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又称简化太极拳,它是1956年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编写的一个太极拳普及教材。它取材于杨式太极拳,删繁就简,保留了杨式太极拳套路中的主要动作和技术结构。
全套可分为四个分段,八个小组,共计二十四动作。八个八个小组分别为:动作一至动作三为第一组;动作四至动作六为第二组;动作七、动作八为第三组;动作九至动作十一为第四组;动作十二至动作十五为第五组;动作十六、动作十七为第六组;动作十八至动作二十为第七组;动作二十一至动作二十四为第八组。
练习者在练习中,要求心静体松、唿吸自然、动作柔缓、轻灵沉稳。
作者简介
王飞
男,1969年2月生。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讲师。自幼随父母学习形意拳、八卦、太极拳,多次获得湖北省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1986 ~ 1990年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系,代表武汉体育学院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并获得一类拳术第四名的优秀成绩。1991 ~ 1995在武汉市江汉大学工作,多次带队参加省高校武术比赛,并获得金、银、铜共计30多枚奖牌的优秀成绩。1995年调入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工作,组建太极拳队参加1997 ~ 1999年的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10枚。2000年9月赴缅甸国家武术队执教,所带太极拳选手获得2000年亚洲武术锦标赛太极拳亚军。
主编简介
温力
男,河北省蠡县人,汉族,1943年11月生。1967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1981年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现任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教授。1985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是中国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的武术专业工作者之一。自幼随父母(中国着名的武术界前辈)温敬铭、刘玉华两位教授学习武术,有坚实的武术技术和理论基础。多年来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对武术基础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多次担任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武术裁判。
一、起势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四、左右搂膝拗步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七、左揽雀尾
八、右揽雀尾
九、单鞭
十、云手
十一、单鞭
十二、高探马
十三、右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十五、左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十七、右下势独立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针
二十、闪通臂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二十二、如封似闭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势
前言
闻鸡起舞是中国人晨练的写照,直到今天,迎着初升的朝阳,沐浴着阵阵晨风翩翩起舞仍是中国人最常见的锻鍊身体的方法。在晨练的人群中,习武者颇多,其中练太极拳和木兰拳的人就不少,在许多地方早已是蔚然成风。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叶朗先生说:「传统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它具有由过去出发,穿过现在并指向未来的变动性,传统并不是凝定在民族历史之初的那些东西,传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可塑的东西,它就在我们面前,就在作为过去延续的现在。」武术正是这样不停地发展变化着。如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练习的需要,在原来太极拳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创编的,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广大练习者的欢迎,至今流传已近半个世纪,早已成了较为「年轻的传统武术套路」了。后来的四十二式太极拳更是由各式太极拳相互融合而成,开始仅作为运动员的比赛套路,现在也成了人们晨练的内容之一。而木兰拳是以传统的武术为母本生长出来的新枝,开出的新花,为人们所接受,已是各地晨练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就是这样不断地发展者,表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它的某些新的东西一时为一些人所不理解、不接受,但它依然发展着。
为满足广大练习者的需要,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决定按照国家规定套路以太极拳和木兰拳为内容出一套「轻松学武术」丛书。介绍太极拳和木兰拳的书籍已经很多,如何创新呢?后来考虑一般武术书中的「图中人」都是面向读者。由于动作的方向经常变化,练习者的动作方向时而和「图中人」动作方向相同,时而又和「图中人」的动作方向相反。对于还不十分熟悉武术动作的初学者来说,往往感到看图学动作较为困难,这实际上也是编写武术图解长期未能解决的一个难点。我们受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根据学生练习时身体方向的不同,不断地变换领做位置的教法的启发,想到用正反两套图来编写这套书,也算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即是本书特色所在,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习惯。
