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ries」
策劃:董鵬程先生 /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主編:柯華葳教授 /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全球華語文教師的最佳指導書
本叢書集結颱灣數十位優秀華語文學者專傢費時二年完成,充分展現颱灣優質華語文教學實力。編選主題涵蓋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閤各層麵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是一套係統而完備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最佳叢書。
本書特色
本書結閤華語文能力分級原理及華語文教材編寫的實務經驗,內容涵蓋以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架構CEFR為基礎的華語文能力指標、華語文短期密集班課程綱要、華語文教材編寫主題、情境與溝通功能的理論介紹,並提供華語文詞匯、語法分級依據等。全書深入淺齣,對於華語文能力分級描述條列清晰,是華語教材編寫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適閤各大學華語文教材教法及華語文教材編寫等專業課程的教科用書,更可提供華語教材編寫人員或華語文測驗評量的研發人員,增強華語專業知能,尤有助益於華語文課文設計、練習題目及測驗評量題型設計的重要參考。
作者簡介
蔡雅薰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博士,現職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係教授兼係主任。曾任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專任教師、美國南加州北橙中文學校教師、洛杉磯喜瑞都中文學校教師、洛杉磯聖蓋博高中華語教師、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副教授、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係主任等,具有華語教學及師資培育二十年實務經驗,學術專長為華語文教材編寫、華語文教學設計、華語文教學法及華語語音學等。著有《華語文教學導論》、《華語語音學》、《僑教雙週刊─中級華語》等書。
推薦序 曾誌朗
叢書序之一──緣起 董鵬程
叢書序之二──編者序 柯華葳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颱灣華語文教材分級概況
1.1.1 大學語言中心華語文課程分級
1.1.2 華語文教材編寫規範分級
1.1.3 颱灣華語文能力測驗分級
第二節 颱灣華語文教材研究概況
1.2.1 華語文教材編寫特性與原則
1.2.2 華語文教材的分類
1.2.3 華語文教材研究麵嚮分析
第三節 華語文教材分級建置的重要性
1.3.1 教師選材與學生選課的重要依據
1.3.2 各等級語言學習階段重點不同
1.3.3 協助語言學習螺鏇性發展與銜接進程
第四節 研究目的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5.1 文件分析法
1.5.2 問捲調查法
1.5.3 定量研究法
第二章 華語文能力指標的研製基礎
第一節 「華語文能力指標」簡介
2.1.1 定義
2.1.2 研製原則
2.1.3 發展曆程
第二節 國際重要的語文能力指標
2.2.1 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CEFR)
2.2.2 美國外語教學協會指標(ACTFL Guidelines)
2.2.3 加拿大語言基準(CLB)
2.2.4 國際漢語能力標準
第三節 國際語文能力指標評述
2.3.1 國際語文能力指標的共同性
2.3.2 國際語文能力指標的差異性
2.3.3 華語文能力指標與國際語文能力指標的研製關聯
第三章 華語文能力指標的發展建構
第一節 CEFR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的特點
第二節 以CEFR為基礎的華語文能力指標
3.2.1 建構流程
3.2.2 轉化時産生的問題
第三節 各級華語文能力指標
3.3.1 總體能力結構
3.3.2 分項能力結構
3.3.3 A1、A2、B1、B2、C1、C2六級華語文能力指標
第四章 華語文課程綱要的建立
第一節 華語文課程綱要簡介
4.1.1 意義與作用
4.1.2 性質與特點
4.1.3 編製原則
第二節 國際重要外語課程綱要簡介
4.2.1 美國加州K-12外語學習標準
4.2.2 法國中學中文課程綱要
4.2.3 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
第三節 華語文能力指標轉化成課程綱要的流程
4.3.1 華語文課程綱要的重要性
4.3.2 一般課程發展的程序
4.3.3 華語文課綱發展程序建議
第四節 華語文短期密集班課程綱要的製定
4.4.1 基本理念
4.4.2 教學對象
4.4.3 教學時間
4.4.4 大綱依據
4.4.5 教學目標
第五節 華語文各級短期密集班課程綱要
4.5.1 A1級華語文課程綱要(基礎級)
4.5.2 A2級華語文課程綱要(初級)
4.5.3 B1級華語文課程綱要(中級)
4.5.4 B2級華語文課程綱要(中高級)
4.5.5 C1級華語文課程綱要(高級)
4.5.6 C2級華語文課程綱要(精通級)
第五章 華語文教材的主題選用
第一節「主題」與華語文教學
5.1.1 「主題」意涵
5.1.2 「主題」的規準與發展流程
第二節 CEFR中有關「主題」學習要點
第三節 華語文教材主題重要性與選用排序
5.3.1 問捲發展
5.3.2 問捲設計
5.3.3 問捲收集
5.3.4 問捲分析結果
5.3.5主題重要性與選用排序
第六章 華語文教材的情境選用
第一節 「情境」與華語文教學
6.1.1「情境教學法」與「情境學習」
6.1.2 「情境」在語用學的意涵
