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推广图画书阅读,经过十几年来的努力,已达到相当的成效。但关心教育的人士却也忧心,极力推动绘本教学的结果,会导致孩子们的阅读倾向停留于图像世界,无法进入文字阅读的阶段。于是出版界推出由图多文少、半图半文、图少文多的书籍,希望架接起图像与文字阅读的「桥樑书」,让孩子们稳定而扎实的进入抽象文字阅读的世界……
作者简介
曾丽珍
毕业于台东大学语言教育研究所
现为国小教师
序 盛夏的夜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其限制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桥樑书
第二节 图像阅读与文字阅读
第三节 桥樑书与阅读教学
第三章 桥樑书的界定及其作用场域
第一节 桥樑书新概念的建立
第二节 桥樑书的阶段性阅读功能
第三节 桥樑书在阅读教学上运用的可能性
第四章 现有语文教育的缺失与改善途径
第一节 制式教材过于简化有碍阅读能力及文学美感的提升
第二节 桥樑书可以集结生活题材和多元文体培养学童的阅读兴趣
第三节 桥樑书的成形有助于学校自我激化变成一座活的图书馆
第五章 从桥樑书中开启图像阅读衔接到文字阅读的文学飨宴四部曲
第一节 首部曲:美感的启蒙 / 儿歌与童诗精选
第二节 二部曲:幸福的乐章 / 童话与寓言故事精选
第三节 三部曲:如锦的编织 / 散文与生活故事精选
第四节 四部曲:生命的地图 / 儿童戏剧与少年小说精选
第六章 图像阅读衔接到文字阅读的教学设计及其施行途径
第一节 第一级:多图像阅读的教学设计及其施行途径
第二节 第二级:半图像半文字阅读的教学设计及其施行途径
第三节 第三级:全文字阅读的教学设计及其施行途径
第七章 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第一节 提供教学者自编教材与改善教法的借镜
第二节 激发学习者自我建立阶次阅读模式的参照
第三节 促进制式语文教材编纂更新的取为准则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重点的回顾
第二节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个桥樑书的新愿景──从图像到文字阅读的教学研究”,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哦,终于有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儿童阅读的发展,也一直在思考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图像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如何让孩子不被琳琅满目的图片“绑架”,而是真正地去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情感和思想?许多绘本虽然画面精美,但文字部分却显得有些单薄,甚至有被图像“架空”的风险。我一直觉得,阅读不应该仅仅是“看图说话”,而应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能够构建复杂意义的认知过程。而“桥樑书”这个概念,听起来就非常巧妙,它暗示了一种连接,一种过渡,一种让图像的直观性和文字的抽象性有机结合的教学思路。我非常好奇,作者在这本书中,究竟是如何定义这个“桥樑”的?它是由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搭建的?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图像和文字理解能力上的差异,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桥樑”构建方案?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提供丰富的实践指导,比如,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选择适合的读物,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图像与文字的互文解读,从而真正实现从“看”到“读”的飞跃。
评分这是一本我期待已久的书,书名《一个桥樑书的新愿景──从图像到文字阅读的教学研究》本身就充满了启示性。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的形态和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纸质书籍,图像、视频、交互式媒体层出不穷,它们以各种方式丰富着我们的信息获取和情感体验。然而,如何在这些多元化的信息载体中,有效地引导和培养读者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将图像的直观冲击力转化为对文字深层含义的理解,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作者提出的“桥樑书”概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是简单地将图像与文字并列,而是强调两者之间的连接、转化与融合,如同建造一座坚实的桥樑,让读者能够从图像的感性世界平稳地过渡到文字的理性世界,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本的内涵。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实现这一“新愿景”的。是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还是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深刻反思和重塑?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实践指导,也可能为家长们打开一扇理解孩子阅读发展新可能的大门。我对书中可能探讨的案例分析、教学策略以及理论框架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引领我进入一个更广阔、更具启发性的阅读教学新天地。
评分读到《一个桥樑书的新愿景──从图像到文字阅读的教学研究》的书名,我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认同感和求知欲。在我的教育理念中,阅读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接收,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和情感的体验。然而,在当前以视觉为主导的信息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图像的直观吸引力,过渡到对文字的深度解读,始终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许多时候,精美的插图固然能吸引孩子的目光,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他们可能仅仅是“看”了图,而未能真正“读”懂文,甚至可能对文字产生疏离感。“桥樑书”这一概念,为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不仅是对现有阅读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充满建设性的探索。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桥樑书”的特质的?它是否包含了特定的文本设计原则,例如图文在信息量和叙事功能上的巧妙平衡?书中是否会提供详细的教学案例,展示如何通过“桥樑书”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图像与文字的互文解读,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想象力和对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帮助我更好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在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也能扎实地掌握文字阅读的精髓,从而成为独立思考、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者。
评分《一个桥樑书的新愿景──从图像到文字阅读的教学研究》,这个书名犹如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教育领域一个可能存在的、令人振奋的创新方向。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传统的阅读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以图像为主导的媒介又似乎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习惯。我常常在想,当孩子们习惯了快速、碎片化的视觉信息,他们还能静下心来,去品味文字的韵味,去探究其深层含义吗?“桥樑书”这一概念,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关切。它不仅仅是对现有阅读教学的反思,更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旨在为图像与文字之间搭建一座坚实的连接。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定义“桥樑书”的核心要素的?它是否包含特定的文本类型、叙事结构,还是某种独特的阅读指导策略?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运用“桥樑书”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图像的直观感受,逐渐深入到文字的抽象思维,最终实现对文本意义的全面建构?我对书中可能提出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充满了好奇,希望它能为我在教育孩子阅读的道路上,提供更多富有洞察力和操作性的指引,帮助孩子们在纷繁的信息世界中,找到一条通往深刻理解的道路。
