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三十七式太极拳+VCD

杨氏三十七式太极拳+VC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太极拳
  • 杨氏太极
  • 传统武术
  • 养生
  • VCD
  • 武术
  • 健身
  • 中华文化
  • 运动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杨氏37式太极拳说明

  杨氏37式太极拳套路是1997年春上开始构思创编的。先在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太极拳学会试编试教,随后又在河北廊坊、沧洲、天津和承德等地教授。在历时五个月的时间里,边实践感受,边听取意见,而最后定型。

  这个套路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创编的。一是有利于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这对于一听「85式」就望而生畏的人和想在短时间掌握一种套路的人显然有益;二是有利于参加太极拳集体表演活动和传统套路项目的竞赛。就时间而言,「37式」一套练下来,慢则8分钟,快则6分钟,既符合竞赛与表演要求,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传统套路的动作与风格。「85式」打一遍约20多分钟,就感受而言,久练传统太极拳的人还是练85式过瘾。所以「37式」只是传统套路的一个缩影,而不能代替「85式」的传统套路。

  顺便说明这套拳为什么叫「37式」,而不叫38式、39式或40式等。就动作明序而言,似乎也可以不称37式,如「预备式」就可称一式,「右分左蹬脚」、「单鞭下势」等就可分开来编序。之所以称「37式」,一是不想使之与现有的杨式太极拳有相重名序的叫法,以免学练者混淆;二是作者有意与唐之许宣平所传太极三十七势(又名三世七)相合,然其意仅在借用其名,而非许之三十七势,就像用同一词牌名而填不同的词一样。

作者简介

赵幼斌

  1950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其父为杨氏太极拳定型者杨澄甫宗师的侄外孙、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赵斌先生。他七岁习武,对杨氏太极拳探求不缀,领悟颇深,悉心传播,成就斐然,是我国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赵幼斌先生现任陜西省武术协会委员、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并兼任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及深圳太极拳研究会、泰国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等组织的名誉会长和教练。着有《杨氏太极拳真传》、《杨氏51式太极拳》、《杨氏51式太极剑》等书及配套VCD教学光碟,并发表太极拳论述多篇。他所组编的杨氏28式和37式太极拳表演竞赛套路,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联系方式:
  1.深圳市圆岭新村88栋4单位208室
  邮编:518028
  电话:0755-82126985

  2.西安市东关乐居厂正街155号
  邮编:710048
  电话:029-2223589
  E-mail:zhaoyoubin@yahoo.com

太极武术精要:陈氏太极拳的传承与实践 本书聚焦于陈氏太极拳的深厚底蕴与精微技艺,旨在为习练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南,深入解析陈氏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套路精髓以及实战应用。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历经数百年的沉淀与发展,形成了多个流派。其中,陈氏太极拳以其古朴、完整、刚柔相济的特点,被公认为太极拳的“老架子”和“活化石”。本书摒弃对其他流派的浅尝辄止,完全专注于陈氏太极拳的系统性阐述,确保内容的高度专业性和实践指导性。 第一部分:陈氏太极拳的源流与理论基石 本部分将追溯陈氏太极拳的起源,详细介绍其在陈家沟的世代传承脉络,尤其是对陈王廷祖师的贡献进行深入剖析。我们不仅会介绍其历史地位,更会着重阐释陈氏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核心理论——“缠丝劲”的原理。 阴阳转化与刚柔相济: 详细解析陈氏太极拳中阴阳哲学的具体体现,如何将“柔”的蓄劲与“刚”的发力有机结合,形成螺旋上升、节节贯穿的劲力。 “意”与“气”的引导: 探讨如何通过意念引导气息,实现“以意导体,以气运身”的境界。书中将配有图解,说明气息在丹田、中脉以及四肢末端的运行轨迹。 掤、捋、挤、按的内涵: 对太极拳基本八法的陈式理解进行详尽阐述。特别是陈氏特有的“棚劲”与“挤劲”,如何通过身体结构而非单纯肌肉力量来实现“触之即散,不触即合”的效果。 第二部分: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第一套路)的精细拆解 老架一路是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也是体悟其劲路和架势的根本。本书将提供比传统图谱更为详尽的分解教学,确保习练者对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都能精准把握。 起势与预备势: 强调起势时对全身松沉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沉肩坠肘,建立稳固的下盘。 动作要领与易犯错误辨析: 针对“金刚捣碓”、“懒扎衣”、“六封四闭”等关键动作,逐一分析其动作名称背后的劲路变化。例如,在“揽雀尾”中,如何从引进的捋劲自然过渡到掤劲,避免动作僵硬。 步法与转换的内在逻辑: 陈氏太极拳步法灵活多变,本书将重点解析虚实转换时的“猫步”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胯部的微小转动来带动肢体的协调运动,而非依靠腿部力量硬抬。 节奏的掌握: 阐述老架一路中快慢结合的节奏规律,理解何时应慢如抽丝蓄劲,何时应快如闪电发力。 第三部分: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的技击体现 老架二路,又称炮捶,是陈氏太极拳技击性最强的套路。本部分将侧重于将套路动作与实战应用相结合,揭示其“发人而不露形”的特点。 “以身为轴”的旋转力: 深入讲解炮捶中大量缠绕、拧旋的动作,如何将旋转力聚集于中节,通过腰胯的瞬间爆发形成强大的穿透力。 “发劲”的瞬间技术: 详细图解“劈、砸、崩、靠”等爆发性发劲动作的身体结构要求。例如,在“翻条”与“顺拦”中,如何通过突然的逆向拉伸来制造攻击的瞬间机会。 连贯性与套路转换: 强调二路套路中动作之间衔接的流畅性,如何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避免出现断劲。 第四部分:陈氏太极拳的桩功与功法训练 为巩固套路所学的劲力,本书特辟章节介绍陈氏太极拳的辅助训练方法,着重于内功的培养和劲力的“磨炼”。 站桩基础: 详细指导“浑圆桩”的站法,包括头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在站桩中体会“松、沉、空、灵”。 缠丝功的专项训练: 介绍陈氏特有的缠丝劲专项练习,通过手臂和腰胯的八方旋转练习,培养螺旋劲在全身的渗透力。 推手前的准备: 介绍陈氏推手(特别是两人定势)的初步练习,如何在不动套路招式的情况下,体会对方来力的粘连与顺应。 本书特点: 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陈氏太极拳的传统要求,所有技术解析均以确保习练者在动作中体验到“整”与“活”为核心,避免流于表面的招式模仿。大量的分解图和要点标注,旨在帮助习练者在脱离教练指导时,仍能准确把握每一个细节,真正将陈氏太极拳的深厚内涵融入自身的习练之中。 目标读者: 所有致力于深入学习陈氏太极拳(包括老架和新架体系内所有成员)的习练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武术理论有浓厚兴趣的武术爱好者。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动作名称
预备势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左搂膝□步
7.手挥琵琶
8.抱虎归山
9.肘底看捶
10.倒撵猴
11.海底针
12.扇通背
13.斜飞势
14.云手
15.单鞭
16.高探马
17.右分左蹬脚
18.转身左打虎
19.回身双峰贯耳
20.进步栽捶
21.翻身白蛇吐信
22.左右野马分鬃
23.左右玉女穿梭
24.上步穿掌
25.十字腿(单摆莲)
26.进步指裆捶
27.上步揽雀尾
28.单鞭下势
29.左右金鸡独立
30.退步七星
31.退步跨虎
32.转身摆莲
33.弯弓射虎
34.进步搬拦捶
35.如封似闭
36.十字手
37.收势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拿到这本书,就被它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沉静的气质所吸引。封面上“杨氏三十七式太极拳”的字样,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装饰,反而显得格外有分量。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还附带了一张VCD。在我看来,学习太极拳,尤其是一些细节和神韵,是很难仅凭文字来完全传达的。一张清晰、专业的VCD,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太宝贵了。我期望这本书的VCD能够详尽地演示每一个招式,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最好还能有旁白讲解,解释动作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太极拳的书籍,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能就是这种直观的动态演示。这本书的整体包装,给我的感觉是比较扎实,不是那种廉价的塑料感,这让我对它里面的内容也多了几分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真正成为我学习杨氏太极拳的得力助手。

