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是一门涵括甚广的科目(或工作),从个人开始,由内而外,包含家庭与人际、社区与工作、环境与国家政策,最外环是全球事件。本书以这样的模式铺陈,谈到心理卫生的身(以及物理环境)、心、灵、与社会等面向,不只兼顾到个人身体与心理、社会与灵性(与宗教)层面的健康,也提醒相关政策拟定与机制在一般民众「心理卫生」所应该负责的区块。「健康」是一个「持续性」的概念,而不是「全有」或「全无」,因此本书除了健康的「正向」工作(如「维护」)之外,也顾及另一方面的「失能」(如「预防」与「治疗」),但是基本上较着重在前者,而现代人所置身的科技社会与全球化趋势,自然也必须纳入考量。
作者简介
邱珍琬(笔名:仞冈)
台湾花莲人
现职:屏东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
学历:
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毕业
高师大教育研究所肄业
俄亥俄大学谘商师教育硕士
德州理工大学谘商师教育博士
经历:
曾任国、高中教师、建国中学辅导教师
美国心理诊所心理师
台湾艺术学院、世新大学、新竹师院、空中大学兼任副教授
台北生命线、怀仁全人发展中心讲师与团体领导
着作:
「狗狗心理学-以狗为师」、「谘商技术与实务」
「遇见谘商」、「留学纪事」、「女性主义治疗理论与实务」
「我们的父亲母亲」,「要爱不要伤害-家庭沟通宅急便」
「寻回失落的一角」、「A+大学生的42把关键钥匙」
「成长书」、「亲职教育」、「做个谘商人」、「作自己的谘商师」
「国小校园欺凌行为与对应策略」、「甜蜜的婚姻书」
「我的家缺角了—一个心理治疗师的观察」
「完美的分手—失去,没甚么大不了」、「有情人生」
「简简单单的生活哲学」、「仞冈散文」、「背景」、「短歌吟」
合着:
「围炉夜话」、「饮冰室夜话」数集,「这会是一季美好的冬」
「生命果真如此轻易」、「贴近每一颗温柔的心」
译作:
「倾听」、「教养新好男孩」、「人格心理学」
「焦点谘商在国高中的运用」
其他:专文连载有「人间失格」等,其他学术着作见专业期
第1章 心理卫生的定义与意涵
心理卫生的定义
为何需要心理卫生
健康信念
健康行为与习惯
健康与道德
健康是一种学习
心理健康习惯养成
心理卫生的范畴
家庭作业
第2章 现代社会与健康
现代人面临的挑战
社经阶级与健康
过与不及
家庭作业
第3章 自我与心理健康
身体意象
自我与界限
自我与健康
谘商师的自我照护
家庭作业
第4章 性与性别
性与健康
性与沟通
性别与发展
性别与健康
性别与文化社会
谘商中的性别议题
家庭作业
第5章 家庭、亲密关系与人际关系
家庭支持系统
亲密关系
人际关系
友谊
家庭作业
第6章 压力与调适
压力的定义
压力征候
认知与压力
生命事件与压力
不当压力管理
压力纾解与管理
抗压资源
家庭作业
第7章 忧郁症与情绪健康
忧郁症为现代文明病之一种
忧郁症治疗与健康情绪养成
家庭作业
第8章 攻击与暴力
校园暴力
网路霸凌
亲密关系与暴力
家庭暴力
性侵害
被害人处遇
加害人处遇
创伤经验的处置
自伤与自杀
自杀
自杀对于家庭的影响
自杀预防的处理
家庭作业
第9章 环境、适应问题与心理疾病
文化与社会习俗
政治与政策对健康的影响
适应问题与心理疾病
家庭作业
第10章 职场心理卫生
职场的压力与挑战
职场健康与维护
家庭作业
第11章 信仰与宗教
健康新定义
生命意义与灵性需求
灵性或宗教对健康的影响
心灵需求与宗教
谘商师面对当事人灵性与宗教需求的能力
灵性生活与照顾
家庭作业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之旅。书名“心理卫生”就暗示着一种积极的维护和调养,而非被动地等待问题发生。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处理那些敏感话题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和同理心。书中对抑郁、焦虑等情绪的描述,没有丝毫的评判,而是充满了理解和支持。这让我感到,即使在面对内心的黑暗角落时,也能找到一份温暖和希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疏导”的部分,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正念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这些都是我之前听过但从未真正深入实践过的。在尝试了这些方法后,我发现它们确实能有效地缓解我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感。比如,在工作遇到瓶颈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躁不安,而是会停下来,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这种“慢下来”的练习,让我重新获得了对情绪的掌控感。此外,书中对人际关系中“界限感”的探讨,也让我茅塞顿开。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惫和受伤,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设立和维护自己的界限。这本书提供了一些清晰的指导,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并学习如何以更健康、更尊重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柔和的色调和简洁的字体,总给人一种宁静而治愈的感觉。我一直觉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关注内心的平和与健康与关注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从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探索内心的奥秘。书中对情绪管理的阐述,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例子和易于理解的理论。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接纳不完美”的章节,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痛苦并非来自外部事件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对事情的解读和固有的执念。书中的练习和建议,我也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虽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确实能感受到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我开始尝试在感到焦虑时,先深呼吸几次,然后问问自己,此刻最真实的需求是什么。这种觉察力的提升,让我不再被负面情绪轻易裹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位贴心的伙伴,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疲惫时给予慰藉。我还会继续深入研读,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出现,恰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内心长期干涸的土地。书名“心理卫生”本身就带着一种积极主动的调性,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被书中那种深刻而细腻的洞察力所深深打动。作者似乎能够洞悉我们内心深处的种种困惑和挣扎,并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引导我们走出迷雾。书中对“情绪的四大功能”的解读,让我对一直以来难以理解和应对的情绪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以为愤怒、悲伤都是负面的,需要被压抑。但书中的分析让我明白,这些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转化它们。我尝试着在感受到负面情绪时,先去倾听它,问问它想告诉我什么,而不是立即去否定或压制。这种转变,让我与自己内心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此外,书中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介绍,也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让我意识到,关注和培养我们的优势和积极品质,同样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开始尝试着记录下每天让我感到快乐和感恩的事情,并且更加关注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间。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练习,让我能够真正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对生活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体悟。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其散发出的那种宁静而智慧的气息所吸引。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优美,读起来丝毫不觉得枯燥。我尤其钟情于书中关于“自我关怀”的章节。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比喻,将自我关怀比作滋养花园,强调了持续的、有意识的关爱是身心健康的基础。我一直以来都习惯于将自己放在最后,总是在优先满足他人的需求。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开始反思这种模式的弊端,并认识到,只有首先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爱他人,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书中提供的一些具体的自我关怀实践,比如设定休息时间、拥抱自己的优点、原谅自己的过错等等,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尝试着在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哪怕只是静静地喝一杯茶,或者听听喜欢的音乐。这种微小的改变,却能带来巨大的内心满足感。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内在觉醒的催化剂,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学会与之和谐相处。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抱有浓厚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改善生活质量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心理卫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它用一种非常直接且贴切的方式,概括了书中探讨的核心主题。翻开书页,我首先被它清晰的逻辑结构所折服。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将复杂的心理健康概念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部分,从基本认知到行为习惯,再到人际关系的处理,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认知重构”的章节印象深刻。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如何识别并挑战那些扭曲的、消极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我常常会陷入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势,例如过度担忧未来,或者将一次小小的失败放大为对整个自我价值的否定。这本书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让我看到了打破这些负面循环的可能性。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技巧,去分析自己的想法,并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虽然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每次成功的认知重构,都让我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力量。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具有实践性,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创造真实的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