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行政是领导与支援学校教育的重要机制,学校行政人员则是推动此种机制的动力源头。学习学校行政的目的,在认知方面,要能获得有关学校行政的基本概念,了解学校行政的组织与一般业务,以及校务计画、校园危机管理、校园冲突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和校务评鑑等行政实务,并认识学校行政人员与行政运作。在实际方面,要能运用学校行政的知识,领导与支援教师教学,以提升教学品质,并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以达成学校教育目标。
本书的阅读对象,是师资培育机构有志为人师表的学生,以及在职的学校教育人员。透过本书内容的学习,学校行政人员或将来有兴趣担任学校行政工作者,将能建立正确的学校行政观念,做一个有担当、诚实而又仁慈的「好的」学校行政人员,能够以才德服人,善用各种有效的领导策略,妥善而圆满解决学校行政的实务问题,让全校的教育人员很有尊严而心甘情愿的服务奉献,并能推动团队学习,带领同仁发挥教育专业知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
本书特色
透过本书内容的学习,将能建立正确的学校行政观念,善用各种有效的领导策略,解决学校行政的实务问题,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
作者简介
陈宝山
学历:台北师专,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教育研究所硕士、教育学博士
经历:帼小教师、组长、主任、校长;国立空中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兼任讲师,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及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初教系暨进修部兼任讲师、副教授,台北医学大学护理学系兼任讲师、副教授,慈济医学暨人文社会学院兼任副教授;淡江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兼任副教授;中华民国学校行政研究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
现职:中国文化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读到《学校行政理念与实践》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许多教育现场的真实状况。特别是“实践”这两个字,就代表着它不只是空泛的理论,而是要落地到学校的日常运作中。我很好奇,书中对于“学生辅导与支持系统”这块的论述有多深入?现今的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生涯规划等问题越来越复杂,学校的辅导体系是否能跟上?书中会不会提到如何建构一个更完善、更具前瞻性的辅导机制,例如如何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如何培训专业的辅导人员,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来辅助辅导工作等等。我也期待它能探讨一些关于“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支持,以及如何营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友善的校园环境。毕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在这些方面具有启发性的见解,那我会觉得它非常有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不少,内容应该很扎实。它提到了很多关于学校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决策机制的探讨,这些都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很感兴趣的是,它对于“学校变革”的部分是如何阐述的。毕竟,教育一直在进步,学校也需要不断地革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猜书中应该会举不少实际的案例,来分析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何进行有效的变革,以及在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和挑战。例如,如何打破旧有的僵化体制?如何说服保守的教职员接受新观念?如何平衡改革的理想与现实的限制?这些都是我个人在职场上时常思考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策略,或者分析不同情境下的应对之道,那对我来说就非常有价值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实践方法”,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并且能够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评分我对于学校行政管理的部分特别关注,特别是关于“资源分配”和“绩效管理”这块。现在学校经费普遍都很紧张,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有效地分配给教学、设备、师资培训、学生活动等方面,同时还要兼顾公平性,这绝对是一门大学问。书里是不是有提到一些量化的指标,可以帮助学校行政人员评估各项投入的效益?另外,关于“绩效管理”,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敏感但又必要的话题。如何设计一套既能激励教师,又能真正提升教学品质的绩效评估体系,同时又要避免过度竞争和不公平感,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台湾,大家对于“绩效”的理解可能比较多元,有的人注重考试成绩,有的人看重品德发展,有的人则强调全方位学习。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平衡这些不同维度的评估方法,或者探讨如何建立一个让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绩效框架,那对我来说将是一大福音。
评分这本《学校行政理念与实践》我大概翻了一下,感觉像是学校主管或是老师在做进修时会参考的书籍。书里提到的那些理论,像是“全人教育”、“民主学校治理”、“课程领导力”等等,都蛮有道理的。不过,坦白说,在台湾的现况下,这些理念要完全落地,说实话,挑战很大。举个例子,书里强调的“教师专业发展”,这概念很好,但我们学校常常是师资不足,老师们身兼数职,课务、学务、辅导、总务,哪一样不是忙得团团转?哪有时间去做什么系统的专业发展?而且,行政支援也是个问题,校长有理念,但如果下面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配合,那理念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还有,现在的教育环境,家长对学校的期待五花八门,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这对学校行政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压力。我感觉这本书比较适合作为一种理想化的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得根据学校的资源、学生的特质、家长的配合度等各种现实因素来做调整,有时候甚至需要“变通”,才能真的把事情做好。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但执行起来,可就得靠经验和智慧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重量感,感觉会涵盖到教育行政的方方面面。我一直很好奇,在台湾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行政人员是如何在繁复的法规、政策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书中是否有探讨“政策解读与执行”的策略?例如,当一项新的教育政策出台时,学校行政部门如何有效地将政策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且在学校内部推动落实,同时又要顾及到师生的实际感受和可能的反应。另外,我也很想知道,它对于“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是如何描述的。一个学校的成功,往往离不开与社区的紧密联系,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管道,如何争取社区资源,如何让社区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这些都是学校行政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这些复杂关系中游刃有余的实操经验,那对许多在第一线工作的教育行政人员来说,都会是宝贵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