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附篇四个部分。
上篇为方剂总论,遵循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通过对学科历史的追溯,揭示学科具有的经验实证-理论思辨的特性以及中医方剂发展应遵循的规律;通过阐述学科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理论以及方剂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揭示方剂学的学科特征及内涵;通过方剂分类方法和方剂研究方法等介绍,为学习方剂提供初步的方法论指导;通过对中药配伍和制方原理等的讨论,为中篇各类方剂的学习奠定基础。
中篇为方剂各论,继续沿用以往教材的基本框架,以据证、立法、组方为逻辑主线,分别介绍了传统二十一类方剂的基本知识,为系统深入把握方剂学知识提供具体而细节的内容。
下篇为方剂运用,以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背景,从理论与实践衔接的心智操作上,重点介绍有关方剂实践运用中的经验与技术,包括处方的技术要求、临证选方配伍的思路、古方新用、辨证论治案例、中医复方新药研究等内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今后临床处方,或研究方剂以及开发中药新药提供一定的经验或知识储备。
附篇则包括了古今度量衡参考、方剂的汉语拼音和英文索引等,以便于学习中参考查阅。
上篇 方剂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
第六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分类
第一节 药物配伍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第五章 方剂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常用剂型
第二节 汤剂制备
第三节 服药方法
中篇 方剂各论
第六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第二节 辛凉解表
第三节 扶正解表
第七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
第二节 温下
第三节 润下
第四节 逐水
第五节 攻补兼施
第八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
第二节 调和肝脾
第三节 调和肠胃
第九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第二节 清营凉血
第三节 清热解毒
第四节 气血两清
第五节 清脏腑热
第六节 清虚热
第十章 袪暑剂
第一节 袪暑解表
第二节 袪暑利湿
第三节 袪暑清热
第四节 清暑益气
第十一章 温?剂
第一节 温中袪寒
第二节 回阳救逆
第三节 温经散寒
第十二章 表?双解剂
第一节 解表清?
第二节 解表温?
第三节 解表攻?
第十三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
第二节 补血
第三节 气血双补
第四节 补阴
第五节 补阳
第六节 阴阳并补
第十四章 固涩剂
第一节 固表止汗
第二节 敛肺止咳
第三节 涩肠固脱
第四节 涩精止遗
第五节 固崩止带
第十五章 安神剂
第一节 重镇安神
第二节 补养安神
第三节 交通心肾
第十六章 开窍剂
第一节 凉开
第二节 温开
第十七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第二节 降气
第十八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袪瘀
第二节 止血
第十九章 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第二节 平熄内风
第二十章 治燥剂
第一节 轻宣外燥
第二节 滋润内燥
第二十一章 袪湿剂
第一节 化湿和胃
第二节 清热袪湿
第三节 利水渗湿
第四节 温化水湿
第五节 袪风胜湿
第二十二章 袪痰剂
第一节 燥湿化痰
第二节 清热化痰
第三节 润燥化痰
第四节 温化寒痰
第五节 治风化痰
第二十三章 消导化积剂
第一节 消食导滞
第二节 消症化积
第二十四章 驱虫剂
第二十五章 涌吐剂
第二十六章 治疡剂
第一节 散结消痈
第二节 扥?透脓
第三节 补虚敛疮
下篇 方剂应用
第二十七章 临床处方的规范
第一节 处方类型与格式
第二节 处方书写要求
第二十八章 临证处方的基础及技术
第一节 临证处方的基础
第二节 临证处方的技术
第三节 临证古方新用
第二十九章 辨证论治案例精选
第一节 方证相对-直接用方
第二节 随证加减-变化成方
第三节 病证演变-序贯选方
第四节 审机识变-先病用药
第五节 病杂证繁-数方合用
第六节 辨病分型-依型定方
第七节 专病专方-随证加减
第八节 病机探幽-引申用方
第九节 依药析效-扩展方用
第十节 调剂活法-巧施妙用
第十一节 疑难病证-守方徐图
第十二节 中西结合-配伍新法
第三十章 方剂与中药新药开发
第一节 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
第二节 中药新药研制的技术要点
第三节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基本思路
第四节 古验方的现代中药新药开发实例
方剂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剂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