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完整的研究报各格式手册,包括了各种中英文的格式与范例。本书除了提出一般通用的格式外,对于可被学术界接受的各种其它格式,亦有详细的说明与建议。因此,本书的适用对象相当广泛-从大专学生到大学教授。对于刚入门的学生,可採用一般通用的格式;对于以熟悉基本格式的读者,则可自行决定採用的格式。
本书是大专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博硕士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以及大专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的最佳参考手册。
作者简介
廖庆荣
现职: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工业管理系教授
学历:明志工专工业管理科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管理科学硕士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工业工程博士
经历: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研发长、管理研究所所长
国科会工业工程与管理学门召集人、工业工程学刊总编辑
着作:《作业研究》(三民)
《研究报告格式手册》(五南)
《个人时间管理》(远流)
第一章 研究报告的架构
第二章 研究报告的格式
第三章 人名、字首大写与数字
第四章 标点符号
第五章 数学
第六章 表与图
第七章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缩写
附录A 国科会论文撰写格式暨学术性期刊出版要点
附录B 罗马拼音
附录C 英文书信格式
刚开始接触到《研究报告格式手册(第四版)》,主要是因为我的导师推荐,说里面关于学术论文的规范非常全面。当时我正准备写我的毕业论文,对于如何组织结构、如何进行数据呈现,包括一些更细致的图表绘制要求,都感到有些茫然。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这样做”,而是深入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为什么图表需要清晰的标题和标注,为什么参考文献需要按照特定的格式排列。这些解释让我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排版和格式规范方面的细致之处,比如页眉页脚的设计、标题层级的划分、行距和字号的选择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是构成一篇专业研究报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我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帮助我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我记得我曾经为了一个图表的横坐标标签该怎么写纠结了很久,翻开这本书,立刻就找到了清晰的指导。它让我明白,规范的格式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清晰、准确地理解研究内容。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术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你的发现有多么新颖,更在于你如何清晰、准确地将你的研究成果传达给他人。《研究报告格式手册(第四版)》恰恰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总是觉得论文写作就是把一些理论和数据罗列出来,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规范的格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它通过统一的表达方式,消除了读者理解上的障碍,让你的研究内容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记得书中关于图表制作的部分,详细讲解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何进行清晰的标注,以及如何撰写简洁有力的图表说明。这些看似基础的知识,却能够极大地提升研究报告的可读性和专业性。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我头脑中的想法和纸面上的文字,让我能够更有信心、更有条理地完成我的学术报告。它不仅仅是一本格式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有效进行学术沟通的启蒙读物,我非常庆幸能在这本书的指导下,开始我的学术写作之旅。
评分拿到这本《研究报告格式手册(第四版)》,我当时还在读大二,对学术写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论文写出来总像是东拼西凑的,引用格式更是常常出错,每次被老师指出都觉得非常丢脸。这本书的封面看上去就非常专业,厚实的书脊和清晰的书名,让我感觉它一定能给我指明方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严谨细致的排版风格吸引了,仿佛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我当时最头疼的就是文献引用,APA、MLA、Chicago这些到底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用哪个?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救星!它用大量的图例和详细的步骤,一步步教我如何正确地进行引用,从书籍、期刊文章到网页,几乎涵盖了我能想到的所有文献类型。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写论文不仅仅是把信息堆砌在一起,更是一种对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尊重。我记得当时花了好几天时间,对照着书里的例子,修改自己之前写过的几篇小论文的引用部分,虽然枯燥,但看着一篇篇规范起来的文字,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本书在我当时的学术生涯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帮助我从“门外汉”走向“合格的论文作者”的启蒙读物。
评分说实话,当我的教授把《研究报告格式手册(第四版)》发给我作为学习资料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总觉得这种“格式手册”无非就是一些枯燥的条条框框,对于真正的内容创作没什么帮助。然而,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学术规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它的语言清晰简洁,逻辑性极强,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够轻松地掌握其中的精髓。我记得我当时最头疼的是如何写好摘要和结论,总觉得这两部分很难提炼出研究的精华,又不能过于冗长。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摘要应该包含研究背景、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而结论则要重申研究发现并讨论其意义和局限性。通过学习书中的范例,我能够更有条理地组织我的思路,写出更具说服力的摘要和结论。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写”,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一种严谨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它让我意识到,学术写作是一门艺术,而规范的格式则是这门艺术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科研领域的研究生,对各种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感到无从下手。很多时候,我能想到的研究思路,但一旦要落笔成文,各种格式上的问题就层出不穷,比如如何正确地插入公式、如何排版脚注、如何给表格编号等等。这时候,《研究报告格式手册(第四版)》就成为了我案头必备的“圣经”。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解格式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细致的导师,在我迷茫的时候,总能提供最准确的指导。书中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涵盖了从论文的整体结构到每一个具体的细节,比如如何撰写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列表。而且,它针对不同的学科领域,也提供了一些共性的规范建议,这对于我这种跨学科背景的研究生来说,尤其宝贵。我曾经为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反复查阅,最终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那一刻的释然感至今记忆犹新。它让我明白,学术写作的严谨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而这本书正是帮助我打磨这些细节的绝佳助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