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是介绍如何评值测量的工具或方法,然后讨论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常用的评估和工具,最后介绍当从事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之临床工作时,常用的监测仪器以及病人使用的辅助器具或设备;第二部分是依据大三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的课程,所设计的15单元的实习,主要内容是物理治疗评估、基础治疗技术与病历书写;第三部分则是问题导向学习的十个案例以及为大四唿吸循环物理治疗实习所设计的临床教育规划,包括临床决策、成效分析和七週的自我学习教材。
作者简介
吴英黛
台大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大医学院复健医学系物理治疗组理学士∕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治疗硕士∕美国爱荷华大学运动科学博士
第一部分 绪 论
第一章 如何评量使用的工具或测量方法 3
第二章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常用的评估方法 7
第三章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常用工具或设备 13
第四章 临床上病人常用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25
第二部分 唿吸系统物理治疗之基础实习
实习一 生命征象评估 43
实习二 唿吸系统评估 45
〈病历〉 47
实习三 唿吸运动 49
实习四 肺部清洁技术与胸部X光片研读 51
实习五 相关设备之简介与使用 53
实习六 唿吸系统疾患之功能测试 57
实习七 撰写需要胸腔照护病患之物理治疗病历 61
〈病例一~四〉 62
第三部分 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之基础实习
实习一 心脏血管系统评估 69
〈病历〉 71
实习二 运动型式 75
实习三 第一阶段心脏复健 79
实习四 第二、三阶段心脏复健之运动训练计画 81
〈病例五~六〉 82
实习五 体适能测量 87
实习六 心电图 91
实习七 周围血管 97
实习八 撰写物理治疗病历 99
〈病例七~十一〉 100
第四部分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之问题导向学习案例与临床实习
第一章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常见之病人型态和问题导向学习案例 111
〈案例一~十〉 112
第二章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之临床决策与疗效评估 127
第三章 学生自我学习教材 133
附 录
附录一 唿吸循环生理及临床常用之符号 145
附录二 单位之换算 147
附录三 肺功能之预期公式 151
附录四 运动测试之程式 155
附录五 动态心肺功能检查或运动能力等相关预期公式 157
附录六 SOAP方式病历记录 165
附录七 部分参考答案及问题导向学习案例之讨论 171
附录八 物理治疗纪录表
初次评估纪录表(外科系适用) 193
初次评估纪录表(内科系适用) 194
急性唿吸循环物理治疗每日纪录表 195
心房?心室中膈缺损术后临床路径物理治疗报告表 196
冠状动脉术后临床路径物理治疗报告表 197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路径物理治疗报告表 198
运动训练纪录表 199
索 引 201
自 序
本书是为了配合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的课程所设计的实用指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是介绍如何评值测量的工具或方法,然后讨论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常用的评估和工具,最后介绍当从事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之临床工作时,常用的监测仪器以及病人使用的辅助器具或设备;第二部分是依据大三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的课程,所设计的15单元的实习,主要内容是物理治疗评估、基础治疗技术与病历书写;第三部分则是问题导向学习的十个案例以及为大四唿吸循环物理治疗实习所设计的临床教育规划,包括临床决策、成效分析和七週的自我学习教材。读者可就本身的时间规划与需求,选择性使用本书,如果认为大三15个单元的实习超出学生之负荷,可予精简或兼併。若希望进一步了解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读者可参阅其他之相关参考资料以及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基础实务一书(台北:金名图书有限公司,2008年)。
大三实习每单元约3小时,约略是1小时的录影带观看或示范讲解,其余2小时则必须学生分组实际操作,学生可利用每一单元后所附的实习报告填答问题,且应自己寻找资料讨论每一单元的问答题。
实习单元注意事项:
1. 凡有运动项目之实习,请着舒适简便之衣物与运动鞋,须心电图监测的单元,衣物以前开襟为宜。
2. 每次实习课之前,请仔细阅读实习手册,熟习实习目的与步骤。
3. 除非有特别说明,一般均以两人为一组,分别为测试者和受试者。每次实习后,每人缴交实习报告一份,于下次实习课前交给协助指导之研究生助教。
4. 下课前10分钟,依学号每三个人轮流担任值日生,负责协助将使用过的仪器归位。以及实习区域的清洁工作,经负责指导实习之研究生助教或老师认可后,方可离去。
5. 评分标准包括平时表现(10%)、实习报告(50%)、期中考(20%)、期末考(20%)。
本书再版时增加了为大三同学设计的十个问题导向学习案例,以抛砖引玉的精神希望用案例型态建立唿吸循环物理治疗的常见适应症,让同学先了解问题、找出需求、自我学习,以解决临床问题,最后能总结并应用在此一过程中得来的知识、技能到其他类似的临床问题,并期许同学自问题导向小组讨论方式学习到团体合作、有效沟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大四实习时应整合临床医学与物理治疗学之知识与技能,做适当之临床决策,面对各式实际的病例,学生应在既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学习,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本书之自我学习教材主要是就大三时未有机会深入的部分借现有之教材、依照目前实习七週的制度,每週额外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安排一些教学活动(如观看教学录影带或上网学习等),并提出一些问题做为自我学习的评量。希望为学生规划一些学习方向、并训练学生善用实习的时间,设计上还留有空白课程,期望学生能经由这样的带领,自我学习解决临床问题。
本书的附录则包括唿吸循环生理及临床常用之符号、单位换算、心肺功能预期公式、常用运动测试之程式以及参考答案。希望经由本书所设计之各种方式的操作、实习,使学生对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有清楚的了解,也期待本书能成为学生和临床治疗师有用的案头书。
台大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系
吴英黛 2009年1月