第二節 CEFR中有關「情境」學習要點
第三節 華語文教材課文情境選用探討
6.3.1 美國中小學華語文學習現況與需求
6.3.2 問捲收集
6.3.3 問捲分析
6.3.4 華語文教材情境選用結論
第七章 華語文教材的構通功能
第一節 溝通功能與華語文教學
7.1.1 語言與溝通
7.1.2 語言教學與溝通能力
第二節 以CEFR發展的溝通功能分級錶
7.2.1 CEFR對於語言溝通活動的描述
7.2.2 以CEFR發展的短期密集班溝通功能分級錶
第三節 溝通功能等級化標準
7.3.1 功能法的産生與意涵
7.3.2 溝通功能分級的考量
第八章 華語詞匯分級探討
第一節 詞匯教學的考量
8.1.1 詞匯應適閤學習者程度
8.1.2 詞匯應具實用性
8.1.3 詞匯應加強重現率
8.1.4 詞匯應結閤語境
第二節 詞匯分級依據
8.2.1 以詞頻為分級依據
8.2.2 依語素的構詞能力為分級依據
8.2.3 依主題類彆為分級依據
第三節 詞匯分級的建議
第九章 華語語法分級探討
第一節 華語文教材語法編排要點
第二節 語法項目的分級
9.2.1 以頻率高低分級
9.2.2 以語法點數量分級
第三節 語法難易度依據原則
9.3.1 以語法點難易度分級
第十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意義
10.1.1 研製華語教材分級的總體設計
10.1.2 探求華語教材分級的標準建立
10.1.3 建構華語教材編寫的基礎原理
第二節 開展空間
10.2.1 華語文教材分級的研發
10.2.2 華語文教學分級的運用
10.2.3 華語文評量分級的開展
第三節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1997 ~ 2008研討會論文集
推薦序
曾誌朗 / 中央研究院院士
讓先進的知識,充實華語文的教學
幸虧我們有董鵬程先生,華語文的教學和研究,纔有可能在情勢最惡劣的日子裏苦撐過來。我每次看到書架上那一大冊又一大冊的華語文教學與研究的叢書,都會有一陣激動。數十年內,董先生靠一己薄弱的力量,號召周邊的友人一齊努力,動員海內外的專傢學者把當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華語文的心得寫成論文,再四處去張羅齣版的資金,將這些論文付印成冊,就是要把最先進的華語文教、研知識傳播給所有教華語文的老師,讓他們有所藉鏡,以提升教學的效能與品質,數十年如一日,真是令人感佩!
如今,我的書架上,又要有一大冊要擺上去瞭,我有幸先看到初稿,很多知名學者的專著都收藏在內,而且從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到實際課堂上的應用,從教材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多媒體實驗,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而且學術的深度夠,論述的嚴謹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教學經驗的說明,比起幾年前的功力,又是增強瞭許多。我學到好多很有啓發性的教學方式,對華語文認識,也更深瞭一層。希望這本知識集成,會幫助所有對華語文教學和研究有興趣的人。還是一句話:「董先生,謝謝你。」
叢書序之一
緣起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策劃◎董鵬程(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於2001年(民國90年)6月提研究計畫,請政府重視全球化學習華語文學習熱潮,並提八點建言:
一、成立華語文教育政策委員會
二、鼓勵大學設置華語文教學係所
三、建立華語文教師的認證製度
四、因地因人製宜編輯華語文教材
五、建立全球華文教學資訊網路
六、發展華語文能力測驗評量係統
七、提升華語文教育為輔導教育
八、政府應從寬列經費做長遠投資
行政院於2003年(民國92年)12月1日指示成立「國傢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
由於政府積極鼓勵,各大學紛紛響應,設立華語文係、所及華語中心。颱灣目前有華語文學係8所,碩士班10所,華語中心39所。因此,華語文的學習已成為一門顯學,華語文領域研究人數也不斷增加。
在大陸開放前,颱灣曾領先世界華語文市場二、三十年,然而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積極推廣對外漢語教學,每年編纂之華語文相關讀物或教材數量驚人,反觀颱灣,並沒有一套完整且質量並重的華語文教學研究係統叢書,職是之故,結閤颱灣優秀華語文學者共同編纂,作為研究生,以及華語文教學研究者之參考叢書。
叢書計畫齣版十八冊,為配閤第九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的舉辦,訂2009年12月先發行九冊,包括:方麗娜《華人社會與文化》;何德華《華語教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宋如瑜《華語文教學實務》;竺傢寜《詞匯之旅》;張鬱雯《華語評量》;蔡雅薰《華語文教材分級研製原理之建構》;鄭昭明《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鍾榮富《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曹逢甫、李子瑄《漢語語言學》。
另九冊預定於2010年(民國99年)6月齣版,包括:李櫻《語用研究與華語教學》;鬍誌偉、吳敏而、高韆惠《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陳純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應用》;詹惠珍《華語教學之社會與文化研究》;鄭琇仁、宋如瑜《多媒體華語教學》;曾金金《華語作為第二語言之語音教學》;張郇慧《華語句法新論-上》;曹逢甫、鄭縈《華語句法新論-下》;蔡雅薰、陳仁富、陳雅鈴、林景蘇、劉瑩、林文(音勻)《兒童華語教學》。
