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容繁多,琳琅满目,但自民国中兴以来,虽习练者众多,但整体的技术水准却不断地下滑,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的中坚代表,也深陷泥潭,雄风难振。
谈及太极者,常言其玄,其妙,叹为观止者多,每入太极一行,拳论几十篇,拳种小的说有六大拳系,而传人弟子体会各异,各有千秋,又众多矣。念此种种,学者常生望洋兴叹之感,如处浩淼大海中难觅一孤舟。道家云入手处,佛家云法门,从何之处切入方得其门而入,又如何出得太极,百余年来一直为人所探讨研究。
笔者不才,总结多年以来的训练和教学体验,希望能够真正找出一种训练模式,沿着此训练程序,可从万花丛中穿过,直入主题,如在大河架一座浮桥,使学者尽早领悟武学的真谛。姑且不论境界高低,而能让学者每每感到练有所收获,如此余心稍慰。
中华武术的特点在于形式极简单,内涵极深刻,因此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是非常必要的。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自古以来,文人不屑,武人不能,导致了大量技术记载的流失。随着社会发展,科技文化水准提高,我们理应当在整理和研究武术的方式上更进一步。而今传统文化受现代思想的挤压,如果我们仍停留在原始的传播、继承手段上,那么就显得有些落后了。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武学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使之成为研究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
笔者整理此书的目的,也是希望系统化、体系化、层次化,客观求实的理念能够被广大的同仁所认可和接受,共同把太极拳发扬光大。唐朝诗人李贺曾作有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今的时代科技发展水准和人的知识水准远远超过过去,那么,我们如何赋予太极拳新的内容,在何领域内作出一定的突破呢?
笔者认为,把太极拳的训练内容体系化,层次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其本身过去的传承具有这方面的内容,无非公开的较少而已,另外一方面,其关键所在是让学者学得明白,有章可循。
很多朋友认为练拳是一步到位的,但实践操作中发现,如果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往往一事无成,从人的生理特点上说,认识到理解再到记录到身体上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古人也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简而言之,把与太极体系相关的各种要素统统考虑在内,分阶段修练方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一个婴儿即使是天才如果把大学的课程教给他,同样毫无建树,因此不同阶段不同修练水准的朋友应该有不同的修练内容,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多年以来并未见其他阶段的训练内容披露于世,方方面面原因众多,令人略感遗憾。
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出版此书也是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传统的训练模式,了解游离于许多行家知识以外的内容。
本书从描述当前太极界的现状开始,逐步探讨建立武学体系的重要性和基本的原则,并且以劲力的训练、求取、应用作为主线来描述太极拳的训练体系,每个不同的阶段训练内容,达标检验以及相互之间的结构贯穿,本书都清楚描述。笔者希望后学者能够有路可循,对太极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框架和认识。书中所谈到的各种训练内容,都经过笔者和弟子们的检验,确实可证。
笔者认为,在当今的武术界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把传统的东西取其精华,尽可能地保存完整,功贵得全嘛。武术的基本要素如同一台机器,之所以运转失灵无外乎几种原因:器件制作工艺不过关,缺少必要的部件,缺乏有效的操作手册。
不同的武学系统构建的元素不同,常见诸位同仁因为练法不同而有所争端,不妨跳出自己的圈子看看,是否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呢,笔者认为心态和学习的方法是第一位的,这也是笔者在书中大声疾唿的事情。
对比以前出版过的太极拳的书籍,笔者认为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有所新意:
首次提出太极系统化、结构化的概念,并且描述了系统中的各种因素。
首次对传统太极的训练模式比较完整的描述。
首次提出对于太极体系的评判原则。
对养生的基本原理有较为新意的描绘。
对传统的训练方式赋予现代的描述手段,让习者有路可循,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作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对训练内容和指导方针的层次化提出自己的理念。
笔者认为本书在传统太极体系的结构化、科学化上走出了第一步,未来也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能够逐渐形成积累,并且团结广大同道更好地继承传统的太极文化。未来,笔者陆续会对传统太极的理论和训练内容作更加细致地描述,作为一个先导,本书的任务在于引入一个科学的研究理念,如果能够引起同道的共鸣,余心稍慰。
序言
何谓好书,开券有益也!
