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建华教授带领北京外国语大学李全生、北京科技大学高航、北京航空航太大学张洋三位青年武术教师共同研究撰写的对抗健身专着。
我们四位作者都是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毕业,在大学从事武术教学的老师。在多年的武术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武术对练和武术对抗项目是体现武术本质特征的内容,是我国武术的精华成分。但由于武术对练和武术对抗项目的难度和对身体素质、身体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一直局限在武术运动员和部分武术专业的师生范围内。很多锻鍊者和青年学生对此渴望而没有机会了解和学习。
本书是我们为社会大众健身领域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领域所编写的,内容包括以健身、防身为目的的拳术对练、短棍对练、武术散手、武术短兵、太极推手和武术防身等。
愿本书的内容能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作用,为全民健身服务。
第一章 武术对练套路篇
第一节 武术对练套路健身问答
第二节 武术对练健身练习
第二章 武术散手篇
第一节 武术散手健身基本知识问答
第二节 武术散手健身练习
第三章 太极推手篇
第一节 太极推手健身问答
第二节 太极推手健身基本练习
第四章 武术短兵篇
第一节 武术短兵健身问答
第二节 武术短兵健身基本练习
第五章 武术防身术篇
第一节 武术防身问答
第二节 武术防身的实用技法
第六章 健身锻鍊必备常识
第一节 健身新识
第二节 卫生保健常识
前言
武术对练和武术对抗项目是我国武术中的特色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武术对练有徒手对练、使用相同和不相同的武术器械的对练、徒手和使用器械的对练等;武术对抗项目则有武术散手、太极推手、短兵、长兵等内容。
武术对练和武术对抗项目原本都是使用身体任何部位或器械,专门攻击对手要害部位的实用技术,都是为了提高搏斗能力的身体练习,是展现武术本质特征的身体运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武术对练和武术对抗项目已经变成了在一定规则限制下,使用限定技术进行的体育竞技性演练和格斗,变成了我国的正规体育项目,而不是武术传统意义的徒手或持械的搏杀技术。
其中的很多技术内容和练习方式(如击打实物和假设性的对抗练习等)是非常有趣、安全的健身活动。不同年龄、性别、体质、不同工作的人都能从中选到适合自己学练的内容。
与单人演练的各流派武术套路相比,虽然武术对练是按编排好的攻防动作进行「假戏真打」的套路对抗,但武术对练和武术对抗项目(包括辅助练习手段和方法)都具有两个人以上进行有身体接触的、真实对抗等特点。练习这种有身体接触的、有真实对抗的武术项目,可以获得多方面的锻鍊效果:
一、在掌握防身自卫方法的同时,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的机能,锻鍊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提高身体动作的速度、击打力量、灵敏躲闪、对抗耐力等方面的身体能力。
二、在对抗练习中能摒弃软弱和怯懦等不良心理,培养不畏强暴、敢于进取的坚强意志和精神。
三、在直接与人的攻防对抗中学会与同伴在竞争中相处,提高现代社会生活的承受和适应能力,学会与人相处。
四、学习武术散手、短兵和防身自卫技术,可以了解人体的要害部位。了解了人体的要害部位,既可明确击打目标,还可避免日常生活中伤及别人和自己。
五、武术对练和武术对抗性项目的练习,运动量较大并容易升温练习激情。可以尽快消除较胖男士和女士身体的多余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六、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经常要承受很大的身心压力。在相互的对抗练习中可以娱乐身心和消除疲劳,释放身心积蓄的压力和郁闷。
本书是我们几位作者从健身和防身角度出发,为大众初学者创编的武术对练和对抗的理论知识和练习方法。目的是想让读者了解、参与、感受武术的这些本质内容,有兴趣地参与这些内容的健身锻鍊,在练习中获得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充满信心地投入到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去,更好地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光和热。让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的武术对练和武术对抗性项目为今天的人民大众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王建华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一个运动论坛里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好对现有的健身模式感到有些瓶颈,想要寻找一些能够突破常规的训练方法。书名《武术对练和对抗健身》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它似乎承诺了一种将格斗技巧的实用性与健身的全面性相结合的独特体验。我非常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将“武术对练”这种听起来有点“搏斗”意味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健身体系中,并且如何做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升实战能力,同时还能避免剧烈对抗带来的风险。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基础的格斗姿势、步法、简单的攻防训练,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元素来设计全身性的力量、耐力、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的训练。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伙伴进行安全有效的对练指导,以及如何通过模拟对抗来提升心肺功能和爆发力。如果书中能有清晰的图解,能够展示动作的关键点,并且提供一些针对不同健身水平的训练建议,那将对我这样想要尝试新事物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训练灵感,让我能够在家也能享受到一种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健身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略带复古又充满力量感的字体,再加上背景上那种抽象但又不失动感的线条,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的时候,书的纸张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内容会很扎实。