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中老年人常见的新陈代谢、泌尿生殖系统,更年期及老年期妇女,皮肤科、骨科和五官科疾病等六大类,并以「从养生箴言析论抗老之道」作结。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集,内容十分丰富,最适合家庭保存、应用,只要照着做,长保青春不是梦。
作者简介
郑岁宗医师
中医抗衰老医学会理事长
柯大文医师
中医儿科医学会常务监事
邓振华医师
现代中医联合诊所院长
洪淑英医师
中医抗衰老医学会常务理事
许瑞香医师
加拿大针灸及高级中医师
黄泉溢医师
中医癌症医学会理事
陈素蝉医师
中医妇科医学会常务监事
吕文智医师
中医抗衰老医学会秘书长
林秀娟医师
中医妇科医学会理事
阙丽容医师
圣心、鼎昌中医诊所中医师
林彦君医师
北市中医师公会监事 中医妇科专科医师
徐慧茵医师
华佗金像奖杰出中医师 全昌堂中医医院院长
中医抗衰老宝典【下】老年疾病的诊治 目录
第七章 新陈代谢疾病012
【一】糖尿病……柯大文医师013
【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邓振华医师030
【三】高脂血症……洪淑英医师063
【四】肥胖症……许瑞香医师104
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黄泉溢医师114
【一】尿路感染115
【二】尿失禁128
【三】摄护腺增生症137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149
【五】膀胱癌162
【六】摄护腺癌175
【七】肾癌187
【八】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197
【九】尿路结石211
第九章 更年期及老年妇女疾病224
【一】更年期症候群:陈素婵医师225
【二】绝经期后阴道出血:徐慧茵.林文懿医师233
【三】老年性阴道炎:徐慧茵.萧智兴医师243
【四】子宫脱垂:林秀娟医师257
【五】子宫内膜癌:徐慧茵.姚莉莉医师265
【六】子宫颈癌:阙丽容医师281
【七】卵巢癌:徐慧茵.柯龙恩医师288
【八】外阴白斑:郑岁宗医师300
第十章 皮肤疾病……林彦君医师308
【一】牛皮癣308
【二】老年性皮肤痛痒症314
【三】湿疹317
【四】带状?疹323
【五】老年性白斑326
【六】基底细胞癌331
【七】鳞状细胞癌333
【八】神经性皮肤炎336
第十一章 骨科疾病……黄泉溢医师340
【一】骨质疏松症340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349
【三】膝退化性关节炎361
【四】肩周炎371
【五】颈椎病380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389
【七】老年人常见的骨折400
第十二章 五官科疾病……吕文智医师411
【一】白内障412
【二】青光眼417
【三】黄斑变性422
【四】老花眼430
【五】耳聋432
【六】眩晕440
【七】复发性口腔?疹447
附录:从养生箴言析论抗老之道…陈淑芬.谢聪辉452
参考资料……495
总算画下完美句点
犹记得本人初接中华民国中医抗衰老医学会时,深感现代人的寿命逐渐延长,抗老防衰、长保青春可以说是多数人的梦想,因此很希望能为医学会做点事,并且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几经讨论,最后决定出版《中医抗衰老宝典》,由苏三稜与黄碧松两位医师负责召集,王剀锵、徐慧茵医师任副总编辑,协助张罗稿件,并承徐医师推介元气斋出版社有限公司发行上市,将正确而有效的中医抗衰老观念推广出去,让更多读者与医界同道可以参考、採行。当时预计在丁亥年(二OO七)前完成,作为隔年开春医学会开会时的礼物。
不料医师们的反应非常热烈,答应撰稿者动辄下笔万言,在该年年底预订的截稿日前,上篇十一个章节已经多达三十二万余字,如果再加下篇,编辑起来可能厚达一千余页,不仅翻阅、携带不便,万一掉下来砸到脚恐怕都要痛好几天。此外,由于章节分得相当详细,体例也颇为明确,所有撰述者都须依例行事、提供新稿,无法以旧作填充;而年前患者众多,有些医师又忙于学业,还有一部分稿件无法完全收齐,因而决定先出版上册,余下的部分待开春后再出版。饶是如此,上册依然有三十一万余字,厚达七百三十六页,採软皮精装,颇为精美,因此出版后还颇受好评。
不过在蒐集下册稿件时发现又有「旧事重演」的趋势,那就是快笔依旧下笔难以自休,而忙者恆忙,必须利用看诊或学业的空档才能执笔;而下册订名「老年疾病诊治」,其中列举了很中西医处方,影响深远,不能不仔细审酌,以致进度有些延宕,而字数再度暴增。至今年五月,「下册」已突破五十万字,但还是有些预定章节的稿件尚未完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再将「老年疾病诊治」的前六章分出中册,先于七月出版。一方面则紧急调兵遣将,设法补足所缺的文字。我要趁此机会感谢本书副总编辑徐慧茵医师,在极短时间内带领她的医学团队「临危受命」,补充了很多更年期女性的问题与对策,让「下册」能紧接着出版,为《中医抗衰老宝典》之印行画下了完美的句点。
总计从本书开始创意发想到如今终于完成,匆匆已经过了五年余,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不过看到上、中、下三大册,将近百万字的「巨着」出版,内心实在感到非常高兴。本书虽然名之为「中医抗衰老宝典」,其实很多内容都包括了西医的看法和诊治对策,特别是运用现代仪器与医疗技术方面,都不厌其详地列举出来,以作为互相砥砺、彼此合作的参考。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中医或西医,能尽快将病治好、让大家同享长寿、健康、快乐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医学典籍,而不必固守传统医学的小角落,也无须以传统诊治方剂为已足。尤其世界上抗老防衰的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我也由衷希望本医学会同道能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中医抗衰老医学会能更加壮大、发展,国人更青春、幸福,那才是出版这套书的价值所在。
在全书终于完成的此刻,我要特别感谢所有统筹与执笔医师的辛劳,也谢谢本会邱美惠小姐与卓小姐、洪小姐,若非她们不停催稿、联系,可能至今仍无法顺利付梓。当然也要感谢元气斋出版社不计成本与盈亏,以最时髦的软皮精装出版上中下三册;期望医药界同道与读者多多捧场,以减少他们的损失;相信这套书应该不会让您失望。
当然不可讳言,这套书篇幅浩大,内容丰富,可能有些地方不够週延或未及细校而出现瑕疵,还希望专家学者指正,以期有机会再版时更正。
二OO八年七月于台北
