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台湾翻译学学会
台湾翻译学学会「Taiwan Associ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简称TATI), 于2000年1月正名,担负起会务推动。在学术界方面,因应台湾陆续成立的翻译系所,如何从现阶段开始规划翻译系所的出路及各自的发展主题是极其迫切的。在实务翻译业界方面,如何在翻译专业人才进入就业市场前,对译者的工作权利与义务订定明确的规范,以促使人才愿意投入翻译实务,而译者亦能确实对于社会有所贡献。
王志弘 翻译的「自我」与「他者」问题
朱定初 谈英语法律专门术语之翻译
何慧玲 大学口译课程笔记的学习与教法探讨
吴敏嘉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Strategic─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张 华 从「因巧见难」到「因难见巧」─ 谈双关语的图解、分析与翻译
梁立坚 「化」的追求
黄 藿 谈哲学翻译的一些相关问
杨承淑 从口译的职业分析探讨口译教学的方针
解志强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Methods
刘靖之 香港的翻译与口译教学:回顾与前瞻
黎子鹏 文以载道─《天路历程》圣经典故的汉译
前言
本辑在主题内容方面,共有五篇论文以口笔译教学为主题,这也是本刊的一贯特色。除此之外,在翻译过程的讨上,提出了译者的「自我」与「他者」,以及双关语的翻译分析等不同的论证方法与观点。本辑呈现的广域研究议题与视野,一方面是由于法律、哲学、史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的加入而得以滋养。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翻译活动的基本特质吸引并促成了与上述领域的融合与交流。这也显示出台湾的翻译学研究,的确是以开放的态度,欣然接纳新议题与其他研究领域的加入。
也由于本辑投稿的论文主题,呈现跨领域研究的趋向,较过去更为多样丰富。因此,本辑编辑委员的组成,较过去增加了多位评审。如,李奭学教授、庄世同教授、张郇慧教授,甚至,还包括了大陆学者王克非教授。在此,谨对于所有义务协助本刊,竭诚贡献心力的学者表达由衷的敬意与谢意。
过去一年中,为学会每月例会担任演讲人的学者有:诗人张香华女士、资深编辑李铭珠女士、资深译者吕建忠先生、中大折学系黄藿教授、中研院文哲所李奭学教授、台科大应外系陈圣杰教授、辅大译研所杨承淑、师大译研所陈子玮教授、辅大译研究刘敏华教授。而在12月举行的会员大会中,邀请到的专题演讲贵宾则是台既戏剧系彭镜禧教授、以及北京外语大王克非教授。
为了学会与学刊,多学会学员及爱护我们的先进都曾经付出多心力。未来,唯有坚持与精进,才能鼓励更多人才以翻译或翻译研究为职志,并推动翻译学研究的繁盛。未来,学会与本刊在新任理事长师大翻译研究所周中天所长的领导之下,相信会更有新意与创建。也寄望所有对翻译怀抱热情的朋友,能给予学会与学刊最大的支持。
杨承淑
写于2001年12月
作为一名对翻译学研究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看到这本《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六辑):第五届口笔译教学研讨会论文辑要》的出版,我感到非常振奋。这本书的厚度和书名透露出其内容的丰富性和专业性。尽管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所有前沿的学术理论,但我相信,通过阅读这些“论文辑要”,我能够接触到翻译教学领域最前沿的思想和实践。我特别期待看到有哪些学者在探讨如何利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来辅助口笔译教学,或者有哪些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颖视角。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一窥翻译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一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这对我提升自身的翻译认知水平非常有帮助,也能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评分对于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它所汇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前沿性上。虽然我是一名初学者,可能对某些深奥的学术术语还感到陌生,但我深知,阅读这样一本集刊,是了解一个学科发展脉络、把握其最新动向的最佳途径。书名中的“集刊”和“研讨会论文辑要”清晰地表明了其内容来源的权威性和研究的深入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涵盖关于翻译教学法创新、翻译理论发展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翻译教育新挑战等方面的论述。虽然我还没有具体阅读内容,但仅仅是“第五届口笔译教学研讨会”这个信息,就足以让我预见到其中蕴含的智慧碰撞和思想火花,这对于我构建自己对翻译学研究的认知框架,将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是出于一种学术探索的好奇心,以及对翻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好奇。书名“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六辑):第五届口笔译教学研讨会论文辑要”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权威感和专业性,它代表着一次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从中精选出了精华内容。我不确定这本书是否包含我目前所需要的具体翻译技巧指导,但它无疑是一个了解行业现状、把握研究方向的绝佳机会。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对当前翻译教学领域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料库构建能力,或者如何在高翻人才培养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素养教育等方面,有所启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翻译教育的未来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沉静又专业的蓝色调,搭配简洁而有力的字体,立刻让人感受到这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光是书名——“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六辑):第五届口笔译教学研讨会论文辑要”——就足以勾起我对翻译学科前沿动态的好奇心。它暗示着这不仅仅是某一位学者的独立研究,而是汇集了众多专家学者在一次重要研讨会上的智慧结晶。想到这里,我便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窥见当下口笔译教学领域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论文辑要”这个词,让我预感到内容会高度浓缩,直击要点,这对于我这样时间有限但渴望获取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我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翻译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翻译人才,为将来的翻译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拿到这本《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六辑):第五届口笔译教学研讨会论文辑要》后,我虽然还未深入阅读,但从其严谨的命名和学术性的定位上,就能感受到其分量。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学术宝库的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究竟蕴藏着哪些关于口笔译教学的深刻见解和创新实践。我希望它能够引领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翻译学研究视野,让我了解当前学界对于翻译教学有哪些新的思考,比如在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今天,翻译教学应该如何调整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高级认知能力。这本书的“辑要”形式,也预示着内容会高度凝练,直击核心,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快速掌握前沿信息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让我对翻译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