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美的开始

茶杯.美的开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活美学
  • 茶文化
  • 慢生活
  • 品味
  • 艺术
  • 设计
  • 心灵成长
  • 自我提升
  • 美的发现
  • 日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继《茶席.曼荼罗》、《茶壶.乐活知己》之后,饮茶达人池宗宪再创一力作《茶杯.美的开始》。这本书也是是「茶叙艺术」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为品茗艺术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点。全书分为两部、十二章,第一部份「杯.个性.表情」:介绍茶杯的各个面向;第二部份「杯.品精.得清」:论及杯与不同茶叶之间的巧妙互动。

  「茶杯是小,体大神妙」一只小小的茶杯,却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它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茶器之一,更赋予了品茗之时的美感与趣味。从胎土的选择、杯型的拿捏、釉药的施彩、土窑的烧结,茶杯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大学问。制作完成之后,茶杯与茶汤的交融、肌肤与杯沿的轻抚,更让品茗士在把玩杯器之时,别有一番兴味;而中国悠久的品茗文化,以及历代文人对于杯器的歌咏传颂,更造就了茶杯的深厚内涵。

  本书从茶杯在中国历史的演变,谈到东西方杯器的交流;从茶杯如何从朴质柔软的胎土转换成有型有体的杯器;从茶杯的外在杯型,谈到饮茶的内在意涵,从白茶与青花、黄茶与青瓷、青茶与白瓷的相辅相成,谈到黑茶与陶杯的绝妙搭配。

  本书将茶杯的故事娓娓道来,并佐以各式各样精美的图片,让读者不仅能以理性了解茶杯的历史、沿革、形制,更能感性地欣赏茶杯的视觉美感及文化底蕴。让人不禁想要马上将热热的茶汤注入茶杯,让香气随着杯型窜升,优游在看似小巧却广阔无穷的茶杯世界。

作者简介

池宗宪  

学历
  辅仁大学传播系毕业、铭传大学EMBA毕业、国立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
经历
  自立晚报记者、组长;联合月刊主编;联合报专栏组记者:大成报编辑部总编辑;人间福报新闻总监;茶人雅兴电子报总编辑;专业茶书作家。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 杯.幽邃的凝视

第一部 杯.个性.表情
1章 茶杯 美的开始
杯子背后的文化意涵
从饮食器脱颖而出
器择陶简.出自东阳
茶酒交锋.耳杯相欢
崔宁之女发明盏托
最早的盏托从哪儿来?
爱茶之心大告白
茶杯的符号诠释
以假乱真的「乱码」
金彩银彩的吉祥图案

2章 口沿 肌肤的轻抚
唇齿凝聚滋味之际
赏器当心误入歧途
「若琛珍藏」的解码
视觉高度的选择性
陶工凝结的表现力
青白瓷盏由简入繁
建阳茶盏的黑洞
探寻天目茶碗出生地
形、胎、釉和烧结的因子
茶与杯共生互融

3章 杯形 窜升的香气
历代茶杯称谓不同
口唇不卷.底卷而浅
白瓷旋坯工艺精细
把手杯的异国风情
其他窑口仿制黑盏
12公分的约定
包镶金银棱扣
巧妙的记号
莲瓣纹浮雕效果
明德化杯与万历彩

4章 胎土 凝结的滋味
识瓷先识胎
听声辨胎
残片的蛛丝马迹
黑盏中的绿波
厚胎的保温效果
岂容青花乱之
白色茶盏的抬头
德化瓷胎土解密
卵幕盃与流霞盏
吸水率低激香

5章 釉药 拥抱的热情
色的联想.勾魂慑魄
吸水率与抗污力
冰冷中(手参)进几许温暖
青釉的冷冻枯寂
白釉闻名于世
美化茶汤滋味
粉嫩糯米胎
黑釉的窑变魅力
神奇的火山作用
分相─析晶釉点滴
施釉方法大不同

6章 烧结 茶汤的解构
烧结的原点─窑炉
火与土的共舞
器与窑的共生
龙窑节节高升
匣钵的守护
结晶如群星
点茶首席鹧鸪斑
珍稀浪漫曜变
悠见黑釉浮木叶
焠炼的一生相守

第二部 杯.品精.得清
7章 绿茶 单釉的衬色
碧螺春的春天
茶入水沈杯底
迷你小杯辨香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师法甘美况味
唤醒器的新生命
点茶的理性精神
茶色白喻清白
盛世之清尚
碧螺春水.洞庭悠色

8章 白茶 青花的魅影
青花杯具历史厚度
苏渤泥青深邃多变
文化底蕴的蓝海
东瀛煎茶要角
赏美的最高标准
宫廷青花杯
茶钟弥足珍贵
陈设档案列精杯
「分水皴」的神奇色阶
五彩十二花神杯