最近入手一本《中医抗衰老宝典(下)─老年疾病诊治》,光看书名就觉得内容很充实,直击老年人健康的核心问题。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施治的理念特别欣赏,觉得它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随着年龄增长,身边的长辈们各种小毛病也多了起来,什么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之类的,看着都让人心疼。这本书刚好瞄准了这个群体,让我觉得特别有针对性。我猜想,书中应该会详细讲解中医如何看待衰老的过程,以及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的根本原因。它可能会从肾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这些中医理论出发,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老年疾病。 最让我期待的是“诊治”这个词。这意味着这本书不光是讲理论,更重要的是提供实操性的指导。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中医诊断老年疾病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来了解病情,然后根据不同的证型,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果里面能有具体的方剂,或者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并解释它们是如何针对老年疾病发挥作用的,那就太棒了。 我还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有一些“食疗”方面的建议。毕竟,民以食为天,合理的饮食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根据不同疾病和体质推荐的药膳或者食疗方,那就非常实用了。而且,我希望这些食疗方是简单易行,在家就能操作的,而不是那种需要非常复杂的食材和烹饪技巧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它好像真的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老年人健康方面的实际问题。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学习中医,照顾长辈健康的一个重要工具。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书中关于老年疾病的诊治智慧,用中医的视角去守护家人的健康。
评分刚入手一本《中医抗衰老宝典(下)─老年疾病诊治》,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感觉像是集大成之作。我一直对传统中医的博大精深充满敬意,尤其是在养生和治未病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随着年岁渐长,身边不少亲友都开始被各种“老年病”困扰,他们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这让我深感焦虑,也促使我开始寻找更有效、更温和的健康解决方案。 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中医老年健康知识的渴求。我猜想,它应该不仅仅是罗列疾病名称和治疗方法,更可能深入探讨老年人身体衰老的内在机理,从脏腑功能、气血津液的变化等角度来阐释疾病的根源。这样的解读方式,会让我对身体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容易接受中医的治疗理念。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诊治”的论述。这意味着它应该具备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读者区分不同证型的老年疾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策略。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中医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以及如何根据个体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针对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老年人普遍遇到的问题,书中是否有详细的辨证论治方法和具体的处方建议? 此外,我个人对食疗和药膳很感兴趣。很多时候,通过调整饮食,就能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书中能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提供一些具有抗衰老、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功效的食谱,那将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以及在老年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让我们能对中药有更科学、更安全的认识。 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疾病治疗的书,更是一种对生命、对衰老、对健康的哲学思考。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更多关于中医抗衰老和老年疾病诊治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评分这本《中医抗衰老宝典(下)─老年疾病诊治》的书名,让我立刻感受到一种踏实和可靠。我一直相信,中国传统医学拥有着应对衰老和疾病的独特智慧,而这本书似乎正是对这种智慧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 我一直在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是自然规律,但“衰老”是否意味着必然伴随着各种令人痛苦的疾病?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以及其在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方面的优势,一直让我觉得很有前景。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契合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探索。 我猜想,书中会从更为宏观和深刻的角度去解读老年疾病的发生发展。它可能不会简单地将老年疾病看作是身体某个部位的零件老化,而是会深入分析身体整体功能的失衡,例如气血的运行是否通畅,脏腑的功能是否协调,等等。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是中医与现代医学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而“诊治”二字,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中医是如何对老年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这意味着它可能会教会我们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询问,来把握老年人身体的细微变化,并从中找到疾病的根源。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具体的诊断方法,以及针对不同证型的老年疾病,中医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手段。 这本书的“下”册定位,也让我联想到,它可能是在前一册的理论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实际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无论是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还是生活方式的调整,都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让读者能够真正地从中受益。 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和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疾病治疗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身体、顺应自然、享受晚年的生活指南。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方法,帮助我应对衰老带来的挑战,并积极地维护健康。