籌畫、編審過程中,得到賴明德、曹逢甫、柯華葳、黃美金、鬍誌偉、鄭昭明、鄭錦全、湯廷池、李英哲、葉德明、姚榮鬆諸教授的指導、參與,纔能順利齣版此叢書。
謹此要嚮以上的教授們獻上感謝。
叢書序之二
編者序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主編◎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又有專書齣版瞭。這一次規模更大,參與的人數更多,照顧的層麵也更廣。
全球想要學華語文的人數從來沒少過,師資不足一直是個問題。因應需求,國內華語文教學或是應用華語文相關係所紛紛成立,華語文教學專業教科書需求因此産生。華文會董祕書長鵬程先生對華文推廣念茲在茲,看到培育華語師資教材方麵的需求,以及颱灣此領域相關教授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可供參考,乃規劃本係列華語文教學和研究叢書,邀請國內相關學者共襄盛舉。
係列叢書規劃由基礎語言分析如漢語語言學、華語句法、詞匯到教學實務。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閤各層麵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此次參與撰寫學者們在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中皆是佼佼者。他們以過去研究為基礎,搭配實務上的觀察與反省,或是編寫或是著作,使本叢書得以完成。
兩年前,董祕書長和我先擬一個叢書初步架構,由其開始邀約學者。第一次開會,就每位學者專長與擬撰寫主題進行溝通。爾後,作者們提齣一份寫作大綱,並以2009年第九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會議時間為齣版時間。學者們皆體認這一份工作的重要性與時效性,無異議同意寫作時間錶與撰寫格式。為避免其中有過多重疊,由我略加調整學者所提齣大綱中疑似重疊處,由董先生進一步與作者溝通,徵得同意,大綱於是底定,學者們開始撰寫。為確保進度,華文會於期中再一次邀約作者們餐敘,並針對部份稿件內容再一次就可能重疊處協商。
一開始寫書時,我們即告知作者們,為使書更顯其專業,完稿後會送審。今年春天部分作者如期交稿,我們陸續邀請不同學者審查,審查後作者再修稿。這係列著作以及動員都是為更深刻耕耘華語文這塊園地。其中董祕書長的遠見及他多年全心全力的投入,感動學者願意執筆,成就今天這番事業。
忝為編輯,特彆感謝下列審查委員以學術之名,為叢書把關。前九冊分彆由鄭錦全院士、李英哲教授、鄭昭明教授、湯廷池教授、鬍誌偉教授、葉德明教授、姚榮鬆教授、黃美金教授、柯華葳教授審查。
叢書籌劃編輯過程中,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在董鵬程祕書長的領導下,所有工作人員全力以赴,一併緻上謝意。
自序
颱灣近年有關華語文教材研發多元多樣,蓬勃展現教材編寫實務與成果。然而多元的華語文教材內容或數位形式成品呈現之餘,有關華語文教材編寫原理的基礎研究則較為少見,尤其華語文教材分級科學性的學理建構尚無係統性的探討。
華語文教材分級研製原理是編寫教材的根基,華語文能力指標與分級不僅是教師選材與學生選課的重要依據,更是研議各等級華語文教學階段與教學難點的重要關鍵,教材科學性的分級更有助於語言學習螺鏇性發展與銜接進程,分級標準尤有助於華語文能力學習成效衡量的圭臬。
為使颱灣華語文教學與教材編寫能夠走嚮國際語言教育係統,研發具備國際認可的華語文教材分級建構原理,本書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以下四方麵:
一、確立以歐規CEFR為基礎的華語文能力指標分級研製;
二、建立以歐規CEFR為基礎的短期密集班課程綱要;
三、建置教材編寫主題、情境與交際功能等重要選項及先後排序參考錶;
四、釐清華語文詞匯、語法分級的依據。
目前世界各國的外語能力指標研發,以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架構的CEFR最為完備,也受最多重要國傢的外語學習分級所採行引用。因此,以CEFR為基礎架構,發展華語文能力指標及分級研製的基石,將可作為颱灣華語文教材編寫理論基礎與建置係列的架構,促使颱灣華語文教材編寫走嚮國際化進程,順利在國際間的華語文教育推展接軌。
本書的完成,要特彆感謝僑務委員會協助海外華語文教材調查需求問捲的迴收,也要感謝經濟部工業局資訊工業策進會,提供瞭華語文教材規劃與教學模式實驗的機會,更要感謝世界華語文學會,以專業的編輯理念,配閤高效能的齣版執行,全力促成颱灣華語文教學研究專書的交流園地!希望本書能提供華語文學術界、華語文教學團體以及所有華語教師或教材編寫同好們,共同參考。本書撰寫過程尚有疏忽或未盡完善之處,尚祈同道先進,不吝賜教指正。
這本書的書名是《華語文教材分級研製原理之建構》,我之前對教材編寫的瞭解僅限於一些淺顯的認識,比如會根據孩子的年齡來編寫不同的內容。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分級”的簡單講解,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分級”以及“如何科學地分級”的內在邏輯。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語言習得的規律,從語音、詞匯、語法到語用,層層遞進,解釋瞭不同年齡段、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習者在這些方麵存在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教材的設計。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引入瞭大量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比如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二語習得理論等,這些理論為教材的分級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學術支撐。作者並非空談理論,而是將其巧妙地融入到教材編寫的具體操作層麵,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可操作的指南。例如,在詞匯分級方麵,書中不僅討論瞭詞匯的頻率和難度,還探討瞭詞匯的語義關聯、語塊等更深層次的因素,以及如何根據學習者的認知特點來選擇和呈現詞匯。這讓我意識到,一本好的華語文教材,背後是無數嚴謹的研究和科學的考量。
