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说过,「书」乃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灵 满足的发明」。以「真爱读书」,「为读书而读书」的「读书人」自期的他,更愿意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公众分享,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独阅好书而不介绍大家, 在这心灵快要干枯了的岁月,也未免太冷酷了」。本卷汇集殷海光撰写的书评、书序为一帙,既具体反映殷海光「读书天地」的广博,也充分彰显殷海光「思想世 界」的灵动。
作者简介
殷海光
(1919年12月5日-1969年 9月16日),湖北黄冈人。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战结束后踏入出版界时採用的笔名。他早年求学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研究 所,1949年赴台后于台大哲学系任教,先后开设课程有:逻辑、逻辑经验论、罗素哲学、理论语意学、科学的哲学、现代符号逻辑、历史与科学等。他亦曾任 《中央日报》、《自由中国》主笔。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台湾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他深受罗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学大 师的影响,所写文章以科学方法、个人主义、民主启蒙精神为基准,极力宣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思想,并坚持以笔的力量来对抗言论思想禁制。因而,他曾被伦敦 《中国季刊》推崇为「台湾自由主义思想的领袖」,为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与启蒙者。
时至今日,殷先生已成为台湾某一世代的象征 人物。谈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或台湾的自由主义,必然会谈到殷先生及他着作。而殷先生的着作,以思想深刻、逻辑层次缜密、文句充满情感着称,有一种极为 独特的感染力。其着作,数十年来影响了海内外的无数读者,早已成为华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遗产。
序 殷夏君璐
编者的话
编辑凡例
罗素论权威与个体
第二十世纪
苏维亚怎样管制思想
民主政治
二十世纪哲学
追求与幻灭
美国八位伟人
怎样击败俄国
一九八四年
极权对于民主自由的威胁
文明是怎样创造的?
科学与社会
自由人
第三次世界大战写真
雅舍小品
罗素论权力
世界之新希望
经济政策与经济学理
罗斯福夫人回忆录
莫斯科的寒夜
美国去来
罗素画传
新苏维埃帝国
在翻阅《殷海光全集 16:书评与书序(下)》之前,我对殷海光先生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自由主义”的标签之下,以为他的思想是一种相对抽象、宏大的哲学体系,距离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似乎有些遥远。然而,当这本书在我手中展开时,我仿佛窥见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鲜活的殷海光。书中那些为他人作品撰写的书评,如同一个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他如何以饱含热忱又不失严谨的态度,与那个时代、那些思想进行对话。他不仅仅是思想的布道者,更是思想的鉴赏家和批评家。我能感受到他文字中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对年轻一代思想启蒙的殷切期盼。他评价一本著作,绝非简单地概括内容,而是深入其思想的肌理,挖掘其精髓,并与自己的思考融会贯通,甚至在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互动式的阅读,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思想家,必然是对他人思想怀有敬意,并乐于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这本《书评与书序(下)》,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具温度的殷海光,一个在思想的星空中,不仅闪耀着自身的光芒,也乐于点亮他人前行的道路的智者。
评分读罢《殷海光全集 16:书评与书序(下)》,最让我动容的,莫过于那些书序中所流露出的,殷海光先生对生命、对时代、对知识的深沉关切。他撰写书序,并非应酬之作,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对作者、对读者、对所处时代的一种责任。他不仅仅是在介绍一本书,更是在搭建一座桥梁,连接作者的思想与读者的心灵。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些书序中,他笔锋一转,便能将书中讨论的某个议题,巧妙地与当下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或是在历史的纵深中寻找其根源。这种“观今宜鉴古”的洞察力,让我叹为观止。他提醒我们,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紧密相连。在那些看似平静的文字背后,我能感受到一种澎湃的力量,一种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一种对人类理性与自由的坚定信念。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如何能够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时代担当的方式,去理解和传播思想,去引导和启发后人。
评分《殷海光全集 16:书评与书序(下)》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殷海光先生在“批判”与“建设”之间,找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平衡点。他的书评,并非仅仅停留在对他人观点的斧正,而是常常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更为精炼、更为深刻的见解。这种“扬弃”式的思想辩驳,既展现了他独立的批判精神,又体现了他对知识体系不断完善的追求。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一些西方经典著作的解读,他能够超越简单的翻译和介绍,而是将其精髓内化,并用中文的语境进行阐释,让那些原本晦涩的思想,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他对待不同观点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即使持有不同意见,也能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探讨,而非简单地予以否定。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放的思想胸怀,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如何理性思考、如何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方法。这本书,就像是一场与智者进行的深度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在阅读《殷海光全集 16:书评与书序(下)》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书中,殷海光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养,为我们解读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他的书评,不仅仅是对内容的梳理,更是对作者思想精髓的提炼和升华。我能感受到他文字中那种对求知永不满足的热情,以及对真理毫不妥协的坚持。他常常能够在看似平凡的论述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并在字里行间传递出一种理性、独立、负责任的精神。他对待学术的态度,一丝不苟,他对知识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某些被忽视或误读的思想,进行的重新审视和阐释。这让我意识到,阅读经典,不仅仅是接受前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从中汲取养分,如何将其与自身的思考相结合,如何在其基础上继续探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思想家如何用他的笔,去丈量思想的深度,去拓展认知的边界。
评分《殷海光全集 16:书评与书序(下)》这本书,让我对“如何读书”有了全新的认识。殷海光先生的书评和书序,不仅仅是为他人作品的“背书”,更像是一种思想的“孵化器”。他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引发自己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我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关于他所评价的那些书籍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展现出的那种对知识的敏锐洞察力,那种在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穿梭自如的能力,以及那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生动化的表达技巧。他似乎总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并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将其呈现。我常常在阅读他的文字时,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然后恍然大悟。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的思想进行一场深度对话,是让自己的思想在碰撞中获得成长。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思想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