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因疼痛、痠麻、咳嗽、晕眩而难过,甚至寸步难行;此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用力拍打、按揉,以缓解症状。可见刺激经络、穴道确实是促进体液循环、改善不适的法宝之一。
本书作者经常应邀演讲或上课,之后照例要接受现场「测试」;多年的经验发现,最容易令人信服的正是穴道指压或拍打。
因而精心挑选直接对应、一定见效的110个穴位,一次只取一穴垂直点按30秒,即能救急;每天学一穴,必要时还能争取送医时间,救回一条命。
作者简介
吴建勋 博士
曾祖父、祖父、大伯父及二伯父均为中医师,自小耳濡目染,精研中国传统医学三十余年,并多次至中国大陆、美国等地学医,获得美国环球大学中医研究院东方医学博士、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医师(W.H.O世界卫生组织唯一认可的世界性针灸组织)及美国加州针灸中医师资格。
多次至各地演讲和义诊,擅长使用简便有效的食疗、气功运动、指压、经络拍打、种子贴耳穴、针灸等各式各样的自然疗法来帮人解决健康问题。
2007年出版【两穴合用效如神】,简易实用的内容颇受读友喜欢,海崃对岸的中文简体版也即将发行。
着有【血型健康密码】【什么血型怎么吃】【基因食疗一级棒】【打通十二经脉气功】【健康一把抓气功】【两穴合用效如神】【男性健康快乐丸】【小刺激治大病】等多本着作。
自序:在飞机上牛刀小试即技惊全场……吴建勋
一穴多用,百穴急救百病
一、急救、止痛穴
水沟穴(人中).劳宫穴.涌泉穴.十宣穴.阑尾穴.胆囊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三阴交穴.大椎穴.?门穴〈哑门穴〉.百会穴.素?穴.中魁穴
二、落枕、颈痛穴
落枕穴.人迎穴.百劳穴.列缺穴.三焦俞穴.三阳络穴.下廉穴
三、十二经络急救穴(?穴)
外丘穴.中都穴.孔最穴.温熘穴.梁丘穴.地机穴.养老穴.阴?穴.金门穴.水泉穴.?门穴.会宗穴
四、全身无力急救穴
大包穴.神道穴.关元穴.气海穴
五、缓解腰腿痛12穴
腰痛穴.委中穴.环跳穴.环中穴.承扶穴.腰阳关穴.十七椎穴.腰眼穴.鹤顶穴.承山穴.昆仑穴.八风穴
六、手臂疼痛穴
臂中穴.尺泽穴
七、聪耳明目穴
睛明穴.光明穴.攒竹穴.丝竹空穴.阳白穴.瞳子?穴.头临泣穴.目窗穴.耳尖穴.鱼腰穴.球后穴.玉枕穴.阳谿穴.风池穴.翳风穴.角孙穴.耳门穴.偏历穴.听宫穴.听会穴.侠谿穴.太谿穴
八、安眠要穴
安眠穴.翳明穴.行间穴.腰奇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太谿穴.太冲穴.三阴交穴
九、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要穴
定喘穴.百劳穴.璇玑穴.尺泽穴.合谷穴.列缺穴.鱼际穴.太谿穴
十、防治乳房硬块
太冲穴.尺泽穴.肩井穴.日月穴.乳根穴.足临泣穴.少泽穴
十一、调经穴
次?穴.带脉穴.关元穴 (丹田).气海穴.子宫穴.曲骨穴.命门穴
十二、减重穴
天枢穴.水分穴.滑肉门穴.阴交穴.足三里穴.复熘穴.
十三、丰胸穴
丰隆穴.乳根穴.膻中穴.
十四、防治皮肤病要穴
曲池穴.百虫窝穴.风市穴.定喘穴.阳谿穴.
十五、男性强壮穴
命门穴.关元穴 (丹田).气海穴.太谿穴.
十六、防治痔疾要穴
二白穴.列缺穴.委中穴.承山穴.承筋穴.飞扬穴.命门穴
十七、调理身体『八会穴』
章门穴.膻中穴.中脘穴.膈俞穴.阳陵泉穴.太渊穴.悬钟穴.大杼穴.
