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将才,还是参谋?
*了解自己,站对位置,就无惧世界的变化!
*出版多年持续畅销,现代人最受用的一本书。
在组织中,你是将才,还是参谋?
好的将领,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好的参谋,又该拥有哪些才能?
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丰臣秀吉,这些威名远播的历史人物,一言一行都给现代人带来深刻的启发。他们有些是将才,领导统御、带兵兼带心,唿风唤雨,令人敬服不已;有些则是参谋,辅佐执行,确实又忠心,成为主事者幕后的真正功臣。事实上,无论古今,组织永远需要杰出的将才和参谋,惟有两种人才各司其职,才能圆满达成组织的目标。
本书用现代的语汇与企管观点,解析日本战国及幕府时期,八位杰出将领与参谋的行事与见解,从中我们可以照见领导、用人、管理、思考的最佳典范。
武田信玄的识人术
武田信玄曾经说过:「要培养一个人,必须先了解这个人的个性如何、具有什么潜力。」他经常向年轻人讲述战争的故事,希望年轻人从故事中学习,将来有一天能派上用场。
他说:「当我在讲故事时,假设有四个年轻人在听,他们每个人倾听的方式都不一样。第一个人只是张着嘴,盯着在说话的我。第二个人跟我完全没有视线接触,略低着头,竖耳倾听。第三个人不但看着我的脸,还会偶尔点点头,微微笑。第四个人在我还说到一半的时候,就起身离席了。」
信玄对这些不同的倾听方式,个别分析如下:
1. 张开嘴巴、盯着我的脸看的人,这种人完全不了解我说话的内容,注意力散漫,这样的人往往不能独立成事。
2. 低头安静倾听的人,表示他们正努力集中精神了解说话内容,无暇和说话者做视线接触。现在在武田家担任辅佐工作的几位重要人物,年轻时听人说话多半都是这种姿态。
3. 看着说话者的脸,时而点头、时而微笑,其实就是在回应对方「我很了解你的意思」或「你说得一点都没错」。不过,这种反应往往表示他们将精力放在夸示自己的社交能力,而不是去了解说话的内容。因此,他们并无法真正掌握谈话的本质。
4. 话听到一半就离席的人,可能是过于胆小、好猜疑的人,或者他们自己也有类似的状况,刚好被一语命中,所以才侷促不安,待不下去。
武田信玄敏锐的识人之能,一点也不输给佛洛依德。
作者简介
童门冬二
1927年生于东京。曾于东京都厅担任公关室长、政策室长等职,后于1979年退休,专职写作,着有多部话题性作品。曾荣获第四十三回芥川赏候补。擅长以历史为题材,点出现代社会中共通的组织和人际问题的写作手法,在小说与非小说领域都获得热烈的支持。着有《小说 上杉鹰山》《小说 中江藤树》《米百俵和小林虎三郎》《失去的男子气概》等书。
译者简介
詹慕如
台湾大学历史系,东京设计师学院工业设计科毕业,目前专职日文口笔译。译作有《最后的记忆》《水银虫》《客房中的旅行》《小孩的宇宙》《对岸的她》《蜥蜴微笑》等。
前言:你也可以是出色的将领与参谋
第一章 何谓将领之才
具有气度,能接纳形形色色的人,并活用其才干
1 德川家康的宽容胸襟
放任部下游玩的肚量
游玩中也能有收获
2 培育人才,先从识人开始
人人都有可取之处
绝对不用一百分的人
鼓舞胆小鬼的方法
缺点也可能转变为优点
如何善用鲁莽没耐性的人
培育「能思考的部下」的领导力
3 激发部下潜力的技术
「塑造人才」的名人
为何无法培育现有的部下?
在价值多样化的时代中,领导者应有的功能
如何让即将熄灭的火焰,重新燃起
4 以身作则
「年轻人真是难管教」
如何对待太过自信的部下
领导者应该率先示范的事
第二章 何谓参谋之才
发挥才智,实现将领的理念
1 担任中阶主管的丰臣秀吉
将组织视为一艘船
激发工作动机的三项要件
让对方发现自己的潜力
被信长交付难题的秀吉
煽动部下心意的技巧
「饭团」和「稀饭」理论
引导习惯等待指示的人自行思考
要求领导者提供褒奖
中阶主管主要的工作
如何掌握同时代人的需要
最了解织田信长的人
2 敢于冒颜犯上
在奉茶小僧奉承下的领导者
敢于犯上直言
赌上仕途坚决实行
没有好参谋,就没有好将领
第三章 勇于打破先例
将领与参谋摆脱瓶颈的英明决断
循环出现的泡沫时期和低成长期
集团合议制的崩溃
领导者面临的三面墙
封闭时代所需的参谋资质
重新检讨「日式经营」
改革不等于全盘推翻
新设职位发挥的功用
所谓「和魂洋艺(才)」
领导者因应新时代的决策
改革必须採取渐进法
带着孩童般的好奇心
活用由下往上的系统
名将与名参谋兼备,方能实现
输入和输出的战略
何谓进攻式的重整?