评分我之所以对《一个桥樑书的新愿景──从图像到文字阅读的教学研究》这本书如此感兴趣,完全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核心难题。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图像的视觉冲击力和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了文字,这无疑给儿童的阅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我常常看到孩子们沉迷于各种精美的绘本,但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却往往是碎片化的,甚至是被图像所“限定”了的。如何让图像成为引导学生走进文字世界的“引路人”,而不是束缚他们理解力的“枷锁”,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桥樑书”这个概念,恰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维度。它预示着一种更有机、更具引导性的阅读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图像的直观性和文字的深刻性连接起来。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桥樑书”的特质的?它是否包含一些特殊的叙事结构、图文配合模式,或者是在教学环节上的创新设计?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展示如何在课堂上或家庭中,运用“桥樑书”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图像与文字的互文解读,从而培养他们更强的分析能力、想象力和深度理解能力,最终让他们成为能够驾驭各种阅读媒介的未来读者。
评分读到《一个桥樑书的新愿景──从图像到文字阅读的教学研究》这个书名,我的思绪就立刻被拉回到自己学生时代,那时候,我们更多地是在黑白的世界里解读文字,图像往往是辅助性的,甚至有时是装饰性的。而如今,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图像的色彩、构图、甚至动态感都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它们似乎在用一种更直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与小读者沟通。然而,如何确保这种图像化的吸引力不会削弱孩子对文字的深入探究,如何让图像成为理解文字的“助推器”,而非“拐杖”,这始终是许多教育者和家长所担忧的。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它提出的“桥樑书”概念,听起来就非常有力量,它预示着一种更加平衡、更加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桥樑书”的特征?它应该具备哪些与众不同的元素,才能真正实现图像与文字之间的有效连接?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文本选择标准,抑或是分析一些成功的“桥樑书”案例,来佐证其理论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否为我们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教学方法,让教师能够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教学,让孩子们在享受图像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能扎实地掌握文字阅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出对书籍本身的深厚情感和持久兴趣,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一个桥樑书的新愿景──从图像到文字阅读的教学研究》,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仿佛为我揭示了一个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作为一名关注孩子阅读成长的家长,我深切感受到在图像日益丰富和冲击力强大的今天,如何引导孩子真正“读懂”书,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很多时候,精美的插画能瞬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他们可能仅仅停留在“看图”的层面,对文字所承载的更深层次的情感、思想和逻辑关系,却知之甚少。这让我忧虑,孩子是否会因此错失了培养深度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机会。“桥樑书”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智慧,它暗示着一种连接,一种将图像的直观性和文字的抽象性融会贯通的教学理念。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具体阐述“桥樑书”的内涵的?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图书范例,来分析它们如何巧妙地运用图像和文字,共同构建意义?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在享受图像的乐趣的同时,也能积极主动地去解读文字,最终实现从“看”到“读”,再到“悟”的全面提升?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一种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阅读教育前景。
评分书名《一个桥樑书的新愿景──从图像到文字阅读的教学研究》所传递的信息,立即引起了我作为一位教育实践者的强烈共鸣。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观察到学生们在面对图文并茂的书籍时,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视觉偏好”。他们更容易被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所吸引,而对文字的解读则显得有些被动,甚至是在图像的引导下进行,而非主动地从文字中汲取信息。这让我深思,如何才能在保留图像的吸引力优势的同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理解复杂意义的能力?“桥樑书”这一概念,听起来就如同一剂良药,它预示着一种能够有效连接图像与文字,让两者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教学模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阐述“桥樑书”的理论基础,以及在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具体地构建和运用这些“桥樑”。是否会有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桥樑书”,以及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迁移和整合的指导?我对书中可能呈现的研究方法、教学案例,以及由此得出的深刻见解,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改进我的教学实践,为学生们打开更广阔的阅读世界。
评分我对于《一个桥樑书的新愿景──从图像到文字阅读的教学研究》这个书名,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期待。在当下这个视觉信息爆炸的时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很多时候,图像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似乎占据了主导,孩子们可能更倾向于“看图”,而对文字的深入解读显得力不从心。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保留图像吸引力的同时,又不失对文字的尊重和探究?“桥樑书”这个概念,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它暗示了一种将图像的感性力量与文字的理性深度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我非常渴望了解,作者是如何界定“桥樑书”的?它是否意味着一种特定的图书类型,还是指一种教学方法?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展示如何通过“桥樑书”的理念,引导学生从图像的直观理解,逐步过渡到对文字信息的深入分析和内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育者们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图像的辅助作用,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探究欲,最终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深度理解能力的读者,让我看到一种全新的、更加面向未来的阅读教育图景。
评分《一个桥樑书的新愿景──从图像到文字阅读的教学研究》这个书名,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我对这个“桥樑书”的概念充满了好奇,因为我一直在思考,在信息爆炸、图像泛滥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又不至于沉迷于表面的视觉刺激,而忽略了文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绘本,图像固然精彩,但文字部分却可能显得单薄,甚至有喧宾夺主的嫌疑。这让我担忧,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桥樑书”的提法,暗示着一种更具智慧的图文结合方式,它像一座精心设计的桥,能够平稳地引导读者从直观的图像世界,跨越到抽象的文字世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如何才能构建这样一座“桥樑”。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图书类型,需要具备特定的图文比例、叙事节奏,抑或是需要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跨越”?我希望能从书中找到具体的实践指导,例如,如何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地连接图像和文字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既能欣赏图像之美,又能深入理解文字之魂的优秀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