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心理学多半重视心理与精神疾病,忽略生命的快乐和意义。塞利格曼博士希望校正这种不平衡,致力于利用对疾病与痛苦的研究,带出更多关于正向情绪与个人长处和美德的知识,帮助我们追求真实的快乐与美好的人生。
为何演化赋予我们快乐的感觉?谁会有很多正向情绪?它怎么产生又怎样消失?如何能在生活中建立持久的正向情绪?本书从这几个根本问题谈起,指引读者借由改变对过去的看法、建立对未来的希望以及真实经验现在,「正向心理学」运动告诉你怎样增加快乐的效力。接着指出正向的感觉来自长处与美德,归纳六种世界上主要宗教、文化普遍重视的美德及达到它们的24项特质,并提供测验帮助你找出个人的长处,因为真实的快乐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每天用到最基本的长处。
愉悦的生活来自成功追求与放大正向感觉的技术,美好的生活则靠有效应用个人长处得到真实的快乐,有意义的生活却要能将长处实现到比个人更大的目标---同时拥有这三种生活,才算活出完整的生命!
作者简介
马汀.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
宾州大学心理系教授,曾任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他被尊为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之父,是习得的无助与解释形态领域的权威,曾获得许多学术界大奖,包括美国心理学会的新人奖,国家心理卫生院、麦克阿瑟基金会、古根汉基金会的研究奖等,同时也是唯一得到美国心理学会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双重奖项的心理学家。着作包括畅销书《一生受用的快乐技巧》、《真实的快乐》和《改变》(远流)等十本书。
译者简介
洪兰
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实验心理学博士,曾任教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中正大学和阳明大学,目前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已翻译近四十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学方面的好书,包括《养男育女调不同》、《浮萍男孩》、《改变是大脑的天性》、《大脑当家》、《天生爱学样》、《学习要像加勒比海盗》、《语言本能》和《教养的迷思》等,并着有《讲理就好》等十二本书。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前后去过台湾大大小小近一千所中小学作推广阅读的演讲。
□专文讨论/将科学心理学知识推向大众心理学的应用 吴英璋教授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篇 正向情绪
1. 正向情绪和正向性格/33
就像美好的生活是超越愉悦的生活,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则超越美好的生活。正向心理学指出一条可以到达高贵目的和超绝意义的可靠道路。
2. 心理学如何迷失,我如何找到自己的路/51
假如把人放对位子,使他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能够对社会有利的话,心理学家便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是否可以有一门心理学是讨论生命中好的东西呢?
3. 干嘛要快乐/69
正向情绪在演化上是有其目的的:它扩展了我们智慧的、身体的和社会的资源,增加我们在威胁或机会来临时可动用的贮备。正向情绪开展我们的心智视野,增加我们的容忍度和创造力。
4. 你可以让自己快乐很久吗?/87
可能有一个掌管个人一般性快乐的范围,本章的目的是问:你如何可以改变生活的环境,使你达到自己天生范围内快乐的最高点。
5. 对过去满意/109
对好事我们不感恩,对坏事我们夸大,这两种行为是使我们不满意的原因。有两种方法可以造成改变:感激会放大好处,宽恕会解除坏事情抓住你的力量,甚至可以将坏的记忆转变成好的。
6. 对未来的乐观/135
找到好事情的永久性和普遍性的原因,和对不幸事情的暂时性和特定性的解释,是希望的两个台柱;对不幸事情找到永久性和普遍性的原因,以及对好事情有暂时的和特定的解释型态,是绝望的成因。
7. 眼前的快乐/161
如果没有区分愉悦和满足,只会使你完全依赖捷径,去寻求生活中容易的愉悦。愉悦很容易就能得到,而满足需要动用到个人的长处,所以找出每个人的长处并发展它,成为对抗忧郁症的一个有效方法。
第二篇 长处和美德
8. 再谈长处与美德/189
正向心理学如果没有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分类系统,就会各说各话。我们找到世界上所有宗教、所有哲学学派都支持的六种美德:智慧、勇气、人道、正义、修养与心灵的超越。
9. 个人的特长/201
建构长处与美德并不是学习、训练或者制约,而是发现、创造和拥有。思考一下哪些长处是你已有的,又该如何在每天的生活中使用到它,你对过美好生活的渴望会从这里自行开展出来。
第三篇 在生活的华厦中
10. 工作与个人满足/233
假如你可以找到一个方式,常常在你的工作上施展个人长处,你会发现工作慢慢变成一个志业。关键不是在找到对的工作,而是在如何找到一份你可以把它转化成对的工作。
11. 爱/257
正向心理学的人际关系并不是谈如何修补快要瓦解的婚姻,而是如何使一个稳固的婚姻更好。我们找到二个能使美好婚姻更好的原则:注意力和不可取代性。
12. 教养孩子/285
做父母最快乐的事应该是建构孩子的正向情绪和人格特质,而不是去化解他的负面情绪,消除负面人格特质。正向情绪一般都比长处或美德出现的早,所以我们是从正向情绪发展出个人的特长和美德。
13. 总结/331
当你的正向情绪已经提升,知道如何得到大量的满足感后,现在转到本书的最后一个主题: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能够活出愉悦的、美好的和有意义的三种生活,才算是活出完整的生命。
14. 意义和目的/335
一个继续选择复杂的过程最后一定是止于万能、全知和善良。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选择自己成为这个历程中的一份子,使它更为前进。参与这个历程使我们的生活与一个非常大的东西连结上,使你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附录/延伸阅读
译者序
张国荣自杀了,从二十四层楼高的屋顶跳了下来。这个高度没有惧高症的人看了都会腿软,更何况他是个有惧高症的人。他留下九亿的财产,当名利都不是问题而他一心求死时,只有一个可能性──忧郁症,果然报上登出他为忧郁症所苦,就像林青霞的母亲以及千千万受忧郁症折磨的人一样,选择死亡作为脱离苦海之计。张国荣的死使我快马加鞭的把塞利格曼这本《真正的快乐》译出来,不敢再拖延,因为这本书对很多人来说会是一盏明灯,是一记当头棒喝,它使你换个角度去看你的生活。人生短短几十年,而且过去的不能重来,有必要每天找自己或对方的短处,使生活过不下去吗?
