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打造观光城乡」?「城乡营造」和「观光」可以接轨吗?
「打造观光城乡」和地方环境、经济、社会如何相互影响,又同时共存共荣?
全球化潮流冲击下,地方如何再现生机?
本书详尽剖析社区打造和发展观光相互结合的可能,
以及社区该如何採取有前瞻性、自我控管的振兴观光策略,
借此唤起社区居民的在地意识,并成功行销当地人文、自然特色,
招揽观光客,进一步带动地方发展,
善用地方资源,让居民、游客以及观光业者共创三赢局面!
本书主要由三个部份所组成。第一部份为总论,主要探讨「城乡营造」和「发展观光」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实践整合时有何鸿沟,以及如何跨越;第二部份介绍在日本各地,打造观光城乡的实际案例,鉅细靡遗地介绍个案背景,提出打造观光城乡的计划面、执行面。其中包括从打造城乡到观光的实例,也有从观光发展到打造城乡的实例;最后,作者点出日本打造观光城乡所面临的课题,并从营利和非营利组织两种角度切入,提出改进建议,以及今后迈向打造观光城乡的理论。
.总论篇
何谓「城乡营造」?如何营造?「城乡营造」与「观光」又有什么关系?
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说明,引领读者认识全球化下的在地化趋势──「打造观光城乡」。
.实践篇
转型为红砖之镇的舞鹤、创出温泉聚落的草津、致力于疗养地经营的由布院……
用创意活化历史、用行动让城乡重生。日本各地打造观光城乡的精采案例解说!
.展望篇
打造永续经营的观光城乡,就从你我开始!本篇详尽分析观光推动组织的现况与课题,对居民以及观光业者提出具体实用的建议。
编者简介
西村幸夫
一九五二年生于福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都市工学系,同大学院课程修了。曾任明治大学助教授、东京大学副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工学博士。着作有《都市保全计划》(东京大学出版会)、《都市美》(学艺出版社、编着)等。
译者简介
王慧娥
淡江大学日文系学士、东吴大学日文系硕士,专职翻译工作者。译有《省时工作力》、《多想1分钟 只做好决定》、《我是职场人缘王》(三采文化)、《芬兰留学新体验》(天下杂志日本馆出版)等书。
戴开成
现任台湾历史资源经理学会国际研究员。
许郁文
辅仁大学影像传播学系学士。目前正于东吴日语教育研究所进修中。曾担任日商多媒体编辑、杂志日文编採记者。译有:《卡娃伊设计点子爆米花 - Photoshop + Illustrator》、《设计的秘密 - 116 实例大解析》、《Illustrator 商业设计专门塾》(旗标出版)、《新时代.大转变》(合译)、《三年不辞职》(天下杂志日本馆出版)等书。
钟瑞芳
民国46年生。日本九州大学博士班肄业,专攻日本史。曾任高雄师范大学、实践大学高雄校区等校兼任讲师。
曾淑卿
政治大学东方语文学系韩语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研究科政治学专攻毕业。旅日期间即开始从事翻译,目前以翻译为主要工作。译作有,西村成雄着《张学良–「满洲」与日中之霸权》(国立编译馆出版)、竹中信子着《日治台湾生活史 大正篇1912 ~ 1925》(时报出版)等。
彭南仪
东吴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硕士,目前在国立政治大学及政大公企中心担任日文讲师。译有:《高收益企业》、《说动力——一句话让人动起来》、《关键40岁》、《淘金印度》、《稻盛和夫工作术——爱上工作》《C型行销——下一波商品热卖密码》(天下杂志日本馆出版)等书。
萧照芳
东吴大学中文系学士,日本九州大学文学硕士,目前从事翻译工作。译有《恋爱物语》、《青春白皮书》、《圣传》、《月亮上的沙漠》、《鬼水怪谈》、《咖啡吧台师傅教战手册》等作品。
PART 1 思考打造观光城乡-总论篇
第一章 什么是打造观光城乡? -要从城市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开始地方管理
1跨越打造城乡和观光之间的鸿沟
2分别从打造城乡和观光的观点,慢慢朝向打造观光城乡
3作为行政措施的「打造观光城乡」抬头
4把打造观光城乡当作地方管理的一种型式
第二章 从打造城乡朝向观光
1 从「打造城乡」朝向「观光」接轨 ~ 在我国发展的潮流
1「打造城乡」对「观光」有那方面的期待?
