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立深度艺术旅游,迷人的旧金山博物馆
《旧金山博物馆之旅》出版
美西的旧金山是一处深具魅力的城市,也是国人旅游经常抵达或转机的地方,其中像金门公园、渔人码头等名闻遐迩的着名景点更是比比皆是;但是在旧金山市及南湾、东湾地区里,还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心驰神往、眼睛为之一亮,但少为人知的精彩博物馆,等着有缘人的惊喜发现与拜访。
移居于旧金山的本书作者黄丽绢,本身艺术素养深厚,在台湾时期曾有二十年文化事物的经验,并曾任职美国在台协会文化新闻组与台北市立美术馆。这本由她精心规划及撰写的《旧金山博物馆之旅》,同时具有专业独到的艺术眼光,以及精准贴切的旅游介绍。
根据作者的规划,本书带领读者们游历三十三家当地主要的博物馆和艺术单位,并进一步赏析各个博物馆的重要艺术收藏;加上书中众多由各家博物馆亲自提供的丰富图版,和每一篇文章后面附上的实用小档案,相信能让喜爱艺术文化及旅游的读者,到旧金山时有不一样的选择,如果想玩一趟旧金山的深度知性之旅,本书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作者简介
黄丽绢(Teresa Huang)
在台湾有二十年文化事务经验,曾任职美国在台协会文化新闻组与台北市立美术馆,在此期间亦任教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等。对国内外艺术与文化长期关注。2008年移民美国圣荷西,目前为艺术家杂志社的海外撰述。
前言
旧金山及湾区博物馆地图
旧金山街头壁画采风
旧金山市博物馆(介绍20家博物馆)
南湾地区博物馆(介绍10家博物馆)
东湾地区博物馆(介绍3家博物馆)
出版前言
绽放艺术神采的旧金山
旧金山是一个种族、地理、气候、建筑皆多采多姿多变的城市,当地人或观光客随时会发现到,旧金山在迷蒙的雾消散离去,在金色阳光映照下,在其丰富历史与多元文化内涵中,所绽放出的迷人魅力与优雅姿采。游走在独具特色的丘陵般高高低低的市区街道上,随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际遇或景致,每天都如同开始一趟崭新的旅程一般,令人兴奋期待。
旧金山是美国西岸重要的文化与金融中心,也是太平洋岸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城市。在19世纪以前,该地区乃美国印地安人奥伦族的居住地。1769年西班牙探险队首度发现旧金山湾,1776年建立了西班牙传教区及都罗瑞斯教堂,并在金门入口处建造了普瑞斯迪奥要塞,将海湾取名旧金山,该地区取名尤巴.布也那,又称为「芳草地」。这两栋建筑乃旧金山都会创立之肇始,此后旧金山的建筑与装饰也都充满了西班牙与奥伦族的风味。1821年脱离了西班牙的殖民,此地成为了墨西哥的一部分。由于美国、英国与法国都对此地有高度兴趣,1846年,美国发动美墨战争,不顾一切取得了整个加州,1847年尤巴.布也那更名为旧金山,与海湾同名。1848年的旧金山人口约有一千人,是西岸的主要港口。由于发现黄金引发淘金热,至1850年初,来自美国各地或各国的移民,让此地人口激增为二万五千人,成为了加州的第一个城市,也促使加州成为了联邦第三十一个州。此后城市的繁荣、兴建与规画渐具规模。19世纪后半叶,乃旧金山的黄金时期,许多着名建筑物在此时兴建;另外金门公园的土地被保留下来,艺术与文化成为了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迪扬博物馆与加州科技学院的设立等,都促使旧金山进一步成为了国际着名的城市。
1906年旧金山发生芮氏8.25级大地震,摧毁了几近四分之三的城市。然而旧金山以不到六年的时间,重新建设了一座更新、更现代化的城市,如浴火凤凰般,成为了美国西岸的经济重心。市政厅与亚洲艺术博物馆都是此时建造的。位于港湾历史区具现着古典希腊罗马式建筑的艺术宫,是1915年为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所兴建的,也是该博览会后存留下来的两栋建物之一,今日它已经转变为科学探索馆,以及具有一千个座位的艺术宫剧院。旧金山的第一批摩天大楼在繁荣的20年代诞生。在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海湾大桥与金门大桥的兴建,更见证着旧金山的不朽传奇,金门大桥也从此成为了旧金山的象征。旧金山由于时、空、地理、环境等因素以及崇尚自由的风潮,吸收接纳着所有来到此地的人们。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的旧金山,则成为了反偶像崇拜、反现实、反文化的源头,也是嬉皮文化运动的重镇。70年代间则成为了同性恋权力运动的中心,至今旧金山的卡斯卓区仍然是显着的都会同性恋村。在这些岁月里,旧金山也在文化与反文化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1989年的另一个大地震又严重打击了这个浪漫的城市,当然城市的重建不容迟缓,安巴卡迪洛历史水岸区很快地以崭新姿态跃现,成为市中心到着名的渔人码头间的繁荣通道。重建的海港区傲然呈现出美丽的水岸景与新建筑,南市场区则在1990年代末的网路科技爆发时期,重获生命力。今日南市场区的「尤巴.布也那文化特区」则是艺术、文化与时尚的中心,在教会街沿路附近有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尤巴.布也那艺术中心、犹太当代美术馆、工艺与民俗艺术博物馆、非洲人博物馆,以及卡通艺术馆等等。原来位于海港区梅森堡内的墨西哥博物馆,目前休馆,兴建中的新博物馆位于教会街与第三街上。2003年旧金山市政府将位于第五街与教会街口,宏伟的历史地标建筑「旧造币局」交给了旧金山博物馆与历史协会,该协会目前正在进行整修这栋兴建于1874年的重要花岗岩建筑物,目标在将它转变为21世纪的多功能文化中心与博物馆,并且结合游客资讯中心,未来将成为旧金山市区文化与休闲的核心。
旧金山还有「美国壁画之都」的声誉,似乎大街小巷里随时都会有让人惊艳的美丽际遇,因为一扇窗、一道门、一片墙、一个电器箱、或者脚下踩踏的一方水泥砖等,都可以是画家们彩绘的天然画布。根据统计整个旧金山市大约有六百幅壁画,几乎都是经过规划,而且往往有大师的手笔、艺术家的集体创作、市民们的灵感、社区的参与、私人的赞助以及官方资源的结合等。以欧洲西班牙传统为主的壁画,到了近代则有拉丁美洲与墨西哥族裔加以发扬光大。如果有体力与兴趣的话,可以在如山峦起伏,甚至垂直陡峭的市中心街道上游走,慢慢去发掘那些隐藏在巷弄内的属于民间的艺术。