评分坦白說,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教材分級”的理解非常片麵,總覺得就是把內容弄得簡單一些或者復雜一些。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是關於“分”的技巧,而是關於“如何科學地構建”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書中深入淺齣地闡述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華語文教材設計中的應用,讓我認識到,語言的學習並非簡單的信息輸入,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和能力的過程。 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瞭“原理”的重要性,並詳細介紹瞭在語音、詞匯、語法、語用等各個層麵進行科學分級的方法。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語用”分級的內容,這在很多教材編寫中是容易被忽視的。它讓我意識到,學習語言不僅僅是為瞭掌握規範的語言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在真實的語境中得體有效地使用語言。書中提齣的“建構”理念,也讓我對如何設計能夠引發學生深度思考、主動探索的教學活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教育充滿熱情的傢長,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套真正能讓孩子深度理解和喜愛華語的教材。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一股清流。它沒有停留在錶麵上講授“教什麼”,而是著重探討瞭“怎麼教”纔能更有效、更符閤學習者的認知習慣。書中關於“建構”的部分,給我的啓發尤其大。它不僅僅是內容的堆砌,而是強調學習過程的連貫性和係統性,以及如何引導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體係。 書中對於不同語言要素(比如詞匯、語法、篇章結構)在不同學習階段的處理方式,都有非常細緻的論述。它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教材內容看似簡單,但孩子學起來卻覺得枯燥乏味,而有些教材則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作者通過對學習者心理需求的洞察,以及對語言本身內在規律的把握,勾勒齣瞭一套科學的教材研製框架。特彆是關於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入和鞏固語言知識,如何設計齣既有挑戰性又不至於讓學習者産生挫敗感的練習,這些內容都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對於長期從事一綫教學的老師來說,一本好的教材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而《華語文教材分級研製原理之建構》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科學的“工具箱”。它沒有直接給齣具體的教材內容,但卻為我們提供瞭研製和選擇優秀教材的強大理論支撐和方法論。書中關於“研製原理”的闡述,係統性地梳理瞭影響教材設計的各項因素,包括語言本身的特點、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教學目標、社會文化背景等等。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建構”理念的強調,它指導我們在教材設計中,要注重引導學習者主動構建語言知識體係,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通過對案例的深入分析,書中也展示瞭如何將這些抽象的原理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練習設計,例如如何選擇恰當的詞匯、如何組織具有邏輯性的句子、如何設計不同難度的篇章練習等等。這本書讓我明白,一本優秀的教材,其背後一定有著嚴謹的科學研究和深刻的教育理念。
评分我是一名在海外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長期以來,我都在為如何更好地嚮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教授華語而苦惱。市麵上現有的教材,要麼內容陳舊,要麼缺乏科學的係統性,很難滿足復雜多樣的教學需求。這本書的問世,簡直是雪中送炭。它係統地闡述瞭華語文教材分級研製的原理,並著重強調瞭“建構”這一核心理念。 書中將語言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可操作的環節,並給齣瞭具體的指導。從語音的辨識和掌握,到詞匯的選擇和運用,再到語法結構的理解和生成,以及篇章的組織和錶達,作者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研製方法,讓我們可以藉鑒和應用。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學習者個體差異的關注,如何根據不同學習者的背景、動機和學習風格來調整教材內容和教學策略,這一點對於海外華語教學尤為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