。它不是强迫你改变,而是让你了解为什么需要改变,并且提供了可行的方案,让我觉得很有力量去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实用、也最有启发的健康类书籍之一!我一直以为心脏病离我这个年纪还很远,但读完《吃好心脏病》,我才意识到,很多潜在的风险,其实都隐藏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平易近人,他没有使用太多生涩的医学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把复杂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我特别喜欢他对“微量元素”的讲解,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宏量营养素,却忽略了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对心脏健康的重要性。书中详细列出了对心脏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及它们富含的食物,让我觉得补充这些营养素,其实并不困难。而且,他还会强调“多色饮食”的重要性,鼓励我们摄取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因为它们蕴含着不同的抗氧化剂和营养物质,对保护心脏非常有益。这本书让我不再是盲目地追求“低脂”、“低糖”,而是更全面地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从而做出更科学、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直接,一开始看到的时候,我以为又是那种讲得很专业的医学书籍,可能需要很多背景知识才能看懂,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有趣,完全不像在看一本关于健康的书,更像是听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分享生活心得。他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我们日常觉得很普通、甚至觉得健康的食物,反而可能是心脏的负担。我特别喜欢他讲到“隐形杀手”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吃得健康,结果却不知不觉地摄入了过多的钠、糖或者不健康的脂肪。书里有很多关于如何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方便又健康的饮食方法。像我这种上班族,每天下班都很累,很难有精力去研究复杂的食谱,但这本书提供的建议都很实际,很容易上手,让我觉得吃好心脏病这件事,原来并没有那么困难。而且,他还会讲到一些关于心理压力和生活习惯对心脏的影响,这点我觉得特别重要,因为有时候我们只关注吃,却忽略了整体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认识了“吃”这件事,不再是单纯的填饱肚子,而是对身体的一种关怀。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医生,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心脏健康的神秘面纱。我本身就是一个对健康养生有点研究的人,但即使如此,在阅读《吃好心脏病》时,也常常有“哇!原来是这样”的惊喜。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不会上来就给你讲大道理,而是会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切入,比如一杯咖啡、一份早餐,然后层层深入地分析它们对心脏可能产生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他对“加工食品”的剖析,这一点是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我们常常觉得方便就好,但很多加工食品里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心脏健康绝对是“隐形杀手”。书里还提到了“情绪性进食”对心脏的影响,这一点我之前完全没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压力大、心情不好就乱吃东西,但情绪和心脏健康竟然是紧密相连的。这本书让我觉得,照顾好心脏,不仅仅是管住嘴,更是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方式。它的建议非常全面,既有关于食物的选择,也有关于生活习惯的调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买这本书,是因为我家里有个长辈有心脏方面的问题,想为他找些实用的建议。但读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们每一个关注健康的人来说,都非常有价值。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用那种危言耸听的语气,而是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我们去认识心脏的运作机制,以及我们的饮食习惯是如何影响它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花了很长的篇幅来讲解“食物的升糖指数(GI值)”和“食物的负荷量(GL值)”,这一点我之前在其他健康书籍里很少看到这么详细的解释。理解了这些概念,就能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有些看似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反而会对血糖和心脏造成负担。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食物替换”清单,比如用糙米代替白米,用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容易实践的改变,而且效果立竿见影。它让我觉得,健康饮食并非苦行僧,而是可以很有智慧地进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