收到这本《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真是太惊喜了!我还在准备考呼吸治疗师执照,这本手册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虽然我对呼吸治疗的基础理论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但实操部分一直是我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实习阶段,面对真实的病人,手足无措的感觉时常让我很焦虑。 这本书的书名就点明了它的实用性,特别是“实习手册”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会提供很多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我非常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各种物理治疗技术,例如体位引流的原理、不同体位的选择、拍背的手法和力度控制,还有呼吸肌训练的器材选择和使用方法等等。如果能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告诉我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那就更好了。 我听说第三版在内容上有很多更新和补充,这让我很期待。希望它能包含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进展,让我能够学到最前沿的知识。毕竟,医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作为从业者,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总而言之,我非常看好这本书,希望它能帮助我顺利通过考试,并且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评分这本《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光听名字,就让人感觉是一本扎实的工具书。我之前在学习呼吸治疗的时候,总是觉得很多东西听起来明白,但一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卡壳了。比如,教你做胸部物理治疗,视频里看别人做得好像很简单,轮到自己上手,总觉得力道不对,或者不知道怎么判断病人会不会不舒服。 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手把手教你的老师一样,把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得清清楚楚。就拿体位引流来说,不只是告诉你某个体位是干什么的,更要详细说明体位的摆放细节,比如床的角度怎么调,枕头怎么垫,以及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 Signs and Symptoms。还有,关于拍痰和震颤,到底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不同的疾病情况应该怎么调整手法,如果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清晰的答案,那真是太好了。 而且,考虑到这是第三版,我猜内容肯定比之前的版本更丰富,更贴近现在临床的需求。比如,一些新的辅助设备的使用方法,或者是一些针对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儿童)的物理治疗技巧,如果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绝对会大大提升它的实用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们实习和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指南。
评分呼,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学问,毕竟是“第三版”了,感觉内容肯定是很紮实的。我还在念书的时候,呼吸治疗相关的课程就觉得好难,特别是那些物理治疗的部分,什么体位引流、震颤拍痰,光是听就头昏,更别说要实际操作了。我那时就希望有本像这样的手册,能把那些抽象的理论都变成具体的步骤,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这样学习起来应该会轻松很多。 现在虽然毕业工作一段时间了,但有时遇到比较棘手的个案,还是会想回头翻翻教科书。不过,教科书毕竟是教科书,很多时候讲得比较笼统,实际应用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像手册这样,可以针对特定情况给出更详细的指导。我特别期待这本书在“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这块的实操部分,比如针对不同疾病(像是COPD、肺炎、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还有各种辅助工具的使用技巧,这些都是我们临床上最需要的东西。如果这本书能把这些都讲透,那真的就是我们这些前线治疗师的福音了!
评分我是一位对呼吸健康非常关注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平时也会阅读一些相关的健康科普书籍。当我看到《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这个书名时,立刻被它吸引了。我一直觉得,呼吸是生命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而当呼吸出现问题时,物理治疗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作为一本“实习手册”,它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讲解那些相对复杂的物理治疗概念,让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了解。例如,那些关于如何通过物理手段来帮助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方法,听起来就很有技术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清晰的图示,来解释这些原理。 我还想了解,除了基础的物理治疗技术,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呼吸康复的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如何通过运动、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居家康复指导,那对我们这些关注自身健康的人来说,将会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开我对呼吸系统物理治疗的认知,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领域。
评分我本身是一位资深的呼吸治疗师,在临床上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了。这些年我见证了呼吸治疗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也经历过多次教科书的更新迭代。这次看到《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的推出,我感到非常兴奋。 我一直认为,物理治疗在呼吸循环系统的康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许多教科书在这一块的阐述往往过于理论化,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可能存在一些脱节。而一本优秀的实习手册,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我希望这本第三版的手册,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物理治疗方法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详细的操作步骤。 特别是我对书中关于“循证实践”的体现非常感兴趣。在当今的医学领域,“循证”已经成为衡量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如果这本书能够引用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更有效、更安全的物理治疗,那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临床决策能力。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的内容,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改善预后都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