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活福祉已是世界各先进国家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追求的目标。本书是以老人生活福祉结合科技和社区教育之观点做为主轴,亦即从老人生活科技辅具之需求、居住,延伸到老人的休闲和社区照顾服务。由于目前国内对于老人生活科技福祉之需求和社区老人休闲需求之连结仍为少数,但却相当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本书乃将两者融合而成。本书是时代性的知识需求,也是照顾科技之发展趋势,本书以理论为经,实务为纬,对长寿社会之老人生活科技辅具之需求、研发运用和社区休闲教育之分析,具有深度性的探讨,对于中高龄者、学生、实务工作者和照顾产业而言,是一本认识当代老人生活福祉与结合科技辅具之研发之重要书籍,极具高度参考价值。
主编者简介
陈燕祯
元智大学社会暨政策科学系副教授
作者简介
赖泽涵
哈萨克共和国国家院士
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博士
国立中央大学前文学院院长.荣誉教授
前玄奘大学讲座教授
国立中央大学客家学院创院人
国立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谘询委员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学术谘询委员
余家杰
元智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所博士.专案经理
徐业良
美国史丹福大学机械工程所博士
元智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教授.主任秘书
元智大学老人福祉科技中心主任
陈燕祯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社会政策暨社会政策博士
英国巴斯大学社会暨政策科学博士研究
元智大学社会暨政策科学学系副教授
裴晋国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博士
开南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高菁如
元智大学资讯社会学研究所硕士
桃园县芭里国小教导主任
游家翔
元智大学资讯社会学研究所硕士
桃园县福安国小教师
郭小燕
元智大学资讯社会学研究所硕士
桃园县文山国小教师
谢登旺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
元智大学社会暨政策科学学系教授
第一章 常青树也会慢慢凋谢 / 赖泽涵
第二章 国内外远距居家照护发展之现况与挑战 / 余家杰、徐业良
第一节 高龄化社会现象与健保制度的改变
第二节 资通讯技术对医疗照护形式的转变
第三节 国内外远距居家照护系统案例介绍
第四节 典型的远距居家照护系统架构
第五节 远距居家照护系统的困难与挑战
第三章 高龄者智慧型机器人轮椅使用需求之探讨 / 陈燕祯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文献探讨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智慧型管家的图像与期待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四章 老人居住环境设计之研究 / 裴晋国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老人居住建筑物与室内设计
第三节 老人居住辅具之应用
第四节 住居评估改进与整合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老人休闲活动与自我认同之探讨 / 高菁如、陈燕祯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分析
第五节 退休老人之休闲活动模式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高龄者田园耕种休闲生活之研究 / 游家翔、陈燕祯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文献探讨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资料分析与研究发现
第五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社区关怀据点形成过程评析:以桃园县芦竹乡二社区为例之探讨
/ 郭小燕、谢登旺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社区照顾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桃园县社区关怀据点实施现况
第四节 外社社区与山脚社区照顾关怀据点的个案介绍
第五节 问题提出与讨论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气息,我第一眼就被它吸引了。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学术,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本充满智慧与关怀的指南。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细腻的笔触所打动,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老年群体深深的理解和尊重。整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舒缓,没有生硬的理论说教,更多的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来展现老年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社区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老年人如何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来丰富晚年生活的部分,那些充满活力的场景,让我对“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老年心理健康的小知识,解释得通俗易懂,对于我这样即将步入老年生活的人来说,非常有启发性。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和一位慈祥的长辈在促膝长谈,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人生的感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安享晚年的温暖寄语,让我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怀的力量。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就被它充满人文关怀的标题所吸引。我一直相信,老年人的生活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安顿,更是精神层面的丰富与滋养。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欲。作者在书中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普通老年人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持与梦想,都让我深受感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老年人如何通过学习新知识、发展新爱好来重拾生活热情的部分。那些曾经被生活所累,如今却在晚年重新找回自我价值的老人们,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力量,也让我看到了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可能。书中还提到了老年人在社区中扮演的“传承者”角色,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递给下一代,这让我对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对生命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它让我明白,年龄从来都不是阻碍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由。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被它沉静而富有智慧的书名深深吸引。虽然我还没有到花甲之年,但对晚年生活的憧憬和对人生智慧的探求,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宁静而深刻的体验。它不像一般的书籍那样,上来就讲大道理,而是缓缓地铺陈开来,像一条蜿蜒的小溪,流淌着对生命、对岁月、对人生的思考。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慢生活”和“慢学习”的推崇,这与当下快节奏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不禁反思,或许真正的幸福,就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慢”之中。书中对于老年人精神世界的描绘,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让我看到了即使在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阶段,心灵依然可以保持着盎然的生机和对美的追求。它让我意识到,老年生活并非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可以静静品味生活、沉淀智慧的美好阶段。这本书,为我描绘了一幅幅温暖而充满希望的老年生活画卷。
评分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老年人,也深知他们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时,便立刻觉得它对我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我最看重的方面。作者在书中提供的许多关于如何组织社区活动、如何开展老年教育、如何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案例,都非常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赋权”老年人的理念,强调要让老年人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书中提到的“同伴支持”模式,让我看到了利用老年人之间的互助力量来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此外,书中还对当前社区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让我对如何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我一直对社会学和老年学领域的研究比较感兴趣,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便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都让我感到惊叹。作者在书中对当前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分析非常透彻,并结合了大量的实证数据,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宏观图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老年人简单地视为需要被照顾的弱势群体,而是强调了他们作为社会宝贵财富的价值,以及他们在社区发展中可以扮演的重要角色。书中关于如何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章节,提供了许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服务供给和文化营造,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参与度。这些建议非常具有操作性,我相信对于社区管理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关心老年人福祉的各界人士都将非常有价值。此外,作者还探讨了科技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来弥合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科技发展的红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积极、更加有活力的老年社会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