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在于以实务性的经验,提供研究生撰写论文的要领与诀窍,内容包括研究所的入学考试、新鲜人备忘录、课程的选修、与指导教授的关系、学位论文的格式与撰写、文献资料蒐集与归纳、研究方法的选用、研究资料的处理与分析、研究结论建议与应用、高品质论文的特质、研究生容易犯的错误、论文口试与准备等。
透过本书的阅读,可以指导研究生从研究所的考试,一直到完成学位论文的重要知能与经验,从本书经验的汲取中可以减少尝试错误的机会,提供撰写论文与审查论文的诀窍,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并迈向学术研究生涯。
作者简介
林进材
现职:国立台南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经历:小学教师十年
全国性一级高考教育行政科及格
大学研究助理
国科会专案研究助理
高雄市教师研习中心研究组长
高雄市公教人力资源发展中心研究员
国立台南大学总务长
国立台南大学主任秘书
着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出版学术专书数十本
第一章 研究所甄试笔试与口试
一、为什么要读研究所
二、哪些研究所适合你
三、就读研究所的准备
四、研究所笔试考哪些
五、考古题的主要作用
六、研究所口试考哪些
七、研究计画要怎么写
八、考试拿高分的诀窍
第二章 研究所新鲜人的备忘录
一、做好读研究所的准备
二、认识研究所的学长姊
三、和学长保持良好关系
四、了解认识每一位教授
五、掌握研究所各项规定
六、研究所的新人座右铭
第三章 研究所课程选修与通过
一、专业课程与专门课程
二、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
三、平时报告与学术论文
四、平时报告与期末报告
五、英文资料与中文文献
六、时间管理与学术论文
七、论文撰写与论文发表
八、课程选修与论文撰写
第四章 研究领域与焦点的选择
一、选择具有特色的题目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
三、研究兴趣与学位论文
四、在现实与理想作抉择
五、如何为自己学术聚焦
六、在选定学术焦点之后
第五章 研究生与指导教授关系
一、指导教授有哪些类型
二、适合自己的指导教授
三、研究生与指导教授的关系
四、学术研究与廉价劳工问题
五、如果和指导教授理念不合
六、双指导教授所面临的问题
第六章 学位论文的格式与撰写
一、学位论文的章节名称
二、APA格式的规范
三、论文的章节内容如何安排
四、学位论文的撰写要领
五、致谢词的写法
六、学位论文的评论要点
第七章 论文文献蒐集整理归纳
一、如何研判文献的重要性
二、如何将文献去芜存菁
三、文献资料如何有效分类
四、文献撰写的注意事项
五、如何写一篇动人的文献
六、相关研究如何撰写运用
第八章 研究方法的类型与应用---以教学为例
一、教育研究典范
二、教学研究典范
三、教学研究方法论的类型
四、教学研究方法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结论
第九章 研究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问题
二、图表的应用问题
三、一般容易犯的错误
四、相关文献与研究结果
五、因果关系的应用
六、研究结果的论证
七、综合讨论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的应用
一、研究结论如何下才具体
二、研究建议怎么写才明确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的关系
四、如何作具体明确的建议
五、结论应该避免哪些迷失
六、参考书目的问题
第十一章 高品质论文具备的特质
一、论文整体性方面
二、绪论、理念与摘要
三、文献评述方面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七、论文格式方面
第十二章 撰写论文容易犯的错误
一、论文撰写进度问题
二、时间与进度的规划问题
三、与指导教授联系问题
四、中英文摘要问题
五、人际互动的问题
第十三章 论文口试的准备与实施
一、论文口试的时间
二、论文口试的准备
三、行政方面的流程
四、论文口试的论辩
五、论文口试结束后
第十四章 论文口试委员常提的问题
一、论文研究过程
二、论文方法论
三、后续研究问题
四、生涯发展问题
坦白说,我一直以来都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精确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而学位论文作为学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其质量更是马虎不得。在翻阅《写一篇精采的学位论文》之前,我曾一度认为,写出一篇“精采”的论文,无非是遵循一套既定的学术规范,加上扎实的研究数据,就能达到要求。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如何“堆砌”文献或“罗列”数据,而是深刻地揭示了“精采”论文背后所蕴含的独特思考和创新火花。他如何将看似零散的研究现象,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编织成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研究叙事?如何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提炼出核心观点,并用精准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研究者深邃的洞察力?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学术写作的另一番境界。它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闪光。我尤为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强调,他鼓励读者不仅要吸收前人的成果,更要敢于质疑和挑战,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写一篇“精采”的学位论文,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对学术真理的不懈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以来对学术写作都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总觉得那些ertations和dissertations离我太遥远,充满了各种我无法理解的术语和陈规。当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起《写一篇精采的学位论文》时,我真的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学术写作的认知。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究气,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甚至带点幽默的笔调,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论文写作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作者仿佛知晓每一个初学者的痛点,从如何克服写作焦虑,到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再到如何在研究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锚点”,书中都给出了妙趣横生的解读和实用的建议。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讲故事”的章节,作者认为一篇优秀的论文,不仅仅是逻辑的严密,更应该像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能够吸引读者跟随研究者的思路,最终被研究的结论所折服。这种视角让我茅塞顿开,也让我对即将开始的论文写作充满了期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害怕面对空白的文档,而是跃跃欲试,想要将自己的想法用一种更加艺术、更加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术写作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充满创造力和个人魅力的表达方式。
