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会诊-大肠癌(二版)

中西医会诊-大肠癌(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西医结合
  • 大肠癌
  • 肿瘤
  • 医学
  • 临床
  • 会诊
  • 二版
  • 消化系统肿瘤
  • 癌症治疗
  • 肿瘤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肠癌,是常见的癌症,
在全世界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占第四位,
本书以中西医的观点切入,
教您如何全方位的预防、战胜此病症!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自1995年后,排名甚至跃居胃癌之上,成为国内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之前几位,对国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隐忧。

  本书以中西医观点切入,对大肠癌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做深入浅出的介绍,不仅是医护人员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更可作为一般民众之健康知识来源。

  此外,本书除了医学专业外,也加添了人文关怀,列举几个由真实个案改编而成的诊疗室报告,让读者可以体认到大肠癌对生理及心理所造成的冲击,进而学以致用,积极的防御大肠癌。

本书特色

一病一书
针对同一种疾病就中西医的观点,提供病患和病人家属完整的思考与治疗模式
提供的案例为门诊和住院常见的病例

作者简介

陈维熊


.现职
阳明大学外科学科主任暨教授
阳明大学医学系副主任
台北荣民总医院实验外科主任
台北荣民总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师

.学历
阳明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
哈佛大学流行病研究所硕士

.经历
哈佛大学B-WHospital/LaheyClinic临床研究员
日本国立癌病中心访问研究员
美国大肠直肠外科医学会会员
国际大肠直肠外科医学会会员
美国癌症医学会会员
美国消化外科医学会会员
中华大肠直肠外科医学会祕书长
国家卫生院大肠癌研究委员会委员
中华内视镜外科医学会祕书长

魏承生

.现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分所特约研究员

.学历
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

.经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住院医师

悬壶济世:当代肿瘤治疗的整合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立足于现代肿瘤学前沿,深度融合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专著。它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癌症的诊疗方案,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宏观的、跨学科的视角,探讨如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中,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协同增效的临床路径。全书旨在为肿瘤科医生、中医师、科研人员以及对整合医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医学同仁,提供一套系统、严谨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肿瘤学的现代图景与挑战 本部分首先对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强调了癌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随后,深入剖析了现代肿瘤学在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基因组测序等领域取得的革命性进展。我们详细阐述了这些前沿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PD-1/PD-L1通路如何被重新激活,以及KRAS突变等“不可成药”靶点的最新突破。 然而,现代医学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耐药性的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管理、患者生活质量(QoL)的维持,以及如何在个体化治疗时代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等问题,构成了临床实践中的重大难题。本部分强调,单纯依赖某一种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应对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与复杂性,迫切需要引入更具整体观和个体化潜力的治疗模式。 第二部分:传统医学的智慧与现代转化 中医理论体系在处理慢性病和复杂疾病方面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本部分将传统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置于现代医学的框架下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我们探讨了“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概念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学意义,并尝试用现代药理学的语言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阐释。 重点章节详细介绍了经典中药方剂(如逍遥散、四君子汤、当归芍药散等)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平衡、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方面的应用基础。这些应用并非停留在经验层面,而是结合了现代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的最新数据,分析了其中活性成分(如多糖、生物碱、皂苷类)对细胞凋亡、血管生成抑制以及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我们特别关注了中医药在提升患者对标准化治疗的耐受性、改善肿瘤相关性疲劳(CRF)及恶病质(Cachexia)方面的潜力。 第三部分:整合治疗的原则与策略构建 整合治疗并非简单的“中药+西药”叠加,而是基于科学评估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的优化干预方案。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详细阐述了如何制定整合治疗策略的步骤: 1. 精准评估体系的建立: 如何结合病理分级、分子标志物(西医)与舌脉苔象、体质辨识(中医)进行多维度评估。强调了中医体质分类(如气虚、血瘀、痰湿等)与西医预后、副作用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2. 时机选择的艺术: 探讨了在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术前准备期、围手术期、辅助/新辅助治疗期、姑息治疗期——中医药介入的最佳时间点和目的。例如,术前运用补气养血方剂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放化疗期间运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方剂以减轻骨髓抑制和黏膜损伤。 3. 标准化与个体化的平衡: 在推广经典验方的同时,强调辨证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的不可替代性。列举了针对不同证型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如何灵活加减药物的实例分析,以期达到减毒增效、延长生存期并提升生命质量的综合目标。 第四部分:临床实践中的协同效应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整合治疗在具体临床场景中的应用案例,而非局限于某一特定癌种。我们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免疫治疗的增效减毒: 免疫治疗虽然突破巨大,但其毒副作用的管理是全球性难题。本书分析了中医药如何通过调节Th1/Th2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来优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率,并有效管理迟发性或重度irAEs。 分子靶向药物的增敏与抗耐药: 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数据,展示了某些中药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特定信号通路(如NF-κB、MAPK)或克服多药耐药(MDR)机制,来增强靶向药物的敏感性。 姑息与支持治疗的提升: 详细讨论了如何运用中医药改善肿瘤晚期患者的营养支持、疼痛控制、睡眠障碍及情绪障碍,体现了整合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第五部分:未来展望与规范化研究 最后,本书展望了整合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建立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验证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可靠性;利用现代组学技术(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深入解析中药复方的作用网络;以及如何推动整合医学在政策制定、临床路径推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规范化建设。本书呼吁临床工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持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实践模式,以期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人性化的生命支持。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Part 1  西医部分
[绪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病因及病理] 大肠直肠癌发生的原因
基因遗传、饮食与生活习惯都可能引发大肠癌9
哪些人属于大肠癌高危险族群?9
[症状] 主要症状和併发症
大肠直肠癌常见的临床症状21
大肠直肠癌易引发的併发症25
[诊断及检查] 血液、生化及影像学检测
医院会替我进行哪些检查呢?27
[预防与保健] 注意身体发出的警讯
引发大肠直肠癌的危险因子及其预防与检测34
易罹患大肠直肠癌的危险族群36
定期接受筛检,早期发现癌前病变38
减少大肠直肠癌发生率,从生活中做起38
[治疗] 手术是最根本的治疗
哪些病人需要手术治疗41
手术前的评估及检查42
手术前的准备43
手术方法的选择44
哪些病人需要做人工造口48
术后的照顾及恢复49
手术后的生活调适50
出院后的追踪51
大肠直肠癌的化学治疗52
大肠直肠癌的放射治疗54
大肠癌之标靶治疗56
[饮食须知] 大肠癌之饮食与营养(舒宜芳)
前言65
大肠癌的预防饮食65
肠道术后饮食须知68
放疗、化疗病患饮食须知73
总结80
[预后照护] 预防复发及造口护理
大肠直肠癌整体的预后81
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82
何谓造口─人工肛门二三事86
造口病人的日常照护88
造口病人日常生活应注意之处89
[诊疗室报告] 辅导实例和临床问答
辅导实例93
临床Q&A122

