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呼吸循环系统
  • 物理治疗
  • 康复
  • 临床实践
  • 医学教育
  • 实习手册
  • 第三版
  • 呼吸
  • 循环
  • 物理治疗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是介绍如何评值测量的工具或方法,然后讨论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常用的评估和工具,最后介绍当从事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之临床工作时,常用的监测仪器以及病人使用的辅助器具或设备;第二部分是依据大三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的课程,所设计的15单元的实习,主要内容是物理治疗评估、基础治疗技术与病历书写;第三部分则是问题导向学习的十个案例以及为大四唿吸循环物理治疗实习所设计的临床教育规划,包括临床决策、成效分析和七週的自我学习教材。

作者简介

吴英黛

  台大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大医学院复健医学系物理治疗组理学士∕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治疗硕士∕美国爱荷华大学运动科学博士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但不包含该书的任何具体内容信息。 --- 《运动损伤与康复策略:临床实践指南》 深度解析:从基础生理到高级康复技术 本书概述 《运动损伤与康复策略:临床实践指南》是一本面向运动科学、物理治疗、运动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及从业人员的综合性参考书。本书旨在弥补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鸿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具有高度操作性的运动损伤评估、诊断和康复策略框架。全书内容紧密围绕运动场景下的常见急慢性损伤,涵盖了从生物力学基础到前沿康复技术的广泛领域。 核心内容结构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第一部分:运动生物力学与损伤基础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重点阐述了运动中骨骼、关节、肌肉、韧带及肌腱的受力特性与生物力学原理。深入探讨了不同运动项目对特定组织结构的负荷模式,为理解损伤的发生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组织生物力学特性: 详细介绍软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和硬组织(骨骼、软骨)的应力-应变曲线、黏弹性行为及其在急性与慢性损伤中的表现。 运动链理论: 剖析了运动链在评估损伤中的作用,解释了远端损伤如何影响近端结构,反之亦然。 常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 对肌肉拉伤、韧带扭伤、肌腱炎等常见运动损伤的炎症反应、修复过程及愈合阶段进行深入的病理学解析。 第二部分:损伤评估与诊断流程 本部分是临床实践的核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系统化的临床评估工具来准确识别运动损伤。强调了从病史采集到体格检查的每一个环节的专业性要求。 全面病史采集技术: 提供了结构化的问诊模板,指导读者有效获取关于损伤机制、症状变化、既往史和生活方式的关键信息。 客观体格检查方法: 详述了关节活动度测量、肌肉力量测试、特殊试验(如稳定性测试、撞击测试)的规范操作流程、判读标准及临床意义。特别关注了神经系统和血管评估在运动损伤诊断中的重要性。 辅助诊断工具应用: 讨论了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超声)在运动损伤鉴别诊断中的角色,以及如何结合影像结果制定初步康复计划。 第三部分:特定区域运动损伤的康复管理 本书将重点放在下肢、上肢和躯干三大主要运动功能区域的损伤管理上,为每种损伤类型提供了分阶段的康复方案。 下肢损伤管理: 涵盖了踝关节扭伤、跟腱损伤、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以及髋关节撞击等常见问题的早期干预、中期恢复和回归运动的流程。详细说明了步态分析的要点和矫正方法。 上肢损伤管理: 重点关注肩袖损伤、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高尔夫球肘、以及腕部和手部的应力性损伤。强调了肩胛骨稳定性和动态控制在肩关节康复中的关键地位。 躯干与脊柱损伤: 探讨了下背痛、椎间盘源性疼痛在运动员中的特点,以及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预防和康复中的应用策略。 第四部分:康复治疗技术与干预手段 本部分详细介绍了物理治疗领域内广泛使用的治疗技术及其在不同损伤阶段的应用指征和禁忌症。 手动治疗技术: 深入讲解了关节松动术(Mobilization)和关节矫正术(Manipulation)的技术要领,以及软组织松解(如肌筋膜松解、触发点技术)的应用。 物理因子治疗: 探讨了电疗(TENS, NMES)、超声波、激光、冷热疗法在减轻疼痛、控制炎症和促进组织修复中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操作规范。 运动疗法设计: 提供了构建循序渐进的运动处方的方法论。内容包括本体感觉训练、平衡训练、力量与耐力重建、以及特定运动技能的再教育。特别强调了功能性训练与生物力学反馈的整合。 第五部分:特殊人群与前沿实践 为适应现代运动医学的发展,本书引入了针对特殊人群和新兴领域的实践指导。 老年人群的运动康复: 讨论了与年龄相关的肌肉骨骼退化,以及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有效的抗跌倒和功能维持方案。 运动中的心理因素: 阐述了疼痛认知、运动恐惧(Kinesiophobia)对康复进程的影响,并提供了基础的运动心理干预建议。 运动表现优化与预防: 从康复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生物力学评估来识别潜在的损伤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提升运动效率,降低重复损伤率。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运动损伤与康复策略: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提供了详实的知识库,更侧重于“如何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每一章都包含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技术流程图,帮助读者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临床决策。它致力于培养读者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运动损伤时,能够独立、科学地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康复路径。本书是运动康复领域追求专业精进的必备工具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绪 论

