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12
第5章 个人困境作为社会议题:脉络中的不孕叙事
在个人叙事中建构社会认同
Constructing social identities in personal narrative
我从一个研究访谈中撷取一个片段做例子,说明叙事分析的社会观点。其中包含了详细的逐字稿,这样读者才能在对话交流中细查叙事。我的理论兴趣在于,当面临到不孕的「个人困境」时,妇女如何建构她们的身份认同。我在一个故事中,分析一名妇女如何展演(perform)她的社会认同:她的「私密自我(private self)」受对立的现实环境所形塑,一方面是性别不平等,另一方面是促进社会正义的公共政策。此访谈取自于一大笔的访谈资料,针对无子的已婚妇女,1993至1994年完成于南印度的咯拉拉省(Kerala)的田野工作期间。在个别的时间点上,所从事的访谈都有录音,并且在事后誊写成逐字稿,必要的时候再予以翻译,这些访谈〔七个是英文写成,剩下的是马来亚拉姆语(Malayalam)2都由我和我的研究助理Liza执行。〕我们鼓励妇女广泛地描述她们的处境,包括其他人的反应:丈夫、其他家人和邻居。我们没有访问她们的丈夫,因此,他们对于不孕的看法是由这些受访妇女所代言(对于方法的完整描述,请见Riessman(2000a)(2000b)之文献)。
我调查这位被我称为Asha的妇女的生命故事,之所以选择她,因为她在我的调查样本中年纪最大,并且也可能已过了生育年龄。对她而言,建构一个没有亲生孩子但却有意义的性别认同,是她生命中的主要议题。Asha住在印度,一个强烈鼓励生育的社会──妇女被期待结婚生子,但她住在咯拉拉省,那里有着培养妇女自主权与经济自足的悠久传统3。然而,就如同其他在咯拉拉没有小孩的妇女一样,她面对着严重的污名,因为她无法为人母(Riessman, 2000b)。例如,邻居待她如machi,一个在英文里找不到对译文字的马来亚拉姆语,意指无法繁殖后代的农庄动物。
在Asha的叙事中,我特别注意到社会定位与认同宣称的关联性。「定位……指的是,在个人故事论述建构中,分配给讲述者流动的『部分』或『角色』」(Harrd & Van Langenhove, 1999, p.7)。当我们讲述我们的生命故事时,我们就在展演我们的身份认同(Langellier, 2001; Mishler, 1999)。有几个社会定位的层面,是我进入「个人故事(personal stories)」的分析要点。第一,它发展一种立即的论述脉络──一个涉及听者∕提问者的访谈。在这一层面上,Asha在一个对话过程中定位她自己,在这个案例中,她对特定的观众展现她喜好的身份认同──我的研究助理和我。我们也被放在社会空间中,并将不孕的观点带入交谈中,将Asha定位在其中。第二,Asha的叙事被定位在一个更广的文化论述,那是关于妇女在现今印度中更适宜的位置──在一个正在为女性发展劳动新空间(除了家庭与农田之外)的「发展中」国家中的位置。这个叙事也定位在咯拉拉省的性别政治中,在那里,妇女由于进步的社会政策已有了一些优势,但也仍受限于性别意识型态。我说明了注意转换的文化脉络与最切近的访谈脉络,对诠释是如何必要的。第三,Asha在她故事中,将她与医师(和医疗技术),及具有权威的家庭成员的特定关联中定位自己。综合这三点,在叙事中社会定位的视角,提供一片透镜,探究一位中年妇女如何在无法怀孕的情况下,努力建构一个正面的认同。
我们和Asha见面的那天,她正在一所政府医院的不孕门诊进行第二次的诊疗。根据她的陈述,她之前已在另一所医院接受不孕的生物医学(biomedical)治疗。生物医学在咯拉拉省的城镇和村里都普遍可及;她这次前来求诊的医院是大辖区的第三级照护中心。我们从Asha的访谈(见以下摘录内容)得知,她来得很勉强,但她对于受访这件事却未感为难;在她正在候诊的时候,我们花了将近一小时的时间,在一间隐密的房间里交谈。我的研究助理Liza,二十六岁,她告诉Asha,我们想要「从妇女的观点来了解没有孩子的经验」。开放式的访谈以马来亚拉姆语进行,再一段段地翻译给我听,Asha说,这样的方式让她感到「舒服自在」。虽然我们大部分的问题,聚焦在不孕和社会反应等议题,但Asha却直接将访谈转移到其他对她重要的主题上。例如,在开始的前几分钟,当问到有关她的家庭组成与其他人口统计学的「事实」时,Asha的延伸回应暗示了性别关系上的错综复杂──她的丈夫比她年轻十二岁,不久就要失业──「我们接下来只有靠我的收入勉强生活下去」。这些议题的意义只有在后来的访谈才变得清楚。在这一点上,Liza问:「妳认为妳没有小孩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这一点切入访谈。
本书介绍
本书的出版,为质性研究应用于社会工作,定义了关键趋势。在社会工作实务脉络里,放入了知识论及方法论的议题,同时也在研究实务上,提供採用质性方法的基础。
原书编者Ian Shaw及Nick Gould在第一篇的导读文章中,将质性研究放在社会工作发展及问题的脉络里。第二篇为本书的核心章节,特别委託各领域的首席学者编写而成,每一章包含了关键的质性方法,以及与社会工作环境的关联。第三篇则是回应质性研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并提出社会工作的思维与实务,如何透过研究而得到提升实务的操作方法。
第一篇 社会工作在质性研究上的议程
绪论
质性研究
阅读本书
推荐阅读
第一章 质性研究的社会工作脉络
脉络与方法
质性研究与社会工作实务可能的选择
推荐阅读
第二章 社会工作质性研究的文献回顾
勾勒社会工作质性研究发展的图像—「关键时期」与主题
社会工作质性研究中日益浮现的主题
质性研究与实务──一种特殊的关系?
推荐阅读
第二篇 社工质性研究范例
第三章 在生活中体验,而非从教导中获得:青少年收容方案的民族志研究
研究方案之介绍
民族志研究
进入田野的管道
在田野中
在生活中体验,而非从教导中获得
结论
第四章 访问访谈者与探解知识的建构
研究性别化的职业文化
访问社工员
探解知识的建构
结论
第五章 个人困境作为社会议题:脉络中的不孕叙事
在个人叙事中建构社会认同
讨论
感谢
第六章 「我们说的话有人听」:对解放质性评估的反思
简介:一间有待评估的社会救济站
解放研究的几个要素
解放质性研究的实践:参与的重点是态度,而非只是一套方法
行动:结果造成什么影响?
议题:梦想之路的颠簸与阻碍
结论:不是放马后炮
第七章 以自传式民族志做为反身性探究:研究扮演自我监督的角色
反身性:非关内省?
在地研究:由内「向外看」的问题
反身性探究即陌生化:趋向更实际的现实主义
结论:迈向实际的实务道德标准
感谢
第八章 何谓专家社会工作:质性实务者研究
主题的策略:探讨研究的问题
实务者的声音:何谓质性实务者研究?
根深蒂固的实证主义文化
反身性
为质性实务者研究创造框架
第三篇 质性研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第九章 田野工作脉络选择
民族志
访谈
叙事、生活史和文件研究
结论
推荐阅读
第十章 探究与行动:质性研究与专业实务
实务与研究
反身性实务与研究
倡导与质性探究
结论
推荐阅读
第十一章 社工质性研究的重要性
过程与结果
质性研究的应用
研究与实务的理论化
局部相关与一般知识
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专有名词索引
社工质性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社工质性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