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当前武术蓬勃发展的需要,在人民体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编着了这本《形意拳械精解》。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内容是五行拳、十二形和传统套路;下册主要是刀、枪、剑、棍和八字功。
上册共有七章,第一章形意拳的起源。第二章桩功,介绍了五个桩法,以三体势为主,不但讲述了三体势的来源和内中含义,而且对各部的要领和具体要求作了较为详细的讲解。砸桩是一种长功快的桩法,混元桩注重养身和放松,降龙、伏虎桩外注重间架结构的正确和劲力的合顺,内练心、意、气、神。
第三章五行拳,重点放在每一个拳法的劲力问题,整劲是形意拳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对每一个拳法动作劲力的来源,各部如何协调配合,关键部位在哪里,以及怎样打出整劲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对五行拳的唿吸方法作了介绍,使动作与唿吸相配合。
第四章十二形,突出了每一形在练习中应带有的意念和意境。在形意拳各拳法的练习中,如果没有意念去指导,那只叫「形拳」。目前有重形轻意的现象,在练拳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意念?用什么样的意念去指导练习?练习形意拳不能没有意,应该「形」「意」并重,在练拳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意念,就有什么样的劲力;有什么样的意境,就有什么样的功夫。
第五、六章是传统套路和对练,完全保留了民间传统的练法,只是在劲力和意念方面加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七章是自己学练的心得体会,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我来说,书的编写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总结和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形意拳加深认识理解和体悟的过程。虽然书稿即将面世,但我并没感到轻松。武术事业的发展,给我们提出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特别是形意拳在理论科学化的问题上,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我真诚的希望武林同道和前辈及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多方面地批评指正,本身就是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有利于自己的提升,有利于形意拳今后的发展。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赵新华先生给予了大力的帮助,赵先生审稿之严格,编审之认真,使我深受感动。另外,我的弟子刘明亮、杨树东为我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还有我的好友康戈武先生,前国家武术院院长徐才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写序,在此一併表示深深的感谢。
前 言
第一章 形意拳的起源
第二章 形意拳桩功
第三章 五行拳
第四章 十二形拳
第五章 套 路
第六章 对 练
第七章 形意拳研究与教学
《形意拳械精解<上>》这个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形意拳独特的“发力”方式,以及它如何体现在器械的运用上。我一直觉得,形意拳的厉害之处在于其“整劲”和“爆发力”,而在器械上,这种整劲和爆发力又该如何体现呢?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形意拳在持握器械时,身体如何协调发力,如何通过“根、梢、节”的配合,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到器械的尖端?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深入讲解形意拳的“三节”、“六合”等理论,并以此来指导器械的练习。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不同于其他武术门派的独特训练方法,让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形意拳器械的“拳打八方”的威力。我更希望,它能引导读者去感受器械与身体之间的“一体感”,让器械不再是冰冷的物体,而是身体的延伸,能够听从心灵的指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也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形意拳的精髓在于其“内功”的修炼,而器械的运用,更是这种内功外化的重要体现。我希望《形意拳械精解<上>》能够深入讲解形意拳的内功基础,比如桩功、五行拳等,是如何为器械的练习打下坚实基础的。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内功的修炼,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以及爆发力,从而更好地驾驭各种形意拳的器械?我更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方法,指导我们如何将内功的训练成果,转化到实际的器械演练中去。比如,在练习刀法时,如何运用“浑圆力”来劈砍,在练习枪法时,如何运用“颤劲”来扎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形意拳器械的练习,不仅仅是外在动作的学习,更是内在精气神的修炼过程,能够让我真正领悟到形意拳器械的深层奥义。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形意拳械精解<上>》,我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武术入门教材。我一直对形意拳的刚猛风格和内在的哲理颇感兴趣,而“械”字的点出,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剖析形意拳在器械运用上的独特之处,比如刀、枪、剑、棍这些传统器械,在形意拳的框架下会呈现出怎样的技法和思想。我尤其期待看到书中对于“以形为宗”、“以气为用”这些形意拳核心理念如何体现在器械演练中的具体阐释。是不是会从最基础的站桩、步法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各种器械的拆解和练习方法?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师父,手把手地教导我,不仅仅是动作的模仿,更能让我理解每个动作背后的含义,以及如何将这种内在的力量运用到器械上。毕竟,形意拳的精髓在于“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身推器”,器械只是身体延伸的工具,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在。这本书的名字让我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真正做到“精解”,让我对形意拳械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评分一本关于形意拳器械的书,名字里还带着“精解”,这让我觉得作者一定是个下了苦功的人。我个人对武术的理解,在于其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所以我特别关注这类书籍能否在技法之外,触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说,形意拳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器械发展演变,书中是否会有所提及?又或者,它会不会探讨形意拳器械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道家、儒家的联系?我希望这不仅仅是招式的堆砌,而是能让我感受到形意拳器械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曾经读过一些武术书籍,有些写得过于浅显,只是简单的动作分解,读完之后依然是云里雾里。而《形意拳械精解<上>》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它有深度,有分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走进形意拳器械的深邃世界,让我不仅学会如何挥舞器械,更能理解为何要这样挥舞,以及它所代表的生命哲学。
评分读到《形意拳械精解<上>》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经典的形意拳器械套路,比如十二形中的猴形枪、龙形剑等等。这本书会不会对这些经典的器械套路进行详细的讲解?我尤其好奇它会如何解析这些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比如起势、进枪、拨草寻蛇、退步回拉等等,是否会从力学、运动学等角度进行分析?我希望它能像一位严谨的学者,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形意拳的器械技法。当然,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将这些理论性的分析,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练习方法,能够让像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也能通过这本书找到正确的练习路径。也许书中会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技巧,或者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要点,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走弯路,更高效地掌握形意拳器械的要领。我对这种务实、深入的书籍评价非常高,希望这本书能满足我的期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