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穆迪译述」──两大哲学理论、神学体系的传承与交会
翻开西方历史,古希腊哲学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实为西方文明的两大立基。身为古希腊大哲的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332年),以知识的广博着称,哲学体系横跨形而上学、逻辑、伦理学、美学、物理学等领域。到了中世纪,哲学家、神学家的圣多玛斯.阿奎纳(St. Thomas Aquinas,约1225 ~ 1274年),则继承亚里斯多德学派,构造出神学哲学体系。这两大哲学理论、神学体系的传承与交会,博大而完备、精微而广深。
本丛书特别从亚氏重要哲学理论中的关键要义,包括:「形而上」、「本体」、「范畴」、「逻辑」,相对应圣多玛斯的有系统、具成熟思想的着作,挑选出译笔真确、流畅的吕穆迪译本,经初步审校及勘误后,重编重排。本系列是大众读物,用直叙的论说文体裁;理论的规律同样精确而严明,有学术的价值,对审思明辨、彻底深究者来说是极好的参考资料。
亚里斯多德曾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三部分,其中形上学被视为「第一哲学」,也就是所有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当于一棵树的树根。最初亚里斯多德编写了十四卷书说明「形上学」,本书为其中的卷四「论物之大公名及物之公理」,主要目标是界定形上学的范围、定义及方法,对于探究亚里斯多德的哲学、逻辑与众多学问来说,相当于一篇清楚的「使用说明」和「导论」。
作者简介
原着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332年)
希腊哲学泰斗,知识不倦的深求者,是横跨学科、兼容并包的哲学集大成者的杰出代表。一生着述极丰,研究面极广,在当时的人们所知道的绝大多数学科领域内几乎都有建树。
亚氏终身从事学问,拜柏拉图为师,在柏氏门下攻读了二十年,可谓青出于蓝,不但集希腊哲学之大成,而且推陈出新,创立了逻辑学,形上学,自然哲学,以及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两千年来,西方人从他的学术中领取教益,在他的启发下从事研析。亚氏奠定了西方哲学之基础,日后西洋文化的成就,泰半是受了亚里斯多德哲学的影响。
译者简介
吕穆迪
圣多玛斯国际中心创办人。译作《宗徒时代的教父》、《申辩书》;以及《驳异大全》(Summa Contra Gentiles,又名《哲学大全》)中译本四卷:分别是《论万事》、《论奥理》、《论真原》及《论万物》为其代表译作。
读完《形上学:论物之大公名及物之公理》,我仿佛置身于一座思想的迷宫,但幸运的是,作者精心布置了清晰的线索,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核心。关于“物之大公名”的论述,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展示了不同哲学流派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尝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经典哲学概念的重新解读,它们在现代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而“物之公理”的部分,更是将这种哲学思辨推向了实践层面。我曾一度认为形而上学是高高在上的理论,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些“公理”的触角,早已延伸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往往视而不见。作者的写作风格极其细腻,每一个论断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仿佛是用逻辑的雕刻刀一点点打磨而成。我常常在想,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现象背后,是否都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形而上学原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让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评分《形上学:论物之大公名及物之公理》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密的哲学仪器,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提问、去探索。作者在“物之大公名”的论述中,展现了对概念区分和界定的精湛技艺,仿佛是在为我们拆解事物的本质。他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通过对不同“名”的比较和辨析,逐步揭示了事物的共性与特性。这使得我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看到作者思想的脉络,并跟随他的思路进行思考。而“物之公理”的部分,则将这种理论上的探索,与我们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理解紧密联系起来。我在这里看到了作者对于普遍性原则的追寻,以及这些原则如何塑造了我们对现实的感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庄重而富有哲思,读起来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但一旦进入状态,便会被其深邃的思想所吸引。它不像一本轻松的读物,更像是一次智识上的洗礼,让我对“物”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开始探寻其深层结构和普遍法则。
评分这本《形上学:论物之大公名及物之公理》给我带来的,是一场关于存在本身的深刻反思。作者在“物之大公名”的探讨上,并没有流于泛泛而谈,而是通过对具体概念的辨析,引导我们去理解事物背后普遍性的“名”。我常常在想,这些“名”究竟是我们赋予的,还是它们本身就存在于事物之中?这种追问让我对日常所见的万物,产生了全新的审视角度。而“物之公理”的部分,更是触及了事物的根本运作法则。我发现,很多看似独立的现象,其实都遵循着某些不言而喻的“公理”。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他通过一步步的逻辑推理,让我们逐步接近那些最基本、最普适的原理。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攀登一座思想的山峰,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登顶后的视野,却是无与伦比的开阔。它让我认识到,形而上学的思考,并非脱离现实,而是试图理解现实背后最深刻的逻辑。
评分这本《形上学:论物之大公名及物之公理》简直是一次智力探险的邀请函!从翻开第一页起,我就被作者那严谨又充满想象力的笔触深深吸引。那些关于“物之大公名”的探讨,仿佛在为我们构建一个宏大的存在框架,让我们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它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更普遍、更根本的“名”紧密相连,这种视角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边界。尤其是当作者深入剖析“公理”在形而上学中的作用时,我感到思维的火花在碰撞。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在作者的阐释下,变得鲜活而具有指导意义。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炼的语句,试图捕捉其中蕴含的深层逻辑。它不像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场与古老智慧的对话,引领我穿越迷雾,触碰存在的本质。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智识上的盛宴,让我对“物”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形上学:论物之大公名及物之公理》这本书,是一次对“何为存在”的深度挖掘。作者在“物之大公名”的阐述中,展现了他对概念的精准把握和对事物普遍性的洞察。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定义,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不同“名”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了我们对“物”的理解。我常常在想,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称谓,背后是否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哲学意义?而“物之公理”的部分,更是将这种思考推向了更为根本的层面。我在这里看到了作者对于事物内在秩序的探寻,以及这些“公理”如何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石。作者的写作风格十分沉静而富有力量,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仿佛是在用哲学的语言描绘世界的本质。阅读这本书,让我不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了解,而是开始渴望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普遍的法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