评分

这本书的设计风格,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返璞归真”。封面上“杨氏三十七式太极拳”的字体,没有花哨的点缀,却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感,仿佛蕴含着千年的积淀。那个VCD的标志,也很朴实,但却是我最看重的一部分。我一直觉得,文字教程固然重要,但对于太极拳这种需要形神兼备的运动,没有直观的动态演示,往往会事倍功半。我希望这本书的VCD能够详细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包括身体的重心转移、手法的变化、呼吸的配合等等,而且最好能有不同角度的镜头,方便我对照学习。我曾经尝试过一些太极拳的免费在线视频,但感觉不够系统,而且很多都没有深入的讲解,仅仅是展示动作。这本书的包装,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厚重,不是那种轻飘飘的,让我觉得它里面的内容应该也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我迫不及待想打开它,看看里面的文字和VCD,能否真正让我领略到杨氏太极拳的奥妙。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倒是挺精美的,那个VCD的盒子设计得很简洁大方,封面上“杨氏三十七式太极拳”这几个字,透着一股沉稳练达的气质。我收到书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就打开看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的图片,一位身着传统练功服的老师傅,身姿舒展,动作流畅,看起来非常有功底。我之前对太极拳有一些零星的了解,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系统入门的机会。看到这个封面,我顿时觉得这本书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摸起来厚实,印刷清晰,这一点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的教程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封面上还特别标注了“VCD”的版本,这让我觉得既有传统的纸质阅读体验,又能获得动态的演示,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总的来说,从外观和初步的感受来看,这本书给人一种专业、严谨、值得信赖的感觉,让我对即将展开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是否同样精彩,能否真正帮助我领略到杨氏太极拳的精髓。

评分

自从我开始接触一些运动健康方面的书籍,就越来越体会到找到一本靠谱的指导书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场及时的甘露。封面上的“杨氏三十七式太极拳”这几个字,让我联想到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以及古老智慧的传承。我特别关注的是它附带的VCD,我一直觉得,学习像太极拳这样讲究身体力行的功夫,光看文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直观的视觉引导。不知道这个VCD的拍摄角度和讲解是否足够清晰,能不能真实地还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细节。我之前看过一些太极拳的教学视频,但很多都存在角度不佳、讲解模糊的问题,让人难以模仿。这本书的包装设计,比如那简洁的配色和字体,都传递出一种沉静的力量,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练拳的书,更像是一种引导你进入传统武术世界的钥匙。我希望里面的内容能够循序渐进,适合我这样零基础的初学者,能够一步步地带我走进太极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古朴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感。当看到“杨氏三十七式太极拳”这几个字的时候,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太极拳舒缓而又刚劲的画面。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附带了一张VCD。对于像太极拳这样强调身体语言和内在劲力的运动,我一直认为,光看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直观的演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模仿。我尤其关注这张VCD的质量,希望它能够清晰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包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是如何配合的,以及动作的内在劲力是如何传递的。我以前在学习一些其他运动时,就吃过没有专业视频指导的亏,导致很多动作都不到位。这本书的整体包装,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纸张的质感也很好,这让我对它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的VCD能真正帮助我掌握杨氏太极拳的精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