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革命提供了丰富性和便捷性,但垂手可得的大量资讯,令人既亢奋又焦虑,一下子如获至宝,一下子又迷失徬徨。智者早已指出资讯既非等同知识,更遑论比拟智慧。资讯科技突飞勐进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无所不在的。政治社会研究无法自外于此项发展,其中电子化政府和网路民主等皆已成为最重要的讨论议题。政治与资讯科技的跨领域交流与对话,无论就理论或实践而言,皆具实质而深远的意义。本书精选汇编第六至八届「政治与资讯科技研讨会」中所发表过的学术论文,概分为「资讯科技与政治学研究」,「资讯科技在国际关系议题之应用」,「他山之石:日本电子化政府之经验」和「电子化政府与民主治理」等四大主题,每一主题下各包含二篇论文,总计为八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是政治与资讯科技两个领域精彩交锋下的结晶,非常值得深入阅读。
作者简介
新立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学士,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政治哲学博士,现任佛光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专长领域为政治理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学理论、马克思学。
张锦隆
政治大学外交系学士,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佛光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专长领域为国际关系、形式理论和研究方法。
编者序 i
第一篇 资讯科技与政治学研究 1
第一章 政治迷思的建构—以台湾「总统直选」的宪政选择为例 廖达琪、林福仁、张慧芝、李承训、胡家瑜 3
摘   要    4 
壹、前  言    5 
贰、研究方法:事件回顾之资讯技术    8 
 、台湾总统选制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之宪法变迁的背景和过程   19 
肆、政治菁英的利益计算    23 
伍、民众对民主政治的理解程度    29 
陆、两种总统选举方式与民主政治的亲合性    32 
柒、结  论    33 
第二章 中文文字计数研究中的萃取词汇问题 郭丰州 35
摘   要    36 
壹、前  言    37 
贰、中文文字计数的问题与对策    38 
 、实验设计    42 
肆、结果讨论    46 
伍、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47 
第二篇 资讯科技在国际关系议题之应用 51
第三章 科技在恐怖主义与反恐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宋兴洲 53
壹、何谓恐怖主义?    54 
贰、科技与恐怖主义    57 
 、国际恐怖主义的演进    58 
肆、恐怖分子的传统战术    65 
伍、恐怖分子的非传统武器    69 
陆、反恐怖主义策略    76 
柒、结  语    87 
第四章 资讯科技与中共品牌国家的建构 姜家雄 91
摘  要    92 
壹、国家形象的概念    93 
贰、中共的国家形象问题    95 
 、资讯科技与中共国家形象重塑    101 
肆、迈向「品牌国家」?    111 
伍、结  论    114 
第三篇 他山之石:日本电子化政府之经验 119
第五章 日本科技行政组织与科技政策决策之分析 杨钧池 121
摘  要    122 
壹、序  论    123 
贰、日本1990年代以前科技政策决策机制之设计    127 
 、日本1990年代以后科技政策决策机制之调整与设计    133 
肆、日本科技政策决策机制改革之意涵:从「行政指导」转变为「首相领导」的科技政策决策体制    140 
伍、结  论    144 
第六章 日本行政改革过程中电子化地方自治体的作用—以扩大参与及深化民主为焦点 陈建仁 151
壹、前  言    152 
贰、电子化政府与电子化民主之争议    153 
 、日本行政改革与电子化自治体    158 
肆、电子化自治体的运用与作用    161 
伍、代结论    166 
第四篇 电子化政府与民主治理 173
第七章 资讯科技与民主治理的辩证关系—以电子化政府为例 王汉国 175