我国着名武术家蔡龙云先生为这套丛书写了「天人合一,与时俱进」的题词,一方面点明了人们在晨练时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和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武术要常练常新,不断发展的思想。在此谨向蔡先生表示深切的谢意。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蔡荣春编审从选题到编写方法,直到审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併致谢。
本丛书太极拳部分由王飞先生执笔,动作示范刘沛、吴雪琴同学;木兰拳部分由秦子来女士执笔并动作示范。
温力于妙斋
分隔。 第一次接触太极拳,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初秋午后。朋友无意中提到,说这是一种非常适合都市人舒缓身心的运动。当时我虽然嘴上应着,心里却觉得不过是老年人的专利,动作缓慢,对身体根本起不到什么锻炼作用。然而,随着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身体的亚健康信号也越来越明显——腰酸背痛、睡眠质量下降、情绪起伏不定,这些都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该寻找一种更温和但有效的方式来调节自己。偶然间看到这本书,书名中的“二十四式”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而且还有VCD,这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武术一窍不通的“小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我设想着,如果能跟着视频一点点模仿,也许真的能领略到太极拳的神韵,并且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平静角落。我特别期待的是,它能否真的像宣传的那样,帮助我缓解身体的僵硬,并且能在练拳的过程中,逐渐沉淀下纷乱的思绪,让我的内心也变得更加平和与安宁。这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我既有些许的期待,也带着一点点对自身能否坚持下去的担忧。
评分最近迷上了各种运动,从跑步到瑜伽,一直在寻找一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修身养性的方式。朋友推荐我看看太极拳,说是动作舒缓,但内涵丰富,而且对改善体态和精神状态都很有帮助。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VCD”配置。现在很多运动书籍都只有文字和图片,看不太懂,总是感觉隔靴搔痒。有了视频,我就能更直观地跟着学了,这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希望这本书里的教学视频能清晰明了,动作示范标准,讲解细致入微,能够让我这个完全没有接触过太极拳的人,也能一步步地模仿到位。我不太喜欢那种过于学术化的讲解,希望它能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一些动作要领解释清楚。我更关注的是,练习之后,我的身体会不会变得更灵活,肩膀和颈椎的僵硬感会不会有所缓解。另外,我也很好奇,长期练习太极拳,是否真的能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平静,压力得到释放。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坚持下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为它提供了我最需要的学习方式。
评分收到!我会根据您的要求,模仿不同读者的口吻,撰写五段关于《二十四式太极拳+VCD》的图书评价,每段都尽量详细且风格迥异,不包含实际的书籍内容,避免AI痕迹,并用
评分作为一个在太极拳练习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人,我一直坚信,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每一次下盘沉稳,每一次腰脊松活,每一次眼神的传递,都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智慧。我之所以对这本《二十四式太极拳+VCD》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因为我看到它以一种相对简化的形式,将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技艺呈现给更广泛的受众。我十分好奇,它能否在保留太极拳核心精髓的同时,又做到易于理解和学习?我尤其关注的是,VCD的教学质量如何,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和内涵?是仅仅停留在形体模仿的层面,还是能触及到“意”、“气”、“力”的结合?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那些初学者入门的“敲门砖”,让他们在不被繁杂理论所困扰的情况下,快速掌握基本功,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兴趣。同时,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它或许也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温故而知新,在看似简单的二十四式中,发现更深的奥秘。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外国人,我对太极拳一直充满好奇。我了解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蕴含着深刻的道家哲学思想,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我尝试过一些其他形式的中国功夫,但太极拳那种看似缓慢却蕴含力量的风格,最让我着迷。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包含了VCD,这对于跨文化学习者来说,无异于天赐福音。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多语言的字幕或者清晰的视觉引导,帮助我克服语言障碍,准确理解每一个动作的细微之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动作的堆砌,更能让我体会到太极拳背后的哲学理念,例如“阴阳”、“虚实”等概念是如何体现在拳法之中的。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感受到练习太极拳时身心的协调统一,以及如何将这种和谐的力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拳法,更是尝试理解和融入一种古老而智慧的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