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式太极剑是中国武术院、中国武术协会于1992年创编的竞赛套路。四十二式太极剑是以杨式太极剑为原型,在保留杨式太极剑运动风格的同时也吸收了其它流派太极剑的内容。
全套四十二个动作,共分为四段。四段分别为:动作一至动作十一为第一段;动作十二至动作二十一为第二段;动作二十二至动作三十二为第三段;动作三十三至动作四十二为第四段。全套剑含有点、削、噼、拦、撩、刺等主要剑法,弓、马、仆、虚、歇等步型以及多种平衡动作。在练习时,要求剑法舒缓、圆活自然、身剑协调、潇洒飘逸。
作者简介
王飞
男,1969年2月生。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讲师。自幼随父母学习形意拳、八卦、太极拳,多次获得湖北省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1986?1990年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系,代表武汉体育学院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并获得一类拳术第四名的优秀成绩。1991?1995在武汉市江汉大学工作,多次带队参加省高校武术比赛,并获得金、银、铜共计30多枚奖牌的优秀成绩。1995年调入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工作,组建太极拳队参加1997?1999年的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10枚。2000年9月赴缅甸国家武术队执教,所带太极拳选手获得2000年亚洲武术锦标赛太极拳亚军。
编者简介
温力
男,河北省蠡县人,汉族,1943年11月生。1967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1981年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现任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教授。1985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是中国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的武术专业工作者之一。自幼随父母(中国着名的武术界前辈)温敬铭、刘玉华两位教授学习武术,有坚实的武术技术和理论基础。多年来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对武术基础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多次担任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武术裁判。
前言
闻鸡起舞是中国人晨练的写照,直到今天,迎着初升的朝阳,沐浴着阵阵晨风翩翩起舞仍是中国人最常见的锻鍊身体的方法。在晨练的人群中,习武者颇多,其中练太极拳和木兰拳的人就不少,在许多地方早已是蔚然成风。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叶朗先生说:「传统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它具有由过去出发,穿过现在并指向未来的变动性?珥?珥传统并不是凝定在民族历史之初的那些东西,传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可塑的东西,它就在我们面前,就在作为过去延续的现在。」武术正是这样不停地发展变化着。如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练习的需要,在原来太极拳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创编的,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广大练习者的欢迎,至今流传已近半个世纪,早已成了较为「年轻的传统武术套路」了。后来的四十二式太极拳更是由各式太极拳相互融合而成,开始仅作为运动员的比赛套路,现在也成了人们晨练的内容之一。而木兰拳是以传统的武术为母本生长出来的新枝,开出的新花,为人们所接受,已是各地晨练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就是这样不断地发展者,表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它的某些新的东西一时为一些人所不理解、不接受,但它依然发展着。
为满足广大练习者的需要,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决定按照国家规定套路以太极拳和木兰拳为内容出一套「轻松学武术」丛书。介绍太极拳和木兰拳的书籍已经很多,如何创新呢?后来考虑一般武术书中的「图中人」都是面向读者。由于动作的方向经常变化,练习者的动作方向时而和「图中人」动作方向相同,时而又和「图中人」的动作方向相反。对于还不十分熟悉武术动作的初学者来说,往往感到看图学动作较为困难,这实际上也是编写武术图解长期未能解决的一个难点。我们受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根据学生练习时身体方向的不同,不断地变换领做位置的教法的启发,想到用正反两套图来编写这套书,也算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即是本书特色所在,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习惯。
我国着名武术家蔡龙云先生为这套丛书写了「天人合一,与时俱进」的题词,一方面点明了人们在晨练时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和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武术要常练常新,不断发展的思想。在此谨向蔡先生表示深切的谢意。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蔡荣春编审从选题到编写方法,直到审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併致谢。
本丛书太极拳部分由王飞先生执笔,动作示范刘沛、吴雪琴同学;木兰拳部分由秦子来女士执笔并动作示范。
温 力 于妙斋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大方,一看就充满了传统武术的韵味。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蕴含着深厚哲学和养生理念的技艺。听朋友推荐说这本书是学习太极剑的入门佳品,便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开始研习其中的具体招式,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面的介绍部分,就足以让我感受到编者在整理和呈现这份宝贵财富上的用心。那种对中华武术传承的敬意,以及希望将这份技艺发扬光大的热情,通过字里行间跃然纸上。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每一式剑法的要领、动作规范,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太极哲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教学手册,更能成为我通往太极剑世界的引路人,让我领略到“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精妙之处,并将这种身心合一的境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触感舒适,文字清晰,为我的阅读体验加分不少。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接触太极拳一段时间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指导我学习太极剑的书籍。市面上关于太极剑的资料不少,但能够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的书却不多。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强调“四十二式”这个具体的套路,这让我觉得它会更加聚焦和系统,不像有些书过于庞杂,反而让人无从下手。从这本书的整体架构来看,似乎对每一式剑法的讲解都会包含动作名称、要领、重难点以及可能的应用场景。我非常看重这一点,因为我希望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动作,更能理解每个动作的设计意图和实战价值。同时,我非常期待书中的配图能够清晰、到位,最好能有多角度展示,这样才能确保我能够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对于VCD的配套,我更是寄予厚望,相信它能够直观地演示剑法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弥补文字和静态图片的不足。
评分作为一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华人,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感越来越强烈。这次回国,我特意想寻找一些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武术精髓的书籍,而太极剑一直是我的向往之一。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四十二式”这个具体的套路,让我觉得它是一个相对完整且经典的体系,而非零散的招式堆砌。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根本上讲解太极剑的理论基础,例如如何理解“用意不用力”,如何做到“身随剑走”。我希望它能够深入地剖析每一个动作的力学原理和美学特征。对于VCD的期待,更是希望它能提供高水平的演示,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太极剑的“精、气、神”的统一。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学会动作,更能领悟到太极剑中蕴含的东方哲学思想,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
评分我是一名对传统武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初学者,平时工作比较忙碌,想要找一种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的运动。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了解到了太极剑。这本书的标题“四十二式太极剑+VCD”立刻吸引了我,让我觉得它非常适合我这样的零基础学习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握剑姿势、站桩等基本功开始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我学习四十二式的每一个招式。我想了解每一个招式的名称、动作要领、身体的配合以及运剑的技巧。如果书中还能对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出解答,或者提供一些练习时的注意事项,那就更完美了。另外,VCD的配备让我觉得学习过程会更加直观,可以通过视频来模仿和纠正自己的动作,避免走弯路。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的一个良师益友,帮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和力量。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太极剑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印象,总觉得它动作舒缓,与我平时追求的力量型运动不太搭。但最近因为身体原因,医生建议我多做一些温和的运动,我开始关注太极。在朋友的介绍下,这本书进入了我的视野。它的标题“四十二式太极剑+VCD”给了我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感觉。我好奇“四十二式”究竟是如何编排的,是否有着特别的含义或者独特的体系。我期待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动作分解,更能加入一些关于太极理论的阐释,比如阴阳、虚实、刚柔相济等概念是如何体现在剑法中的。如果能有对剑的选用、保养以及练习场地的建议,那就更贴心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慢慢体会到太极剑那种“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智慧,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会几招动作。VCD的加入,对我来说是个福音,因为我更习惯通过动态影像来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