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之后,我和朋友谈起自残的经过,已经不再口唇震动,心脏勐跳了,而且朋友听来无不感到既惊险又生动,简直就是一出黑色喜剧。
父母离异后,为了母亲的再婚,李子玉被迫改口称妈妈为阿姨,然后与哥哥一起住进了外婆家。那样的年代,处于新旧时代观念的矛盾,与外婆严厉的管教中,她的忧郁种子自童年时起已悄悄埋下......等到第一次婚姻亮起红灯,终于爆发了开来......
「我的大半生牵涉到不少与我生活过的人,我怕影响到他们的名声。随着岁月的过去,人生阅历增加了,心胸比前豁达多了,在开敞自我心怀的同时,朋友也被我的真诚感动了,也愿意坦荡心胸和我作心灵的沟通。」在自序中李子玉如是说。
长期受忧郁症所苦,但幸运的,她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忧郁。借着一一检视从小到大的经历,发现忧郁症病发时的情绪之低落,令人感到如身陷深谷,伸手不见五指,欲要找寻出口,是件不可能的事。但是又并非绝症,它是能被治癒的,只要小心做好预防的工作,就可以不再复发了。除了看医师服药之外,细心聆听自己的身体语言,随时反省自己的心思意念。若要解危解困,必需自我释放──从执着的思维中挣脱出来。
子玉这本书叙述她与欧梵两夫妻合力抵抗病魔,两人时而张皇失措,时而相拥对泣,这一节写得最是感人。~白先勇
阅读、书写,以及与朋友交谈,都是一种沟通,更是一种自救和自助的方法。「说」不只是普通的言谈,而是一种更深入的「表达」(articulation),这才是自省的工具。表达不出来而烦在心中,压多了必然忧郁成疾。所以,我觉得子玉的这本书,不只是「夫子自道」,也是自救救人,并且推己及人,应能助益相识和不相识的读者。在这个世界上,人是不孤独的,也不应该孤独。~李欧梵
本书特色
四次发病,四次自杀。
缺乏亲情又极度渴望拥有、个性压抑又多愁善感、种种情绪无从发洩,让她难以抵抗忧郁症这恶魔的侵袭?
当她终于走出忧郁,重新面对自己,这人生,是怎样的感悟与学习......
作者简介
李子玉
本名李玉莹,生于广州,长于香港,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一九八○年在美国南伊利诺州立大学取得社会学学位,八○年代末返港,曾任职于某加拿大保险公司。是李欧梵笔下的「真心女人」。 着有《细味人生:食物的往事追忆》。与李欧梵合着《一起看海的日子》、《过平常日子》。
「忧郁症,就是这样」,这几个字,像一记轻柔的耳光,打醒了沉睡的某种情绪。它没有指责,也没有劝慰,只是陈述,但这份陈述背后,却蕴含着无尽的复杂。我总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个非常敏锐的人,能够捕捉到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情感细节。它会不会就像一本私人日记,记录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思绪片段?我尤其好奇,它会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呈现“就是这样”的状态。是诗意的、充满象征的,还是朴实的、直白到有些残酷的?我希望它能够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剖析这份情绪,不回避它的阴影,也不过分渲染它的悲伤。它会不会像一位智者,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淡淡地说一句:“嗯,就是这样,然后呢?” 这种感觉,反而让我觉得,在这种“就是这样”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豁达,某种超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即使在忧郁的状态下,也依然可以保有对生活的好奇和对自我的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忧郁症,就是这样」,听起来有一种直截了当的坦然,就像是作者在平静地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试图去解释或说服。这种风格,反而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奇。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会是一本充满戏剧性冲突或跌宕起伏情节的小说,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内省式的叙事,或者是一些片段式的、充满情绪色彩的散文。我甚至脑补了一下,也许它会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去描绘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忧郁瞬间。可能是某个下雨的午后,一个人坐在窗边,望着远方发呆;也可能是走在人群中,却感到格格不入的孤独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捕捉到那些微小但真实的情绪,并且用一种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会不会像一位老朋友,在某个深夜,默默地递给你一杯温热的饮品,然后用一种低沉而温暖的声音,告诉你「我也是这样」?我期待它能够成为一本能够陪伴读者度过那些“不好过”的时刻的书。
评分每次看到「忧郁症,就是这样」这几个字,就莫名的被吸引。我不确定这名字背后藏着什么故事,是某种宣言,还是一种无奈的告白?光是书名本身,就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好像在说:「就是这么回事,别想太多,也别试图轻易理解。」 我很好奇作者是怎样一种心境,才能为自己的作品取上这样一种坦然又带着些许疏离的名字。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也很关注,有没有那种让人一眼就感受到忧郁气息的色彩运用,或者是一种极简的、留白很多的构图,来衬托出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我总觉得,一个好的书名,就像一扇窗,能让你窥见书籍内容的一角,而「忧郁症,就是这样」,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半掩的门,引诱着我想要一探究竟。我不是心理学专家,也不是忧郁症的患者,但我总觉得,每个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情绪波动,那些时刻,我们或许都能从中找到一丝共鸣。这本书,会不会是一本读来让人感到不那么孤单的读物呢?我期待着,它能够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去触碰那些我们不常示人的内心角落。
评分读到「忧郁症,就是这样」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感。不是那种阴暗压抑的场景,反而可能是一种带着点朦胧、又有点疏离的美感。想象一下,一个灰蒙蒙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潮湿气息,窗台上放着一杯已经凉掉的咖啡,或者是一盆被遗忘的绿植,叶子微微下垂。这本书会不会就是以这样一种静谧而略带伤感的基调展开?它可能不直接谈论“病”,而是通过描绘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去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我期待它能够以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去刻画那些人在独处时的内心世界,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情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触动心弦的瞬间。它会不会像一部慢节奏的电影,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拉入那个属于作者的,又仿佛是你自己的情绪空间?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平静,一种在理解和共鸣中获得的平静。
评分「忧郁症,就是这样」这个书名,实在太有冲击力了。它不像那些故作高深的标题,也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卖弄。它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仿佛在说,不必用复杂的词汇去定义,不必用学术的眼光去审视,它就是存在在那里,如此真实,如此不加掩饰。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书名,究竟是想传达一种自我接纳的勇气,还是一种对外界误解的无奈回应?或许,它是一种宣言,告诉我们,面对内心的情绪,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承认它的存在,而不是试图去压抑或逃避。我很好奇,这本书的内容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就是这样”的状态。是充满哲思的随笔?还是细腻的心理描摹?抑或是充满隐喻的故事?我希望它能以一种不带评判的视角,去解读这份复杂的情绪,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被理解的温暖。它会不会像一面镜子,照映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角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更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