第一章 如何评量使用的工具或测量方法 3
第二章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常用的评估方法 7
第三章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常用工具或设备 13
第四章 临床上病人常用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25

第二部分  唿吸系统物理治疗之基础实习

实习一 生命征象评估 43
实习二 唿吸系统评估 45
 〈病历〉 47
实习三 唿吸运动 49
实习四 肺部清洁技术与胸部X光片研读 51
实习五 相关设备之简介与使用 53
实习六 唿吸系统疾患之功能测试 57
实习七 撰写需要胸腔照护病患之物理治疗病历 61
 〈病例一~四〉 62

第三部分  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之基础实习

实习一 心脏血管系统评估 69
 〈病历〉 71
实习二 运动型式 75
实习三 第一阶段心脏复健 79
实习四 第二、三阶段心脏复健之运动训练计画 81
 〈病例五~六〉 82
实习五 体适能测量 87
实习六 心电图 91
实习七 周围血管 97
实习八 撰写物理治疗病历 99
 〈病例七~十一〉 100

第四部分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之问题导向学习案例与临床实习

第一章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常见之病人型态和问题导向学习案例 111
 〈案例一~十〉 112
第二章 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之临床决策与疗效评估 127
第三章 学生自我学习教材 133

附 录
附录一 唿吸循环生理及临床常用之符号 145
附录二 单位之换算 147
附录三 肺功能之预期公式 151
附录四 运动测试之程式 155
附录五 动态心肺功能检查或运动能力等相关预期公式 157
附录六 SOAP方式病历记录 165
附录七 部分参考答案及问题导向学习案例之讨论 171
附录八 物理治疗纪录表
初次评估纪录表(外科系适用) 193
初次评估纪录表(内科系适用) 194
急性唿吸循环物理治疗每日纪录表 195
心房?心室中膈缺损术后临床路径物理治疗报告表 196
冠状动脉术后临床路径物理治疗报告表 197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路径物理治疗报告表 198
运动训练纪录表 199
索 引 201

图书序言

自 序

  本书是为了配合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的课程所设计的实用指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是介绍如何评值测量的工具或方法,然后讨论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常用的评估和工具,最后介绍当从事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之临床工作时,常用的监测仪器以及病人使用的辅助器具或设备;第二部分是依据大三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的课程,所设计的15单元的实习,主要内容是物理治疗评估、基础治疗技术与病历书写;第三部分则是问题导向学习的十个案例以及为大四唿吸循环物理治疗实习所设计的临床教育规划,包括临床决策、成效分析和七週的自我学习教材。读者可就本身的时间规划与需求,选择性使用本书,如果认为大三15个单元的实习超出学生之负荷,可予精简或兼併。若希望进一步了解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读者可参阅其他之相关参考资料以及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基础实务一书(台北:金名图书有限公司,2008年)。

  大三实习每单元约3小时,约略是1小时的录影带观看或示范讲解,其余2小时则必须学生分组实际操作,学生可利用每一单元后所附的实习报告填答问题,且应自己寻找资料讨论每一单元的问答题。

实习单元注意事项:

  1.  凡有运动项目之实习,请着舒适简便之衣物与运动鞋,须心电图监测的单元,衣物以前开襟为宜。

  2.  每次实习课之前,请仔细阅读实习手册,熟习实习目的与步骤。

  3.  除非有特别说明,一般均以两人为一组,分别为测试者和受试者。每次实习后,每人缴交实习报告一份,于下次实习课前交给协助指导之研究生助教。

  4.  下课前10分钟,依学号每三个人轮流担任值日生,负责协助将使用过的仪器归位。以及实习区域的清洁工作,经负责指导实习之研究生助教或老师认可后,方可离去。

  5.  评分标准包括平时表现(10%)、实习报告(50%)、期中考(20%)、期末考(20%)。

  本书再版时增加了为大三同学设计的十个问题导向学习案例,以抛砖引玉的精神希望用案例型态建立唿吸循环物理治疗的常见适应症,让同学先了解问题、找出需求、自我学习,以解决临床问题,最后能总结并应用在此一过程中得来的知识、技能到其他类似的临床问题,并期许同学自问题导向小组讨论方式学习到团体合作、有效沟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大四实习时应整合临床医学与物理治疗学之知识与技能,做适当之临床决策,面对各式实际的病例,学生应在既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学习,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本书之自我学习教材主要是就大三时未有机会深入的部分借现有之教材、依照目前实习七週的制度,每週额外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安排一些教学活动(如观看教学录影带或上网学习等),并提出一些问题做为自我学习的评量。希望为学生规划一些学习方向、并训练学生善用实习的时间,设计上还留有空白课程,期望学生能经由这样的带领,自我学习解决临床问题。

