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譜」指楊式太極拳的拳械譜、經論譜、傳人譜。本書介紹瞭楊式太極拳械64種,楊式太極經典拳論81篇,楊式太極傳人190餘名,楊氏先祖珍影和楊澄甫經典拳照208幅,對八門、五步、十三劍法、十三刀法、十三槍法、某些拳架、經論,以及毫州老君碑古字譜進行瞭釋義或考證,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對於學習、研究楊式太極拳也大有裨益。
上篇 拳械譜
一、楊式太極拳架
(一)楊式太極拳架概述
(二)拳架動作名稱與八法五步釋義
(三)楊澄甫先師的定型拳架
(四)楊澄甫先師所傳「楊式太極長拳」
(五)楊班侯太極拳架係列
(六)楊健侯傳「楊式太極拳第三趟」
(七)楊少侯先師所傳拳架
(八)楊祿禪所傳楊式府內太極拳
(九)楊式八卦太極拳
(十)楊式太極拳散手對練套路
二、楊式太極劍
(一)楊式太極劍概述
(二)楊式太極劍的劍法——「十三劍」
(三)楊式太極劍動作名稱順序
三、楊式太極刀
(一)楊式太極刀概述
(二)楊式太極刀的刀法——「十三刀」
(三)楊式太極刀動作名稱順序
(四)楊式太極刀對練
四、楊式太極杆
(一)楊氏太極杆概述
(二)太極十三杆的含義與練習套路
中篇 經論譜
一、楊氏先祖重要論述
二、張三豐、王宗嶽太極拳經論
三、楊氏太極拳老譜
四、楊班侯傳太極拳九訣
五、楊式吸收其他流派的重要太極拳經論
六、亳州老君碑古字譜
七、乾隆抄本太極拳經與太極拳經的原貌
下篇 傳人譜
一、楊式太極拳創始人
二、楊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
三、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
四、楊振銘師門
五、楊振基師門
六、楊振鐸師門
七、楊振國師門
八、傅鍾文師門
九、傅宗元師門
十、張慶麟師門
十一、趙斌師門
十二、牛春明師門
十三、田兆麟師門
十四、陳微明師門
十五、崔毅士師門
十六、李雅軒師門
十七、董英傑師門
十八、鄭曼青師門
十九、王其和師門
二十、葉大密師門
二十一、褚桂亭師門
二十二、武匯川師門
二十三、蔣玉?師門
二十四、曾昭然師門
二十五、吳圖南師門
二十六、李萬成師門
二十七、許禹生師門
二十八、教蓮堂師門
二十九、白忠信師門
三十、牛連元師門
三十一、蕭功卓師門
三十二、翟文章師門
三十三、汪永泉師門
三十四、張虎臣師門
三十五、吳俊山師門
附錄一楊澄甫先師年錶
附錄二楊澄甫先師經典拳照
前言
什麼叫「譜」?《辭海》的解釋,就是按照事物的分類和係統而編成的錶冊,或者用做示範、提供尋檢的圖書、樣本等,如年譜、傢譜、棋譜、臉譜等。「太極拳譜」,首先指太極拳架、器械的動作名稱順序,其次指拳經、拳論及歌訣等。為瞭區彆,我們把前者統稱為「拳械譜」,把後者稱為「經論譜」。「拳械譜」又可分為「拳架譜」和「器械譜」。
本書撰寫的「三譜」,即楊式太極拳的拳械譜、經論譜、傳人譜。其目的在於記載楊式太極拳流傳的曆史、現狀及其文化內涵,以便尋求其演變脈絡,並作為學習和研究楊式太極拳的重要資料和基本依據。
筆者的恩師趙斌先生(1906—1999),是楊式太極拳親族傳人,對楊傢軼事所知甚詳。由於他的關係,使我與楊式太極拳嫡傳宗師楊振基、楊振鐸、楊振國等前輩,及傅鍾文先生、傅聲遠師兄等多有接觸。二十多年來,我多次參加各種楊式太極拳邀請賽、聯誼會、名傢座談會、連續數屆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聯誼會。
我們西安永年楊氏太極拳學會於1991年舉辦的海峽兩岸楊式太極拳交流大會,2005年主辦的楊式太極拳西安國際邀請賽暨名傢座談會,我都是主要聯係人和主持者。
2004年,我又應邀參與瞭《永年太極拳誌》楊式拳械、推手和經論的編寫工作。所有這些,使我對楊式太極拳各個分支的拳架器械和傳人情況都有較多瞭解。特彆是在籌備2005年西安楊式太極拳名傢座談會期間,我用瞭將近一年時間聯係、收集並編寫瞭大會資料,經擴充修改後,起名為《楊式太極拳三譜匯真》齣版。
從一定意義上說,本書是一部史料性的專著,所引資料,盡量注明齣處,傳人照片和簡介多由本人或其弟子親自提供。但是,拳械譜和經論譜的收集,難免缺漏,特彆是傳人介紹,掛一漏萬,敬請同道諒解。然其係統性、真實性和相對的全麵性,筆者還是有一定自信的。
楊式太極拳嫡傳宗師楊振鐸先生為本書題名。在中國武術界德高望重的徐纔先生以及其他拳友、師兄為筆者題詞。更多的拳友為筆者提供各種資料,並對筆者的研究工作給予不同形式的幫助和支援,在此一併錶示由衷的感謝。
路迪民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簡直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洗禮”。我一直以為自己對楊式太極拳多少有些瞭解,也練過一段時間,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原有的認知。它沒有給我灌輸任何新的理論,也沒有教我任何新的招式,而是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我早已熟悉的動作。書中的每一段論述,都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瞭太極拳更深層的奧秘。我以前總覺得練太極拳需要很大的毅力,需要不斷地重復練習,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太極拳,是建立在“意”的基礎上的。當你理解瞭“意”的運用,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變得自然而然,充滿瞭生命力。書中關於“呼吸與動作的配閤”的闡述,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我以前隻是機械地跟著做,並沒有真正體會到呼吸在太極拳中的重要性。現在我明白瞭,每一次呼吸都應該與身體的每一個細微動作相呼應,這樣纔能達到內外兼修的效果。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獨特,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厚的功力。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修飾,每一個字都像一顆飽滿的珍珠,散發著溫潤的光澤。讀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關於太極拳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學到瞭如何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察和感受太極拳,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靈體驗。
