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9篇论文的作者,由奏折、题本、州县档案、卫选簿等官方史料,以及契约文书、讼师秘本等民间史料,分别讨论了明清中国的讼师心态、军户充继、科考假冒名籍、禁?民间祠祀,以及犯姦、亲属间的人命案件、买卖妻子,乃至于契约与习惯法问题、船运纠纷等议题;各篇文章试图这些不同的法律现象放入一个更广?的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与文化史视野做更细致与宏观的考察。
9篇论文至少涉及以下四项议题:一、澄清那些足以支撑明清司法的核心价值观;二、说明当时社会经济与司法体系的互动关系;三、明清中国有关法律的话语(discourse)、修辞(rhetoric)与形象(image)等问题;四、中国法史学作品如何可与西方法律演变做更有效的比较与对话。借由探究这四大类议题,本书希望对明清法律运作中的权力与文化问题,提供更具体而有用的论证与观察。
编者简介
邱澎生
西元1963年生,1995年取得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1996年入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服务迄今。
主要研究明清中国经济与法律领域的长期演变,诸如商人、士人与官员对财富分配、契约执行乃至于涉及「公利/私利」等经济事务的价值心态,以及官员、幕友与讼师如何建构法学知识。探究这些「价值心态」与「知识结构」如何与当时中国的经济与法律制度交互影响并且彼此界定?是其主要的研究关怀。
相关着作,可见个人网页:idv.sinica.edu.tw/pengshan
陈熙远
台大历史系学士、历史所硕士,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文联合学程博士。
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关注的议题,主要聚焦于文化传统与礼教秩序,如何随着历史内外在条件的改变,而面临断续、转化或重整等种种课题。
发表详目,可参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网站(www.ihp.sinica.edu.tw)中相关个人网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