9章 黄茶 青瓷的发色
青釉连结.闷黄熟甜
舞动发色魅力
唐代碗腹加深
宋茶盏腹变浅
回顾生碧色
珠光青瓷.冷酷之姿
枯寂与鲜艳的搭配
猫爪纹写意云彩
厚而不流.丰满古雅
鹅皮黄别有风韵

10章 青茶 薄胎的挂香
青茶多样.慎选杯器
「大」「小」杯的朦胧
吐露举杯的解码
秋宜荷叶杯
薄胎表香.各有千秋
武夷嘴华.杯底留香
三看三闻三品
乌龙高香.杯面馥郁
闻香杯获共鸣
观韵熟美.杯沿激嗅

11章 红茶 提把的闲情
量化用器.用杯共识
有杯把.有机体
黑石号的敛口杯
有田烧的容量情缘
失落的环节
一朵花.水面计
一千个带托盘的饮料杯
釉下彩的青花图案
品法用杯.东西交流
在杯中自由思考

12章 黑茶 陶杯的沉淀
汤入杯辨高下
找对杯喝对茶
转换阴阳的再生
耀眼的茶底在杯底
白瓷毫无隐瞒
陶杯缓和单宁
陶瓷大不同
艺术性与实用性
品陈茶宜大杯
品茗最生动的「生」

图书序言

茶杯,只是用来装茶的容器,何足大论特论?

  茶杯,自品茗伊始,自甘成为配角,或形单影只,或成双成对,环绕在壶与茶器周边,或因如是「不起眼」而身处于茶器中的细微末节。然而,杯小却藏无尽之美,是与我们生活最贴近的用器!

  杯用为品茗,杯可成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由胎土、形制、釉色等不同角度来解构欣赏,杯的用料、烧结条件、窑口结构等不同因素,为品茗时留下杯与茶的对话空间:薄胎杯挂香,由热汤到冷汤,茶香由杯体冉冉升起;厚胎杯稳实,叫品茗时温暖贴心,久久不散……,如是看杯,多了一层实用趣味!

  精致的品茗堂奥中,每个杯子潜藏着制成前的不同元素,进而产生种种「变数」。杯子的变数连动着品茗茶种的差异性,于是原以为一只简单的杯,顿时多彩多样起来!

  历代对杯子的称谓就看出多样的变化:□、碗、瓯、盏、钟、杯等。来自不同时代风格的品茗方式,使用杯器形成烧制杯器窑系的大版图。光是一件黑釉茶盏,同时代南北两地的窑口,纷纷出现:如陜西耀州窑茶盏、河南宝丰黑釉茶盏。本源自闽北建阳窑的黑釉茶盏成为「供御」「进琖」后,引起各地仿效,原本以青釉出名的窑口也出产黑釉茶盏。

  外观看来神似,懂解码的由胎土处下手,解码可分辨盏源自何方,这是赏器鑑盏的况味!

  赏器深究,可鑑器再注茶汤入杯,品神妙的变幻。黑釉茶盏与越窑青瓷茶盏的釉色,连结茶汤颜色变化?香甘甜滑滋味又有哪些细致的涌现?

  茶杯看是小却体大的神妙。观赏西方名瓷杯,在把手的制成中,连带驱使使用者持把姿势,或上持或下押等等,都有精密设计,为的是让不同触感确实掌握杯器,如是用心是悠然自得享用下午茶的必然!

  平日用杯,不注茶而只是注白开水,习称「茶杯」。反映了生活中杯子与人的亲密度。然而,面对单纯的一个杯子,我们又何曾认真注意过它的身影、容颜背后制成的符征(signifier),以及潜藏工艺美的符旨(signified)?

  一个生活小节上的茶杯,只为生活之需,是一件足供人们喝茶时的一种赏心悦目。对于杯子的探索,在中国历代茶器的浩瀚世界里,杯器的形制、容量、釉表的氛围,散溢着自身的芬芳。一件明代德化瓷杯的如玉凝脂釉色,带来的触感,正如玉一般温润。德化杯品茗注入武夷茶,释放「岩骨花香」震慑群杯!香扬韵深,为何同一泡茶注入不同杯器,竟有高昂与平和的反差?

  一只「若琛(深)」杯若香椽大小,是品茶士(懂得品茗实务兼具文化厚度者)引动清、香、甘、活的梦幻逸品。杯形好,青花妙之外,它身上扬起一阙茶汤交响诗。茶杯,是香、甘、醇、活的凝聚,选美的茶杯是美化人生的一种提醒。

茶杯幽邃表情凝视每回与品茗的相遇!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