摘  要    176 
壹、问题之提出    177 
贰、电子化政府的基本理念与发展愿景    180 
 、国际评鑑机构调查结果之分析    186 
肆、资讯科技与政府治理之辩证关系    194 
伍、结论与建议 202
第八章 电子化政府与全观型治理 许文杰 213
壹、绪  论    214 
贰、公共治理及其挑战    215 
 、全观型治理的意涵    219 
肆、电子化政府达成全观型治理的协调与整合    229 
伍、结  论    234 
编者序
资讯革命的推波助澜下,电子/网路经济所占的比重不仅赶上,而且超越了工业/制造经济,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尚未有趋缓或反转的情形发生。资讯的爆炸性成长,固然提供了丰富性和便捷性,但也更易于让人既亢奋又焦虑,一下子如获至宝,一下子又迷失徬徨。智者早已指出资讯既非等同知识,更遑论比拟智慧。资讯科技突飞勐进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无所不在、无远弗届的。政治研究无法自外或无视于资讯科技的快速发展,例如电子化政府已成为政府组织改造创新的最重要课题,又如网路民主引发公民社会议题的激烈辩论;因此,政治与资讯科技的跨领域交流与对话,无论就理论或实践而言,皆具实质而深远的意义。
自佛光大学创校以来,政治学系每年举办的「政治与资讯科技研讨会」,迄今已有九届,广获海内外学者专家支持。第一至五届研讨会论文,经过编审,分别集结成《政治与资讯科技》与《政治与资讯的对话》两本论文集,由台北扬智文化出版。本次再与该出版社合作,整理第六至八届研讨会论文,汇编付梓。在本书篇章安排方面,收录「资讯科技与政治学研究」,「资讯科技在国际关系议题之应用」,「他山之石:日本电子化政府之经验」和「电子化政府与民主治理」等四大篇,每一主题下各包含二篇论文,总计为八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是政治与资讯科技两个领域精彩交锋下的结晶,非常值得深入阅读。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首先感谢多位匿名评审委员不辞劳苦,细心审阅评分。本书的完成,过去参与历届研讨会的学者专家、研究生和大学部同学,有积沙成塔的功劳,在此致上诚摰的谢意。借此也要感谢对于最近几届研讨会的赞助单位,包括佛光大学、国家科学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外交部、中华发展基金会、国际制造工程学会—中华民国分会等,协助解决「无米之炊」的窘境。校内行政部门和其他系所的全力支持,对于研讨会各项任务的开展与执行,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在此一併致谢。最后,特别需要感谢的是政治系助理郑嘉琦小姐,她在行政方面的卓越能力和丰富经验,使得「政治与资讯科技」研讨会的持续举办和相关论文的集结出版,都能顺利完成。
  姜新立、张锦隆 谨志 
  2009年7月15日于宜兰礁溪 
翻開《政治與資訊的交鋒》的目錄,看到一些似乎在探討訊息真實性、網路輿論生態的章節,讓我感到一絲熟悉,也有一絲不安。這幾年來,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被海量的新聞、評論、八卦轟炸,有時候真的覺得眼花繚亂,甚至懷疑自己所接收到的訊息是不是真的。這本書名聽起來,就像是在揭示政治鬥爭背後,那股隱藏在資訊洪流中的暗流。不知道作者會不會帶我們去辨識,哪些是真心話,哪些又是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精心編造的謊言。 我特別希望能從書中學到一些方法,來幫助我分辨網路上各種言論的可信度。有時候看到一些極端的言論,或是充滿煽動性的標題,真的很難克制住情緒,也很難判斷事情的真相。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際的工具或思考框架,讓我們能夠更理性、更客觀地看待政治議題,而不是被情緒左右,那就太好了。畢竟,在這個資訊越來越複雜的時代,獨立思考和辨別能力,是我們最重要的武器。
