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博.物.語」四個字分開的書名,代錶的是一個關於颱灣與土地曆史、博物館與博物、物件與意義、言說與知識的故事。本書時間鋪陳橫跨荷蘭時代到清末,空間佈局廣達半個地球,連結日本、亞洲與荷蘭的曆史。敘事由「大員鳥瞰圖」颱博摹本的來曆為始,直到牡丹社事件為止。
透過「物件」指認「博物館」塵封「意義」的殘餘,如剝洋蔥,一層層深掘與剝示蘊藏於時代背後的轉型圖像,從容揭示原本隱晦地流佈於曆史底層的「時代精神」。隨意的敘事路徑撿拾拼湊有關「颱灣」早期曆史與「博物」知識的片段,再現一條重新認識颱灣史,既趣味又新奇的小徑。一連串起,作者帶我們目睹瞭不斷經曆啓濛與蛻變的「颱灣故事」。
序 言 逡巡,在博物館的空間與時間
第一章 荷蘭人的「開颱」 8
一 地圖的機密 10
二 西班牙人的來路 14
三 荷蘭人的雙子城 20
四 VOC與福爾摩沙 28
第二章 異質時空的相遇 34
一 地圖的誘惑 36
二 外科醫師 44
三 新港文書 48
四 權力的錶徵 57
第三章 國姓爺的世界 62
一 圖像與曆史 64
二 海寇與英雄 67
三 帝國朝貢圈外 70
四 「國性爺閤戰」 76
五 漢布魯剋英雄史詩 79
第四章 明治日本的齣草 82
一 集體閤照之謎 84
二 武士的最後齣路 87
三 戰爭圖像與物件想像 97
第五章 牡丹少女事件簿 106
一 1874年寫真的齣土 108
二 少女的命運 111
三 東京日日 114
四 另一種文化戰爭 117
第六章 本草與博物 124
一 「山貓皮骨」
二 栗田萬次郎蕃地行 132
三 「颱灣蕃地草木壓葉」 136
四 代結語 141
附註 146
這本書的書名一開始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颱.博.物.語”,這幾個字似乎蘊含著某種神秘的吸引力,讓人聯想到在某個地方,或許是一個博物館,正在講述著關於“事物”的故事。而“颱博館藏早期颱灣現代性記憶”則更具體地指嚮瞭內容,讓我對這本書所承載的曆史信息充滿瞭期待。我尤其好奇“現代性”在早期颱灣的語境下是如何被解讀和呈現的。是引進西方的技術和思想?是社會結構的轉變?還是文化的碰撞與融閤?這本書很可能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瞭解颱灣近代發展曆程的窗戶,讓我們能夠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思想以及他們所經曆的巨變。我設想書中會引用大量的珍貴史料,可能包括當時的文獻、照片、甚至是實物模型,通過這些“物”來串聯起那些鮮活的“記憶”。我期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可能略顯枯燥的曆史事件變得生動有趣,讓讀者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它會不會涉及一些具體的曆史人物,他們的故事是否會被細膩地描繪齣來?早期颱灣的“現代性”與我們今天理解的“現代”有何異同?這些疑問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去探尋答案。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特彆是“颱.博.物.語”這個頗具匠心的前綴,給人的感覺非常獨特,仿佛預示著一場關於“事物”的深度對話,而“颱博”這個縮寫,無疑將對話的地點鎖定在瞭颱灣的博物館。緊隨其後的“早期颱灣現代性記憶”則更清晰地勾勒齣本書的議題——關注早期颱灣社會如何擁抱或應對“現代性”,並將其轉化為一段段可供迴溯的“記憶”。我非常好奇,在那個曆史節點,颱灣的“現代性”究竟是怎樣一種樣貌?它是在哪些領域率先顯現?是技術、製度、還是文化?這本書是否會通過對博物館收藏品進行抽絲剝繭式的分析,來展現這些“現代性”的痕跡?我設想,或許書中會有一章講述早期颱灣引進的印刷技術,是如何改變瞭知識的傳播方式,又如何影響瞭人們的思維模式。又或者,是對一件早期西式傢具的解讀,它如何象徵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和品味的變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彆具一格的視角,讓我們不再僅僅關注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能夠從那些觸手可及的“物”中,感受早期颱灣社會在邁嚮現代過程中所經曆的細微而深刻的變化。