在飞机上牛刀小试即技惊全场
中医博士 吴建勋编着
去年应邀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讲述【血型健康密码】、【什么血型怎么吃】,上了飞机以后,正想假寐一下,忽然传来小孩激烈的哭声,久久不停,父母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安抚,同机的旅客被扰乱得情绪逐渐不安起来,纷纷探头探脑,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连空姐也加入「战局」,玩具、零食通通出笼,不但无法止住哭声,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眼看情况就要失控,我只好站起来表明身份,问小孩的父母可不可以让我用中医的方法试试看。这对年轻夫妇立刻充满期待地将小孩交到我手上。
小孩已经哭得脸色通红、全身是汗,皮肤有点热;我把把他的脉,看看眼睛,再轻轻按压一下身体做检查。发现还是活动力十足,应该不是什么大病;但一碰到腹部,哭声就变得很凄厉。再轻敲腹部,竟然如鼓一般咚咚作响,我判断应该是胀气不舒服而已。于是取来清凉精油(白花油)涂涂他的肚子,再揉揉手部的穴位,点一点脚上的足三里与三阴交穴,然后抱他站起来拍一拍,没多久就听到二声响屁,小孩竟然不哭了。飞机上忽然响起一阵掌声,还有人对我竖起大拇指,显然大家也因此松了一口气。当我将小孩交还之后不久,小家伙已经在他妈妈的怀中沉沉睡去。
其实这只是一个小case,类似的情况也经常在出访、演讲或上课时发生;尤其是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数千人场合演讲过后,无可避免地要面对上百人「考试」,虽然只是像义诊一样,但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说出症状,甚至必须很快「看出成绩」,老实说若没有两把刷子还真无法过关,感觉比现场考试还具挑战性。好在笔者从一九九一年起便在各个中外机构用英语「宣扬中华文化」,常去者如:台北市国际社区服务文教基金会 (美国在台协会辖下的一个基金会)、德国驻台文化办事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语中心等,他们除了认识我国传统医学的奥妙之外,大多希望学习『简单、有效、能救急』的保健法,包括饮食、按摩、针灸、推拿、拍打、热敷与气功等,其中以按摩与针灸最感兴趣,因为有些小毛病可以「应手而癒」,觉得十分新鲜、神奇。将近三十年的经验,接触过欧美、日本、韩国、中南美(巴西)、非洲与东南亚等各国人士,几乎多数的疑难杂症都处理过,所以类似飞机上的问题真的是「小事一桩」。
最近几年陆续有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的针灸医师,专程前来跟着我学深一层的针灸、把脉、舌诊、耳诊、指压穴位、经络敲打、气功运动,他们都是朋友口耳相传、介绍而来,除了语言上沟通方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可以真正学到东西,回去之后就能应用。譬如德国的针灸医师艾咪女士就说,她已在新加坡学过指压,但只是按部就班照事先准备的讲义上课,很难实际应用。美国的针灸医师柯克也说,美国的东方医学院教了很多理论与西医知识,但临床方面仍然较为不足,尤其传统中医的技法教得并不多;直到我教会他把脉之后,才感觉到中医学的伟大,因为从此之后不用病人叙述病情,就可以知道问题出在那里,而且使用的配穴不超过十个,治疗起来非常方便。何况我还传授基础的食疗、气功、自我按压等知识,他觉得非常有收获。
加拿大的针灸师艾德瓦说,当初教授带领学生做临床时,每个过程都非常详细,譬如诊断时如何找出病因与部位,再决定可用那些穴道,指出这些穴道的正确位置,再谨慎下针,往往看一个病人必须花费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平均一天只能看七、八个患者,相当不经济。学了我的方法后,从诊断到下针只要几分钟时间,患者都觉得效果很好,因此他回去之后就要开业了。
事实上,『简单、有效、能救急』的方法不仅外国人需要,大部份的国人、读者也很需要。现在保健常识十分普及,学习针灸的人也很多,对虎口的合谷穴、膝下的足三里穴及脚底涌泉穴等常用穴位都耳熟能详,只是绝大多数只是一知半解,也很少充分利用,相当可惜。而我们全身共计三百六十一个基本穴道,比较常用、效果较佳的虽然只有百来个;为了让大家容易记住、应用起见,我特别将其分成:急救与止痛、落枕颈痛、经络急救、全身无力、腰腿痛、手臂痛、聪耳明目、安眠、咳嗽与气喘、咽喉痛、防治乳房硬块、调经、减重、丰胸、防治皮肤病、男性强壮、防治痔疮,以及调理身体八会穴等十七个大类,读者只要针对自己的需要,「每日一穴」练习,很快就能牢记在心,养生保健不求人。
虽然世界医坛已经证实针灸有止痛与治疗效果,但就一般读者而言,我认为可以用按摩、推拿、拍打、轻揉、摩擦等简易方法来止痛、急救与「救急」,先用简易方法将紧急情况稳定下来之后,再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那就万无一失了。
过去讲穴位都以「同身寸(即以自己的中指屈起时的中间指节为一寸)」为主,后来发现有些穴位不准,所以本书特别标出在两个穴位中的几分之几,同时以真人示范,更容易理解。虽然书中只标示按摩与针刺手法,事实上在穴位上药敷、热敷、贴粒,或以按摩棒、电针刺激,也有很不错的功效,大家也可试试。
二OO八年四月于宽儒健康空间
我向来对那些能够直接指导实践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一穴多用治百病”这个书名,虽然有些“标题党”的嫌疑,但当我翻开书页,看到书中那些详尽的穴位图和操作指南时,我的疑虑立刻烟消云散。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将每一个穴位的定位、按摩手法、力度、注意事项,以及对应的病症,都进行了清晰的描述。我甚至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本“人体穴位操作手册”。我特别喜欢书中为读者提供的“一步一步”的指导,即使是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也能通过参考图示和文字说明,准确地找到穴位并进行正确的按摩。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为家人按摩了一些推荐的穴位,比如缓解疲劳的肩井穴,以及改善消化不良的足三里。家人反馈说,按摩后感觉身体确实放松了不少,疲劳感也有所减轻。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有了切实的感受。我计划将这本书放在床头,每天睡前花几分钟时间,给自己或家人进行一次简单的穴位按摩,作为一种日常的保健方式。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中医专家,而是让你成为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家庭保健师”。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的“系统性”和“整体观”。我一直觉得,人体的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各种器官和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一穴多用治百病”这个理念,恰恰体现了这种系统性的思维。