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大力推动教改之际,九年一贯课程是主要目标之一,让我 们的下一代能够学习带得走的知识与技能。过去的教育方式偏向刻板 知识的填充,而缺乏全人教育与统整课程。因此,以学校为本位赋予 教师在课程与教材的编撰有更大的空间。有感于辅导活动在新的课程 之中,归属于综合活动,而生涯发展亦为辅导之重要范畴,故本书之 编撰以辅导活动为取向,便于教师在统整课程设计做为参考。
全书共分两部分,前半部主要介绍辅导有关之概念及辅导在现今 统整课程的定位。后半部则撰写适于一至六年级实施之以辅导为取向 的统整课程设计,撰写者学有专长,并具辅导硕士之现职国小教师, 可说是理论与实务兼备,相信这些不同格的设计内容,可谓国小统整 教材的重要参考书籍。
我是一名正在攻读教育学博士的学生,研究方向是课程与教学论,对于“课程设计”这个概念一直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辅导与统整课程设计》这本书,恰好切入了我的研究兴趣点,并且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统整”概念的深入阐释,它不仅局限于学科内部的知识点整合,更强调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与协同。在教育现场,孤立的辅导活动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这本书所倡导的“统整”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更全面、更具系统性的辅导体系。书中对课程设计流程的细致剖析,从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到评估反馈,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印象深刻,它强调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成长需求和潜在发展,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辅导内容。虽然我目前主要是在学术领域进行研究,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让我能够将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都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它为我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启示,也让我对如何设计更具影响力的教育课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即将踏上教职的岗位,对于如何设计一堂真正有意义的课程,我一直感到既兴奋又忐忑。在大学期间,我们学到了很多教育理论,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些理论落地,让学生真正受益,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辅导与统整课程设计》这本书,就像是一本为我量身打造的“实操手册”。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而是非常具体地指导我如何从零开始设计一门课程。从分析教学对象、确定课程目标,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再到最后的教学评估,每一步都解释得非常清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核心素养”与课程设计的结合。书中提到,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本书正好提供了将这些能力融入课程设计的思路。书中提到的“统整”概念,也让我对课程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而是要让不同的知识、技能、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比如,书中举例如何将生涯规划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进行结合,设计出跨学科的课程,这让我非常有启发。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易懂,即使是刚入职的老师,也能轻松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不再是茫然无措,而是有了一套清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评分这本《辅导与统整课程设计》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宝藏!我是一名资深的国中辅导组长,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多年,见过各种各样关于学生辅导的尝试,但总觉得有些零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认知空白。它从“课程设计”的宏观视角切入,为辅导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以往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活动内容”,而这本书则让我们思考“课程架构”,如何让每一次的辅导活动都成为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估的完整课程。特别是“统整”的概念,让我大为赞赏。它打破了学科和部门之间的壁垒,强调了教育工作的协同性。书中提出的“全人教育”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课程设计来实现这一理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在地化”课程设计的强调,鼓励我们结合学校的特色、社区的资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辅导课程,这比照搬外来的模式要有效得多。书中提供的许多教学案例,都非常具有启发性,它们不仅展示了如何设计课程,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如何通过课程去影响和引导学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理论的阐述,更在于它提供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将理想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看得见的实践成果。
评分这本《辅导与统整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简直是教学路上的及时雨!我本身是一名高中辅导老师,平常的工作就包含了处理学生的生涯规划、学业辅导、心理健康等等,常常觉得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如何系统性地规划整个学年的辅导活动。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指明了方向。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堆辅导活动的例子,而是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教我们如何去思考、去规划。从明确辅导目标、分析学生需求,到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评估活动成效,整个流程都讲得很清楚。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供了许多不同主题的课程设计范例,这些范例都非常贴合我们教学现场会遇到的实际情况,比如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升学压力、如何处理同侪关系、如何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等等。而且,它还强调了“统整”的概念,这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因为辅导工作常常需要与其他学科老师、家长甚至是校外资源进行合作,这本书教我如何将辅导目标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如何与其他老师合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成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没有太多艰涩的理论术语,读起来很顺畅,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交流一样。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我下个学期的辅导课程设计中,相信一定能带来不小的改变。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名在职的国中训导主任,每天面对的学生问题五花八门,从早自习的迟到早退,到午休时间的冲突纠纷,再到放学后的流连忘返,都让我感到头疼不已。以前,我更多的是采取一种“救火队员”的角色,哪里有问题就去处理哪里,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这本书《辅导与统整课程设计》的出现,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积极、更具前瞻性的教育策略。它强调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意味着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应对问题,而是要主动地去建构能够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教育体系。书中对于“辅导”的定义,也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辅导,而是涵盖了学生在学业、品德、生涯等各个方面的引导与支持。让我耳目一新的是“统整”的概念,它提醒我,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整体,不能把各个层面的辅导活动割裂开来。比如,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可能和他的生涯规划模糊有关,而生涯规划又可能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能够将这些看似独立的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书中列举的许多课程设计案例,都非常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例如如何通过主题式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价值,如何组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疲于奔命的“救火队员”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有策略、有计划的“课程设计师”,能够为学生构建更全面、更有效的成长支持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