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我们其实有机会选择──
是做好准备以面对生命中最不安的时刻,或是毫无准备?
从宗教的观点来看,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趟心灵之旅的起点。当我们离开熟悉的地方时,并不表示会到很糟的地方去,我们有可能从一间平价旅馆搬到七星级的豪华饭店,但也有可能会流落街头,一切端视自己的业力和努力而定。
在穿越生死的旅途上,《离死之心》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竹庆本乐仁波切在此书中以中阴的角度切入教导,展演出在世时所需要的精神修持,可以说,穿越与超越死亡的「秘密」,端赖于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仁波切以清楚、亲切的方式完整探讨了六个中阴,鉅细靡遗带领我们做好准备,以便能从中阴的各个阶段善巧地运用心要,得以将死亡转化为获得证悟最具威力的机会。
作者简介
竹庆本乐仁波切(Dzogchen Ponlop)
竹庆本乐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宁玛派与噶举派当代最重要的学者与教育家之一,亦是一位成就者、书法家、视觉艺术家和诗人。仁波切也通晓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他是那澜陀菩提与正知国际伞状组织许多网页的主要设计师,也是《菩提》国际期刊杂志的发行人。着有《狂野的觉醒》(2008,台湾明名文化出版)、《洞彻的智慧》(橡树林文化将出版)等书。
审校者简介
江翰雯
一九七一年出生,资深英语教师,由根本上师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亲自训练法会中英文口译与笔译多年,也是上师授权之藏传瑜伽修持教师及「虔心忆念遥唿之歌,噶玛巴千诺」专辑制作人。目前在噶玛列些林高级佛学院攻读藏文翻译,译有《全然接受这样的我》、《不生气的生活》(橡树林出版)、《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橡实出版)与多种中英文文章互译。
译者简介
蓝星
三宝弟子
《离死之心》这个书名,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名的吸引。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只是单纯地被这几个字所带来的意境所打动,总觉得它背后一定蕴含着深刻的故事。 读完之后,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有特色。他/她似乎并不急于把故事推向高潮,而是用一种比较舒缓、沉静的节奏,缓缓地展开。这种节奏感,反而让人物的情感和经历更加突出。 书中对人际关系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那种微妙的张力,以及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涌动的暗流,都被作者捕捉得淋漓尽致。你会觉得,书中的人物就像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人一样,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挣扎和无奈。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会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作者不会把所有东西都解释得明明白白,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和解读。这种“留白”的设计,反而让这本书更加耐人寻味。 总的来说,《离死之心》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著作。它不是那种能让你在短时间内看完并得出结论的书,更像是一杯需要细细品鉴的好茶,越品越有滋味。
评分这本书名《离死之心》光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古风武侠或者奇幻小说,结果翻开才知道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这本书带我进入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世界,不是刀光剑影,而是更贴近生活,却又充满挣扎和省思。 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那种纠结、挣扎,还有在绝境中闪烁出的一点点希望,都写得特别真实。有时候读着读着,会觉得自己好像就是那个角色,感同身受地体会着他们的痛苦与无奈。 书中的场景描绘也非常出色,虽然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每一笔都恰到好处,勾勒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有时候是阴郁的,有时候又是带着一丝温暖,让人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 这本书让我有很多思考,关于生命,关于选择,关于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它不像一些书那样直接给你答案,而是让你自己去体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留白和引导,反而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 总而言之,《离死之心》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书,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思考、喜欢感受内心世界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从中获得不少触动。
评分《离死之心》这书名,一开始就勾起了我的兴趣。我脑子里浮现的,是那种描绘生命尽头,或者人内心最深处挣扎的壮丽史诗。我猜想,这一定是一部充满哲思、直击灵魂的作品。 读了之后,我才意识到,它和我想象中的“壮丽”有所不同,但却有着另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本书更像是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特别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时间仿佛凝固了,人物的每一个呼吸、每一次心跳都被无限放大。 我特别着迷于作者对细节的观察,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物件、小动作,却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串联起人物的情感线索。你会觉得,每一个被描写的元素,都像是书中隐藏的密码。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迫使我停下来,去思考那些生命中被忽略的部分。它不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或者是一段段内心独白,引发你对自身处境的共鸣。 总的来说,《离死之心》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读的书。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平铺直叙,而是需要读者主动去挖掘、去感受。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去沉浸其中,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当初会注意到《离死之心》,纯粹是因为它的名字特别。我当时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闲逛,看到这个书名,就觉得很特别,有点压抑,又有点引人遐想,于是就随手拿起来翻了翻。 翻开之后,我发现它不是我一开始想象的那种比较“硬核”的题材。作者的文笔很有自己的风格,不是那种很华丽或者很直白的表达,而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却又很有穿透力的力量。 书中描绘的场景,虽然可能不是发生在大家身边,但那种氛围感却营造得非常好。你会觉得,即使是想象中的场景,也好像触手可及,充满了真实的情感。 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他/她似乎能够非常准确地捕捉到人在面对某些境况时,内心深处那些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有时候读着读着,会觉得作者就像一个旁观者,又像一个知情人,把一切都看得那么透彻。 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让你拍案叫绝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慢慢渗透、慢慢发酵的感觉。它会在你脑海里留下很多疑问,很多思考,让你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会回味无穷。
评分真的,一拿到《离死之心》这本书,名字就让我有点好奇。总觉得“离死之心”这几个字,自带一种故事性,好像藏着什么惊心动魄的过往。我以为会是那种跌宕起伏、情节紧凑的悬疑推理,或者至少是个有点哲学意味的故事。 然而,实际阅读的体验,反而给了我更大的惊喜。作者的笔触相当独特,不是那种大刀阔斧的叙事,而是非常擅长捕捉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以及人物在日常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内心独白。 我发现自己会被那些看似平淡却充满张力的人物对话所吸引,他们之间的互动,常常在不经意间揭示出角色深藏的动机和隐藏的伤痛。这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方式,反而更能抓住人心,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一些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事情。它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对”与“错”,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展现了不同选择背后可能带来的轨迹。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快节奏、充满意外的反转的故事,《离死之心》可能不会完全符合你的想象。但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去品味,去感受文字中的留白和情感的深度,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细细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