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帮孩子准备好,但是,明天呢?后天呢?
现代父母的通病就是太过溺爱孩子,凡事都帮孩子准备好好的,但是,孩子能依赖你一辈子吗?你能帮孩子准备好一辈子吗?
孩子总会长大成人,如何要他独立自主,这才是现代父母要做的功课。
人在少年儿童时代最容易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又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有的孩子善于提出疑问并且善于思考,而且懂得如何在实践中体验;而有的孩子却不善于思考,更懒得去实践,结果造成了未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成就差异很大的现象。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勇于创造的性格是要从小培养的。 未来社会的竞争会更为激烈,人们必须承受各种社会压力,必须具有敢于拚搏、勇于竞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才能适应。孩子只有培养积极进取、敢于竞争的性格,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是一把内外双刃的刀,挥舞起来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培养豁达宽容的性格,是战胜嫉妒的有力武器,也是为人处事所必需具备的。
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豁达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高贵的人格,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超越嫉妒,培养豁达宽容的性格
嫉妒是一种必须克服的不良性格014
哪些人可能具有嫉妒的性格019
唤醒积极的嫉妒心理024
现代年轻人应养成的宽容性格027
学会宽容和豁达,使我们受益无穷030
克服「吹毛求疵」的不良性格037
努力改变多疑猜忌的性格039
不佔小便宜,养成无私、乐于助人的性格
爱佔小便宜的不良后果044
从小教孩子学会慷慨待人049
克制爱佔小便宜,改变自私自利的性格053
努力培养无私奉献的性格057
拥有乐于助人的性格,使你更受欢迎060
正直诚实,培养讲信用、守信义的性格
正直是使人快速成功的有效方法066
绝对诚实是踏上成功之路所必备的075
学会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人生080
把拥有诚实的性格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之一086
勇于改过迁善才能避免更大的错误092
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100
在许诺之后就要努力去兑现103
从小事上培养守信用、讲信义的性格107
善于思考,培养勇于创造的性格
思维在一个人学习和成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4
注重创造性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118
在平凡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要注重激发灵感124
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性格131
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良好性格137
了解创造型儿童的性格特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141
学会异想天开,进行创造性思维151
摆脱优柔寡断,培养果决的性格
拥有了果决的性格才更容易把握时机158
如何培养果敢、决断的性格162
努力摆脱优柔寡断的不良性格倾向168
做事拖拉是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一种性格缺点172
立即行动,改变拖拉的毛病178
移除胆怯心理,培养勇敢和敢于冒险的性格
敢于冒险是强者的表现184
想要实现理想的人生总是需要逆流而上的189
学会克服容易错失机会的性格特征193
移除胆怯的心理障碍,培养敢于冒险的能力195
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勇敢的性格199
主动进取,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是一种值得赞赏的性格210
不断进取才能免遭淘汰216
青少年要培养积极进取的性格221
在生活中养成敢于竞争的性格225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挑战了许多传统观念中对于“爱”的定义。我之前总觉得,能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生活,让他们无忧无虑,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爱。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种“爱”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它详细地描述了那些因为物质过于丰富而变得缺乏感恩之心、缺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以及他们成年后可能面临的空虚和迷茫。我认识到,我们常常把自己的期望和不安投射到孩子身上,用“爱”的名义去控制和安排他们的人生,殊不知这剥夺了他们体验挫折、学习成长的机会。书中提到的一些例子,比如父母包办一切,导致孩子连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或者过度干涉孩子的交友和选择,让孩子变得畏手畏脚,这让我想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的孩子,虽然物质上极其富足,但在性格上却显得有些“妈宝”,缺乏主见,甚至在面对生活中的小困难时就束手无策。这让我警醒,过度的给予,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养分,是在扼杀他们的内在动力。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和独立的人格。
评分这本《给孩子太多并不等于爱》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只要我能给孩子提供世界上最好的,让他们什么都不用担心,那就是最完美的父母。所以,我拼命工作,努力赚钱,给他们报各种培训班,买最贵的玩具,让他们参加各种看起来能“提升”他们的活动。结果呢?我发现他们好像越来越不快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对我的付出表现出一种理所当然的冷漠。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在用一种扭曲的方式表达“爱”。书中那些关于“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过度的物质满足会消磨孩子的斗志”、“过度的保护会剥夺孩子的生存能力”等观点,字字诛心,让我汗流浃背。我开始意识到,我给予的“太多”,其实是一种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剥夺,是一种对他们独立自主能力的漠视。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我学到了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去给予他们适度的自由和空间,如何在生活中给予他们适当的挑战和引导,让他们真正学会独立和担当。
评分这本书像一记当头棒喝,把我从“为了孩子好”的迷思中唤醒。我一直以为,只要经济允许,就应该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然而,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这种无止境的给予,究竟是爱,还是包装着爱的绑架?我回想起孩子小时候,我总担心他吃不好、穿不暖,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陪他做各种他未必真正喜欢的“开发智力”的游戏。现在想想,我给予的“多”,真的是他需要的“多”吗?还是我内心深处对“好妈妈”这个角色的焦虑和执念?这本书中的一些案例,让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种看到孩子得到想要的东西时,自己内心涌起的满足感,是不是也掺杂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读完之后,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尝试去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而不是按照我以为的“好”去填鸭式地给予。这是一种痛苦但又极其必要的觉醒,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爱,或许恰恰在于学会放手,给予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而非无休止的物质堆砌和过度保护。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孩子的书籍,而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让我醍醐灌顶的一本。它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给予太多”可能带来的隐形伤害。我曾经以为,只要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在学业上不让他们有丝毫的懈怠,就是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认为的“好”,可能恰恰是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它让我看到,过度的保护和溺爱,会让孩子丧失面对困难的勇气;无休止的物质满足,会让他们不懂得珍惜和感恩;过度的干涉和安排,会剥夺他们自主选择和探索的权利。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性”以及“真正的爱是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支持,而非包办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太过于焦虑,太过于功利?是不是忽略了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感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次自我反思和心灵成长的契机,让我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引导,是陪伴,是尊重。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用一种非常直接且充满智慧的方式,颠覆了我多年来根深蒂固的育儿观念。我一直坚信,父母就是孩子永远的港湾,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他们提供一切所需。这种“一切所需”,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尽己所能给予最好的物质条件,规划好他们的人生道路,替他们扫清一切障碍。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冷静的笔触,拆解了这种“爱”的迷思。它让我看到,当父母过度给予时,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是在扼杀他们面对挑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那些关于“孩子需要的是成长的空间,而非被填满的容器”、“真正的爱是放手,让孩子去跌倒、去尝试、去独立”的论述,让我如梦初醒。我开始反思,我那些自以为是的“好”,是否反而成为了束缚孩子成长的枷锁?我给予的“太多”,是否让我错失了陪伴孩子体验真实人生的机会?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许不是给予,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给予、如何去创造、如何去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