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勤燕
女,生于1962年,原籍山东郯城。自幼从父徐祗法(法名素法)学练少林武术,于1982年春到少林寺拜素喜和尚为师,赐法名德炎。在少林寺学武多年,擅长少林看家拳、螳螂拳和十八般武艺。不仅武功卓着,而且文笔亦佳,十年来共着有《少林功夫辞典》《少林罗汉拳》《少林剑术秘传》等三十余部少林武术专着,总计350万字,发行到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为弘扬少林武术和促进中外文化体育交流有极大的贡献。
德炎大师先后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家访问教学,受到国际武术界高度好评。现任少林寺国际武术学院院长、登封市少林少年军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国际少林拳联合总会副秘书长等职。
释德虔
俗名王长青,男,生于1943年,原籍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王上村。自幼皈依少林寺,拜素喜和尚为师,赐法名德虔。跟恩师专习少林武术六年,又跟少林高僧德禅学习中医、针灸、气功等,跟永祥和尚学练达摩易筋经、八段锦、七十二艺、点穴、擒拿、硬气功等。1960年宁夏中医学校毕业,当年应征入伍,先后在新疆军区工二师十四团和伊利地区行医。1980年返回少林寺,从事武术研究工作。
1982年得到永祥和尚在少林寺火焚前复抄的《少林拳谱》四十八卷,开始从事少林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二十年来撰写了《少林拳术秘传》《少林十八般武艺》《少林武术精华》《少林百科全书》《少林气功秘集》等70多部少林武术专着,总计1800多万字,发行到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少林书王」。1992年荣获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优秀成果奖。
德虔法师1990?2004年先后应邀赴美国、日本、纽西兰、俄罗斯、加拿大等41个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中外弟子多达八千人,可谓桃李满天下。现任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国际少林易筋经学会会长、国际少林联合会顾问团团长、少林寺国际武术学院常务院长等职。
少林武术起源于中国河南省嵩山少林寺,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驰名中外。
少林武术是少林寺僧和俗家弟子长期艰苦磨练的结晶,具有朴实无华、进退一线、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重在实战等特点,是我国最早最大的民间武术流派之一。久练不仅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还可陶冶性情、磨练意志;不仅有自卫护身和惩罚歹徒的实际作用,还能从中得到人体美的艺术享受。
早在唐代,少林武术就开始传向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少林武术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六十多个国家约三千多万人练习少林武术。正可谓:少林拳花开九州,少林弟子遍世界。
近几年来,国内外同门和广大少林武术爱好者纷纷来电来函,要求编写一套通俗易懂、易于推广的少林传统武术教材。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更广泛地普及和推广少林传统武术,我们在人民体育出版社的帮助下,根据珍藏少林拳械秘本和当今实际教学经验,编写了这套「少林传统武术普及教材」。
本教材共分为八册:《少林武术理论》《少林武术基本功》《少林拳》《少林棍》《少林常用器械》《少林稀有器械》《少林拳对练》《少林器械对练》。前两册是对少林武术的内容、常用术语、教学训练、基本功夫、基本技法的介绍和概论;后六册则是从《少林拳谱》的576个套路中精选出52个优秀传统套路,分别对各动作图附文加以说明。
本教材适宜国内外各武术馆校、辅导站等习武场所的学员和教练员应用,并可供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公安、武警工作者参考。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错误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再版时修订。
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青年武师姜健民、陈俊锴、张军伟、章顺亮等大力支持,得到人民体育出版社丛明礼、骆勤方、范孙操等热情帮助,在此一併致谢。
编着者于少林寺
最近翻阅了一些武术书籍,有本《少林器械对练》听名字就很有意思,虽然我还没机会细看,但光凭这书名,我就能想象出它大概会涉及什么。想象一下,那应该是一幅幅刚劲有力的画面,夕阳下,古老的少林寺院里,身着朴素僧袍的武僧们,手中挥舞着各式各样的兵器,棍、枪、剑、刀……他们的动作矫健、流畅,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本书,我猜想,重点应该不在于那些招式有多么炫目,而是如何通过两人或多人之间的配合,将器械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同时又能体现出少林武术讲究的“以武止戈”、“内外兼修”的精神。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如何理解器械与人体的配合,如何做到“手随心动,器随身转”的阐述。毕竟,器械只是工具,真正的力量在于使用者的心境和对武术的领悟。如果这本书能触及到这一点,那它就不单单是一本武术教程,而更像是一本关于哲学和人生智慧的启迪。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些场景,比如师徒间在月光下练功,一遍遍地打磨动作,汗水浸湿了衣衫,却眼神坚定;又或者是在一次次的对练中,从对方的招式中领悟到自己的不足,并在切磋中不断成长。这本书,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它里面蕴含的深厚底蕴和人文关怀。