评分剛拿到這本書,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書名就讓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幅幅畫麵。 “颱.博.物.語”,這幾個字仿佛自帶一種復古的質感,讓人聯想到泛黃的書頁和塵封的舊物。“颱博館藏”則直接點明瞭內容的來源,讓我對資料的可靠性有瞭初步的信心。而“早期颱灣現代性記憶”這個副標題,則激起瞭我對那個特殊時期颱灣社會變遷的濃厚興趣。現代性,這是一個宏大而復雜的概念,在早期颱灣的土壤上,它究竟是怎樣生根發芽、又如何生長齣獨特的樣貌?是西方文化的傳入,還是本土文化的孕育?書中是否會通過具體物件的解讀,來展現當時人們在日常生活、思想觀念、甚至是審美情趣上的變化?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夠挖掘齣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下的個體命運,以及他們如何在這種“現代性”的浪潮中尋找自己的位置。也許書中會有一段關於某個早期博物館建設的記述,展現瞭當時人們對於文化保存與傳承的初步意識;又或者是一篇關於早期引進的某種科技産品如何改變人們生活的描寫,讓我們看到現代性滲透的痕跡。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們不僅看到宏觀的曆史進程,也能感受到微觀個體的情感與掙紮。
评分當我看到“颱.博.物.語:颱博館藏早期颱灣現代性記憶”這個書名時,立刻被它所蘊含的豐富信息所吸引。其中,“颱.博.物.語”這個組閤,讓我聯想到的是一段段充滿故事的物件,它們都來自“颱博”——我猜測是颱灣博物館。而“早期颱灣現代性記憶”,則指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和核心內容。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颱灣社會是如何孕育和發展齣“現代性”的。這種現代性體現在哪些方麵?是城市的麵貌、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是思想觀念的轉變?書中是否會通過對館藏文物的細緻呈現,來勾勒齣那個時代的輪廓?我設想,每一件被提及的“物”,都不僅僅是靜止的展品,而是承載著曆史的溫度和時代的印記。例如,也許書中會講述一件早期引進的機械設備,它如何改變瞭當地的生産方式,又如何影響瞭人們的社會結構。又或者是一幅描繪早期街景的畫作,它如何記錄瞭城市化進程的初步顯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以物證史”的視角,讓讀者能夠通過具體的物質載體,去感受和理解那個時代颱灣社會在走嚮現代化的過程中所經曆的獨特曆程。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颱.博.物.語”,巧妙地組閤瞭地點、機構、元素和敘事,立刻在我的腦海中勾勒齣一種獨特的探索感。我猜想,“颱博”很可能指的是颱灣博物館,而“物”則是構成我們記憶的實體載體。這本書似乎是將曆史的碎片,通過博物館的館藏,轉化為一個個動人的“物語”。“早期颱灣現代性記憶”這個副標題,則進一步明確瞭其核心主題。我好奇的是,在那個被視為“早期”的年代,颱灣是如何經曆“現代性”的洗禮的?這種現代性是舶來品,還是本土孕育的結果?書中是否會呈現一些關於當時社會製度、經濟發展、或是文化藝術上的革新?我設想,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可能圍繞著一件具有代錶性的館藏文物展開,通過對這件文物的細緻梳理和深入解讀,來揭示那個時代颱灣社會在走嚮現代化的過程中所經曆的種種變化。例如,一件早期引進的照相機,可能不僅僅是一件攝影器材,更是記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載體。一本舊雜誌,可能承載著當時的思潮湧動和文化傳播的痕跡。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個導覽員,帶領我穿梭於曆史的長廊,用“物”的視角,重新認識那個充滿活力與挑戰的早期颱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