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撰述本书的目的,是要协助读者跨越与传统文化断裂的鸿沟,让现代人可以花最少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困难,从《近思录》一书汲取先圣先贤的智慧,并接受他们高贵品德的薰聒。本书坚决避免掉进繁琐的训诂、考据的泥淖,不以注或译为主,而以解或通为要。希望能以最浅白易懂的文字,即使不对照原文,也能让读者掌握到《近思录》的精髓,进而对自己的进德修业、立身处世有所裨益。笔者撰述本书的愿望,是要读者能得鱼忘筌,最后自己直接阅读原文。
作者简介
朱高正
朱博士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是土生土长的台湾本省籍人士,为南宋大儒朱熹第26代孙。台湾前立法委员。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并获得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攻对康德哲学的研究,出版过多部关于康德的学术着作。此外,对《易经》也研究颇深,是国际易学联合研究会副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董事长。着有:《周易六十四卦通解》与《易经白话例解》(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
编辑的话
朱高正先生是朱熹第26代孙,《近思录》是朱熹、吕祖谦所整理出来的儒学纲领,其所依据的则是北宋四子将《论》、《孟》、《学》、《庸》与《六经》融会贯通后的成果。它是儒家文化高度成熟的产物,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举凡修身养性、待人接物,以至治国、平天下,全方位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指导。近代以来论述此书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读者来说却仍然是生涩难懂,领悟艰困。
《近思录通解二册》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哲学理解的大门。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种解读,而是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作者在梳理《近思录》思想体系时,非常注重其内部的逻辑结构和递进关系,将零散的条目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思想演变的梳理,它会追溯某些概念的源头,分析其在不同学者那里的发展变化,最后再回到《近思录》中的具体表述,展示出一种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看到了《近思录》思想体系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同时,书中穿插的作者独到的见解,也让我耳目一新,一些 hitherto 难以理解的句子,在他的解析下豁然开朗。阅读此书,我仿佛与作者一同进行了一场严谨的学术探索,每一次的解读,都是一次思想的升华,让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有了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的累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我发现,《近思录通解二册》在处理哲学概念时,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谨与细致。它不仅仅满足于告诉读者“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以及“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书中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例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都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并且会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语境,来解释这些概念为何会被提出,又为何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知行合一”的解读,它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是通过大量史实和理论的引用,层层递进地揭示了这一思想的复杂性与实践性。读到此处,我仿佛看到先哲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是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真正践行了内心的准则。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阅读体验,让我受益匪浅,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阅读《近思录通解二册》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漫步。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在阐释那些看似高深的哲学理论时,所展现出的那份人文关怀和现实关照。作者并没有将《近思录》束之高阁,而是力图将其中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在解读某些条目时,会引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读者思考这些古老的思想如何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在讨论“修身”和“治国”的关系时,书中不仅解释了古代的政治理念,更启发我们思考个人品德的养成与社会责任的担当。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觉得那些古老的道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让我感受到,学习经典,并非只是为了了解历史,更是为了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安顿心灵、指导行动的智慧。这种温润而有力的引导,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力量。
评分翻开《近思录通解二册》,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古老而深邃的智慧殿堂。我并非初次接触宋明理学,但这本书的编纂方式,尤其是其“通解”的理念,彻底颠覆了我过往的阅读体验。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仅仅罗列原文,然后附上简略的注释。相反,这本书更像是带我进行了一场与古代先哲的深度对话。书中对于每一条条目,都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解读,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深入剖析了其背后蕴含的思想脉络和逻辑关联。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字义阐释,而是积极引入了不同学派、不同时代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辨析,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争论变得生动有趣。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方式,让我得以跳出单一的视角,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近思录》的思想精华。有时候,读着读着,我甚至会觉得作者仿佛就坐在我旁边,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为我一一讲解那些晦涩的道理,让我这个对理学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逐步领略到其精妙之处。它让我在阅读中,不止是“看”书,更是“悟”书,体会到文字背后那份沉甸甸的智慧。
评分每次拿起《近思录通解二册》,都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碰撞。我一直认为,经典的价值在于其恒久的生命力,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甚至超越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近思录》的“解”,更是一种“通”的体现。作者在解读过程中,非常注重将《近思录》的思想置于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与其他重要的哲学著作和思想流派进行对话。例如,在解释某些观点时,会巧妙地引用《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也会提及佛教、道教思想的某些影响,甚至会联系到后期哲学的发展。这种博采众长的解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近思录》的理解层次,让我看到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中国思想长河中一个重要的节点。这种宏大的视野,让我更加理解《近思录》为何能够对后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意。阅读的过程,更像是在与无数智慧的灵魂进行交流,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新的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