评分我对《少林器械对练》这本书充满了期待,虽然还没来得及翻阅,但光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大力量和深厚文化。我猜测,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大概会围绕着少林寺独有的器械技击展开。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少林棍、少林枪、少林刀等几种经典器械的攻防招式,以及它们在对练中的运用?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器械对练的哲学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少林武术一直讲究“禅武合一”,那么在器械对练中,如何体现出“静”与“动”的辩证关系?如何在激烈的攻防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从而做出最精准的判断?这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我设想,书中可能会通过一些历史典故、武林传奇,或者是一些高僧大德的武学感悟,来阐述器械对练的精髓。或许书中还会有关于如何通过对练来锻炼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指导。我想象着,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个古老的武林世界,看到了僧侣们在青石板地上,挥舞着长棍,枪影如龙,刀光似电,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智慧。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学习和探索中华武术的绝佳指南。
评分我最近对中国传统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钟情于那些具有实战意义,又饱含文化底蕴的拳法和器械。偶然间听说了《少林器械对练》这本书,虽然还未正式入手,但单凭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就已经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系统地介绍少林寺传承下来的几种标志性器械,比如棍术、枪术、刀法等,并详细解析这些器械在对练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讨器械对练的原理,例如如何通过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攻防转换,来体现招式的变化与时机的把握,以及如何通过配合来达到“以弱胜强”或“以静制动”的境界。我相信,一本好的器械对练书籍,不仅仅是传授动作,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思想,一种对于武术的理解和感悟。或许书中会有关于如何培养练习者的“武德”,如何做到“尊重对手”,如何在对练中体会“制服诱惑”与“防守反击”的精髓。我也很好奇,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经典的对练套路,并配以精美的插图或示意图,以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和模仿。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材,更可能是一扇通往中华传统武术殿堂的窗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那份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魅力。
评分《少林器械对练》这个书名,总能勾起我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无限的遐想。我预计,这本书或许会深度挖掘少林寺在器械搏击方面的精髓,通过对经典器械如棍、枪、剑、刀等进行详细的解析,并重点阐述其在对练中的应用。我特别希望能从书中领悟到,器械对练不仅仅是动作的模仿,更是一种心法的运用,一种智慧的较量。我设想,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两人之间的互动,来理解和掌握器械的攻防转换,以及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中,抓住对手的破绽,一击制胜。我想象中的书中,可能会穿插一些关于少林武术的哲学思考,比如如何将“刚柔并济”、“以柔克刚”的理念融入到器械的运用中,以及如何通过对练来磨砺心性,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或许,书中还会包含一些图文并茂的对练套路,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和理解。我脑海中浮现出,在古朴的少林寺院里,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年轻的僧侣们挥汗如雨地练习着器械,他们的身影矫健有力,充满了生命力。这本书,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科书,更是一次通往中华武学深层奥秘的探索之旅。
评分我对《少林器械对练》这本书的印象,完全来自于其深邃的名称所引发的联想。我推测,这本书大概是一部系统介绍少林寺独特器械技击方法的宝典。在我的想象中,书中会详尽地阐述少林门派的各种经典器械,比如棍、枪、剑、刀等,如何进行组合对练。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揭示器械对练背后所蕴含的技击原理和战术思想。毕竟,器械对练并非简单的招式堆砌,而是一种智慧的较量,一种策略的运用。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涵盖如何通过对练来培养出色的身法、步法、眼法以及各种器械的独门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理解,如何将少林武术的“内外兼修”的理念融入到器械对练之中,从而达到“以武入道”的境界。想象一下,书中描绘的场景:皎洁的月光洒在少林寺的练功场,两位身着僧袍的武僧,手持兵刃,在寂静的夜色中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他们的每一次出招,每一次闪避,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一部武术技艺的教学,更可能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战略智慧的启迪之书,它将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力量与传承的武林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