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于汉土流行甚广,不但译本繁多,即历代诸家释论亦为数不少。近代汉土学者释《心经》,唯依外义,即由「缘生性空」等教理说一切法空。本书则尝试打破这传统。
谈钖永上师乃指导其弟子,把三篇《心经》的印度释论,由仅存的藏译本译为汉文。八篇印度古传《心经》译论,本书已译出其四,读者借此可窥见八世纪至十一世纪印度论师铨译《心经》之风范。
本书附录,尚有沈卫荣对《心经》汉、藏诸译的对勘研究,是亦对《心经》于汉藏两地的弘播与繙译,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简介
谈钖永
法号无畏金刚(Dorje Jigdral),以笔名王亭之驰誉于世。
广东南海人,先世八旗士族。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皈依西藏密宗,于三十八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阇梨位。一九八六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修习大圆满四部加行法;一九九三年移居加拿大图麟都(Toronio)。
早期佛学着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通俗佛学着述有《谈佛谈密》、《说观世音与大悲咒》、《谈西藏密宗占卜》、《细说轮回》、《谈佛家名相》、《谈密宗名相》、《谈佛家宗派》、《闲话密宗》等,均由香港博益出版。于香港、夏威夷、纽约、图麟都、温哥华五地创立「密乘佛学会」,弘扬宁玛派教法。
最近都在关注一些关于心灵成长的书籍,想要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一些稳定和方向。《心经内义与究竟义》这个书名,加上“印度四大论师释心经”的副标题,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直觉得《心经》是非常重要的佛教经典,但说实话,有时候读起来会觉得有点抽象,不容易真正理解。尤其是那些关于“空性”的阐述,总觉得有点似懂非懂。《心经内义与究竟义》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提供了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心经》深层的智慧宝藏。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地探究《心经》中“五蕴皆空”的真正涵义,以及“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话的实践意义。我希望通过四大论师的视角,能够理解到《心经》不仅是一种宗教教义,更是一种关于人生智慧的启示,能够帮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评分话说我最近在找一些能够静下心来的东西,工作压力太大,每天脑袋里像打仗一样,总想找点什么来沉淀一下。刚好在书店看到这本《心经内义与究竟义》,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深度,而且旁边写着“印度四大论师释心经”,我当时就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佛教的东西抱有好奇心,尤其《心经》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总觉得里面的内容不是那么容易消化。我试过自己看一些白话的讲解,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少了那份原始的力量和智慧。这本书听名字就很有分量,四大论师的解读,感觉就像是直接挖到了宝藏。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一种更扎实的修行方法,不只是口头上的念诵,而是能真正领悟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些“无”所代表的真正含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武林秘籍一样,把我从内心的杂乱中解救出来,让我找到一份宁静和清明。
评分这本书我还没开始读,但光看书名就觉得很吸引人!《心经内义与究竟义》这个题目,加上“印度四大论师释心经”,感觉就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讲经书。我一直觉得《心经》虽然很短,但涵义却非常深远,有时候读一遍,感觉好像懂了,但过两天又觉得好像哪里不对。这次看到有印度四大论师的注释,就想说一定要好好深入地研究一下。毕竟,原汁原味的佛法,尤其是在佛教发源地的解读,一定有其独特的智慧。我特别好奇,这四大论师分别是哪几位?他们的思想会有什么差异?又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心经》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拨开迷雾,真正理解“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样经典的句子,不再是囫囵吞枣,而是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之处。读经书最怕的就是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这本书的书名就承诺了“内义”和“究竟义”,这让我对它的期待值瞬间拉满了。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读完之后,也许就能对生命的本质,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世界,有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最近在整理我的书架,发现很多关于佛教哲学的书,但总觉得缺了一本能让我真正“悟”懂《心经》的书。《心经内义与究竟义》这个书名,又加上“印度四大论师释心经”的字样,立刻就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心经》是佛法的精华,但有时候看一些简单的解读,总觉得不过瘾,好像少了点什么。所以,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真正深入剖析《心经》的书,而这本“印度四大论师释心经”的出现,让我觉得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四大论师的智慧,来理解《心经》中“诸法空相”的真正含义,不再是对“空”的概念感到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一步步地去探究《心经》的“内义”与“究竟义”,让我能够真正地“观自在”,并从中获得面对人生无常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这阵子心情有些起伏,想找些能够安定心灵的书籍。《心经内义与究竟义》这个书名,尤其是加上“印度四大论师释心经”这样的说明,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很有分量。我对《心经》一直都很有兴趣,觉得它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非常精华,常常在念诵的时候,会被某些句子触动,但又很难完全体会其中深意。这次看到有印度四大论师的注解,就觉得这是一个深入了解《心经》的好机会。我很好奇,不同的论师会从哪些角度来解读《心经》?他们对“空”的理解会不会有所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能真正理解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那种状态,以及“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所蕴含的深层智慧。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份更究竟的了悟,帮助我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