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性别和年龄层等也发展出不同的文化,这是上苍所赐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珍惜!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绍多元文化主义,这是本书立论的基础。第二章介绍台湾的四大族群,以及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文化特色。第三章以性别为主题,点出以往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及不平等之事实,并加以导正,最后则介绍有关同性恋及双性恋等议题,使读者有更新之体认。第四章介绍台湾各主要宗教,浅白地说明各教派起源、发展、神灵、教义与仪式,以及对台湾的贡献。第五章以民俗信仰、传统技艺、传统建筑、原住民艺术和创新艺术五个面向,分别举例介绍了台湾全岛的乡土文化。第六章介绍闽南语、客家语和原住民语的各种趣味性,以及其母语教学情形。第七章特别介绍青少年的流行文化。第八章是结论,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观点强调我们对于各种不同的文内涵,都应给予肯定、尊重,甚至能相互欣赏和学习,才能把台湾建设成一个文明高尚的社会。
作者简介
洪泉湖
现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系副教授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法学博士
经历:国立清华大学副教授兼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国立交通大学,元智大学,文化大学兼任副教授、国立空中大学学科委员及面授教师、中华民国民族主义学会秘书长,理事长
第一章 多元文化主义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
二、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
三、多元文化主义所带来的多面向课题省思
第二章 族群与多元文化
一、我国的族群
二、我国的族群关系
三、我国四大族群的文化
四、中华文化在台湾
五、闽南文化
六、客家文化
七、台湾原住民族文化
八、如何对待不同族群的文化
第三章 性别与多元文化
一、男女真的有别吗?男女真能平等吗?
二、台湾的性别不平等现场关照
三、台湾妇女运动的发展
四、同性恋、双性恋的多样爱情
五、校园同性恋学生的处境
六、性别越界中的跨性别议题
七、追求性别平等的新境界
第四章 宗教与多元文化
一、台湾的宗教
二、佛教文化
三、道教文化
四、一贯道文化
五、台湾民间信仰
六、天主教文化
七、基督教文化
八、多元文化与宗教信仰
第五章 乡土与多元文化
一、乡土的意义
二、乡土教育的功能
三、台湾的乡土之美
四、乡土意识与全球化
第六章 母语与多元文化
一、母语的意义
二、母语的功能
三、国语文政策下的母语
四、母语恢复运动
五、闽南语趣谈
六、客家语趣谈
七、原住民族语趣谈
八、漫谈未来的语言政策
第七章 青少年次文化
一、文化与青少年次文化
二、青少年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三、青少年与流行文化
四、青少年的价值观
五、结语
坦白说,最初拿到《台湾的多元文化》这本书,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偏向学术研究的著作,可能会充斥着晦涩的理论和枯燥的数据。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引人入胜,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作者似乎对台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情,他笔下的场景,无论是热闹的夜市,还是宁静的乡村,都带着一种生动的生命力。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眷村文化的章节,那些随着国民党迁台而来的军人及其家属,在异乡建立起来的独特社区,承载了他们对故土的思念,也孕育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融合。作者通过描绘眷村里的生活细节,如共享的锅碗瓢盆、不同籍贯的乡音交织,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饮食习惯,让我深刻体会到一种“他乡亦故乡”的复杂情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台湾的多元文化并非只是不同族群的并列,更是在历史洪流中,他们如何相互影响、妥协,最终形成一种既有根源又不断创新的独特风貌。它让我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土地情感,以及在这种情感滋养下,台湾社会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包容性。
评分这本书初拿到时,我对“台湾的多元文化”这个书名充满了好奇,脑海中浮现出的是美食、庙宇、古老的街巷,或许还有一些关于原住民的传统故事。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却发现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台湾社会肌理的窗户,展现的远不止那些表面的热闹景象。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深入探讨了不同族群如何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相互融合、碰撞,并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客家人的篇章所吸引,它不仅仅是讲述了客家人的生活习俗,更是挖掘了他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凭借坚韧的意志和独特的语言、建筑风格,在台湾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书中关于福佬人与客家人的互动,以及闽南文化如何融入台湾整体叙事,都写得非常有深度。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引述大量的口述历史、民间传说,以及对社会变迁的观察,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原来我们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台湾特色,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且复杂的故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台湾文化的理解,明白多元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
评分我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态翻阅了《台湾的多元文化》这本书,希望从中能够了解到台湾社会更为深层次的构成。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介绍一些表面的文化符号,而是着重于挖掘不同群体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如何建立身份认同,以及这种认同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书中对于原住民文化的描绘尤其令我触动,作者没有将其仅仅视为一种历史遗迹,而是展现了他们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努力传承和复兴自己的语言、仪式和价值观,同时也在现代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语言现象的观察,比如不同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以及它们所承载的社会地位和历史记忆。这本书让我明白,多元文化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更是一种动态的对话,是不同声音在社会空间中的碰撞与融合。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了台湾社会在面对全球化和本土化双重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和韧性。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学课,让我对台湾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初读《台湾的多元文化》这本书,我以为它会聚焦于政治层面的族群关系,或者是一些宏观的历史叙事。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个人化且充满温度的方式,描绘了台湾社会丰富多彩的面貌。作者并没有回避不同族群之间可能存在的摩擦和张力,但他更多地是从个体生命的体验出发,来展现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新移民故事的章节,那些来自东南亚等地的女性,如何在台湾落地生根,她们的辛勤付出如何成为台湾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她们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又如何保留和传播自己的文化。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台湾的多元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由无数个平凡个体的故事所构建起来的。作者用朴实而真挚的文字,记录下了这些鲜活的生命,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碰撞下的温情与理解。它让我不再将台湾的多元文化看作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到了其中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展现出的坚韧。
评分我怀揣着对台湾社会的好奇心,翻开了《台湾的多元文化》这本书。令我意外的是,作者并没有选择一个宏大的视角来讲述,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带我走进了台湾社会的肌理之中。他笔下的台湾,不是一个刻板的文化符号集合,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书中关于性别议题与多元文化交织的讨论,尤其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探讨了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如何被重新定义,以及她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观念中寻求平衡。我被书中关于跨国婚姻家庭的描写所吸引,那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孩子们,他们如何形成独特的身份认同,以及他们如何在融合中找到归属感。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台湾的多元文化,是一种在不断互动和对话中形成的生命力,它既包含了历史的积淀,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探索。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 nuanced 的台湾,一个包容、开放且充满韧性的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