评分這本《政治與資訊的交鋒》的書名,讓我聯想到不少我平常在追蹤的新聞事件。台灣的政治環境一直以來都充滿了戲劇性,而媒體和社群平台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越來越吃重。我一直在思考,當一個政治人物或一個政黨,掌握了大量的資訊管道,甚至是能夠影響傳統媒體的報導方向,那麼對於一般民眾的認知,會造成多大的影響?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例如透過精心設計的社群媒體貼文,或是選擇性地釋放新聞,來塑造公眾對某個議題或某個人物的看法? 而且,我還很好奇,書中會不會討論到「後真相時代」這個概念。感覺現在很多時候,事實的真假好像已經不是重點了,而是能不能打動人心、製造情緒。政治人物是不是很擅長利用這種方式,來鞏固自己的支持者,或是打擊對手?如果這本書能夠帶我們了解,在政治角力中,資訊是如何被「操弄」的,那對我理解當前的政治局勢,肯定會非常有幫助。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比較深刻的分析,而不是流於表面的敘述。
评分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政治與資訊的交鋒》,封面上「交鋒」兩個字就挺吸引人的,不知道裡面講的是什麼樣的你來我往。我平常對政治新聞稍微有點關注,但有時候覺得訊息太多、太雜,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分辨真假,尤其是網路上的資訊,有時候傳得比什麼都快。這本書名聽起來就像是在探討政治角力跟資訊傳播之間的關係,這點我還蠻好奇的。不知道作者會不會從台灣的在地脈絡出發,分析一下我們這塊土地上,政治人物或政黨是如何運用媒體、網路來影響輿論,又或者,我們這些讀者又是如何接收、解讀這些資訊的。 我對書中可能會探討的「資訊戰」或是「假新聞」議題特別有興趣。畢竟這幾年下來,假新聞的氾 تحميل染了整個輿論場,有時候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甚至影響到選舉結果。不知道作者有沒有實際的案例分析,像是某個選舉期間,出現了哪些影響重大的假消息,它們是怎麼被製造、散播出去的?又或者,針對這些假消息,有沒有什麼比較有效的辨識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這些一般民眾不至於被蒙蔽。如果能有實用的方法論,那這本書就真的太有價值了。
评分讀到《政治與資訊的交鋒》這個書名,就讓我想起,最近這幾年,台灣社會的政治討論,好像越來越容易被極端化,很多議題都變成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而我覺得,資訊的傳播方式,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這本書名所強調的「交鋒」,是不是意味著,政治人物或團體,會利用各種資訊手段,來攻擊對手,同時鞏固自己的陣營?我很好奇,作者會不會從這個角度切入,分析政治攻防中,資訊是如何被當作武器使用的。 特別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探討,當不同的資訊來源,傳達出截然不同的敘事時,我們應該如何找到一個相對真實的立足點。比如說,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社群媒體,它們在傳遞政治訊息時,各自有什麼樣的偏頗性?又或者,當一種「主流」的論述出現時,反對的聲音又是否容易被壓制?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在資訊的洪流中,我們如何不被單一的聲音所裹挾,保持一定的批判性思維,那將會是非常有意義的。
评分拿起《政治與資訊的交鋒》這本書,腦中立刻浮現的是最近幾年台灣社會經歷的幾場大型政治運動,以及它們背後推波助瀾的各種資訊傳播方式。我總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事實」都不是單純的客觀存在,而是經過了一層層的篩選、加工、甚至是扭曲。這本書名恰恰點出了這個核心問題:政治的運作,如何與資訊的傳遞糾纏在一起,甚至互相影響、互相制約。我期待作者能帶我們深入剖析,當政治成為一場資訊的戰爭,其中的勝負關鍵又在哪裡? 尤其想知道,書中會不會觸及一些比較技術性的層面,比如大數據分析、演算法推薦,這些高科技工具在政治宣傳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現在很多訊息都是透過演算法推送到我們眼前,我們以為自己看到的是「興趣」,實際上會不會是「被安排」的?如果能有這方面的探討,那對我理解網路時代的資訊獲取,以及它對政治判斷造成的影響,將會是極為寶貴的啟示。畢竟,了解這些「幕後」的運作機制,才能讓我們有更清醒的判斷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