  本书的附录则包括唿吸循环生理及临床常用之符号、单位换算、心肺功能预期公式、常用运动测试之程式以及参考答案。希望经由本书所设计之各种方式的操作、实习,使学生对唿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有清楚的了解,也期待本书能成为学生和临床治疗师有用的案头书。

台大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系
吴英黛  2009年1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真是太惊喜了!我还在准备考呼吸治疗师执照,这本手册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虽然我对呼吸治疗的基础理论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但实操部分一直是我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实习阶段,面对真实的病人,手足无措的感觉时常让我很焦虑。 这本书的书名就点明了它的实用性,特别是“实习手册”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会提供很多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我非常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各种物理治疗技术,例如体位引流的原理、不同体位的选择、拍背的手法和力度控制,还有呼吸肌训练的器材选择和使用方法等等。如果能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告诉我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那就更好了。 我听说第三版在内容上有很多更新和补充,这让我很期待。希望它能包含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进展,让我能够学到最前沿的知识。毕竟,医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作为从业者,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总而言之,我非常看好这本书,希望它能帮助我顺利通过考试,并且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评分

这本《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光听名字,就让人感觉是一本扎实的工具书。我之前在学习呼吸治疗的时候,总是觉得很多东西听起来明白,但一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卡壳了。比如,教你做胸部物理治疗,视频里看别人做得好像很简单,轮到自己上手,总觉得力道不对,或者不知道怎么判断病人会不会不舒服。 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手把手教你的老师一样,把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得清清楚楚。就拿体位引流来说,不只是告诉你某个体位是干什么的,更要详细说明体位的摆放细节,比如床的角度怎么调,枕头怎么垫,以及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 Signs and Symptoms。还有,关于拍痰和震颤,到底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不同的疾病情况应该怎么调整手法,如果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清晰的答案,那真是太好了。 而且,考虑到这是第三版,我猜内容肯定比之前的版本更丰富,更贴近现在临床的需求。比如,一些新的辅助设备的使用方法,或者是一些针对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儿童)的物理治疗技巧,如果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绝对会大大提升它的实用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们实习和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指南。

评分

呼,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学问,毕竟是“第三版”了,感觉内容肯定是很紮实的。我还在念书的时候,呼吸治疗相关的课程就觉得好难,特别是那些物理治疗的部分,什么体位引流、震颤拍痰,光是听就头昏,更别说要实际操作了。我那时就希望有本像这样的手册,能把那些抽象的理论都变成具体的步骤,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这样学习起来应该会轻松很多。 现在虽然毕业工作一段时间了,但有时遇到比较棘手的个案,还是会想回头翻翻教科书。不过,教科书毕竟是教科书,很多时候讲得比较笼统,实际应用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像手册这样,可以针对特定情况给出更详细的指导。我特别期待这本书在“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这块的实操部分,比如针对不同疾病(像是COPD、肺炎、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还有各种辅助工具的使用技巧,这些都是我们临床上最需要的东西。如果这本书能把这些都讲透,那真的就是我们这些前线治疗师的福音了!

评分

我是一位对呼吸健康非常关注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平时也会阅读一些相关的健康科普书籍。当我看到《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这个书名时,立刻被它吸引了。我一直觉得,呼吸是生命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而当呼吸出现问题时,物理治疗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作为一本“实习手册”,它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讲解那些相对复杂的物理治疗概念,让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了解。例如,那些关于如何通过物理手段来帮助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方法,听起来就很有技术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清晰的图示,来解释这些原理。 我还想了解,除了基础的物理治疗技术,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呼吸康复的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如何通过运动、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居家康复指导,那对我们这些关注自身健康的人来说,将会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开我对呼吸系统物理治疗的认知,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领域。

评分

我本身是一位资深的呼吸治疗师,在临床上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了。这些年我见证了呼吸治疗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也经历过多次教科书的更新迭代。这次看到《呼吸循环系统物理治疗实习手册(第三版)》的推出,我感到非常兴奋。 我一直认为,物理治疗在呼吸循环系统的康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许多教科书在这一块的阐述往往过于理论化,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可能存在一些脱节。而一本优秀的实习手册,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我希望这本第三版的手册,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物理治疗方法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详细的操作步骤。 特别是我对书中关于“循证实践”的体现非常感兴趣。在当今的医学领域,“循证”已经成为衡量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如果这本书能够引用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更有效、更安全的物理治疗,那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临床决策能力。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的内容,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改善预后都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