本书意图带领读者们游历旧金山市、东湾及南湾地区的主要博物馆和艺术单位,并且进一步赏析各个博物馆的重要艺术收藏,借此对这个地区所保存的丰硕艺术资产致敬。旧金山独特的浪漫景致与风华、旧金山深厚的多元文化与历史、旧金山绽放的艺术神采与思维,让古往今来无数人士深情不已。这个美国西岸最具艺术内涵的都市,随时等待着有心人士的深情探访,期望这本书会是读者与游客们的好伙伴。(摘录)
作为一个对历史颇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在讲述旧金山历史博物馆的部分,将我深深吸引。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淘金热时期熙熙攘攘的码头,听到了蒸汽船汽笛的鸣响,感受到了那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脉搏。那些泛黄的老照片,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物件,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我看到了移民们怀揣梦想来到这片土地的艰辛,看到了这座城市在变革中成长的足迹。这本书让我不仅了解了旧金山的过去,更让我思考了历史对于当下和未来的意义。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博物馆就是讲述这些故事的最佳场所。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我被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部分深深打动。作者并没有只介绍那些晦涩难懂的抽象艺术,而是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带领我走近现代艺术的世界。我看到了那些大胆的色彩,那些创新的构图,那些颠覆传统的表达方式,让我意识到艺术的无限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解读,传递了一种勇于创新、敢于表达自我的精神。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去拥抱不确定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博物馆不仅仅是陈列展品的地方,更是一个激发灵感、启迪思考的场所,它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一抹淡淡的金色阳光洒在金门大桥的剪影上,瞬间就勾起了我对这座城市无限的遐想。我一直以来都对艺术和历史充满了好奇,而旧金山,这座充满多元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城市,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心中一个梦寐以求的目的地。这本书的标题——“旧金山博物馆之旅”,就如同一个温柔的邀请函,承诺着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跟随作者的脚步,在那些历史悠久的殿堂中穿梭,感受那些艺术珍品诉说的故事,去发现这座城市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想象着步入一家家风格各异的博物馆,或许是古老艺术的宝库,又或许是现代科技的展示厅,每一个转角都可能带来惊喜,每一件展品都可能触动心灵。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像是一把钥匙,解锁了旧金山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仿佛我已经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艺术气息和历史的回响。
评分我最近刚刚读完这本书,感觉就像亲身经历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旧金山博物馆之旅。作者的文笔细腻流畅,将那些宏伟的艺术殿堂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尤其喜欢关于加州科学院的章节,作者详细地描绘了那里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从热带雨林的参天古木到海底世界的奇妙生物,每一个细节都让我赞叹不已。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正漫步在静谧的森林里,或者潜入蔚蓝的大海,与各种奇特的生命近距离接触。而且,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展品,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博物馆的介绍,更是关于知识的启迪,关于探索未知的勇气,以及对大自然无穷魅力的赞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也被点燃了。
评分这本书带我领略了旧金山独特的艺术氛围。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的灵魂往往体现在它的艺术收藏中。作者对笛洋博物馆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那种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美陶瓷、织物和雕塑,仿佛都在低语着古老的传说和文明的变迁。我能想象自己站在那些展品前,静静地欣赏着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艺术家们独具匠心的构思。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并没有枯燥地介绍展品,而是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将我带入了艺术家的创作世界,让我体会到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积淀。这本书就像一本行走的艺术画廊,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启发,让我对艺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