评分当我决定要撰写我的硕士学位论文时,我几乎被各种不确定性和恐惧感所淹没。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关于论文写作的教程,但大多过于理论化,或者仅仅停留在格式的层面,难以真正解决我内心的困惑。幸运的是,我发现了《写一篇精采的学位论文》这本书。与其他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一大堆需要死记硬背的规则,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一步一步地引导我认识论文写作的全貌。作者特别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他用生动的案例说明了如何从日常观察和个人兴趣中找到具有研究价值的“金矿”,并如何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清晰、可行的研究问题。书中还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工具,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如何构建清晰的文章结构,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写作陷阱。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语言风格”的探讨,作者认为论文的语言应该简洁、准确、逻辑清晰,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学术化的生硬和空洞。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感觉论文写作不再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而是一个可以精心打磨、充满创造力的过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写好一篇论文的基本要领,对即将开始的论文写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评分这本《写一篇精采的学位论文》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即将步入论文写作终点线的博士生,面对浩瀚的文献、繁复的格式要求,以及心中那份对于“优秀”论文的执念,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作者并没有贩卖什么“速成秘籍”,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学位论文写作的本质——它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更是学术思想的凝练与表达,是研究者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书中关于如何确立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如何构建严谨的逻辑框架,如何搜集和分析数据,乃至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术写作和规范的引用,都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实操性强的指导。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思考”在论文写作中的核心地位,反复提醒读者要跳出“写”的陷阱,而要将更多精力放在“想”上。书中提供的各种思考工具和方法,比如思维导图的应用、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如何从文献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都极大地启发了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茫然失措的研究者,而是一个手握指南针,对论文写作有了清晰方向和强大信心的航行者。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方向,在我犯错的时候及时纠正。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无异于在漫长的学术探索之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博士后研究员,我原本以为自己早已精通论文写作的各项技巧,毕竟我已经发表了不少论文,也指导过不少学生。然而,阅读《写一篇精采的学位论文》的过程,却让我对自己原有的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仅仅罗列那些程式化的写作步骤,而是着重探讨了“精采”二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他如何从一个普遍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切入点?如何设计出能够真正回答研究问题的创新性方法?如何将复杂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数据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逻辑严谨而又富有洞察力的论证?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写作指导,上升到了对学术研究本质的哲学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学术诚信”和“学术伦理”的强调,这在当下学术界尤为重要。他不仅告诫读者要避免抄袭和剽窃,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培养独立的学术判断能力,如何在引用他人成果的同时,清晰地标示出自己的贡献。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篇“精采”的学位论文,绝不仅仅是研究成果的展示,更是研究者学术品格和独立精神的体现。它激励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过程,并致力于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追求更高水平的学术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