Part 2  中医部分
[绪论] 中医文献关于大肠癌的记载
大肠癌名词之历史沿革145
[病因及病理] 感六淫 乖七情 饮食伤 禀赋弱
中医对大肠癌病因的认识147
[预防及保健] 上工治未病,预防是上策
调节饮食151
[治疗] 中西医结合,宜标本兼治
清热解毒法155
活血化瘀法156
化痰软坚散结消症法157
扶正固本法157
[药方] 中医治疗大肠癌的有效方药
方药疗法159
大肠癌的针灸疗法163
针刺治疗大肠癌有效俞穴的位置165
大肠癌的食疗166
[诊疗室报告] 对症下药,绝处逢生
疑难杂症解决有方177
临床Q&A179
参考书目18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很专业、很权威的感觉,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很扎实。我是个普通上班族,平时也没什么医学背景,但家里长辈有大肠癌的病史,所以我一直很关注这方面的资讯。以前看一些医学科普,感觉有点零散,不知道哪个是重点。这本《中西医会诊-大肠癌(二版)》就像一本“说明书”,把整个大肠癌的中西医治疗过程讲得清清楚楚。它不光讲怎么治,还讲为什么这么治,比如西医是怎么诊断、怎么手术的,中医又有哪些方剂、哪些疗法可以辅助,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能用。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调适”的章节,这部分讲得很细致,而且很有道理。书里举的例子很多都是很生活化的,让我能更好地理解。虽然里面有些专业名词我不太懂,但整体脉络非常清晰,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家人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也能知道如何更好地支持他们。这本书让我觉得,面对癌症,我们是有选择的,而且是可以积极面对的。

评分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中西医会诊-大肠癌(二版)》的出现,无疑是对大肠癌治疗领域的一次重要贡献。我从事肿瘤内科多年,深知单打独斗的局限性。这本书所倡导的中西医优势互补、协同治疗的理念,正是当前肿瘤治疗的大势所趋。它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更在实践层面提供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书中对于不同分子分型、不同治疗阶段的大肠癌患者,如何精准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例如,对于术后辅助治疗,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中药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对于转移性大肠癌,书中也探讨了如何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治未病”和“扶正固本”思想在肿瘤康复期的应用,这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精髓,对于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出版,必将推动中西医结合在大肠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评分

作为一名在医疗领域工作多年的编辑,我见过不少医学书籍,但《中西医会诊-大肠癌(二版)》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当前医学界在这一细分领域的研究空白。它不是简单的将中西医的治疗方案罗列出来,而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整合,深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协同机制。书中对于不同病理分型、不同转移阶段的大肠癌,都给出了详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我尤其欣赏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引用的文献和案例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在论述上,它既有宏观的理论框架,又有微观的临床细节,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中西医会诊的精髓。例如,书中对于免疫治疗联合中医扶正固本的探讨,就非常有前瞻性。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必备的参考工具书,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对于医学研究者来说,它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和研究方向。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本身,更在于它所代表的医学理念的进步。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让我惊喜了!我本身就是一位中医师,一直以来都对中西医结合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可能性充满好奇。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大肠癌的书籍,但真正能深入探讨中西医会诊的却少之又少。拿到这本《中西医会诊-大肠癌(二版)》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中西医如何协同作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书中详细阐述了在不同分期、不同症状的大肠癌患者身上,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灵活运用中西医的治疗手段。例如,在一些西医治疗副作用较大的情况下,书中提供了不少从中医角度缓解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案,这对于临床实践非常有指导意义。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接地气,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辨证论治”在中西医结合中的应用,这让中医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被西医的框架所限制。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对于中医同仁来说,它打开了新的思路;对于病患家属来说,它提供了希望和更全面的信息。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大肠癌这种疾病,单靠西医的手术、化疗、放疗,似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听朋友说起这本书,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因为家人曾受过大肠癌的困扰,所以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读完之后,我真的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里面把很复杂的医学概念,用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了。它讲到了西医的治疗方式,副作用有哪些,然后又讲到了中医怎么介入,比如用一些草药或者针灸来减轻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或者术后身体的虚弱。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很多例子都是真实的患者故事,看到他们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中获得了改善,感觉真的很有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癌症治疗不仅仅是和疾病对抗,更是要关注患者的整体身心健康。虽然我看完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所有专业术语,但这本书传递的“人本关怀”和“多学科协作”的精神,让我觉得非常温暖和有希望。对于正在经历或者担心大肠癌的家庭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能提供更全面、更人性化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