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序言
第一章 陈式太极拳源流、发展与演变
第二章 陈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第三章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和手型步型
第四章 陈式太极拳提高架第一路
后记
我于1943年出生于河南沁阳市一个武术世家,5岁时随父母迁居郑州。自幼受先父张来运(系原河南省国术馆副馆长刘丕显和陈氏第十七世、陈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子明之入室弟子)教诲,耳濡目染,对武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2岁始向河南省着名武术家郭凯先生学习少林拳。后随父学习陈式太极拳小架(新架)与基础架(老架),打下了扎实的武功基础。
1970年,在郑州结识了师弟王西安,经他介绍拜见了陈氏十八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茂森(陈发科之高足)前辈,得到茂森先生的精心点拨,受益匪浅,功夫精进,被当时武林界誉为「郑州太极三张」之首。后经茂森先生引荐拜在陈氏第十八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奎先生门下,受陈师赏识,收为嫡传弟子。
陈师授拳,先从基础教起,后视学习者资质和悟性,因人因材施教。陈师发现我的反应能力和悟性俱佳、模仿能力颇强,练功刻苦,尊师重道,就着意培养,倾囊相授。
陈师授拳严格细腻,有时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一个劲路走不到位,动则罚练五百遍,甚至上千遍。有的劲路细心揣摩,二月有余,颇为自得,但陈师仍不满意,不放过关。一次,陈师让我练拳,练了两式就叫我停下,指出我的劲力没能由脚底翻上来,我一连练了几遍,陈师一直摇头,后经陈师仔细地讲解,才知道动作的关键在于脚部隐白、厉兑两穴的领劲纳气,否则腿部劲力不能上串。在陈师的严格要求下,我的拳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使内功更上一层楼,陈师推荐我从学于陈式太极拳名家冯志强老师,蒙冯师抬爱收为入室弟子,内功也突飞勐进。
练拳之余,我还特别重视太极拳理论方面的学习与研究。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的太极拳术日益精进。
实践出真知,多年的演练与教学使我悟出一个道理:「自当从良师,又宜访高朋,虽然练武,文在其中,文武相得益彰。」自认为这是学拳明理、经三昧的捷径。
太极拳的理论精妙,功夫高深,学无止境。在冯志强老师鼓励和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督促下,我结合自身多年演练心得,将陈照奎老师当年传授的陈式太极拳提高架一路总结成册,以飧读者。限于学识,疏漏之处,祈请各方专家、学者和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编着过程中,得到了沙喜风、张冀鹏、李祖戏、郑培开、黄中福、杨泽良、林润宇、雷廷相、阎洪师、李雨强、杨朝文、李国强等的大力协助,在此一併致谢。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一直以来,我对传统武术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有些门派的技法过于深奥,不易入门。《陈式太极拳精义》的出现,则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通往太极之路的迷茫。书中的文字流畅而富有启发性,它没有上来就灌输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桩功开始,一步步引导读者感受身体的变化。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松”的阐述,它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细致的动作分解和比喻,让我能真切地体会到身体各个部位的放松之道。刚开始练习时,我总以为“松”就是四肢瘫软,但书中解释说,真正的松是“形松意不松”,是在松弛中蕴含着力量的蓄积。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启发,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太极拳的内涵。书中对劲力的讲解也十分透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招式中劲力的方向、运行轨迹以及如何做到“内外相合”。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反复揣摩每一个动作的细节,虽然进步缓慢,但每一次的体会都让我对太极拳的理解更上一层楼。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不仅教授技法,更传递着一种武学精神。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武术有很深感情的人,尤其对陈式太极拳这种既刚猛又柔韧的风格情有独钟。《陈式太极拳精义》这本书,可以说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令人振奋的一本武术专著了。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力量感,他不仅仅在描述动作,更是在讲述一种生命的哲学。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内劲,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我尤其赞赏作者对“化劲”的解读,他将这看似玄妙的技法,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身体反应和发力规律,让我这个从未真正掌握过化劲的人,也能从中窥探到一丝门径。书中对许多经典招式的讲解,都附带了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这远非其他教材所能比拟。比如,他对于“搂膝拗步”的讲解,不仅详细描述了身体的屈伸转折,更点出了其中的“舍己从人”的精髓,让人在体会动作的同时,也感悟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阳刚之气,又不失阴柔之美,读来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评分自从读了《陈式太极拳精义》,我感觉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太极拳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晦涩,难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陈式太极拳精义》则完美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作者的文字如同行云流水,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太极拳的深厚造诣和独到感悟。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对“发力”的讲解,书中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发力,更是教你如何“蓄力”和“借力”。通过对身体重心的转移、脊柱的带动以及四肢的协调配合的细致分析,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太极拳那种“四两拨千斤”的奥秘。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太极拳练习的常见误区和纠正方法,这对于像我这样的练习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帮助我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这本书的语言结构非常紧凑,没有一句废话,但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意,需要反复品读才能领会其中真谛。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太极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来都对太极拳中的“刚柔并济”和“以柔克刚”的理念感到着迷,但苦于没有好的入门指引。《陈式太极拳精义》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用一种非常写意而又不失严谨的方式,将陈式太极拳的精髓一一展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他对“整劲”的阐释,书中通过对身体各个关节的松开与连接,以及意念的引导,让我明白“整劲”并非是僵硬的力量,而是一种全身协调一致的整体运动。书中的插图也十分精美,动作的分解非常清晰,配合文字的讲解,更是让人一目了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一些高难度动作时,并没有回避其复杂性,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引导读者逐步掌握。这本书的语言结构非常富有节奏感,读起来仿佛在欣赏一段优美的舞蹈,既有力量的爆发,又有柔美的过渡。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曾经尝试过学习太极拳,但总感觉自己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学到的只是些皮毛的套路动作。《陈式太极拳精义》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太极拳中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对于“螺旋缠丝劲”的讲解,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拧毛巾、拨绳等,让我对这种劲力的产生有了直观的认识。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太极拳历史和哲学思想的探讨,这让我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太极拳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用意不用力”的解读,这并非是完全不动,而是强调精神意念的主导作用。通过书中对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详细指导,我逐渐学会如何在运动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并将意念贯穿于整个动作过程中。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从基础的弓步、虚步到复杂的招式,都循序渐进,非常适合初学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