心理学一向只注重在病态心理或变态行为上,很少正向的去看一个正常人的行为。多少年来我们都是把正常行为视为是理所当然,把社会资源和注意力放在变态病态上;然而就像一个家庭中,父母的注意力都放在不听话、做太保太妹的孩子身上,对那些听话、守规距的儿女视而不见,忘掉他们也需要关爱,殊不知,越忽略正常的孩子,越容易有坏的孩子产生。
塞利格曼是第一个打破传统,站出来大声疾唿心理学应该重视快乐、健康的情绪,不应该投下全部的精力到研究心理疾病上。毕竟预防胜于治疗,假如我们能使人们过得很快乐,心理很健康,就不必去治疗忧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了。经过十年的努力,他的研究取向已渐成气候,心理学的钟摆开始从负面情绪的研究盪向正面情绪的一端。心理学家开始问:我们如何能够快乐?我们如何能够有意义的过一生?
研究发现「真正的快乐」(authentic happiness)来自长处和美德的发挥:快乐不是来自好的基因或好运,它是来自你智慧的选择。塞利格曼发展出一套测验帮助我们找出自己的长处,教我们如何在生活上、事业上时时去运用它,来达到有意义的快乐。塞利格曼更教我们如何能随时随地看到孩子的长处,如何在看到后称赞他(空洞的称赞是虚伪),使他更想把这个长处天天发挥出来──塞利格曼说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容易得忧郁症,遇到挫折时比较有反弹性、可以重新站起来。塞利格曼所谓的真正快乐的境界,其实正是《礼运o大同篇》所描述的大同世界,想不到经过了二千年,地球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同一个问题:人如何达到大同世界。这本书告诉你,快乐是自己的选择,大同世界就从自己身边做起。
这本书对中国人特别有用,因为我们是个忧郁的民族,我们不敢让自己快乐;当别人称赞我们时,我们马上要指出自己的缺点,去纠正别人。自己的谦虚还好,因为自己知道自己言不由衷;父母的谦虚常使孩子很沮丧,以为自己在父母眼睛里就是这个样子。许多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一辈子不曾听过父母的褒奖,哪怕做得再好,父母也还是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使我们一直到中年以后才对自己有信心,也就是说,在社会中打滚二十年后才慢慢发现自己没有比别人差。信心的缺乏常使我们的年轻人在社交场合不知所措,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也不敢往前冲。因此,塞利格曼特别有一章在教导父母如何找出孩子的长处,在家务的分配上尽量配合孩子的长处,爱干净的孩子分配扫地,爱动的孩子分配熘狗,投其所好就不会抱怨,更使孩子在长处中发挥,找到自信和快乐。
中国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没有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庸庸碌碌过一生,大概是人生最遗憾的事。这本书鼓励你找出你的长处,做你最想做的事,哪怕这件事不能带给你名利也没有关系。我一直认为人如果前半生没有办法为自己而活,后半生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人只要健康,一身养一口,温饱应不成问题,所以只要把生活的慾望压低,你便有勇气去追寻你的理想,过你自己的生活。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语是不重要的,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永远是个遗憾,用自己的标准才真正能体会生命的美好。
忧郁症是这个世纪的隐形杀手,它的苦如同忧郁症病人所说的:「比万丈深渊还要更深一万倍」,我们防御它要比SARS更严密才对。过去人们都以为真正的快乐是可望而不可及,是那种「含着金汤匙出生」或是高官厚禄、仆妇如云的人才配享受的,没想到塞利格曼说只要愿意去改变心态,它就在你的身边,而且还教你怎么做。这个世界的苦难已够多了,假如有一个不花半毛钱的方法,何不给你自己一个机会试试看呢?但愿这本书会使忧郁症永远无法再荼毒人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