评分拿到《中医抗衰老宝典(下)─老年疾病诊治》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且充满智慧。作为一名对健康生活方式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中医在延缓衰老、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深感着迷。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一直有心去学习一些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 这本书的书名“老年疾病诊治”非常吸引我,因为它直指了许多家庭都在面对的实际问题。我猜想,书中应该会详细阐述老年人身体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比如,我希望它能解释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免疫力会下降,更容易受到外邪侵袭,或者为什么脾胃功能会减退,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更重要的是,“诊治”二字意味着这本书可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中医是如何辨别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例如,咳嗽、喘息、水肿、眩晕等,并且能够给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药。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适合老年人居家操作的非药物疗法,比如穴位按摩、艾灸、拔罐等,那将是锦上添花了。 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中医养生的书籍,但往往比较笼统,不够具体。这本书如果能针对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给出详尽的“诊治”指导,那我一定会觉得物超所值。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一本“家庭医生”,在我或家人遇到健康困扰时,能够提供专业的、来自中医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总之,我被这本书所承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所吸引。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医在老年健康领域的作用,并为我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让我能以更积极、更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衰老,享受晚年的生活。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号称“中医抗衰老宝典(下)─老年疾病诊治”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书名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觉得,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各种老年疾病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能从传统中医的角度去理解和应对,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说实话,我之前对中医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些基础概念,比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疾病治疗上,尤其是老年疾病,了解得并不深入。这本书的名字里直接点明了“老年疾病诊治”,这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一些在中医看来,与衰老密切相关的疾病,比如心脑血管问题、消化系统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甚至是一些慢性疼痛等,并给出相应的辨证施治的方法。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方剂或者穴位按摩手法。毕竟,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能有切实可行、操作简单的居家疗法,那才是真正惠及大众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真正指导我们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或者运用一些草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来延缓衰老,改善老年人常见的健康状况。 这本书的“下”字也暗示了它可能与“上”册有关联,或许“上”册侧重于整体的抗衰老理念和基础调理,而“下”册则更聚焦于具体的疾病应对。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了解中医抗衰老知识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老年人的身体特点,然后再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我被这本书的实用性和中医的独特视角所吸引。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家庭健康管理中的一本重要参考书,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照顾家中长辈的健康,也为自己未来的晚年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中医在对抗衰老和疾病方面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