陈太平先生《太极心语》一书文稿,读之爱不释手,其称为好书应当之无愧。为何?今世面所见之书多以对先人理论的罗列和照搬;或乏有精解泛泛平庸之谈;或东拼西接空无实质、无逻辑性、科学性。虽千人出书,皆一老生常谈,大有读新书又见古人面之感,实在乏味。而《太极心语》之作绝非空穴来风,陈太平先生自幼拜明师修练少林、武当太极、形意、八卦、大成、通臂、戳脚等传统武术。学然后知不足,进阶精研而渐入神明。
此书是陈太平先生历经数十年反覆求索,实践认识武学的高度总结;又是与广大武术工作者、爱好者共同探讨传统武学的心灵交流。
本书可贵之处是界定了什么是真正的武术。传统与现代的真正武术;某拳某派谁优谁劣;中外武术谁弱谁强;武术在民间还是院校;众说纷纭,各执己见,终无定论。陈太平先生书中指出太极拳内?和外在修练的和谐统一。对人体内外改造起的作用;练、用、养一体及修练效果的稳定性;可延性是否具备;与其中、外拳法在体用;其他功能的整体可比性等。当修练的太极拳具有这种系统化,多种内涵的,才是真正的太极拳体系。陈太平先生说任何拳法都有它的长处,他所言的太极拳体系指的是一个整体,不是单一的;是用他自己对武学的认知,还传统太极拳本应有的面貌。中华武术门派众多,博大精深,令人摸不着头绪,难窥其奥。他在书中写的这种全面系统、理性科学的认识太极拳的思想方法,对武术研究者、教学者、爱好者鉴别什么是传统武术将不无补益。
陈太平先生对如何演练太极拳阐明了养、练、用同步一体的思想,直达武学宗旨。传统武术有其独特的修练内容和方式;按计划程式教学,按步进阶,达标修练;盘架、推手、技击同步进行的训练方法;将使你赶上和超过修练多年拳师,而成为武术高手有章可循,成为事实。境界的不断昇华,会使你体会到传统武术内涵的真实之处和什么是艺无止境。陈太平先生拳理、拳法、教学、皆源于先人,但他不囿于古法,不囿于先人;而是务实求真,不断求索。现其学生已经遍佈各省,可谓桃李满园且成效显着。其对武学的认知和修练科学性可见一斑。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结网。陈太平先生倾情着此《太极心语》,意在武林同好共求中华传统武术真谛,共同推动中华武术发展。
读此《太极心语》无悔也!
出版后记
本书是一本高度浓缩的书,书中所谈到的若干问题都可以展开成为鸿篇大论,但深度与广度往往是矛盾的,笔者所做的就是在两者之间作一个折衷。
拳术体系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同样作为对应的指导教材也应该由浅入深,由整体的刻画到细节的勾勒和描绘。
本书重点论述了太极拳体系的必要性和整体的框架结构,并且叙述了具体的指导思想,为学者建立客观求实的学习心态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个研究太极的新视点。
我尝试着用一种更客观的视角来评价《太极心语》,但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极其主观且深刻的。它没有提供任何可以直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攻略”或“方法”,但它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我发现,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变得更加平和,更加能够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细腻,他描绘的场景,无论多么寻常,都充满了诗意。我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夏日午后阳光的暖意,或是秋日落叶飘零的萧瑟。书中对人物情感的描写也十分到位,没有夸张的戏剧化,只有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让我能够感同身受,甚至为之动容。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有意思,它不是线性的,而是像是一张网,将一个个零散的片段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思考,然后又被新的内容所吸引。它没有给我明确的答案,但它却教会了我如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坦白说,《太极心语》这本书的风格非常独特,以至于我很难用常规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它。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甚至连明确的主题似乎都在不断地变化。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无章法”的叙述,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具个人特色,既有诗意的浪漫,又不失哲学的深度。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节奏,品味每一个词语背后的含义。书中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也格外生动,仿佛能看到、听到、甚至闻到那些场景。我喜欢书中那种宁静致远的气息,它让我暂时忘却了外界的喧嚣,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本书更像是一种陪伴,一种心灵的交流。它不会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而是以一种温柔的方式,引导你去思考。我常常会从中找到一些共鸣,一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它不是一本让你感到“读懂了”的书,而是让你在读完之后,仍然有很多问题,很多思考,很多想要继续探索的冲动。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的书,其惊喜之处在于它出乎意料的深度和广度。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相对轻松的书籍,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虽然语气平缓,却能在字里行间传递出一种坚定的信念。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顺其自然”这一概念的阐释,它并非被动地接受命运,而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智慧的生活态度。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的探讨,这些内容都非常发人深省。我常常会在某个章节的结尾停下来,久久地思考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它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解释清楚,而是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我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它鼓励我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本书并非那种能够让你立刻就感到“醍醐灌顶”的书,但它会在你的内心深处播下种子,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评分翻开这本《太极心语》,我首先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祥和的气息所吸引。仿佛能透过书页感受到微风拂过竹林的沙沙声,闻到淡淡的草木清香。书中没有那些浮夸的辞藻,也没有冗长的理论堆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如同老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分享着生活的感悟和体悟。每一个字句都仿佛经过了时间的沉淀,蕴含着智慧的光芒。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了阅读的速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转折,任何一个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读物,读完后便如过眼云烟,而是能够长久地留存在心底,时常回味。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精巧,每一章节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水墨画,勾勒出不同的意境。作者对细节的把握更是令人赞叹,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都显得生动传神,仿佛跃然纸上。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意蕴深远的短语,它们如同颗颗珍珠,串联起整个故事的脉络,也点亮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
评分这是一本极其独特且令人回味的书。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叙事线索,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却能牢牢抓住我的注意力,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与其说它是一本故事书,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种种情绪和困惑。每当我感到迷茫或焦虑时,翻开这本书,总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一丝慰藉,一种释然。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内敛,却又饱含力量。他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最深刻的道理。我常常会惊叹于他观察世界的角度,以及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察。书中没有宏大的主题,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但却触及了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爱、失去、成长、和解。我读到许多让我产生共鸣的段落,仿佛作者就是那个懂我的人,替我说出了我一直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立刻就得到答案的书,而是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去提问,去思考,去探索。它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我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