书中并没有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穴位,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经络系统之中,探讨它如何与其他穴位协同作用,共同调理身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每个穴位的功效时,会追溯到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这让我在学习具体穴位的同时,也能够对中医的宏观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去“治病”,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养生”,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身体的健康状态。书中提到的许多穴位,虽然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点,但它们却能影响到身体的方方面面,这让我惊叹于中国古代中医的智慧。我常常会思考,为什么古人能够发现如此精妙的穴位规律,这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长期的实践积累。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真正领悟到中医的精髓,并将它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评分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仅从封面和简介来看,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它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本藏宝图,指引着通往健康的秘密路径。我一直对中医理论的精妙之处深感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智慧的疗法。“一穴多用治百病”这样的标题,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让我不禁联想到武侠小说里那些绝世神功,寥寥几处穴位,就能解决身体的各种不适。我甚至脑补出书中的插图,描绘着人体经络的复杂交织,以及那些关键的穴位闪耀着治愈的光芒。我期待着书中能详细解读那些被古人发现的“穴位宝藏”,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不同的刺激方式,对身体产生如此广泛而神奇的疗效。想象一下,只需要掌握几个核心的按摩手法,就能应对从头痛到失眠,再到一些更为复杂的疑难杂症,这简直是太令人兴奋了!我已经在脑海里构思好了,拿到书后,我会从最简单的穴位开始,尝试在家中自行实践,观察身体的反应。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量化的标准,比如按摩的力度、时间,以及出现的具体感受,这些细节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不单单是一本关于医学的书,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把解锁身体潜能的钥匙,让人可以更主动、更深入地了解和关爱自己的身体。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简直是醍醐灌顶!原本我对中医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皮毛的认知,觉得它很玄乎,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中医理论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听,让我这个医学小白也能轻松理解。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穴位进行详细的讲解,不仅介绍了穴位的定位,还深入阐述了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效,以及它所关联的身体器官和经络。而且,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很多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疾病,竟然可以通过同一个穴位来调理,这让我对“一穴多用”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迫不及待地在书后面找到了附带的图谱,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开始在自己的身体上寻找那些“穴位宝藏”。我试着按摩了几个推荐的穴位,确实能感觉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某个穴位按下去会有些酸胀感,而按压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又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放松和舒缓。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原来我们身体里藏着这么多自我修复的密码,而这本书就是那个解读密码的“密钥”。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份“随身健康宝典”,以后遇到一些小毛病,不再盲目地依赖药物,而是可以尝试用更自然、更温和的方式来解决。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颠覆了我对“疾病”的认知。我一直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需要针对性的药物或疗程。然而,“一穴多用治百病”这个标题,起初让我觉得有些夸张,甚至有些怀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发现,作者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人体经络和穴位的深刻理解,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不同病症患者,在接受了针对某个特定穴位的调理后,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我特别被其中一个关于长期失眠的案例所吸引,患者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效,最后却通过简单的穴位按摩得到了根治。这让我不禁思考,或许我们身体的许多不适,并非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整体失衡的表现,而某些关键的穴位,恰恰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调节作用。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身体内部的奥秘,也让我对“治未病”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开始更加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尝试去理解这些信号背后的含义,而不是简单地抑制症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以更宏观、更系统的方式来看待健康问题,并赋予我们主动管理健康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