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1
《教育传递理论之建构》是《阶级、符码与控制》系列研究的第三卷。这本书的出版象征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的完成。《第一卷》、《第二卷》旨在探索符码的家庭起源,分析家庭的社会关系结构与沟通体系如何生成限制型与精致型符码。《第三卷》则将研究范围扩及到学校。它关心的是,去脉络化、意义独立的精致型符码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符码类型,是如何被传递的──亦即,教育传递模式的建构。
伯恩斯坦在《教育传递理论之建构》一书里,是以极具创意的分类、架构和界线等概念,将涂尔干思想中的社会分工原则、有机和机械连带与社会控制等观点加以纳入,同时摒弃当代教育社会学将他归类在结构功能论里,及鉅观和微观二分的习惯作法。本书既分析教室、学校的组织结构、传递原则、教育知识的类型,同时又论证教育传递模式与社会分工和社会控制之关系。另外,我们更能见识到,伯恩斯坦是如何将涂尔干思想溶入马克思的阶级论里,发展出不同以往的涂尔干式冲突论观点,建构所谓的中产阶级教育实践理论,彰显中产阶级内部变化与现代教育制度变迁的关联。
本书特色
本书为国家科学委员会经典译注计画之一。
作者简介
巴索.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1924-2000)
系英国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教育社会学家,一生思想历经四十寒暑,辑印成五册,大体以《阶级、符码与控制》(Class, Codes and Control)为名出版,惟副标题互异,意谓关怀焦点和议题的转进和变化。这五册依序为《语言社会学理论研究》(1971)、《语言社会学应用研究》(1973)、《教育传递理论之建构》(1975)、《教育论述之结构化》(1990)、《教育、象征控制与认同》(1996∕2000)。
译者简介
王瑞贤
英国威尔斯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屏东教育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译有《教育、象征控制与认同》(2005,台北:学富)、《教育论述之结构化》(2006,台北:巨流)。
社会阶级、教育传递与社会控制──伯恩斯坦思想之导读∕王瑞贤
一、伯恩斯坦生平
二、「教育传递理论之建构」──《第三卷》的重要性
三、符码理论及其误解
四、教育变革、社会控制与中产阶级之关系
五、伯恩斯坦的涂尔干社会学传统
附录:伯恩斯坦年表和主要着作一览表
阶级、符码与控制 第三卷:教育传递理论之建构
谢辞
序论
社会语言学与教育符码之关系
缺陷理论
谢辞
参考书目
第一部:学校道德基础之变迁
第一章 教育共识与不满之来源
参考书目∕附录一:附注∕附录二:工具性与表意性秩序
第二章 教育的仪式
前言∕学校的社会形式∕工业化与学校仪式的回应∕学校的工具性秩序与社会共识基础∕结论∕参考书目
第三章 开放学校-开放社会?
参考书目
第二部:教育传递符码化之变迁
第四章 课程论
参考书目
第五章 教育知识之分类与架构
前言∕两种课程类型∕分类与架构∕教育知识符码类型学∕应用∕统整型与聚集型符码∕聚集型、统整型符码与秩序问题∕教育符码的变迁∕结论∕谢辞∕参考书目
第六章 阶级与教学:显式与隐式
隐式教学与幼儿教育∕学习理论与隐式教学∕阶级与隐式教学∕隐式教学的阶级预设∕学校的转换∕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过渡∕志谢∕参考书目∕附录:物体符码化与控制模式之注释
第七章 教育社会学简史
参考书目
索引
阶级、符码与控制-教育传递理论之建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阶级、符码与控制-教育传递理论之建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