2借由取得大量的外部资源提升地方经济
3活用外部资源的策略让地方环境得以保全
4 借由外部资源渗透到地方内以强化地方社会 p78
5 「打造观光城乡」今后的展望
2 跨越观光和打造城乡之间界线的计划
1 跨越「生活」和「观光」两项构图
2 日常生活 × 观光 ~ 让生活本身变成观光
3 产业 × 观光 ~ 把制作物品和生活结合变成观光
4 小部落 × 观光 ~ 用轻薄短小的单位打造观光城乡
3 由市民发起的打造城乡和观光
1 打造观光城乡和市民
2 在[了解]阶段的手法
3 在[活用] 阶段的手法
4在[推广] 阶段的手法
5 以道地的打造城乡为目标
第三章 从观光朝向打造城乡
1 过去打造观光地的系统
1打造观光城乡的总结完成阶段
2观光振兴与观光地营造的系谱 ~ 从官到民,并迈向在地
3观光地营造的各种类型
2 观光和振兴地域的产业
1将观光视为一种产业
2观光与相关产业的振兴
3地区观光产业的永续经营以及行销策略
4振兴地区观光产业以及「着地型旅行商品」的开发
3在观光地所存在社区营造的课题
1 变化的价值观与旅行的思考方向
2 市场需求的变化
3 个人旅行的时代与观光地的低迷
4 打造观光城乡为对应变化的要点
5 观光地对城乡营造的想法与居民的认知
PART 2 打造观光城乡的实践
第四章 活化有历史价值的「积蓄」
1从零开始,并迈向顶级领袖 ~ 肥前滨宿
1为保留聚落的工作小组所做的努力
2建构修理修景的体制
3为实力强韧的城乡营造努力
2用创意让历史更生 ~ 鲭鱼街道熊川宿
1熊川宿 ~ 留给在此生活的人们的事物
2文化资产的保存及创意活用
3来自熊川的意念
3从有邻馆的保存再生到时尚之镇 ~ 桐生
1近代化遗产据点都市宣言及有邻馆的发迹
2作为多样化市民活动交集点的历史建筑
3创造时尚之镇桐生 ~ 从点到面
4囊括地方整体的观光资源经理 ~ 生野
1「生野方式」的社区营造
2活用产业遗产的交流推广
3构筑生野社区产业
第五章 引出多元的可能
1生活与观光紧邻的「□□□□(土壁仓库式居住形态)」的聚落 ~ 喜多方
1□(土壁仓库)在那里呢?
2观光社区营造的萌芽
3以招揽客人作为发展的契机
4打造观光城乡在喜多方的发展
2支撑「□□□风的盆(註一)」的观光社区营造的「胸怀」 ~ 越中八尾
1名为「□□□风的盆」的核心
2从地方文化的重新发现到聚落风貌营造
3追求与居民亲身交流的城乡营造的进展
4包含着多元意念的打造观光城乡的「胸怀」
3透过对红砖仓库的多元再生活用使城市意象焕然一新~舞鹤
1转型为「红砖仓库之镇□舞鹤」的动向
2红砖建筑的转型与市民活动
3善用红砖的观光社区营造
第六章 提升聚落的魅力─温泉乡的再生
1「汤之町」的观光社区营造~草津温泉
1「温泉」所串起来的打造观光城乡
2贝尔兹博士传承至今的打造观光城乡的用心
3追求理念并发挥创意的打造观光城乡
2持续八十年致力于疗养地经营~由布院
1本多静六博士所倡导的城乡营造远景
2追寻润泽风情的城镇
3导入外界的风
4打造观光城乡的世代交替
3在地的热情和外部经验技术的共同努力~阿寒湖温泉
1「城乡营造」的计策划定之前
2「再生计画二○一○」的策略拟定重点
3计画订定后的社区营造~委託计画监督业务
4「打造观光城乡」的课题与展望
5迈向二○一○年之前的最后舞台
PART 3 为了打造永续经营的观光社区
第七章 打造永续经营观光社区的旗手们
1打造观光城乡的领袖
2担负打造观光城乡的在地人
3使观光城乡深化的城乡营造推动者们
第八章 往后的观光推进组织、体制的样态
1观光推进组织的现况与课题
2有特色的观光推进组织案例
3朝向地方经营组织的展望
第九章 观光计画与地方经营
1成长管理与地方经营的想法
2观光计画与永续打造观光城乡
3「观光革新」的重要
第十章 从观光的视点思考社区营造的课题
1作为聚落风貌城乡营造的结果的观光
2迈向支持打造观光城乡的都市计画改革
3支撑社会记忆的城乡营造
后记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地方特色与现代旅游产业巧妙结合的案例充满好奇,而《大家一起来!打造观光城乡:从城乡之傲开始的地域管理》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份探索欲。作者在书中并非仅仅介绍了一些“怎么做”的技巧,而是更深入地挖掘了“为什么这样做”的逻辑。从“城乡之傲”的萌芽,到如何将其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整个过程的阐述都显得循序渐进,逻辑清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地方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在地域管理中的重要性的阐释。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现了如何将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手工艺、甚至是一些被遗忘的乡土故事,转化为吸引游客的独特卖点。这种从内向外的挖掘和提炼,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地域发展之道,它不是简单地照搬外来的模式,而是要深耕本土的沃土。我也会思考,在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否存在着被忽视的“宝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意识到,地域管理的核心在于发现、激活并放大每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让所有居民都能从中受益的共享发展体系。
