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花香沁人的如来世界,五蕴皆空的智慧朵朵绽放
《心经》是开启佛学之门的必读经典,短短二百余字灵动空明、蕴含奥义。本书以现代新诗体解读《心经》,别具新意。陈克华既是妙手仁心的医师,也是文采昭然的诗人,他以一己向佛之诚心,将对《心经》的参悟融入数十首诗文与画作中,充满诗意地启发人们在最平常的生活中,亲身体验至纯至真的真谛。
全书文字简约优美、篇篇隽永,与《心经》之字字珠玑相得益彰,加之作者亲手拍摄或画下的繁花朵朵散落书页中,字里行间的极致淡定之美跃然纸上,生命的香气不期然深入自心,浸润性灵,触动人心。
作者简介
陈克华
聪明的机警的你,看得见那无所不在
隐藏于日常生活背后,
透明、简单、沉静的真理吗?
台湾中生代最具重量、获杰出诗人奖陈克华
『用人生解读《心经》,用《心经》参悟人生。』
陈克华,1961年生于台湾省花莲市,祖籍山东省汶上县。毕业于台北医学院医学系,后获得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学位,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眼科主治医师。诗作及歌词曾获国内各重要文学奖多次,常获文学奖,如第四、五、六、八届时报文学奖,第一、三、四、五、六届全国学生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诗奖、第一届阳光诗奖、金鼎奖、文荟奖、台湾文学奖等。
出版有诗集、散文、影评、剧本、小说、摄影集等达三十余册,并发行有个人演唱专辑。作品曾多次被改编为诗剧搬上舞台,并为多出舞台剧及交响乐曲填写歌词,本人亦参加舞台剧及电视剧的演出。其歌词创作如《台北的天空》、《九月的高跟鞋》等,更是众人皆知。
2007年正式出柜后,世界在陈克华的眼中不再二元对立。他开始学佛,上奥修的课,练习苏菲旋转舞,瑜珈或静坐后,他会画出颜色鲜丽的彩色曼陀罗,或拿起相机,用另一个角度去捕捉众生的样貌,以清净的心情、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人事物。在一场文学讲座上陈克华曾经提到,「诗中三我」,第一个我是以「在生命转弯的地方」为这个时期的代表。第二个我,则是他决定不再取悦这个社会后,诗的风格转变为情色暴力美学。第三个我,则是2009年出版的《我与我的同义辞》,网友这么形容:「一本无法形容的诗集,颠覆了以往所有阅读诗集的经验。」
此书融合他从佛教修行中的体验,了解诗的断句与唿吸相关,也使作品提升到不同的境界。兼擅摄影与绘画,多次举办相关个展。近年来亦涉足戏剧,展现导、演长才。
欲了解更多作者资讯,请查网址:www.thinkerstar.com/kc/index-c.html。
序(一) 为我心中的一部佛经写点东西
序(二) 心诗如莲 朵朵自然
作者自序(一)
作者自序(二)
作者简介
诗歌作品年表
上部 《心经》体验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本
下部 佛诗心体验
大轮回
二
雨后的了然
世界于我是一则隐谕
无
无眼界
席
在捷运车厢??
纵逝集
砂
走入天眼门 —— 游灵鹫山三首
知识之瓮
佛啊,我还没有准备好……
不是涅槃槃
同义辞
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
跋(一) 画一个人生的曼陀罗
跋(二) —— 记我与《心经》的一段因缘
*全书插画与摄影图均为作者个人作品
作者自序一
我喜欢念诵《心经》。也抄写《心经》。
起先,是着迷于念诵时心境与身体所产生的微妙变化。
后来,就只是单纯的念诵与抄写。
很惊讶,《心经》原来是在我们生活周遭如此普遍存在着,从茶艺馆的墙上到日常使用的杯子靠枕,都可以看见。但,是否你在念着的时候,有同我相似的感受呢?