我一直对一些能够锻炼身体又不至于太枯燥的运动方式很感兴趣,毕竟单纯地在健身房举铁,有时候真的会让人觉得有点单调。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新鲜的思路,能够将运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我期待它能介绍一些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训练方法,或者是在一些我熟悉的动作基础上,能有更深层次的解析和变化。尤其是我对一些需要两人协作或者有对抗性质的健身方式很有好感,总觉得这样的训练更能激发身体的潜能,也能在互动中找到乐趣。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丰富的图文讲解,清晰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最好还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循序渐进、避免受伤的指导。如果能再分享一些实用的训练计划和注意事项,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学习新东西最怕的就是走了弯路,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条安全有效的路径。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同时锻炼身体的多个方面,并且带有一些“博弈”乐趣的运动项目很感兴趣。传统的健身方式,比如跑步、举重,虽然有效,但有时候会让人觉得缺乏一些变化和挑战。而《武术对练和对抗健身》这个名字,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设想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将武术中的攻防技巧与健身训练相结合的独特方法。我非常期待它能详细介绍一些基础的武术动作,比如拳法、腿法、身法、步法等,并且讲解如何在健身训练中运用这些动作,来达到增强力量、提升耐力、锻炼柔韧性和提高身体协调性的目的。我尤其对“对练”这个概念很感兴趣,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安全有效的两人对练方案,比如模拟拳击、泰拳或者一些近身格斗的训练,让我在和朋友一起锻炼的时候,能够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身体的潜能。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清晰的动作分解图,并且附带详细的文字说明,指导我如何正确地发力、控制节奏,以及如何避免运动损伤。如果还能有一些关于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内容的建议,那就更完善了。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健身体验,让我的健身不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探索。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某些影视作品中那种潇洒利落的武打动作的向往,以及对那些在擂台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员的敬佩。我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将这种充满力量和技巧的运动,以一种更安全、更适合大众的方式融入到我的健身计划中。这本书的名字,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这种渴望。《武术对练和对抗健身》,听起来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我希望它能带我领略中国传统武术中那些精妙的对练套路,不仅仅是招式的演示,更重要的是它背后蕴含的身体控制、节奏感和爆发力。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教授一些能够模拟对抗的健身方法,比如通过精准的击打、闪避、格挡等动作,来锻炼我的反应速度、协调性以及核心力量。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详细的图文并茂的指导,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动作的分解和要领,并且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训练伙伴,以及如何在对练中确保双方安全的小贴士,那将是我认为最贴心和实用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打开一个全新健身世界的大门,让我体验到一种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提升精神力量的独特运动乐趣。
评分在健身房里,我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他们的动作非常流畅,充满了力量感,而且似乎还能与他们的训练伙伴产生有趣的互动。我一直很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当我偶然看到《武术对练和对抗健身》这本书时,我感觉我找到了答案的线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将武术的精髓融入到健身训练中的奥秘。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一些基础的武术套路,不仅仅是动作本身,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身体协调性、发力技巧以及攻防意识的培养。我尤其对“对抗健身”这个概念感到兴奋,我设想书中会提供一些能够模拟实际对抗的训练方法,比如一些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或者是通过模仿格斗中的闪避、格挡、出拳等动作来提升身体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有详尽的图文示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并且能够根据书中的指导,安全有效地进行练习。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训练伙伴有效沟通、相互配合,共同提升的建议,那将是我认为最宝贵的收获。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打破现有的健身模式,开启一种更具挑战性、更富趣味性的健身新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