评分這本書的每一頁都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山水畫,充滿瞭東方韻味和哲學思考。我之前接觸過不少太極拳的書籍,大多側重於招式分解和技術要領,看完之後總覺得少瞭點什麼。而這本書,卻讓我找到瞭那種“意境”。作者在字裏行間,將太極拳的哲學思想融入其中,讓我不僅僅是學習動作,更是學習一種生活態度和人生智慧。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虛實”的探討,它不僅僅是描述腳下受力與否,而是上升到瞭一種辯證統一的哲學層麵,讓我開始思考生活中各種事物的兩麵性。書中的語言,有一種古樸而雋永的美感,不張揚,卻能直擊人心。讀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句,仿佛能看到一位老拳師在月光下,緩緩地比劃著太極的招式,那種寜靜緻遠的感覺,讓人心生嚮往。書中的某些觀點,甚至讓我聯想到瞭老子的《道德經》,太極拳果真與中國傳統哲學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教授太極拳的技法,它更像是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身體和心靈深處的潛能,也讓我對“動靜結閤”、“剛柔並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啓迪。我本來以為,太極拳是關於身體的“硬功夫”,需要大量的力量和技巧。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太極拳更是一種“內功”,是關於“心”的修煉。書中關於“精神內守”的論述,讓我明白瞭為何很多老一輩的太極拳傢,雖然年事已高,卻依然能打齣剛勁有力的拳法。那是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在鍛煉身體,更是在鍛煉自己的精神,讓自己的心境達到一種空靈的狀態。書中的某些段落,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首悠揚的古琴麯,每一個音符都恰到好處,沒有一絲多餘。作者的文筆細膩而富有感染力,能夠將抽象的太極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引進落空”的解析,它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卸力,而是包含瞭一種更高明的智慧,如何在相手的攻擊中找到自己的發力點,如何化解對方的力量,甚至利用對方的力量反擊。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太極拳的“圓融”之處,它不僅僅是技術的圓融,更是智慧的圓融,是一種對待人生和事物的圓融之道。
评分這本書像是一汪清泉,滌蕩瞭我心中長久以來對太極拳的種種睏惑。我曾一度陷入對招式的糾結,總是在想,我的動作是否標準,我的力量是否到位。但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將我從這種固有的思維模式中拉瞭齣來。它讓我明白,太極拳最重要的是“感覺”,是身體與天地萬物之間的“聯係”。書中對“纏絲勁”的描繪,讓我不再僅僅將它理解為一種錶麵的螺鏇運動,而是體會到它是一種深層的能量運轉,是一種內在的生命力。書中的語言,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力量,沒有絲毫的浮誇,卻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樣,羅列大量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極富畫麵感和生活化的語言,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並實踐。我最受啓發的一點是,書中對“虛靈頂勁”的闡述,它不再是簡單的頭部姿勢,而是上升到瞭精神層麵,是一種內在的覺醒和警醒。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太極拳的理解,從“術”上升到瞭“道”,不再是單純的身體練習,而是一種生命的體驗。
评分這本書如同一壇陳年的佳釀,初翻開時,隻覺醇厚,隨著一頁頁的細讀,方品齣其中的甘甜與迴味悠長。作者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將我從繁雜的招式中解脫齣來,帶我進入楊式太極拳深邃的意境。與其說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打拳的書,不如說它更像一本引導你如何“體悟”太極的書。它沒有冗餘的理論堆砌,也沒有故弄玄玄的術語,而是用一種極其樸實卻又充滿智慧的語言,闡釋瞭太極拳的精髓。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勁”的講解,並非簡單地描述力量的大小,而是深入到力的根源、力的運行軌跡以及力的微妙變化。那些關於“鬆”的論述,更是點醒瞭我長期以來存在的誤區,讓我明白鬆不等於軟弱,而是蘊含著無窮的張力與彈性。書中對“周身一傢”的理解,更是讓我豁然開朗,原來太極拳並非肢體的孤立運動,而是全身協調統一的整體功夫。每一個字句都凝聚著作者對太極拳深刻的理解和長期的實踐,仿佛一位老友在耳邊娓娓道來,沒有絲毫的說教感,卻字字珠璣,發人深省。讀罷此書,我感覺自己對太極拳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有瞭一種升華,仿佛看到瞭太極拳背後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