如果是宝贝,也必须切身使用,才是至宝。
因此才有写下这本书的念头。
书中的文字,都是我在念诵或抄写《心经》时,自然由心头浮现的,因此写来「丝毫不费力气」。
如果结集成书,那也只因是因缘俱足,与我并不相干。
至于文字,我一向信心不足,因此用新诗的体裁写成,让读者读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愿以此书
祝福 并有幸与你结缘
1997/01/16于台北荣总 陈克华
最近在书店晃荡,偶然间被一本封面设计得很有意境的书吸引住了,书名叫做《心花朵朵:陈克华的心经曼陀罗》。虽然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光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对“心经”这个概念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觉得里面蕴含着一种古老而智慧的力量,能抚慰人心。而“曼陀罗”呢,我联想到的是那种精美复杂的佛教图案,既有宗教的庄严,又有艺术的美感,据说还能帮助人进入禅定的状态。陈克华这个名字,作为台湾的文化符号,自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我记得他的一些作品,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所以,这本书结合了“心经”的智慧、“曼陀罗”的艺术化呈现,再加上陈克华的个人解读,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心灵的引导,能帮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重新审视内心的风景,让“心花”能够真正绽放,就像书名所预示的那样。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陈克华老师的作品接触不多,但“心经曼陀罗”这个组合却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对佛教的“心经”一直心存敬畏,觉得它蕴含着一种非常高深的智慧,能够帮助人理解生命的无常和虚幻,从而获得内心的解脱。而“曼陀罗”在我的印象中,则是一种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通常与佛教修行和冥想相关。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且由陈克华老师来解读,这让我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种将古老的佛法智慧,用一种现代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来呈现的内容。我期待它能像一个精致的艺术品一样,在视觉和思想上都给我带来启发。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让心灵的力量像曼陀罗一样,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一种圆满的境界。
评分手捧着这本《心花朵朵:陈克华的心经曼陀罗》,一种沉静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对佛学经典中的智慧深感着迷,尤其是《心经》,短短篇幅却浓缩了般若智慧的精华,每次读来都有新的体悟。而将《心经》与“曼陀罗”这一视觉化的艺术形式结合,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创新的尝试。曼陀罗不仅仅是图案,更是一种宇宙的缩影,一种修行的法门。我很好奇陈克华老师是如何将抽象的佛法义理,通过曼陀罗的意象来解读的。他的文字风格我向来是欣赏的,总是能以一种温暖而深刻的方式触及人心,不落俗套,充满人文关怀。所以,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心经》的奥秘。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培养一种更开阔的心胸,更平和的心态,让生活中的烦恼如同曼陀罗的色彩般绚烂却又不失秩序,最终化解于内心的平静之中。
评分《心花朵朵:陈克华的心经曼陀罗》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柔和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我平时并没有特别钻研佛法的习惯,但对一些人生哲理和心灵鸡汤类的书籍还是颇感兴趣的。陈克华老师在台湾文坛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他的作品往往带着一种深刻的洞察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细微而动人的瞬间。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会不会是一本将佛法智慧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具艺术感的方式呈现的书呢?“心花朵朵”这个词语,充满了美好和希望,而“心经”和“曼陀罗”又带着一种内省和专注的意味。我猜想,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们这些在尘世中奔波的人,找到一种与内心对话的方式,通过欣赏书中可能包含的曼陀罗图像,或者通过陈老师的文字,来理解生活的本质,获得心灵的滋养,让内心的“花朵”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地悄然绽放,散发出属于自己的芬芳。
评分看到《心花朵朵:陈克华的心经曼陀罗》这本书,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种画面:繁复精美的曼陀罗图案,如同盛开的莲花,而陈克华老师的文字,则如同甘露,滋养着这朵心灵之花。我对陈克华老师的作品一直有种特别的喜爱,他的文字总是有着一种温暖的疏离感,既能触碰到人最柔软的情感,又不失理性的思考。而“心经”作为佛教的精华,其智慧的深邃程度毋庸置疑。我一直觉得,佛法的力量不在于玄虚的理论,而在于如何应用于生活,如何帮助我们提升心灵的品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一个既有东方神秘色彩,又有现代人文关怀的心灵空间。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观照自我,认识内心的起伏,从而达到一种更为平和、喜悦的状态,让生活充满“心花朵朵”般的绚烂与芬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