从江户三大改革中学习重整术
如何培养接班人
第四章 洞见时代走向
即时因应社会变化,将领之才扩展视野的方法
立于人上的意义
不屈服自己意见的人生观
面对没有担当的上司
该屈服于积弊,或勇于面对?
老实人在任何时代都只会吃亏?
迅速因应时代的情势变化
不惧怕周围的反弹
「霍桑研究」的教训
组织所需的两条管道
自己的想法无法获得回应时
光凭正义感并不能改变社会
不要成为「井底之蛙」
给予所有人路标,是领导者的责任
上中下的携手合作
如何跳脱「狭井」
优秀的领导者也要是优秀的老师
国际的视野
迈向新时代的组织改革
让「青云之志」开花结果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有吸引力,那种水墨风格的字体,加上几位日本古代将领的剪影,营造出一种沉静又充满智慧的氛围。我一直对历史上的军事策略和领导艺术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影响时代进程的大人物,他们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做出关键决策的。这本书的书名《将领之才,参谋之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它强调的不仅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官,还有幕后默默运筹帷幄的参谋。这让我觉得作者不是那种只讲空泛道理的写手,而是真正深入研究了历史细节,并且能够将之转化为实际可用的领导和谋划理念。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解读一些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比如关原之战或者桶狭间之战,看看那些名将是如何运用他们的“将领之才”和“参谋之才”,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扭转乾坤的。不知道作者在分析这些案例的时候,会不会加入一些关于团队协作、信息情报收集、以及危机处理的深入探讨,这对我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毕竟,现代的领导和谋划,很大程度上也借鉴了古代的智慧,只是载体和方式不同而已。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领导力这东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的是一种长远的眼光和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书里提到了很多日本古代将领的例子,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很多都是在不断的磨练和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参谋之才”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定需要身边有一群能够提供专业意见、能够看清大局的智囊。书中会不会详细剖析一些经典的“参谋”案例?比如,某个名将身边是否就有这样一位不可或缺的谋士,是如何为他出谋划策,化解危机,甚至成就其霸业的?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透过这些历史故事,来阐述现代企业管理中团队合作、信息分析、以及决策制定的重要性的。我本身就从事管理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各方利弊,做出最有利的选择。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种更具战略性、更富智慧的方法。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那种能够洞察时局、运筹帷幄的人物都非常着迷,无论是在历史长河中,还是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将领之才,参谋之才──跟日本将相学领导与谋画》这本书时,我的目光就被深深吸引了。书名里“将领之才”和“参谋之才”的组合,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聚焦于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背后那个提供智慧支持的智囊团。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从日本的军事史中,挖掘出那些关于领导力与谋划的精髓的?书中会不会有对某些经典战役的深度剖析,比如战国时期的那些著名战役,是如何体现出将领的决断力和参谋的策略性的?我个人非常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局面下,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如何组建和激励一个高效的团队,以及如何培养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切入点。将古代的军事智慧与现代的领导谋划相结合,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启发性。我一直认为,历史从来不是僵死的条条框框,而是蕴含着源源不断的智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运用。这本书的书名《将领之才,参谋之才》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讲述那些赫赫有名的战役和人物,更重要的是挖掘他们决策背后的逻辑和方法。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故事中,提炼出适用于现代社会,尤其是台湾商业环境的管理心得的。比如说,书里会不会分析日本将领在面对资源劣势时,是如何通过奇袭、迂回等战术来以弱胜强的?这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或者资源有限的公司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启示。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和案例,让我们这些读者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水墨风格的笔触勾勒出几位日本古代将领的英姿,仿佛将我带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一直对如何培养和发挥一个团队的整体力量很感兴趣,而《将领之才,参谋之才》这个书名,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疑惑。它不仅仅是关于“将领”的宏图大略,更包含了“参谋”的细致谋划。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日本古代的军事战略,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的领导力与谋划课程中的?书中会不会详细分析一些经典战役,比如桶狭间之战,是如何展现织田信长高超的“将领之才”和身边谋士的“参谋之才”的?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关于风险评估、信息收集、以及团队士气激励等方面的实用建议。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这些能力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