评分这本《大家一起来!打造观光城乡:从城乡之傲开始的地域管理》的书名,让我瞬间充满了好奇。作为一个对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发展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想,那些令人神往的“明星村”和“网红小镇”,究竟是如何一步步从默默无闻蜕变成人人称道的“城乡之傲”的?这本书似乎正是一把钥匙,它承诺要揭示这个转型的奥秘。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剖析成功的案例,不仅仅是罗列一些表面的荣誉和数据,更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出这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挑战、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那些在看似平凡的土地上涌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独特策略。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可借鉴的地域管理框架,让那些同样怀揣着改变家乡愿望的人们,能够找到方向,获得启示。书中对“城乡之傲”的定义和从“傲”到“强”的路径,想必会有独到的见解,我迫切想知道,这种“傲”究竟是如何孕育而生,又如何在持续的管理和发展中得到巩固和升华的。这本书能否真正帮助我们理解,地域管理的精髓在于激发内生动力,唤醒沉睡的资源,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我非常期待它能解答这些疑问。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大家一起来!打造观光城乡:从城乡之傲开始的地域管理》,本身就充满了号召力和行动力。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城乡发展变迁的普通人,我迫切想知道,那些被誉为“城乡之傲”的地方,究竟是如何实现从“默默无闻”到“熠熠生辉”的跨越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接地气的经验,而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我关注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大家一起来”的局面,如何打破传统的利益藩篱,如何让不同群体都能在乡村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书中的“地域管理”概念,我想象中应该包含了多方面的考量,从宏观的规划到微观的执行,从硬件的建设到软件的提升,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尤其想知道,在“从城乡之傲开始”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初期的阻力,如何凝聚共识,如何持续创新,从而将这份“傲”转化为长久的“强”。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激励机制、人才引进、以及风险管控方面的具体建议?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为那些渴望改变家乡面貌的实践者提供宝贵的启示。
评分读完《大家一起来!打造观光城乡:从城乡之傲开始的地域管理》,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并非一本空泛的理论指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书中的案例分析,从不同的地域特点出发,细致地描绘了如何在保留地方独特魅力的同时,融入现代化的旅游理念和管理模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参与感”的强调,书中关于如何调动村民积极性、构建社区共识的论述,让我看到了乡村发展的真正驱动力并非来自外部的政策倾斜,而是源于内部的觉醒与协作。那些关于“城乡之傲”的成长故事,读来令人振奋,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争议,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如何在利益分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敏感问题上寻求平衡。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是扎根于现实土壤的,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宣讲,而是与一线实践者们共同思考的结晶。书中的“地域管理”概念,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它不仅仅是规划和建设,更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以人为本的治理过程,旨在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共同为家乡的未来添砖加瓦。
评分《大家一起来!打造观光城乡:从城乡之傲开始的地域管理》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来审视乡村的发展。我一直觉得,很多乡村振兴的口号喊得很响,但落地的效果却参差不齐,原因往往在于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能够激发内在动力的管理体系。这本书正是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它提出的“从城乡之傲开始”的理念,非常引人入胜,我理解为这是一种从“自豪感”出发,逐步走向“竞争力”的过程。书中对“地域管理”的阐释,让我看到了它超越了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更加强调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当地居民的参与和赋权。那些成功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展示了美丽的风景和热闹的集市,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背后复杂的决策过程、利益协调以及风险应对。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这些“城乡之傲”的故事,不仅仅是孤例,而是能够成为更多地区学习的榜样。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它引导我们去关注那些“看不见”的软实力,比如社区凝聚力、创新精神以及对自身文化的珍视,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