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19
王阳明肯定心性,认为快乐的根源不在物质,而是来自内心。
王阳明安顿人心的智慧,就在于他迈向先知的旅程。
「我是谁?」「我能成为怎样的人?」这是历代哲人探索的问题,王阳明的一生正是寻思这个生命答案的历程,进而找到安顿生命的智慧。
他自十二岁起,即立志成圣,一生追求圣贤之路,是中国儒者的理想典范。
他是中国哲学心性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倡「良知说」「知行合一」,着有《传习录》《大学问》等,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王阳明的学说可谓为实践生命的最佳註脚,他一生走出生命惶惑的经历,使他具有伟大而感人的力量。
本书特色
1.认识王阳明的第一本书。
2.了解王阳明是如何寻找到生命的答案以及他的智慧。
3.本书以「追体验」的方式,还原明代王阳明这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生命历程与思想发展脉络,期许人人能由此吸取思想家的优点,增强自己处世的信心和智慧。
4.曾志朗诚摰推荐。
作者简介
黄明诚
台湾高雄县人,一九六七年生。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国文研究所硕士、博士。曾任教于台南科技大学、高雄义守大学。现任教高雄左营高中及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
曾以短篇小说〈梦醒时刻〉〈青春挽歌〉荣获高师大「中国文学奖」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短篇小说奖;散文〈海之行〉荣获现代散文第一名,并获得「赵廷箴文教基金会」评选为中文系所特优学生。
高师大国文系毕业时,获得智育奖及全国师范生T分数第一高分。
二○○○年考取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班及高师大国文系博士班,同时名列榜首。
着有《魏晋南北朝才性论研究》《才性、情感与玄心》《魏晋风流的艺术精神》。
书系推荐序 智慧的见证 曾志朗
书系出版序 延伸生命的视野 简志忠
自序 唯有回到心,我们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
◎ 王阳明的人格与性情
如何阅读本书
自云端降生的孩子
五岁才会说话
做天地第一等人
马革裹尸的壮志
以马援为偶像
文武兼备,奇智大勇
狂者气质
独立自尊的真性情
超狂入圣的自我超越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变化气质才能超越自我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种性
道德实践不能违背人性
◎ 王阳明的存在徬徨与生命探索
「三变」与「五溺」
娶妻前的奇遇
初识圣人之学
格竹行动
随世浮沉的岁月
第二次格物穷理的失败
修练道教长生之术
勇于针砭时政
逃脱一切的念头
修练到具有「先知」能力
儒学才是一生立命的根基
展现道德勇气的勇者
谪贵州龙场驿
从自然找寻心灵的慰借
死亡阴影下的大悟
超越死亡,人才有真自由
人性本自圆满的体悟
生命的淬砺与再生
◎ 教学是一件快乐的事──王阳明的讲学历程
教育从教学生立志开始
提倡身心之学与师友之道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再苦也要教学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儿童教育的精神
教育就是要找回人的良知
生命的最后一堂课
◎ 王阳明理学的新创──格物致知新说与知行合一说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程颐、朱熹的格物致知说
读书与道德的关系
朱熹认为研究事物之理才能确立道德良知
一味向外格物是炊沙而欲成饭
阳明的「心即理」说
阳明批评朱子格物之学
阳明认为「格物致知」即是「正心」
知识与实践的问题──「知易行难」说
孔孟的知行观
荀子的知行观
程颐、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
阳明认为良知外别无知
动念即是行
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宗旨
◎ 悟道与实践──澄心静坐说与事上磨鍊说
静坐思想的源头──道家思想
儒释道三家的融合
周敦颐的「无欲主静」说
程朱以「主敬」取代「主静」
阳明的静坐哲学
静坐可能产生流弊
「存天理,去人欲」才能真宁静
「事上磨鍊」才能动静合一
实践的生命之学
真正的不动心
良知真切,做事得心应手
勇敢接受生命的试炼
◎ 悲剧的智慧──「宸濠、忠泰之变」下的澈悟
宸濠之乱的经过
不动心方为大勇
忠泰之变的经过
苦难下的智慧
「致良知」说是阳明学说的集大成
「致良知」学的内涵
千圣皆过影,良知是吾师
◎ 王阳明的道德形上学与留下的问题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阳明的形上学与佛老思想
「虚」「无」是良知的发用境界
心物合一的天人之学
道德哲学与知识论的混淆
王学流弊
由「致良知」到「现成良知」
天泉证道
「四句教」与「四无教」的争辩
阳明晚年对心体内涵的体悟
有无合一的心灵境界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事业
心无限超越与纯粹中正的特质
◎ 阳明学说的现代启示
找回真实的自我
良知是快乐的泉源
人格平等主义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心学的意义
找回人性自尊,活出生命价值
心是人自我救赎的希望
阳明学说对现代儒学的影响
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重要参考书目
王阳明安顿生命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阳明安顿生命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