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本书着眼于相对于儒学核心的不同「边缘」,从多元视角掘发新的问题意识与诠释空间;并以「边缘与非汉」的脉络,讨论明清迄于当代儒学及其非主流传播的不同面向。包含:一、儒家的「天下」观念及所含「中国与四方」的思想。二、非汉(满清)政权对儒学的吸纳、规范与推扩。三、儒学在非汉或边缘地区的传播、改译、与回应。四、处于边缘地区的远距商贾、鸾堂信众、客家仕绅对儒学或儒家价值的传习、吸收与发挥。论证除了儒学本有的核心价值外,特定阶层的营生日用与人生处境、帝王御用的主导与差别政策,各边区独特的人文环境等等,都是左右边缘与非汉儒学发展的要素,由而呈现出儒学在不同时空传播的复杂面向,及其共通、调融、在地的多重性格。
作者简介
黄丽生
原籍广东合浦,1956年生于台湾苗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海大海洋文化研究所专任教授、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早年从事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史、明清以降蒙古社会文化史。晚近致力于清代蒙古儒学、台湾儒学等儒学非主流课题以及海洋文化相关研究。着有《淮河流域的水利事业(1912-1937)-从公共工程看民初社会变迁之个案研究》、《从军事征掠到城市贸易:内蒙古归绥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14世纪中至20世纪初)》、《论阿勒坦汗传的撰史意识》、《蒙古意识与中国认同的纠葛》、〈近代内蒙古人民的生活图像〉〈清代台湾儒学边缘位格的构成-以渡台仕儒的朱子论题为中心〉〈海外离散的华人□儒教的变容〉等等。
自序 i
导论:下学而上达,恆遍与流动 1
壹、儒家「天下」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17
一、前言 17
二、人文与自然的交会 20
三、中国与四方的总合 28
四、实践自我存有意识的场域 38
五、古典与当代的对话 44
六、结论 56
贰、明清至近代的山西商人与儒家教化传统 57
一、前言 57
二、儒家传统与当代东亚经济 59
三、山西商人的商贸活动 67
四、山西商人尊儒重商的传统 72
五、山西商人对儒家价值的体现 88
六、结论 112
参、治统下的道统:清代八旗官学书院及其学礼学规 117
一、前言 117
二、八旗子弟的教育:官学与书院 120
三、八旗官学书院的祀典:学礼的观察 145
四、旗学规范:御制训士规条与八旗学要 164
五、结论 182
肆、清代内蒙古地方儒学的发展与特质 185
一、前言 185
二、清廷推行儒学教育的意识基础 188
三、土默特官学与驻防八旗官学 195
四、汉人的私塾义学书院与厅州县学 204
五、内蒙古盟旗的自行习儒 217
六、结论:清代儒学北传内蒙古的历史意义 229
伍、清代儒学北传内蒙古中的「考试」 235
一、前言 235
二、土默特官学与蒙古繙译考试 239
三、驻防八旗官学的科考与特权 243
四、汉人学额的限制与考试制度的变化 249
五、没有科考机会的蒙古盟旗菁英 256
六、结论 266
陆、清代边区儒学的发展与特质:台湾书院与内蒙古书院的比较 271
一、前言 271
二、台湾书院的发展与型态 273
三、内蒙古的书院:与台湾比较的观点 297
四、结论 318
柒、近代台湾客家儒绅海洋意识的转变:从吴子光到丘逢甲 327
一、前言:海洋意识、儒家价值、与近代客家人物 327
二、客家塾师吴子光的学思与侷限 333
三、丘逢甲的体践儒学与海洋视野 355
四、结论:台湾儒绅海洋意识转变的意义 383
捌、台湾客家鸾堂的儒教意识:以苗栗云洞宫为中心 389
一、前言:儒学、儒教、鸾堂信仰与台湾客家文化 389
二、台湾客家鸾堂与苗栗云洞宫 395
三、鸾书《玉鑑龟龄》和《云箴宝鑑》的信仰世界 406
四、神道设教下的儒教意识 413
五、最近的变迁:儒士文人的退位 423
六、结论 431
征引文献 441
图表次
图一:清代内蒙古地理位置图 186
图二:清代内蒙古学校文庙考棚分布图 212
图三:喀喇沁王贡桑诺尔布的诗作与书法 223
表一:清代台湾官学书院设置时空分配表(1683-1895) 323
表二:清代内蒙古官学书院设置时空分配表(1723-1911) 325
表三:《玉鑑龟龄》《云箴宝鑑》所见降临施劝堂云洞宫造书
诸神一览表 437
索引
名词索引 479
人名索引 491
地名索引 497
边缘与非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边缘与非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